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科學家精神生成邏輯的多維考察

      2022-11-26 16:09:47李建強
      城市學刊 2022年2期
      關鍵詞:兩彈一星載人航天

      李建強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 鄧稼先干部學院,四川 綿陽,621900)

      習近平指出:“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1]科學家精神是第一批納入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之一,是偉大建黨精神在新時代科技領域的賡續(xù)傳承和時代表達。弘揚和踐行科學家精神對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意義重大。

      一、科學家精神形成的理論邏輯在于堅持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科學指導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家精神生成的理論邏輯起點和世界觀、方法論指導。追求真理的求實精神是科學家精神的重要內涵之一,也是科學家精神的本質屬性。科學與哲學的辯證關系和發(fā)展史表明,自然科學的重大發(fā)現(xiàn),不僅揭示了自然界的本質和規(guī)律,還為辯證唯物主義提供了科學依據(jù),并推動辯證唯物主義的發(fā)展。作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辯證唯物主義,反過來又指導和推動自然科學的進一步發(fā)展。

      在科學研究中要做到求真和求實,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唯物辯證法)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貫徹實事求是的正確思想路線。恩格斯說:“不論在自然科學或歷史科學的領域中,都必須從既有的事實出發(fā)?!盵2]在科學研究中,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在科學研究領域,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唯物辯證法)是堅持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貫徹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要關鍵環(huán)節(jié)。能否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唯物辯證法)直接關系能否在科學研究中做到從實際事實出發(fā),探尋規(guī)律,追求真理,不斷探索未知,開辟新的認識領域,這對于堅持和弘揚科學家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辯證唯物主義是科學家精神的本質特征和思想精髓。

      列寧稱辯證唯物主義為“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和“根本的理論基礎”,[3]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內容。辯證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自然觀、方法論和科學觀辯證統(tǒng)一的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和各門自然科學相結合的產物,它對自然科學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作為人類探索自然規(guī)律的重要實踐活動的自然科學,離不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指導。恩格斯指出:“不管自然科學家采取什么樣的態(tài)度,他們還是得受哲學的支配。問題只在于:他們是愿意受某種壞的時髦哲學的支配,還是愿意受一種建立在通曉思維的歷史和成就的基礎上的理論思維的支配。”[4]這是為無數(shù)科學史實所證明了的真理。

      世界著名的空氣動力學家、系統(tǒng)科學家,工程控制論創(chuàng)始人之一,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和航天之父、“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錢學森既是一位杰出的自然科學家,同時堅信馬克思主義哲學,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科學研究實踐,做到了科學與哲學的融會貫通。1957年,錢學森在《技術科學中的方法論問題》一文中就提出這樣一個觀點:“我以為世界上第一流的技術科學家們都是自發(fā)的辯證唯物論者。辯證唯物論我們也可以把它用到科學的研究上去,提高研究的效率,少走彎路!”[5]在領導取得導彈和衛(wèi)星研制成功等許多重大科技成就后,錢學森總結經驗,通過認真研讀《實踐論》《矛盾論》形成了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核心的現(xiàn)代科學技術體系思想,他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真理”。“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為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yè)的創(chuàng)立發(fā)展作出了突出貢獻的錢三強,在組織領導 “兩彈”研制時曾多次強調:“搞科學技術的人一定要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用辯證唯物主義,實踐論和矛盾論的觀點去指導重大科技項目和科技群體的組織工作。”[6]共和國獎章獲得者、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總結他的科研經驗說:“在思想方法上,矛盾理論和實踐理論對我的影響最大。內部矛盾是一切事物發(fā)展的動力。雜交優(yōu)勢是兩個基因不同的品種雜交,存在矛盾,存在優(yōu)勢。我們從事超級雜交水稻亞種的研究,就是為了擴大矛盾。通過實踐證明它具有優(yōu)勢,然后在理論上加以改進,然后用于指導實踐,這就是實踐論的思想方法。”[7]

