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務實與說盡:北宋邊塞詩的議論特征與說理風格

      2022-11-22 15:59:39丁沂璐
      關鍵詞:梅堯臣邊塞詩

      丁沂璐

      (西北民族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部,甘肅蘭州 730030)

      清人翁方綱說:“唐詩妙境在虛處,宋詩妙境在實處。……宋人之學,全在研理日精,觀書日富,因而論事日密。”[1]《朱子語類》云:“蘇黃只是今人詩,蘇才豪,然一滾說盡無余意;黃費安排?!盵2]從宋詩的務實與說盡切入,結合宋人理論思辨的嚴密,手法運用的純熟,有助于全面認識北宋邊塞詩好發(fā)議論、長于說理的特點。這種務實不僅表現(xiàn)為對議論與說理的仰賴,還表現(xiàn)在積極借助“以文為詩”推進宋調(diào)確立,形成縱橫回環(huán)的結構特點與主理務實的內(nèi)蘊之征。

      關于北宋邊塞詩議論、說理的研究成果,樊文軍《北宋陜北地區(qū)邊塞詩研究》一文將陜北邊塞詩分為反映戰(zhàn)爭、書寫災難、送別酬答、描繪風光等類型,在揭示其憂患意識與愛國主題的同時,亦彰顯其長于議論、以文為詩、以俗為雅的自家面貌[3]。個案研究,多注目梅堯臣與宋祁。張廷杰在《論梅堯臣的邊塞詩》一文中指出梅堯臣邊塞詩具有長于議論思辨的特點,其詩《寄永興招討夏太尉》分析宋軍致敗之由與決勝之策,《董著作嘗為參謀歸話西事》則評價筑水洛城之是非,密切關注宋夏邊政[4]。涂序南的博士論文《梅堯臣研究》指出梅堯臣邊塞詩流露出投筆從戎、送友赴邊、憂心邊防的情感,并傳遞出好發(fā)議論、揭露時弊的鮮明特征[5]。杜月仙《梅堯臣說理詩研究》指出梅堯臣力排西昆余弊,將議論、敘述、古文等手法融入詩歌創(chuàng)作,發(fā)揚了宋詩“以文為詩、以才學為詩、以議論為詩”的特征[6]。陳友康《梅堯臣詩的弊病與歐陽修的責任》認為梅堯臣詩“議論過于酸腐,平淡不免枯槁”,不足之處十分鮮明[7]。關于宋祁邊塞詩,馬瑞《宋祁詩歌研究》一文指出宋祁詩歌“議論不顯淺薄,說理不顯枯燥”,其邊塞詩揭露了北宋腐朽的邊防設置與松懈的邊防軍備[8]。

      “以文為詩”是指將散文的“手法、章法、句法、字法引入詩中”[9]?!耙晕臑樵姟笔加诙鸥?,中唐韓愈、白居易深化拓展,北宋歐陽修、蘇軾、黃庭堅發(fā)揚光大。杜甫“以文為詩”,在反映社會之深廣與描繪細節(jié)之生動上取得了較大進步,同時實現(xiàn)了敘事與議論的完美融合。宋人葉夢得、清人浦起龍均注意到杜詩《北征》的散文筆法,甚至以之為“古今絕唱”。胡小石亦認為杜甫《北征》開“化賦為詩,文體挹注轉(zhuǎn)換”的風氣,并認為這種風格“獨辟一途,前所未有,下為元和及‘宋詩’開山”[10]。中唐是中古詩歌發(fā)展史的關捩點,“詩到元和體變新”,“以文為詩”為元和詩歌內(nèi)容與形式的新變注入了活力。韓愈用賦的方法鋪陳,用議論輔助敘事,留給后世“以文為詩”的深刻印象,以至于宋人最早歸納“以文為詩”,都將標簽貼在了韓愈身上(1)陳師道《后山詩話》云:“退之以文為詩,子瞻以詩為詞,如教坊雷大使之舞,雖極天下之工,要非本色?!标悗煹馈逗笊皆娫挕肪硪惠d黃庭堅語:“詩文各有體,韓以文為詩,杜以詩為文,故不工爾。”。

