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利娜(河南省濮陽市清豐縣第二初級中學)
“雙減”背景下,如何守好課堂主陣地,展開校本研修工作,加強課后服務水平,全面提升高質量教學,成了我們學校的重要課題。我們以教科研為引領,推進校本實踐,促進教育教學的高質量發(fā)展。
我們堅持“以生為本、以師為先、質量為上”的理念,守好課堂主陣地,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我校教研室利用課堂教學切片診斷技術,踐行理念,努力打造“雙減”背景下的高效課堂,做到“請進來走出去、結對幫扶、自我成長”。我們邀請大學教授定期指導我校切片診斷教研活動,還聘請13位教研員推門聽課及現(xiàn)場指導,極大提高了教師課堂駕馭能力和教研水平,促使課堂教學實現(xiàn)轉變,助推減負提質。
減負提質對教師更是新的挑戰(zhàn)。首先,我們努力轉變教師的固化思維,讓他們從單一教學,轉為對學生全面育人的教育。
其次,做好常規(guī)尤為重要,我校以“四抓六課三要素”為切入點,全面展開校本教研工作。我們鼓勵全體教師快速革新教育理念,改變思維、研討策略、保障實施,得以蛻變:教師們由欣喜,到質疑,再到最后的堅定。校本教研工作,使減負提質成效初步得以彰顯。
“四化”的引領,提升課后服務水平,促進課業(yè)高質高效。
一是校本化。校本課程的開發(fā)注重校本化。如《趣味數(shù)學》將現(xiàn)實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作為孩子們的課程資源,而《同步閱讀》《二中文苑》《學科小清單》等,將師生的優(yōu)秀作品作為課程資源,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
二是清單化。減負作業(yè)設計從“繁雜”向“清單”轉向。我校過關清單的三種用法,為教師執(zhí)教搭建了一張“認知防護網”,為教學流程設置一道“紀律檢查”,為學生學習進行一次“知識與能力的防疫接種”。過關清單依靠團隊智慧,網聯(lián)輻射責任到人——年級主任、教研員、班主任、學科教師(記錄本)。
三是多樣化。提升課后服務水平,滿足學生多樣化要求及課后教師服務經費保障。成立興趣特長輔導類,發(fā)展其特長;學科輔導類,各學科課外輔導提優(yōu)、補差;課外延伸類,特色運動等。學生自愿全員參加課后服務,多樣活動提高學生課后時間的利用率。
四是多元化。落實減負提質,需要堅持對師生的多元化評價。
第一,過程性評價,弱化考試分數(shù),注重學生動手動腦能力的發(fā)展,情感教育、勞技教育、德育和美育要全面發(fā)展。
第二,學生的評價,主要包括學科匯報、閱讀預習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
第三,教師的評價,主要包括教研備課教案、授課過程、作業(yè)批改輔導等。
雙減背景下,減負提質還有存在諸多疑惑:如何多方合力形成共識?如何構建多樣性的課堂?如何整合多層次的作業(yè)?等等。
一是多方合力,形成共識?!半p減”是多層次的共同認知,需要學生、教師、家長與社會的共識。
二是努力讓課堂“趣”動起來。讓灌輸式課堂轉化為對話式課堂,主動培育學生的主動性及探索欲。
三是多層次地整合作業(yè),省時有效。要重視教師研讀教材及大綱的能力,促進符合學生實際的校本作業(yè)的生成等等。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學校要大力開展教學創(chuàng)新和管理創(chuàng)新,抓細教學常規(guī),抓活教學活動,抓實教學管理,全面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