      可見,科學研究中有無正確的思維方法作指導,對科學研究能否獲得成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科技工作者要想有所創(chuàng)新,取得成果,應自覺地成為辯證唯物主義者,要善于學習掌握運用好馬克思主義自然辯證法,只有這樣才能揭示客觀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不斷取得科技創(chuàng)新。學習和弘揚科學家精神,必須堅持科學家精神的本質和思想精髓——辯證唯物主義,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去認識世界、改造世界。

      二、科學家精神形成的實踐邏輯在于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科技事業(yè)的接續(xù)奮斗

      (一)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以“兩彈一星”精神為象征的科學家精神的初步形成

      20 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中國科學家精神,形成于“向科學進軍”的歷史背景中。1956 年,黨中央號召“向科學進軍”,做出研制“兩彈一星”的重大決策。面對嚴峻的國際形勢,為打破超級大國的核壟斷與核威脅,在條件十分艱苦的情況下,錢學森、鄧稼先等海外歸國的科學家和廣大科研人員在黨的領導下,以身許國、默默奉獻,勇攀科技高峰,攻破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相繼取得原子彈爆炸、導彈試飛、人造衛(wèi)星發(fā)射的成功,為保衛(wèi)共和國的安全、維護世界和平做出了重大貢獻。在研制“兩彈一星”的偉業(yè)中,鑄就了“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xié)同、勇于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8]形成了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科學家精神的主要內涵和鮮明特征,樹立起科學家精神的第一座豐碑。“兩彈一星”精神集中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國科學家的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和愛國情懷,集中體現(xiàn)了科學家的不懼西方技術封鎖、勇于自主創(chuàng)新的壯志豪情和面對科研條件簡陋和物質生活匱乏,艱苦奮斗、以苦為樂的樂觀主義精神品質。

      (二)改革開放時期以載人航天精神為代表的科學家精神的傳承發(fā)展

      改革開放為科學家精神豐富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沃土。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召開,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呼喊“我們民族歷史上最燦爛的科學的春天到來了”。伴隨著陳景潤等新中國成立后培養(yǎng)成長起來的科學家的出現(xiàn),科學家們認真貫徹“科學技術要面向經濟建設,經濟建設要依靠科學技術”的科技方針,為實現(xiàn)科技現(xiàn)代目標而實干拼搏。中央召開“兩彈一星”功勛表彰大會,對23位為“兩彈一星”事業(yè)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進行隆重表彰,這是首次在全國弘揚科學家精神的具有標志意義的重大事件。自2000 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設立以來,袁隆平、王選、屠呦呦等20余位精神高尚、成就突出的科學家先后獲此殊榮,科學家精神更加彰顯,影響不斷擴大。

      載人航天精神是“兩彈一星”精神在改革開放新時期的傳承和弘揚,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與航天實踐相結合的生動體現(xiàn),成為推動我國航天事業(yè)不懈發(fā)展的動力之源。2003 年,在慶祝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大會上,胡錦濤指出,“在長期的奮斗中,我國航天工作者不僅創(chuàng)造了非凡的業(yè)績,而且鑄就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盵9]2005 年,在慶祝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大會上,胡錦濤對載人航天精神作進一步闡述:“熱愛祖國、為國爭光的堅定信念,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進取意識,科學求實、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同舟共濟、團結協(xié)作的大局觀念和淡泊名利、默默奉獻的崇高品質。”[10]