      一、議論說理帶來的觀點明確、說理清晰

      議論與說理是北宋邊塞詩的重要手段,與寫景、敘事、抒情合理搭配有助于形成以情動人、以理服人的藝術效果。宋詩的“開山祖師”梅堯臣能夠?qū)⒆h論、說理、敘事、摹寫融為一爐。同樣記述平叛儂智高,《十一日垂拱殿起居聞南捷》之“將軍曰青才且武,先斬逗撓兵后強。從來儒帥空賣舌,未到已愁茆葉黃”評述將軍的英明果決、文儒的能不配位;而《書南事》之“城中舊無井,魏鑿安轆轤”“曲突與爛額,看取報功殊”亦可將魏瓘的鑿井御邊、未雨綢繆積極系連,并在曲突徙薪與焦頭爛額中說明御邊的正確路徑,起到了立論有據(jù)、概言事功的效果。

      再看江西詩派領袖黃庭堅,其《和謝公定征南謠》亦觀點明確、說理清晰:

      傳聞交州初陸梁,東連五溪西氐羌。軍行不斷蠻標盾,謀主皆收漢畔亡。合浦譙門腥血沸,看興城下白骨荒。謀臣異時坐致寇,守臣今日愧苞桑。已遣戈船下漓水,更分樓船浮豫章。頗聞師出三鴉路,盡是中屯六郡良。漢南食麥如食玉,湖南驅(qū)人如驅(qū)羊。營平請谷三百萬,祁連引兵九千里。少府私錢不可知,大農(nóng)計歲今余幾。土兵番馬貔虎同,蝮蛇毒草篁竹中。未論芻粟捐金費,直愁瘴癘連營空。我思荊州李太守,欲募蠻夷令自攻。至今民歌尹殺我,州郡擇人誠見功。張喬祝良不難得,誰借前筯開天聰。詔書哀痛言語切,為民一洗橫尸血。摧鋒陷堅賞萬戶,塹山堙谷窮三穴。南平舊時頗臣順,欲獻封疆請旄節(jié)。廟謨猶計病中原,豈知一朝更屠滅。天道從來不爭勝,功臣好為可喜說。交州雞肋安足貪,漢開九郡勞臣監(jiān)。呂嘉不肯佩銀印,徵側持戈敵百男。君不見往年瀕海未郡縣,趙佗閉關罷朝獻。老翁竊帝聊自娛,白頭抱孫思事漢。孝文親遺勞苦書,稽首請去黃屋車。得一亡十終不忍,太宗之仁千古無[11]。

      謝公定乃山谷妻弟,此詩針對熙寧八年(1075)的交趾入侵所作。前六句交代戰(zhàn)役進程與細節(jié),在夾敘夾議中展開是非評判。交趾攻城略地,步步進逼,軍情緊急,詩人由“腥血沸”與“白骨荒”激發(fā)議論,為怒斥拓邊謀臣、守臣——宰相王安石、知桂州沈起、劉彝奠定了立論基石。揆諸史料,熙寧年間神宗君臣積極治南,任用強勢邊帥,元年任潘夙知桂州、四年以蕭注代潘夙、同年命溫杲為廣西經(jīng)略司勾當公事,均可見用兵交趾之謀。潘夙、蕭注已養(yǎng)成審慎、穩(wěn)妥的個性,無意拓取,故先后易任,最終啟用“獨言交州小丑,無不可取之理”的沈起。沈起盲目招納蠻人,殺戮慘重,又代之劉彝,南治陷于艱危(2)劉彝制交的強硬表現(xiàn):“遏絕其(交趾)表疏”,“妄意朝廷有攻取謀……點集土丁為保伍,授以陣圖,寓教水戰(zhàn),故時交人與州縣貿(mào)易,一切禁止之?!薄I鲜鍪聦嵳巧焦扰兄\臣守臣、定罪“坐致寇”“愧苞?!钡囊罁?jù)?!皾h南食麥如食玉,湖南驅(qū)人如驅(qū)羊”兩句譬喻生動,為“以蠻治蠻”的出臺張本。山谷學問淵博,洞見時事,借漢代治蠻的成熟經(jīng)驗開具藥方。所論諸人,大將軍李固、九真太守祝良、交趾刺史張喬皆以蠻治蠻,大獲成功,正可為經(jīng)制交趾提供參考。“州郡擇人”既是黃庭堅基于東漢的平蠻經(jīng)驗所開出的治邊良藥,也是對北宋用人不當?shù)纳羁探衣?。舉例與對比論證之后,詩人再次將話題拉回北宋邊防。曾經(jīng)的交趾“臣順”幡然改途,竟至邊民“屠滅”,慘劇皆因貪功冒險?!敖恢蓦u肋安足貪”一句直抒胸臆,力陳罷兵,極力稱頌漢文帝通過趙佗的收編經(jīng)驗掃清障礙,終于“仁義治邊”。詩中敘議時事與鑒古觀今交替出現(xiàn),可見山谷“安排”深意。

