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玲 王曉玲
(甘肅省隴南市徽縣第四中學,甘肅 隴南)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將均衡發(fā)展作為義務教育發(fā)展的戰(zhàn)略性任務,提出2020年“基本實現(xiàn)區(qū)域內均衡發(fā)展”的目標。隴南市徽縣是城鄉(xiāng)結合的典型代表。縣城內有1所公立初中,即徽縣第四中學。優(yōu)秀的師資力量向城區(qū)初中傾斜,農村教學點部分科目沒有專職教師。學校的專遞課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上述問題,幫助農村初中、教學點“開齊課,開好課”,有效地消除地區(qū)之間師資力量等教育水平差距,進一步推動區(qū)域內城鄉(xiāng)教育公平。但在實踐中,缺乏理論和實踐指導,如何更好地實現(xiàn)專遞課堂的教學互動應成為研究的重點。本文針對實際調研中總結出的教學互動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策略,為更好地開展專遞課堂教學、優(yōu)化教學互動提供指導和借鑒。
徽縣第四中學專遞課堂已運行四年多,為所輻射學校提供了優(yōu)質教育資源,助推了輻射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
就傳統(tǒng)課堂而言,專遞課堂教學過程更為復雜。專遞課堂采取線上教學,且是多個教學點同步進行,由輔導教師進行配合輔導,師生之間缺乏互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較低,加之當學生缺乏有效輔導時,學生與主講老師的距離感加大。部分學科課堂中,教師更偏向于直接方式,提問率較低,而互動模式較為單一,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難以被激發(fā)出來,師生互動達不到預期效果。主講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的互動頻率不高,有所欠缺,這也說明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交流與互動,存在一定的距離感。這也成為專遞課堂模式中教師教學不容忽視的一個現(xiàn)象與問題。
實踐中發(fā)現(xiàn),主講教師與輔導教師之間在課堂教學中的配合不夠緊密,存在一定問題。通過跟蹤課堂也能發(fā)現(xiàn),主講教師與輔導教師在課堂上相互配合時狀況頻出,有的輔導教師對教學內容不熟悉,無法根據主講教師的教學要求指導教學點的學生;需要輔導教師將教學點學生的課堂練習作業(yè)及時上傳到教學系統(tǒng)中,但是輔導教師的操作不熟練,從而對教學進程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這些狀況的出現(xiàn),說明主講教師與輔導教師課下的交流比較少,這也正是主講教師與輔導教師在專遞課堂教學中相互配合不默契的原因所在。而且課堂運行中,教師不能很好地兼顧兩端的學生。授課教師不能在第一時間掌握遠端學生的課前預習和課后作業(yè)完成情況。
專遞課堂的開展是為了進一步促進城鄉(xiāng)教育的均衡發(fā)展,解決師資水平差異問題。而專遞課堂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課堂不同,學生的學習空間發(fā)生了改變,教師角色中增添了輔助教師,以及在具體的教學中還涉及一系列的技術問題。尤其是專遞課堂通常是一節(jié)課安排幾個班級一起上課,不同教學點的學生彼此陌生,互動交流少,各端學習情況都不容易控制。
由于專業(yè)課堂采用的是網上授課的形式,因此,對學生的預習情況以及課后作業(yè)的完成情況反饋需要一定的時間,主講教師在第一時間都是無法了解與掌握的。這對于授課教師來說,以學定教則難以達成。只能通過學生大致的作業(yè)情況來進行授課,但缺少了針對性以及科學性,從而也影響了授課的質量。
借助網絡平臺,中心學校與教學點輔助教師課前及時充分交流,圍繞教學內容進行分析與討論,中心學校教師從輔助教師處及時了解教學點學生的具體情況,包括學習水平、思想動態(tài)以及生活環(huán)境等,從而對教學點學生究竟欠缺的是哪一部分知識進行了解,據此,對課堂中知識的側重點以及關注點做好定位,按照雙方學校具體的學情最終確定教學方案。教學點的教師對課堂中需配合的細節(jié),比如學案準備、練習、作業(yè)情況以及學情分析等,要掌握與明確。
專遞課堂模式下,主講教師與輔導教師的相互配合極為關鍵。課堂上,輔助教師要認真負責,邊聽邊教,對學生的錯誤進行及時糾正,指導學生正確操作。主講教師與輔助教師共同執(zhí)教,課堂則會變得容易,操作效率也能提高。而且輔助教師與主講教師之間應互相評價,不斷地互促共進,相互監(jiān)督。為了進一步加強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可利用社交軟件為教師的互動評價搭建平臺,實現(xiàn)課下的交流、相互學習、借鑒。主講教師與輔導教師通過交流溝通,提高配合默契度,主講教師在社交平臺上傳、共享教學計劃,輔導教師對這一教學內容進行了解與熟悉,以便于在專遞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主講教師也可以利用微信群或者QQ群等社交軟件實時與輔導教師做好溝通,由輔導教師向主講教師及時反饋專遞課堂教學的信息,如學生聽課情況、知識接受情況以及學生存在問題等,從而使主講教師對自己的講學做一反思總結,通過了解專遞課堂學生的基本學習情況,對自己的教學計劃進行調整,并進一步完善與優(yōu)化。