      熱愛祖國、為國爭光的堅定信念是載人航天精神的第一個重要內涵。航天人把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化作為國爭光的雄心壯志,化作報效祖國的實際行動。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進取意識是載人航天精神的第二個內涵。載人航天是世界高新科技中最具挑戰(zhàn)性的領域之一,中國航天工業(yè)起步晚、基礎薄,與美俄相比有幾十年的差距,選擇一條適合中國的航天發(fā)展道路十分關鍵。中國航天人沒有重走美蘇走過的路,而是選擇瞄準國際先進水平進行超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王永志曾說:“我們要橫空出世,一起步就要趕超到位?!盵11]科學求實、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構成載人航天精神的第三個內涵。中國載人航天器的可靠性堪稱世界第一,“發(fā)射飛船的‘長征二號F’型火箭可靠性達到 0.97,而安全性更是達到了 0.997,遠高于其他國家水平?!盵11]同舟共濟、團結協(xié)作的大局觀念是載人航天精神的第四個內涵。航天工程是一項規(guī)模宏大、高度集成的系統(tǒng)工程,這種跨地域、跨行業(yè)的協(xié)作配合,困難大、風險高,只有依靠同舟共濟、團結協(xié)作的航天精神紐帶,才能實現(xiàn)高效協(xié)同,密切合作?!氨壤麜r空間信息中心資深研究員泰奧·皮拉爾說,中國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靠的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團結,這是歐洲和美國所無法企及的?!盵11]這也是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yōu)勢在航天事業(yè)發(fā)展中的充分體現(xiàn)。淡泊名利、默默奉獻的崇高品質是載人航天精神的第五個內涵。航天人是奉獻的群體,他們默默承受著常人難以承受的困難和壓力,不計個人得失,以苦為榮,無怨無悔,甘當無名英雄。

      載人航天精神的五個內涵成為新時代科學家精神“愛國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求實精神、奉獻精神、協(xié)同精神”[12]的重要來源。傳承“兩彈一星”精神的載人航天精神為改革開放時期科學家精神賦予了新內涵。載人航天精神是“兩彈一星”精神在改革開放新時期的賡續(xù)、在航天領域的生動體現(xiàn),成為推動我國航天事業(yè)發(fā)展的不懈動力。新形勢下,有必要對“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進行深度凝練和創(chuàng)造性轉化,使其成為引領和支撐科技創(chuàng)新、建設科技強國的強大精神動力和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三)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內涵形成與實踐

      進入新時代,黨中央實施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堅持把創(chuàng)新作為引領發(fā)展的第一動力。作為百年來中國科學家不斷追逐的夢想,世界科技強國已經在一步步實現(xiàn)中。科學家群體中不僅有鑄造國之重器保衛(wèi)國防、解決糧食安全和為億萬人民生命健康做出重大貢獻獲得國家最高榮譽“共和國勛章”的于敏、孫家棟、袁隆平、黃旭華、屠呦呦、鐘南山等老一輩科學家,也涌現(xiàn)出了一批心中有大我、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像黃大年、南仁東等新中國成立后成長起來的杰出科學家。

      1.新時代科學家精神的內涵

      2019年,中辦國辦《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將科學家精神的內涵概括為:“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chuàng)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xié)作的協(xié)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后學的育人精神”六個方面。[15]新時代科學家精神的形成,離不開不同時期科學家的接續(xù)奮斗和重要貢獻。

      2.新時代北斗精神和載人深潛精神是科學家精神的生動實踐和重要體現(xiàn)

      2020年7月“北斗三號全球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的建成開通,是我國攀登科技高峰、邁向航天強國的重要里程碑?!盵14]參加北斗工程建設的全國 400 多家單位、30 余萬名科研人員的團結奮斗,書寫了“自主創(chuàng)新、開放融合、萬眾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時代北斗精神。這是中國科學家及廣大科技工作者在建設科技強國征程上樹立起的又一座精神豐碑,將激勵著廣大科技工作者再創(chuàng)新的輝煌?!翱缮暇盘鞌堅?,可下五洋捉鱉?!敝袊茖W家和科技工作者在征服太空、探索宇宙、建設航天強國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時,在載人深潛研究領域勇攀科技高峰,取得建設海洋強國新的標志性成就,并形成了“嚴謹求實、團結協(xié)作、拼搏奉獻、勇攀高峰”的中國載人深潛精神。[15]