      關于山谷詩法,《宋文紀事》如是記載:

      山谷作詩反對強諫,主張不怨不怒,故雖與新黨政見相異,卻未陷入偏狹的政爭與攻擊,而是站在朝廷與邊民的雙重立場提出仁義治邊的合法性。南宋黃震在《黃氏日鈔》中即評價:“涪翁孝友忠信,篤行君子人也?!教K門與程子學術不同,其徒互相攻詆,獨涪翁超然其間,無一語黨同?!盵12]

      蘇軾亦云:“讀魯直詩,如見魯仲連、李太白,不敢復論鄙事,雖若不入用,亦不無補于世也?!盵13]這種對人格與詩品的認同十分可貴。山谷議論宋交戰(zhàn)事,條分縷析,不攜意氣,講古論今,體現(xiàn)了歷史理性與政治理性的高度融通。正因其命意、理路與手法上的一致性,故能將治邊方略、民瘼關懷水乳交融,輔以夾敘夾議,層層遞進。顧隨認為:“說理不該是征服,該是感化、感動;是理而理中要有情。人受了感動有時沒理也干,沒理有情尚能感人,況情理兼至必是心悅誠服?!盵14]這篇情理兼?zhèn)涞墓ヂ詸z討,雖未必能讓上層回心轉(zhuǎn)意,卻可見山谷勸世干政之切與仁民愛物之心,達到了以情動人、以理服人的效果。

      二、議論說理帶來的剖析務實、意境削弱

      北宋邊塞詩議論切實,說理透辟,既有剖析深入、解析務實的積極一面,又帶來了意境削弱、渾融缺失的消極一面。歐陽修的《送李太傅知冀州》直是一篇宋將功勛表:

      吾慕李漢超,為將勇無儔。養(yǎng)士三千人,人人百貔貅。關南三十年,天子不北憂。吾愛李允則,善覘多計籌。虜動靜寢食,皎如在雙眸。出入若變化,談笑摧敵謀。恩信浹南北,聲名落燕幽。二公材各異,戰(zhàn)守兩堪尤。天下不用兵,爾來三十秋。今其繼者誰,守冀得李侯。李侯年尚少,文武學彬彪。河朔一尺雪,北風暖貂裘。上馬擘長弓,白羽飛金鍭。臨行問我言,我慚本儒鯫。漢超雖已久,故老尚歌謳。允則事最近,猶能想風流。將此聊為贈,勉哉行無留[15]!

      王國維道:“何以謂之有意境?曰:寫情則沁人心脾,寫景則在人耳目,述事則如期口出是也?!盵16]詩中的河朔尺雪、勉勵深情因為遲遲未出,早已被“吾慕”“吾愛”的價值判斷、道理說明搶占先機。唯述事有“如期口出”之感,卻始終為“天子不北憂”的邊情分析服務,為今日之“戰(zhàn)守兩堪尤”鋪墊前提。李漢超的有勇知方、李允則的善覘多謀,聯(lián)手促成自問自答:“今其繼者誰,守冀得李侯?!崩砺返那逦?、論證的精嚴,均是鐫刻在“文人之詩”上的鮮明烙印。李復最早就“文人之詩”給予回答:“子美長于詩,雜文似其詩;退之好為文,詩似其文。退之詩非詩人之詩,乃文人之詩也。”[17]這種破體的努力,在劉克莊看來并非本色,“不當以詩論”。魏泰亦以為歐陽修的詩歌“才力敏邁,句亦清健,但恨其少余味耳”[18]??芍?,魏泰與劉克莊均認可歐陽修詩歌的學養(yǎng)與才力,卻對其詩的意境削弱、渾融缺失深感不滿。就此詩論,多半篇幅為敘議他人邊功,一首砥礪前行的邊塞詩完全作成指點迷津、解疑答惑的邊塞文,距離盛唐邊塞詩的慷慨意氣、得言外意已漸行漸遠。