下課后,主講教師與教學點的輔助教師做好網絡評課,結合剛上的一節(jié)課的優(yōu)缺點表達見解,就課堂教學目的是否達成、課堂氛圍的營造是否良好、課堂中學生的具體表現(xiàn)以及學生所取得的學習效果等進行溝通交流。當然,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這一專遞課堂需要網絡信息技術的支撐,但是一些設備無法精準到位,在專遞課堂開展過程中,也會出現(xiàn)畫面與聲音傳遞不同步的情形。因此,對于授課教師來說,講授內容時要把握自己的語速,同時還要清晰表達。其次,是把握課堂細節(jié)。教學點的學生主要通過觀看視頻來學習,在這一細節(jié)中,教師就自己的板書或者PPT究竟使用何種字體、多大字號以及顏色等進行明確,使之清晰而醒目。
專遞課堂也可以利用社交軟件專門開通主講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平臺,使學生及時向主講老師提出聽講中產生的疑惑或者問題,通過師師之間、生生之間的互評,進一步促進各方的提高,對專遞課堂教學質量不斷改善。還可以建立家長交流平臺,引導家長參與其中,根據教師要求更有力地督促學生或者是準備一些教具,從而使這一教學更為順利地開展。在課堂上,輔助教師要認真負責,邊聽邊教,對學生的錯誤進行及時的糾正,指導學生正確操作。主講教師與輔助教師共同執(zhí)教,課堂教學會變得容易,操作效率也會得到提高。而且輔助教師與主講教師之間應互相評價,不斷地互促共進,相互監(jiān)督。作為主講教師,應積極關注雙方的學生,讓中心校與教學點的學生相互之間熱情打招呼,消除彼此的膽怯心理,拉近彼此距離,雖然遠隔千里,但是借助直播網絡,就能實現(xiàn)面對面的交流。而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通過同一步驟、同一內容的同步開展教學,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主講教師所在的中心校的學生,可謂“近水樓臺先得月”,占有各種優(yōu)勢,學習參與性以及活躍度會更高。而對于教學點的學生,主講教師也不能忽略,要始終關注教學點的學生,盡最大可能讓教學點的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而不是被忽視者或者是旁觀者。
在專遞課堂中,應注重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師生互動,主要圍繞學生展開,教師營造和諧、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將更多時間留給學生,使學生有自我學習的空間與機會。在專遞課堂上,師生之間的對話要傾向于學生,給予學生話語權以及行為展示的機會。教師精心設計問題、提出問題,學生積極回答,以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調動自我的主動性。營造民主氛圍的專遞課堂,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而通過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師生之間的互動不斷由淺入深。教師注重將學生引向深入,進行知識的探究,并加強師生之間的深入溝通,也注重學生的實踐探索。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師生之間呈現(xiàn)穩(wěn)定的互動狀態(tài),并且尊重學生的不同見解與看法,注重其情感發(fā)展,善于用鼓勵、贊美及肯定的語言激勵學生,對學生及時進行反饋,樂于接受學生的意見,使學生在這一和諧氛圍中主動學習知識、汲取養(yǎng)分。作為教師,要把握時機,不斷增強課堂的有效提問,通過精心設計開放性為主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思考,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互動起來,交流探討,從解決問題中獲取新知。
專遞課堂是為了解決城鄉(xiāng)教育差異,進一步拉近城鄉(xiāng)的距離,實現(xiàn)均衡發(fā)展。因此,在教學點開設專遞課堂時,遠離城鎮(zhèn)教學點的孩子缺乏自信,對自己在同一時間與其他教學點的學生一起上課,自然會產生陌生感,初期極不適應,再加上主講教師如果無法做到兩端的有效兼顧,則容易讓學生之間的陌生感加大。而且面對專遞課堂這一新的教學模式,不少學生在課堂上不敢表達想法,容易造成課堂氛圍的沉悶,缺乏活力。為此,教師也可以充分利用專遞課堂不同教學點的等待時間進行設問,這樣既充分利用了課堂時間,還能促進生生之間的互動,使兩邊學生在答案共享以及交流互動中建立良好的友誼。為了提高各個教學點學生的積極性,讓幾個班級進行對比,哪個班級提出的問題多,就給予其獎勵,激發(fā)各端學生的積極性。根據各教學點的學習情況,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增加不同班級的評價環(huán)節(jié),通過小組競爭與合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滿足學生的競爭心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學會欣賞他人、傾聽他人,以競爭的方式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和能力。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在課堂上再融入游戲,充分讓學生互動起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專遞課堂有效教學注入更多的源頭活水。
