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閑意不在遠,小亭方丈間
      ——余蔭園生態(tài)景觀的營造之思

      2022-11-27 09:12:01徐錦輝
      關鍵詞:造園嶺南園林

      徐錦輝

      (華南師范大學 文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

      “嶺南”是一個文化地理之名稱,目前主要包括今天的廣東、廣西、港澳臺,以及江西、福建等部分地區(qū)。嶺南園林在清朝時期才得以發(fā)展繁榮,建筑布局精巧秀麗,兼蓄中西藝術特征,獨具嶺南風尚。中國的園林,從身份屬性上,可分為皇家園林與私家園林,現(xiàn)存最為著名的皇家園林有北京的頤和園、北海公園以及河北承德的避暑山莊,其建筑規(guī)模宏大、功能齊全,尤以真山真水為造園之景,以此顯現(xiàn)皇家園林的高雅之態(tài)。私家園林與皇家園林不同,造園的布局手法相對來說比較靈活多變,由于園林地域空間的緣故,在園林內(nèi)部的景觀處理上,主要借用水、疊石山為主,并通過“對景”“夾景”“漏景”“借景”“框景”“添景”等構景手法,營造出曲折縈回與余意不盡的審美空間。從地域分布上,則分為北方園林、江南園林、嶺南園林。北方園林集中分布在北京、西安、洛陽等地,構建的范圍較為廣闊,建筑風格整體上呈現(xiàn)出富麗堂皇,風格也較為粗獷,缺少細膩與秀麗之氣。江南園林主要分布在南京、上海、杭州、揚州、蘇州等地,與北方園林相比,園林區(qū)域范圍較小,景觀也凸顯出精美之風,特別是在曲折幽深之處,顯現(xiàn)出樸素與淡雅風格。嶺南園林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海南等地,其中尤以廣東順德的清暉園、東莞的可園、佛山的梁園、番禺的余蔭園最為著名。與北方園林相比,以生活游玩居所為主,略顯精巧;與江南園林相比,建筑物則以高而寬敞為主,而少了一些曲徑通幽之意,這與嶺南地區(qū)氣候有關。

      中國園林景觀藝術可追溯到先秦時期,當時出現(xiàn)了以“園”“囿”“臺”為主要形式的皇家園林,這個階段的園林景觀表現(xiàn)出“君子比德”的審美理念,比如“上林苑”。魏晉南北朝時期,由于社會長期的動亂,思想、文化、藝術理念等方面都發(fā)生了較大變化,其哲學思想也由原來以儒家為主轉為集“儒釋道”三位一體,在文學藝術上,出現(xiàn)了較多描寫自然景觀的“山水詩”“田園詩”等,“再現(xiàn)自然”的園林景觀藝術應運而生,除了郊外風景(蘭亭)的賞園風氣的興起之外,皇家園林藝術表現(xiàn)也從以往的“比德理念”轉向“再現(xiàn)自然”,比如“銅雀園”“華林園”。隋唐時期,中國園林逐漸趨于成型,以“御苑”為主體,文學藝術與園林藝術理念的轉變、互滲,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私家園林的發(fā)展,比如文人園林、寺觀園林的興起。兩宋時期,中國園林藝術逐漸走向成熟,被看作是園林藝術發(fā)展過程中的關鍵時期,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意義。在隋唐私家園林興起的基礎上,兩宋時期的私家園林逐漸興盛,在造園藝術方式上也與以往的皇家園林有所區(qū)別,特別是大量運用疊石、景題、匾聯(lián)等形式,凸顯出文人園林高雅的詩情畫意。明清時期的園林景觀,出現(xiàn)了兩個不同的發(fā)展趨勢,一是在繼承前期園林藝術基礎上,逐漸走向一種精致風尚的藝術形式;二是過于表現(xiàn)私家園林的破敗藝術,呈現(xiàn)出一種頹廢的藝術理念。特別是在明朝中后期,私家園林在江南一帶走向了繁榮,清代時期的揚州一帶也是私家園林興盛的典型。比如文徵明的《拙政園》和顧啟元的《客座贅語》都有相關記載。正如“又云嘉靖十年以前,富厚之家,多謹禮法……嘉靖末年,士大夫家不必言,至于百姓有三間客廳費千金者,金碧輝煌,高聳過倍,往往重檐獸脊如官衙然,苑囿僭擬似公侯?!保?]中國古典的園林藝術,從皇家園林的“君子比德”藝術理念到私家園林的“再現(xiàn)自然”審美觀念的轉變,一方面說明園林藝術具有豐富的形式內(nèi)涵;另一方面也說明園林藝術理念的不同與每個時代背后的文化背景與審美風尚密切相關。