      載人深潛精神形成于科技工作者載人深潛的探索實踐之中,集中體現(xiàn)了新時代我國科技工作者的精神風貌和價值追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最多的就是“精神”,尤其多次談到科學家精神。學習習近平的講話,讓我們對科學家精神蘊涵的深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16]民族的發(fā)展需要物質,但是民族的持續(xù)發(fā)展則離不開靈魂的支撐引領。以愛國奮斗為底色的科學家精神,是新時代寶貴的精神財富,為我們提供了戰(zhàn)勝各種困難的力量源泉和不懈動力。

      在新時代我國科技事業(yè)發(fā)展中,在北斗三號全球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工程、探月工程、火星探測、中國空間站建設、載人深潛領域探索、超級計算機研制、新冠疫苗研發(fā)等科技領域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中青年科技人員,他們認真學習繼承了前輩科學家精神的優(yōu)秀品質和優(yōu)良傳統(tǒng),將國家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牢記初心,樹牢科學家精神價值觀念,時刻踐行國家使命,在“四個面向”的拼搏中傾心盡力,這表明新時代科學家精神正在薪火相傳。

      三、科學家精神形成的政治邏輯在于堅持黨對科技事業(yè)的堅強領導

      中國科技事業(yè)最大的特色和最鮮明的特征是堅持了黨對科技事業(yè)的領導,這是科學家精神形成的政治邏輯。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是我國科學家精神形成的重要政治和組織保證。

      (一)中國共產黨是領導科技事業(yè)發(fā)展、推動科技創(chuàng)新的先進政黨

      回顧百年歷史,中國共產黨不但是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武裝起來的政黨,還是領導科技事業(yè)發(fā)展、推動科技創(chuàng)新的先進政黨。

      新中國成立后,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為新中國科學家隊伍的組建與穩(wěn)定打下了堅實基礎。1949年9月《共同綱領》草案出臺,設立了科學院為國家最高的科學機關。黨先后組織領導科學家深入研究、廣泛討論科學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fā)展遠景規(guī)劃》等文件,確立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科學事業(yè)發(fā)展方針。[17]為了盡快搞出自己的原子彈,中央還成立了15人專門委員會,負責“組織有關方面大力協(xié)調,密切配合;督促檢查原子能工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的制定和執(zhí)行情況;根據(jù)需要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進行調動?!盵18]推動國防尖端科技發(fā)展,獨立自主研制成功“兩彈一星”,為改革開放后的科技事業(yè)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制度基礎,積累了寶貴經驗。改革開放后,黨組織召開全國科學大會,提出了“四個現(xiàn)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現(xiàn)代化”“科學技術是生產力”[19]的重要論斷,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進入新世紀,黨中央把推進自主創(chuàng)新、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定為重大戰(zhàn)略決策。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把創(chuàng)新擺在國家發(fā)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20]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黨領導科技戰(zhàn)線的廣大科技工作者、科學家建成我國第一座原子反應堆,研制出第一部通用數(shù)字電子計算機,研制爆炸成功原子彈、氫彈,成功發(fā)射導彈和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培育出了第一代秈型雜交水稻、人工合成胰島素,成功發(fā)射“神舟五號”載人宇宙飛船,研制“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建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被譽為“中國天眼”的射電望遠鏡,建成全球第三個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北斗系統(tǒng)。這些科技成就的取得充分體現(xiàn)了黨的堅強領導和全國人民大力支持,是幾代科學家群體和廣大科技工作者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協(xié)同攻關、勇攀科技高峰的結果。在黨領導科技事業(yè)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造科技輝煌成就的同時,也鍛造凝聚形成了新時代的科學家精神??茖W家精神的孕育、發(fā)展和形成始終與黨領導下的科技事業(yè)發(fā)展休戚與共,同向同行,始終體現(xiàn)和映射著黨的領導,留下了共產黨領導的深刻印記和鮮明特征。