預習是學生對即將要學習的課程內容形成大致的認識的過程。而專遞課堂設計預習作業(yè)也是要依據各教學點學生的水平,這對主講教師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因此,主講教師與輔導教師合力,重視提醒學生預習,提示學生借助導學案順利完成預習,提前兩天對學生進行導學案自學加以提醒,圍繞學生在導學案中遇到的問題,適當加以點撥與答疑。主講教師也盡量利用教學時間或早晚自習,輔導學困生難以理解的內容,幫助學困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識。而課后環(huán)節(jié)則要對學生作業(yè)進行評價反饋,來檢驗課堂教學效率。主講教師可利用課后的及時輔導促進學生進行有效學習。圍繞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學習中的表現(xiàn),對學生進行分類,做到精準的教學以及評價,才能保證專遞課堂的有效開展。根據學生的原有基礎以及水平對課后作業(yè)任務加以分類。比如,對前端的學生要求大概一致,分為一類;而另一類則降低一點,要求完成任務的百分之八九十,作業(yè)任務量再少一點,一些高難度作業(yè)并不要求一定要完成;還有一類是完成百分之六七十的作業(yè)任務量或者基礎作業(yè)。通過分層設計作業(yè)進行分類評價,促進學生的個體發(fā)展。而為了掌握學生作業(yè)的具體情況,主講教師就作業(yè)中出現(xiàn)的共性問題進行分析,了解學生在作業(yè)中存在的掌握知識的薄弱點,并且為開展集中輔導打好伏筆,對個性問題進行個性分析,做好個別輔導的準備。作為輔導教師,也要利用一定時間組織教學點上的各班優(yōu)秀學生幫助學困生,一同學習,共促互進。輔導教師可以說是主講教師與各教學點學生的橋梁,要及時反饋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xiàn)以及作業(yè)情況,并且在線與主講教師進行交流。通過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主講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助力各教學點學生的進步。
專遞課堂,通過建立“一通兩平臺”這一專遞系統(tǒng),可以進行兩端課堂的同步專遞,開設同步課程以及參與中心學校的教學活動,實現(xiàn)了教學點與中心校學生同上一堂課的目的,同一時間上課,同一步驟開展互動學習,也進一步使農村教學點得以共享、應用優(yōu)質教育資源。
保證專遞課堂開展的有效性,雙方學校都應制訂專遞課堂具體的工作目標,首先是中心學校直播實現(xiàn)與對接學校的課程表,課堂科目的教學統(tǒng)一步驟、保持同步。其次是對直播專遞課堂的教學體系以及課堂教學效果進行優(yōu)化。再次,及時開展課后教師網絡研討這一交流活動,進一步實現(xiàn)示范引領、提高水平以及推廣運用的目的。
培養(yǎng)教師的素質也成為專遞課堂有效性的關鍵,中心校向教學點除了對學生進行同步授課外,也支持兩端學校組織同步在線教研以及技術能力培訓等的教研活動,可以加強中心校與教學點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提升雙方教師的教研能力以及信息素養(yǎng)。當然,專遞課堂并不能涵蓋全部的課程,不少課程更需要教學點的教師為學生進行授課,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教師的教研水平,也能縮短城鄉(xiāng)學生的差距。以前沒有網絡,缺乏途徑與渠道,農村教學點無疑成了信息孤島,師生無法獲得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而如今,在國家積極倡導建設各類教學平臺這一要求下,通過借助信息技術,使專遞課堂的視頻都可上傳到教育資源云平臺,教學點的師生可隨時通過云平臺訪問專遞課堂,提高了對知識的認知水平。教師可導入更多類型的優(yōu)質資源,構建平臺級的專遞課堂,實現(xiàn)每一課都有資源,而人人都可用資源、共享資源,達到了這一層面上的教育公平。基于教育資源的云平臺,借助大數據分析,也為中心校開展更為精準的專遞課堂提供了技術支持以及決策依據,有利于中心校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切實提升幫扶效率。
專遞課堂活動的開展意義不一般,可以通過教學資源的均衡分配以及教育公平,不斷地使優(yōu)質教育資源實現(xiàn)共建共享。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教研能力,也是為了與當下的這一形式相契合。通過優(yōu)化專遞課堂模式,拓展更多學科的融合,定會使均衡教育成為現(xiàn)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