      余蔭園作為嶺南地區(qū)的四大名園之一,同時也是現(xiàn)今保存最為完善的嶺南園林。它位于廣州市番禺區(qū)南村,始建于1867 年,于1871 年建成,全園占地面積約1 600 平方米,鄔燕山為紀念先祖鄔彬的福蔭,取“余蔭”二字作為園林之名。余蔭園借鑒古典園林形式和西方的裝飾藝術,以立體造園的手法形成了“以小見大”的空間布局,其布局以“小巧玲瓏”的藝術特色著稱,園中的亭臺樓閣、堂殿軒榭、橋廊堤欄、青山綠水,盡在方圓三百步之中展現(xiàn)生命靈動的姿態(tài),表現(xiàn)了嶺南園林建筑與環(huán)境相結合的審美趣味。余蔭園在造園形式與審美理念上,不僅繼承皇家園林的“天人合一”與“君子比德”的審美內(nèi)涵,同時還在私家園林“再現(xiàn)自然”的基礎上,體現(xiàn)出嶺南園林“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生活趣味與審美內(nèi)涵。

      一、生態(tài)景觀審美理念的多維透視

      余蔭園由于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與文化氛圍,與北方園林與江南園林相比存在本質上差異,在于其師法自然的造園方面,主要以生活趣味為主,并結合“再現(xiàn)自然”的文人化表達,呈現(xiàn)嶺南園林氣韻相和的審美風尚。

      (一)師法自然的藝術構思

      余蔭園是嶺南園林的藝術典型,庭院以小而精為特色。嶺南園林所在的地理環(huán)境造成了它的造園形式和整個園林布局不同于江南園林和北方園林,它更多地結合嶺南的環(huán)境,依從周邊自然的態(tài)勢,用“高墻冷巷”的做法,去規(guī)避當?shù)囟嘧兊臍夂?,讓園林獲得最大的庇護效果,以及用最小的空間,獲取更通透的審美視域。這也成了余蔭園的師法自然理念。

      在余蔭園里,由于取法自然,借助自然的走勢,進而生發(fā)靈活的造園章法。特別是在有限的庭院空間里,以石頭的疊加,呈現(xiàn)出山的崇高風貌,依照山水的綿延展開,形成外景入室的審美視野。余蔭園依生性的最大特征,就是表現(xiàn)出其因地制宜的造園法則。它面積雖小,但園中“夾墻竹翠、虹橋印月、深柳藏珍、雙翠迎春”等四大奇觀皆別有洞天,園內(nèi)亭、臺、池、館與游廊、拱橋、假山、花徑、圍墻交錯穿插,構成了幽深曲折、若隱若現(xiàn)的庭苑結構,亭橋樓榭、曲徑回欄、荷池石山、名花異卉等一應俱全。門旁的對聯(lián)寫著“余地三弓紅雨足,蔭天一角綠云深”,描述出園林獨特的審美意味。在這個布局精巧的園林里,由于嶺南地區(qū)生長的植物豐富,園林在裝飾藝術上呈現(xiàn)出姹紫嫣紅的審美效果。這些較為濃重的生活氣息,與其他地方園林的蒼松柳枝景象大相徑庭。結合當?shù)氐奈幕曀?,形成了余蔭園的美感文化。周琳潔在《廣東近代園林史》一書中就曾指出:“(余蔭園)春日,青青柳條拂樓臺,徑旁玉蘭吐艷;盛夏,白蘭、鳳眼果、木菠蘿,濃蔭蔽日,池塘荷蓮盛開;深秋,丹桂馥襲人醉,果木碩實累累;冬日,臘梅色嬌香雋,滿園竹木青翠?!保?]園林所承載的不僅是一個藝術世界,更是生命的一種詩意寄托,如白居易詩云:“天供閑日月,人借好園林”(《尋春題諸家園林》),說明園林不僅有實用作用,還具有培養(yǎng)審美趣味和陶冶性情的功能。由此可知,景觀的主體性處處表現(xiàn)在對外界自然的敬仰之上,人們在居住或鑒賞的過程中,汲取了園林的生命精神以及審美養(yǎng)分。余蔭園除了順應自然的變化規(guī)律,同時也顯示出它對自然的依從性特征。在師法自然的藝術構思上,不僅體現(xiàn)出與北方園林、江南園林合乎自然的總體布局,還在文人化的表達基礎上呈現(xiàn)出嶺南園林獨特的生活趣味與裝飾風格。