      (二)黨在領導“兩彈一星”科技工程中進行了科技管理體制創(chuàng)新的探索

      堅持黨對科技事業(yè)的領導,從中國國情出發(fā),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大科學工程的管理體制——“黨委領導下的行政與技術分工負責制”。傳統(tǒng)的大科學工程是技術加上行政的“兩條線”模式,該模式是歷史上一般科學技術工程、尤其是歐美大科學工程的典型管理體制。“兩彈一星”研制工程在管理體制上最大的創(chuàng)新就是將政治要素引入管理中,形成了“黨委集體領導”加技術和行政模式。黨委的組織領導發(fā)揮了思想動員、把握方向、凝心聚力、統(tǒng)籌協(xié)同資源的巨大作用,形成了政治、行政與技術管理的有機結合。正如聶榮臻指出的:“行政、政治、技術是有機的結合,統(tǒng)一在首長分工負責制的基礎上。”[21]

      在中國“兩彈一星”研發(fā)過程中,“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群體創(chuàng)造了中國科技體制創(chuàng)新、科學研究方法創(chuàng)新、科學管理創(chuàng)新和科學家群體的理論創(chuàng)新等多項創(chuàng)新成果,給改革開放后中國科學技術奠定了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

      (三)科學家們堅定支持和服從黨的領導,堅定理想信念,發(fā)揮了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李四光、華羅庚和錢學森不僅是世界聞名的科學家,而且都是優(yōu)秀共產黨員,他們把共產主義作為終身信仰和政治追求。

      1958年,古稀之年的李四光加入中國共產黨,心情很激動:“入了黨自己像是個剛剛出生的嬰兒,生命起點才開始。”[22]華羅庚回國后堅定不移地接受黨的領導,先后于1963年、1964年、1967年、1976年多次遞交入黨申請書,1979年再一次向黨遞交了申請書并被批準入黨,他激動地說:“我受黨的教育早,而入黨遲,我非用加倍的努力趕上去不可,我愿意把余生獻給黨,奉獻給壯麗的共產主義事業(yè)!”[25]黨組織批準了華羅庚的申請,實現(xiàn)了他20多年的夙愿。錢學森是享譽中外的科學家,一生獲得的榮譽無數(shù),但他最看重也是最令他激動的只有一項——“優(yōu)秀共產黨員”。錢學森把優(yōu)秀共產黨員看作最寶貴的榮譽。1959年獲批成為黨員后,錢學森激動得徹夜難眠,“我現(xiàn)在終于是勞動人民的一分子了”[24],充滿著對黨和人民的熱愛與忠誠。23位“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有20位先后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們經歷了新舊中國的巨大社會制度變遷,經過對比,堅信只有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希望,所以選擇了共產主義信仰和政治追求,以實際行動向黨組織靠攏,主動申請加入黨組織,自覺地接受黨的考察和考驗。

      回國后加入黨組織的著名科學家郭永懷說出了為什么入黨:“作為新中國的一個科技工作者,特別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只是希望自己的祖國能早一天強大起來,永遠不再受人欺侮?!盵25]陳能寬為了入黨,經歷了長達12年的考察和考驗,信念堅定,從未動搖。1957年,經歷反右運動后,陳能寬思想認識提高,產生了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想法,于1958年、1959年、1961年三次提出入黨申請,1965年被批準為中共預備黨員,三年后轉為正式黨員。在長達 12年的考察時間里,陳能寬始終堅持追求,嚴格要求自己,放棄科學家小灶待遇,和普通科研人與一起啃窩窩頭,全身心投入到核事業(yè)中。

      以共產黨員為主的科學家隊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深入透徹理解和忠實貫徹黨中央的科技發(fā)展戰(zhàn)略思想,成為一支特別能奉獻、特別能攻關的隊伍,為新中國科技事業(yè)發(fā)展發(fā)揮了領軍和中流砥柱作用。

      所以堅持黨的領導既是科學家精神形成的政治邏輯,也是弘揚科學家精神的根本保證。廣大科技工作者特別是青年科技人員要接續(xù)傳承老一輩科學家為民族謀復興、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使命,發(fā)揚愛黨愛國、矢志報國的光榮傳統(tǒng),以國家戰(zhàn)略需求為導向,始終牢記并認真履行國家戰(zhàn)略科技力量的使命擔當,著力破解制約國家發(fā)展全局和長遠利益的重大科技問題。