      送別邊將,梅堯臣作《送謝師直秘丞通判莫州兼寄張和叔》,似“經(jīng)義策論之有韻者”[19]:

      河湟宿兵地,勁勇天下聞。侵疆古甚熾,薄伐詩所云。往今勢且異,利害理頗分。遠以塘設險,遂輕甲屯云。昔傳嘗膽國,能破怒蛙軍。越雖隔大江,吳遭若枯焚。實由持阻懈,抉目悲伍員。夫子負美才,議論高不群。況有令兄弟,今亦貳河汾。助守戒不虞,慎勿倚和獯。張侯為刺史,大族獨此君。法明而不苛,可共飾以文[20]。

      謝景溫,字師直,謝絳次子,梅堯臣乃其姑丈。晚輩通判莫州,圣俞遂直奔河北邊情,指出今昔有異,切勿掉以輕心。即便以塘設險,派駐重兵,亦不可全賴議和安邊,而要學習勾踐嘗膽,終成事功。宋遼之間的塘濼設險,如同吳越之間的大江天險,隨時有江山不固、遭致踐踏的可能。為保謝氏北御無夷,此詩兼寄刺史張和叔,叮囑謝氏務必請教,共安北塞。面對御遼形勢,倡導“平淡之美”與“意見言外”的梅堯臣也不得不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觀其詩論,“我于詩言豈徒爾,因事激風成小篇”[21],“自下而磨上,是之謂國風。雅章及頌篇,刺美亦道同。……憤世疾邪意,寄在草木蟲。爾來道頗喪,有作皆言空”[22],既可知其對詩歌“憤世疾邪”“有為而作”的功用認識,又可知其恢復風雅、復古求新的詩學追求。劉克莊視其為“開山祖師”,亦是本著“桑濮之哇淫稍息,風雅之氣脈復續(xù)”的標尺稱贊其功不在歐陽修、尹洙之下。盡管圣俞推崇“作者得于心,覽者會以意”,試圖以“意境說召喚讀者”[23],可是北宋安邊的任重道遠卻促使他不得不發(fā)出“助守戒不虞,慎勿倚和獯”的指令。這種“明知故犯”不僅是梅詩的魔咒,亦為北宋邊塞詩之無奈。

      試以范子奇出知慶州的集體送別為例,從多人聚焦一事的議論說理管窺北宋治邊的整體態(tài)度。元祐八年(1093),范子奇出知慶州,王覿、范純禮、杜純、錢勰、王欽臣、蘇軾、孔武仲、彭汝礪等八人宴飲送別,席間各擬邊塞詩一首。八首詩均傳遞出以仁治邊的安邊寄望,可以窺見宋人在元祐時期的柔靜務遠。蘇軾“謀初要百慮,善后乃萬全”“仁風被草木,綠浪搖秦川”,王覿“方當仁草木,況忍尚首級”,錢勰“勇猛不為邊,九伐秉周禮”,均立足于民本與仁政,折射出元祐時期內(nèi)斂保守、息事寧人的治邊特色。在這種內(nèi)斂政風的影響下,宋人常常將仁義治邊解讀為羈縻懷柔。王覿作“圣時務懷柔,閫寄貴安輯”弘揚元祐邊策,王欽臣感慨“羈縻有前言”,欲借鑒前代羈縻經(jīng)驗治理當下。范純禮則認識到仁治的局限,將仁政與武力連接解讀:

      為國雖以徳,御戎難去兵。夏人久犯順,邊氓常廢耕?!肉唛€外寄,當思千里清。吾家世此官,所得蕃漢情。未嘗任殺戮,接以信與誠。方略固多在,惟公守其成[24]。

      范純禮在肯定德治的同時,提出以兵衛(wèi)國的合理性。關于御夏必須秉文經(jīng)武,詩人從父親范仲淹、兄弟純?nèi)?、純粹的治慶經(jīng)歷中得出諳曉蕃情、恩信結人的重要性。面對風波詭譎的御夏局勢,宋人也認識到恩威并著、拉打結合的功效。這一點,孔武仲揭示得最清晰到位:

      西戎未純一,汝可三軍帥。擒之或縱之,高枕惟爾恃。公拜稽首歸,眉目凜生氣。頑童玩天恩,豢養(yǎng)若驕子。欲痛以鞭笞,而畏蹄不止。二者不兩全,在所以節(jié)制。又如畜狂犬,系頸不系尾。收其要害處,進退隨所指[25]。

      詩人省去了描繪邊亂的筆墨,用“未純一”“玩天恩”說明西夏狡黠多變、驕縱難治。為了將邊策論說清晰,詩人特以馴服動物為喻,叮囑范氏既要勇敢,不畏反撲,又要扼其喉頸,迫其乖順。隨著馴服的解說結束,抓關鍵、扼要害的治邊理路也就眉清目朗了。如此獻策說理,必然收到務實與清晰的效果。結合翁方綱“研理日精,觀書日富”“論事日密”的評價來看,孔武仲正因熟知《孫子》視卒如子、避免嬌縱的方略,才在馴服關捩論說得當,剖析入理。

      議論的弘肆、說理的清晰難免會造成意境的削弱、渾融的缺失,此乃宋詩變革唐詩之失,邊塞詩亦不可免。從張戒揭開揚唐抑宋的序幕,至嚴羽進一步深化唐詩風格學,審美功能的評判標準一旦確立,很難對“務實且說盡”的北宋邊塞詩給予客觀評價。回到北宋詩人自立宋調(diào)、開辟新境的立場,意境的削弱、審美的缺席亦會帶來認知、教育等功用的回歸,“抒情傳統(tǒng)與知識傳統(tǒng)”之間的緊張關系,亦可得到消解。這樣,才能深刻理解錢鐘書先生所謂的“唐詩多以豐神情韻擅長,宋詩多以筋骨思理見勝”[26]絕不是隨意的握手言和,而是理性的持平之論。

      三、以文為詩帶來的意脈清晰、余味不足

      入宋,北宋文士在宋初三體的唐詩遺音中摸索過后,開始探索宋詩道路。隨著復合型人才身份的確立,北宋士子文學創(chuàng)變的指導思想愈發(fā)成熟,以歐陽修、尹洙、梅堯臣、蘇舜欽為代表的文學家發(fā)起了詩文革新運動。他們宗經(jīng)弘儒,崇古去靡,確立了文道并重、道先文后的學術宗旨,在批判地吸收韓愈文學思想的同時,對其“以文為詩”予以吸收利用。在宋人如火如荼地“以文為詩”以期破體、新變之時,北宋邊塞詩也不可避免地鐫刻上詩文交匯的特征。奔瀉的恢宏氣勢、跳脫的布局安排、清晰的意脈傳遞、靈活的句法文辭,合力將詩歌引入文氣充沛、直露少藏的境地。

      一方面,“以文為詩”帶來了意脈清晰、文辭暢達、敘議詳盡、說理透辟。身為詩文革新的中堅力量,蘇舜欽的邊塞詩很有代表性,如《慶州敗》:

      無戰(zhàn)王者師,有備軍之志。天下承平數(shù)十年,此語雖存人所棄。今歲西戎背世盟,直隨秋風寇邊城。屠殺熟戶燒障堡,十萬馳騁山岳傾。國家防塞今有誰,官為承制乳臭兒。酣觴大嚼乃事業(yè),何嘗識會兵之機。符移火急搜卒乘,意謂就戮如縛尸。未成一軍已出戰(zhàn),驅(qū)逐急使緣崄巇。馬肥甲重士飽喘,雖有弓劍何所施。連顛自欲墮深谷,虜騎笑指聲嘻嘻。一麾發(fā)伏雁行出,山下掩截成重圍。我軍免胄乞死所,承制面縛交涕洟。逡巡下令藝者全,爭獻小技歌且吹。其余劓馘放之去,東走矢液皆淋漓。首無耳準若怪獸,不自愧恥猶生歸。守者沮氣陷者苦,盡由主將之所為。地機不見欲僥勝,羞辱中國堪傷悲[27]。

