特約主持人 葛景春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 文學所,河南 鄭州 450002)
詹锳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古代文學研究大家,學術成就斐然。為發(fā)揚光大詹锳先生學術精神,特邀請詹門五位學者,分別以詹锳先生的《文心雕龍》研究、李白研究、教育思想研究、學術品格、生平著述及學術思想等五個方面,討論詹锳先生的學術研究主要成就和學術精神。
詹福瑞的《推究本原 探求奧義——詹锳先生的〈文心雕龍〉研究》一文,通過《文心雕龍義證》(三本)、《劉勰與〈文心雕龍〉》及《〈文心雕龍〉的風格學》,探究詹锳先生“龍學”研究的學術精神和突出成就。文章認為:《劉勰與〈文心雕龍〉》“雖然帶有普及讀物性質(zhì),卻是詹锳先生對《文心雕龍》文學理論整體把握和研究的結果。發(fā)掘和建構了此書的理論系統(tǒng),其中多有創(chuàng)造性的觀點,是一部組織嚴密的理論著作?!薄丁次男牡颀垺档娘L格學》八個專題論述《文心雕龍》的體性論、定勢論、風骨論、隱秀論、文體風格論和時代風格論,“陽剛之美”和“陰柔之美”是“中國古代文學極為重要的現(xiàn)象”,“提煉出了獨具中國特色的風格理論”。詹锳先生用才、氣、學、習定性四種心理因素,解釋作家個性與作家風格的形成,從風格學和修辭學揭示《文心雕龍》的獨特價值。
任文京在《師前賢而不泥古 法西學而不失本——詹锳先生整理李白全集的版本學、校勘學思想》探討詹锳先生主編的《李白全集校注匯釋集評》(八本)在版本學、校勘學等方面取得的學術成就?!独畎兹WR釋集評》以現(xiàn)存的李白全集中最早的、版本最優(yōu)的宋蜀本為底本,??卑姹具_16 種,是現(xiàn)今李白集校注參校版本最多的,在李白全集版本??狈矫嬗绊懮钸h。文章認為《李白全集校注匯釋集評》具匯校、集注、串講、集評、備考于一體,真正做到了“片善不遺”,是一部經(jīng)典的新注本,至今仍難以超越?!独畎兹WR釋集評》校記特色鮮明,“今照改”“今據(jù)改”“當據(jù)改”等三種??鳖愋图婢叻椒ㄕ撘饬x,體現(xiàn)了詹锳先生嚴謹求實、細致認真的學術態(tài)度和“無征不信”的學術思想。
詹锳先生經(jīng)歷了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深感國家的貧弱,萌生教育救國想法,1947 年遠赴美國學習心理學、統(tǒng)計學和計算機等學科,獲得心理學博士學位,1953 年毅然回國。詹锳先生曾任教于西南聯(lián)大、國立女子師范學院、浙江大學、安徽大學、山東師范學院,一面搞科研,一面教書育人,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人才培養(yǎng)理念和方法。李金善、趙然的《詹锳先生人才培養(yǎng)的理念與啟示》一文,從教育厚植愛國情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國際視野等方面,解析詹锳先生人才培養(yǎng)理念和方法,探究詹锳先生對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人才培養(yǎng)理念及其實踐。文章認為:詹锳先生在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總是把愛國思想放在第一位。詹锳先生提倡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采用討論方式教學,在《李白全集校注匯釋集評》科研實踐中培養(yǎng)研究生、博士生。詹锳先生融合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形成了比較廣闊的學術視野和嚴謹學風。
張瑞君的《詹锳先生的學術品格》一文探討詹锳先生的學術品格。認為詹锳先生堅持民族文化自信,具有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世界眼光,打通文史哲,融通中西方又尊重中西方傳統(tǒng),宏觀研究以扎實嚴謹?shù)奈⒂^研究為基礎,敢于開拓創(chuàng)新,不斷超越。詹锳先生的學術品格和現(xiàn)代學術理念對今天古代文學研究,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林大志的《詹锳先生的生平著述和學術思想》系統(tǒng)地論述了詹锳先生學術歷程,以李白研究為切入點,探析《李白詩文系年》《李白詩論叢》《李白全集校注匯釋集評》(主編)《唐詩》《劉勰與〈文心雕龍〉》《〈文心雕龍〉的風格學》《文心雕龍義證》等著作,對唐代文學、文藝理論研究的卓越貢獻。文章認為詹锳先生的學術思想體系有三大特征:無征不信的學術品格、中西匯通的學術視野、守正創(chuàng)新的治學路徑。
上述五篇文章均強調(diào)詹锳先生既具有中國傳統(tǒng)學術根底,又具有中西理論融通的現(xiàn)代學術廣闊的視野。詹锳先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民族自信心、科學的研究方法、實事求是的學風、守正而不保守的創(chuàng)新精神,給我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思想文化遺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