      四、科學家精神形成的文化邏輯在于繼承和發(fā)揚了中西科學文化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文化涵養(yǎng)

      (一)以愛國主義和家國情懷為核心的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文明五千年來經久不衰的文化基因。“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深厚的家國情懷是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為中國科學家精神的形成提供了豐厚的文化滋養(yǎng)。

      1.我國杰出科學家從小接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和滋養(yǎng),傳承了精忠報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基因

      錢學森、于敏等杰出科學家大多從小接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和滋養(yǎng),傳承了精忠報國的文化基因,這為他們從小立下報國之志、學成歸國后甘愿隱姓埋名為國奉獻畢生而無怨無悔提供了堅實的思想支撐。

      10多年在美國留學工作所接受西方教育,并未沖淡錢學森身上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深深烙印,他始終恪守《錢氏家訓》中“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者必謀之”“心術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當無愧于圣賢”等克己奉公、胸懷天下的理念,在獻身祖國的科學實踐中,牢固樹立形成“科學最重,名利最輕”“個人僅僅是滄海一粟,真正偉大的是黨、人民和我們的國家”[26]這樣的人生信念和崇高的科學美德。

      于敏畢生信奉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并將其作為鞭策自己為國奮斗、不求名利、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座右銘。在一次重要的試驗現(xiàn)場,于敏為了給現(xiàn)場科技人員減壓和激勵鼓舞斗志,帶頭背誦《后出師表》“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他曾斷然拒絕“氫彈之父”的美譽,對身邊人說,不要計較有名無名,踏踏實實地做一個“無名英雄”。古稀之年,他寫下了“身為一葉無輕重,愿將一生獻宏謀”[27]的詩句,抒發(fā)了自己獻身國防科技事業(yè)的無悔情懷。

      2.愛國主義和家國情懷促使科學家把個人的命運同祖國相連,把自己的科研事業(yè)完全融入國家建設中,為國家利益貢獻一切

      “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23位“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中有19位是從海外歸來的。為了祖國的強大,他們放棄了國外優(yōu)越的工作、生活條件,在國內極端艱苦的條件下,奮力拼搏,將自己的才學貢獻給自己的祖國。他們深懷國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的愛國情懷,服務國家戰(zhàn)略,自覺融入到國防事業(yè)的建設中。

      科學家從事科學研究的內在動力是國家需求,具體表現(xiàn)在國家需求對科技發(fā)展的導向、選擇對科學家的科學研究具有明確的指導意義??茖W家從本國的社會、政治、經濟、科技需求中發(fā)現(xiàn)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產生的科研成果又在國家建設中得到驗證和運用。

      “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們青年時期結合國家的需要,科技救國、科技強國事業(yè)方向非常明確,國家、社會的需要,是研究的生命所在??茖W研究是為需求服務,國家需求與科學發(fā)展需求都服務于國家發(fā)展和人類文明進步,在這點上二者是統(tǒng)一的??茖W家是社會人,對自己國家、民族懷著的真摯情感是產生科研動力的引擎。服從國家需求,改變科研方向,這對于一個科學家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改變研究方向會付出很多,比如放棄多年的研究心血、在新領域中重新開始、在新領域獲取科研成果等都非常困難。然而,“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為了祖國的需要,懷著強烈的危機感、使命感、責任感,多次改變了研究方向,憑借堅強的意志、鍥而不舍的精神在新的領域里作出了卓越貢獻。例如程開甲、陳能寬、郭永懷等把國家需求作為自己的專業(yè),從空氣動力學、飛行力學、結構力學到原子彈、氫彈研制中爆轟力學、高壓物態(tài)方程和武器環(huán)境實驗科學等研究工作,解決了一系列重大問題,每一項研究成果都解決了國家的難題。弘揚中華優(yōu)秀文化、厚植愛國主義和家國情懷是當代所有知識分子弘揚科學家精神的責任。