      此詩記述景祐元年的宋夏慶州之戰(zhàn),宋軍都巡檢楊遵率七百余騎迎戰(zhàn),慘敗于龍馬嶺,環(huán)慶路都監(jiān)齊宗矩又于節(jié)義烽遇伏被執(zhí)。大批將士“面縛乞降”,畢集丑態(tài)。參戰(zhàn)將帥因不能靈活御敵,集體降職。因為“乞降”之恨,詩人省去描寫與敘事的筆墨,徑直進入是非判斷。明人謝榛道:“宋人必先命意,涉于理路,殊無思致。”[28]就此詩論,控訴北宋承平日久、邊防無備的思理既立,觀點與態(tài)度皆隨理、隨事而出,敵人驍勇、宋軍折辱、交戰(zhàn)慘烈一應可見。就結構來看,詩人通過黨項背盟、御邊無策引入對將帥的批判,隨后的較量懸殊增益了控訴的籌碼,詩意亦由對將士的批判上升到對國家的擔憂。從手法來看,賦的鋪陳與對比論證均精到老辣。為了凸顯將驕卒惰,詩人連用“酣觴大嚼”“馬肥士喘”“連顛墮谷”等鋪陳描繪呈現(xiàn)其全貌,將士眾生相遂群體浮現(xiàn)。小丑們的倉促應戰(zhàn)、束手就擒、被俘受辱連綴成篇,嘴臉亦盡現(xiàn)無隱。享樂時的“酣觴大嚼”與逃奔時的“矢液淋漓”形成鮮明對比,“馬肥甲重士飽喘”則與“廄馬肥死弓斷弦”異曲同工。結尾,詩人直指主帥之失,將所謂的士氣不振與戰(zhàn)斗不力均歸咎于主帥不辨地勢、一意孤行,導致戰(zhàn)事受挫,士氣受辱。此詩敘事詳盡,感情充沛,夾敘夾議中流露出深切的對西陲的擔憂。因為宣泄意氣,辨析道理,敘議未能一氣呵成,而這種“事不接、文不屬”的斷續(xù)恰為宋人推崇。此詩對以文為詩的運用既表現(xiàn)在以語尾虛詞入詩,如“酣觴大嚼乃事業(yè)”,又表現(xiàn)在對律句的棄用。為了避免以文為詩帶來的平直,傾吐兀傲之氣,詩人采用猛悍、豪肆、怪異的語詞,如“崄巇”“酣觴”“縛尸”“怪獸”,又輔以“十萬馳騁山岳傾”的雄豪之勢,達到了詩意酣暢、批判痛快的效果。

      唐代邊塞詩長于以象達意,北宋邊塞詩長于破象以立意,主張通過評述邊事、價值判斷以傳情達意。因為淡化了意象與意脈之間的對應關系,敘述與邏輯的重要性則相應凸顯?!耙晕臑樵姟睘閿⑹龅某浞?、議論的展開、邏輯的謹嚴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解放。蘇轍在《詩病五事》中指出:“事不接,文不屬,如連山斷嶺,雖相去絕遠,而氣象聯(lián)絡,觀者知其脈理之為一也。蓋附離不以鑿枘,此最為文之高致耳?!盵29]彭汝礪的《送穎叔帥臨洮》將邊地氣候、穎叔文章、穎叔邊功諸事融為一爐,中間洋洋灑灑的文章贊譽正是邊塞詩的“連山斷嶺”,卻沒有阻隔詩意前后的貫通。就此詩論,“以文為詩”的融通變化,避免了一覽無余、直徑而行的乏味,營造出委屈而成、一唱三嘆的效果。

      另一方面,“以文為詩”也會造成如下遺憾,如結構單一、轉(zhuǎn)折拖沓、論事直切、余味不足。試以歐陽修《南獠》為例分析其表現(xiàn)。全詩采用倒敘手法,以96句480字的長篇巨制,用散文筆法鋪敘開來。敘事節(jié)奏的松弛無度,在窺見細節(jié)的同時,也造成了詩意直露。轉(zhuǎn)折之處亦拖沓繁冗,導致了期待視野的巨大消耗。詩人既用“奔走六吏死”“哀哉都督郵”寄托兵力耗損的痛惜,又用“半降半來拒,蠻意猶狐疑”表達贈賜安邊的疑慮,甚至以為哀痛與思考還不夠直切,最后用“愿值采詩官,一敷于彤墀”陳情結尾。玩其詩味,品其辭藻,“因斯久久來”“堂堂過城戍”中的疊音詞匯摹寫細致,余音回蕩,“此事曷如斯”“赫爾天斯怒”中的憤怒又力透紙背,發(fā)人深省。至此,故事的講述、議論的弘肆、情緒的感發(fā)才真正結束。