      (二)求真求實的近現(xiàn)代科學文化的理性精神

      近代英國科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提出“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是獨立的人格力量的表征?!扒笾梢愿倪M人的天性”,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在西方近代哲人對于“真”的探索過程中,對于知性思維,培根和笛卡爾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們分別發(fā)展了知性思維的歸納方面和演繹方面。在科學方法上,培根提出了“破除四種幻像說”,笛卡爾提出了“笛卡爾式的懷疑”,為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新的工具??茖W精神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誕生,不斷發(fā)展壯大,在人類社會進步的精神譜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培根認為知識至高無上,真高于善,知識高于價值。為了獲得可靠的知識,培根十分強調概念的精確性,任何概念都要有明確的界限,都要有相對應的事物,此即此,彼即彼。因此概念的定義只能精確,否則不成其為“概念”。在“破除四種幻像”中,培根提出了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科學的歸納法,如果缺乏可靠的實驗驗證很可能形成“偽知識”“偽科學”,他主張“惟一真實的新歸納法”是能動地干涉自然、認識自然,而這種能動性是理智規(guī)范下的能動性,非其它能動。笛卡爾最早發(fā)現(xiàn)經驗主義和歸納主義在認識自然中的局限性,他提出了認識真理的規(guī)則,其一決不把任何沒有明確認識為真的東西當作真;其二把我所考察的每一難題都盡可能細分,直至能夠圓滿解決為止;其三按照從最簡單的對象開始,逐步上升到對復雜事物的認識;其四要列舉一切有關情況并審查推理步驟,勿使遺漏。”普遍懷疑、直觀方法、從具體到抽象、由一般到個別,歸納過程形成了一個完整體系。這正是笛卡爾追求真理的基本精神的體現(xiàn)。

      新中國成立后的科學家群體,尤其是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群體同時接受過東、西文化的教育熏陶,能夠繼承和發(fā)揚東、西方科學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融會貫通形成了具有兼容并蓄文化優(yōu)勢的一代科學家群體,為科學家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堅實基礎,做出了重要貢獻。

      弘揚科學家精神,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科學指導,堅持黨對科技事業(yè)領導,繼承和發(fā)揚東西方科學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積極投身于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事業(yè)。只要廣大科技工作者努力學習和自覺踐行科學家精神,我國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必將實現(xiàn)。

      猜你喜歡
      兩彈一星載人航天
      “兩彈一星”民族驕傲
      從“兩彈一星”研制歷史看“國之大者”
      傳承“兩彈一星”精神中國青年英才論壇在青海舉行
      學會(2022年8期)2022-08-17 10:03:38
      著名的載人深潛器
      我的航天夢
      兒童時代(2022年4期)2022-04-19 11:14:10
      航天夢,我的夢
      軍事文摘(2021年22期)2022-01-18 06:22:56
      逐夢航天日
      “兩彈一星”元勛錢學森 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
      “聯(lián)盟”MS02載人飛船發(fā)射升空
      太空探索(2016年12期)2016-07-18 11:13:43
      載人大戲再開場
      太空探索(2016年9期)2016-07-12 10:00:02
      额敏县| 茶陵县| 和硕县| 黄山市| 丹凤县| 新沂市| 永和县| 福清市| 玛多县| 霍邱县| 武宣县| 民勤县| 大丰市| 玉山县| 永和县| 南澳县| 安塞县| 怀集县| 安图县| 鄄城县| 菏泽市| 永德县| 章丘市| 达尔| 民县| 荥经县| 永城市| 阿巴嘎旗| 巴林右旗| 高雄市| 葵青区| 甘洛县| 新巴尔虎右旗| 新巴尔虎左旗| 临沧市| 内乡县| 沙湾县| 综艺| 永寿县| 怀安县| 赫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