      歐陽修好“以文為詩”,與推崇韓愈關系密切?!袄舨课恼露倌辍奔仁顷U述心志,又為砥礪后學,是對韓愈文章吏治的雙重肯定。在《六一詩話》中,他明確標舉:“退之筆力無施不可,而嘗以詩為文章末事?!彼^的“退之筆力”,已然涵蓋對以文為詩的評價。清人方東樹道:“學歐公作詩,全在用古文章法?!盵30]結合《南獠》來看,歐陽修推尊韓愈有細節(jié)的證明。詩的結尾最后兩字“彤墀”語出韓愈“我欲進短策,無由至彤墀”,表達了是聽難達、進諫無路的苦悶??鄲灥谋澈螅菤W陽修對韓愈心系朝政、渴望和平的隔代回應。因為詩中大量運用文法,《南獠》堪稱是一部紛繁復雜的鎮(zhèn)蠻安邊史。因為篇幅拉長,容量增擴,加之又大量摻入虛詞,吸收口語,因此既有敘議飽滿、細節(jié)豐富之長,又有行文拖沓、余味不足之弊,這也是以文為詩不可避免的問題。

      四、結語

      “宋詩妙境在實處”。北宋邊塞詩的務實不僅表現(xiàn)為對議論與說理的仰賴,還表現(xiàn)在積極借助“以文為詩”推進宋調(diào)確立,形成縱橫回環(huán)的結構特點與主理務實的內(nèi)蘊之征。議論與說理是北宋邊塞詩的重要手段,與寫景、敘事、抒情合理搭配有助于形成以情動人、以理服人的藝術效果。北宋邊塞詩議論切實,說理透辟,既有剖析深入、解析務實的積極一面,又帶來了意境削弱、渾融缺失的消極一面。同樣擅長“以文為詩”,蘇舜欽《慶州敗》呈現(xiàn)出意脈清晰、文辭暢達、敘議詳盡、說理透辟的顯著特征,而歐陽修《南獠》則帶來了結構單一、轉(zhuǎn)折拖沓、論事直切、余味不足的巨大遺憾。北宋邊塞詩敘議相彰,起伏縱橫,加之“以文為詩”,既有意脈清晰之利,又有余味不足之弊。為了減少說盡帶來的寡味,宋人資書用典,卻因多用貼近邊事的常典熟典,少用奇典,難掩務實、說盡之征。這種特征也就決定了宋調(diào)邊塞詩已與唐代邊塞詩的含蓄蘊藉、韻致深遠迥然異趣。

      猜你喜歡
      梅堯臣邊塞詩
      范仲淹 梅堯臣 因心而友,唯才是舉
      藝術品鑒(2020年10期)2020-11-27 01:53:28
      梅堯臣與讀書石
      群文閱讀在小學古詩教學中的應用策略——以“邊塞詩的魅力”教學為例
      簡論梅堯臣寫實詩作的晚唐情結
      唐山文學(2016年2期)2017-01-15 14:04:11
      論中唐邊塞詩
      殘菊
      梅堯臣重寫報告
      唐代邊塞詩里的情長思遠
      語文知識(2014年9期)2014-02-28 22:00:43
      邊塞詩概念小考
      論王維的邊塞詩及其藝術創(chuàng)新
      汪清县| 富顺县| 江阴市| 嵊州市| 凌海市| 怀远县| 丰镇市| 哈密市| 横峰县| 二连浩特市| 辽宁省| 赤水市| 邳州市| 深州市| 宜君县| 潍坊市| 永靖县| 德阳市| 和顺县| 沂水县| 晴隆县| 高雄县| 长乐市| 三亚市| 司法| 鹤壁市| 中山市| 南投县| 三门县| 南漳县| 梨树县| 济源市| 望谟县| 敦化市| 钟祥市| 来凤县| 邵阳市| 瓮安县| 崇左市| 沐川县| 株洲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