      (二)彰顯自由的文化表達

      中原文化一直都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根基與命脈,然而在余蔭園中,所承載的文化是多元的。因為歷史階段性的社會緣故,大量北方居民遷移到嶺南一帶生活居住,同時也把他們的文化習俗與藝術帶到嶺南地區(qū)。在中原文化和嶺南文化進行兼容過程中,以余蔭園為代表的嶺南園林所表現(xiàn)出的開放性與多元性,就是南北文化融合的主要體現(xiàn)。比如余蔭園中的浮雕和建筑裝飾,將北方的樸素和南方的綺麗融于一體,配以詩、書、畫,使全園更添恬靜、典雅情趣。從余蔭園的布局以及景觀的設計來看,自然似乎就藏于其中,把居住環(huán)境與審美環(huán)境相統(tǒng)一起來,體現(xiàn)了生態(tài)之思的宜居理念,這個理念實在是一種精神訴求。在園林的布局上,嶺南園林和江南園林都具有一定的相似之處,都趨向“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審美境界。就整個庭院布局看,都有以小見大的態(tài)勢,大量使用對景、借景等造園章法。余蔭園用連廊和水橋分割的形式,與江南園林采用廊橋的章法似乎如出一轍??梢姡趫@林的造景上,余蔭園和江南園林是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尤其是用“夾墻翠竹”、“蘭徑”等景觀,表達人們對君子品格和道德品質的追求,這些具有文化精神的隱喻景觀,是余蔭園與江南園林審美“競生”的結果。

      余蔭園在模仿江南園林藝術的同時,慢慢地形成自己獨特的審美空間。從南北文化的交融,到藝術形式的耦合,這都是在對生的審美關系中的本質體現(xiàn),最終生成自然的審美精神。誠如“自然中之物,互相關系,互相限制。然其寫之于文學及美術中也,必遺其關系、限制之處。故雖寫實家亦理想家也。又雖如何虛構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構造,亦必從自然之法則,故雖理想家,亦寫實家也?!保?]這對余蔭園來說,不僅體現(xiàn)了一種外在的舒適感,同時還延伸了內(nèi)在的的愉悅感,以此營造一種和諧的內(nèi)適。

      (三)氣韻相和的審美風格

      嶺南地區(qū)毗鄰南海,當?shù)厝擞兄獬鼋?jīng)商的歷史,從而將海洋文化引入嶺南文化并與之相融。外來建筑文化的影響表現(xiàn)在余蔭園的鑲嵌藝術上,主要包括東南亞的藝術紋飾、西洋的琉璃擺設以及玻璃裝飾等審美符號,這些外來文化元素與結構促進了余蔭園多元化的形成。余蔭園的深柳堂內(nèi)的窗戶就是用外來的玻璃取代本土的窗戶裝飾風格。玻璃裝飾的應用,使它形成了中西文化共生的園林藝術范式。余蔭園運用西式的裝嵌藝術,在某種程度上生發(fā)了一種別致的藝術景觀,透過玻璃觀看庭院內(nèi)外的景觀,具有一種與四季同生的情境。這些新型的藝術形式,凸顯了中西文化之間的共生關系。在余蔭園的建筑布局中,比如拱形門和窗戶的設計,不僅有中國傳統(tǒng)建筑藝術的影子,還嵌入了西方的建筑符號。因此,在體現(xiàn)余蔭園小巧玲瓏的通透性之余,還表現(xiàn)其充滿異域風情的審美特色。

      余蔭園的布局形式和鑲嵌藝術,都反映出嶺南文化中西兼容的特質。比如在水池、小湖的設計上,呈現(xiàn)出幾何的規(guī)則圖形,這些景觀帶有西方古典園林的審美氣息。在汲取外來建筑文化的同時,也在尋找耦合共生的審美之徑。余蔭園大體上采用中國傳統(tǒng)的園林設計,在外形的塑造到內(nèi)在的景觀設計,都與傳統(tǒng)園林沒有太大的分別,但是在具體的鑲嵌藝術以及局部設計層面上,則凸顯了其獨特的審美意象。從依歸環(huán)境之勢、取名園之章法,到結合中西文化之態(tài),使余蔭園“小巧玲瓏”的審美空間大放異彩。因此,余蔭園在布局和景觀設計的過程中始終秉承著“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從順應自然,到與自然共生,最后到文化交融,它都通過借景造境,達到情景交融,從而體現(xiàn)人與物融為一體的生態(tài)思想。

      二、生態(tài)景觀審美結構的營造之思

      余蔭園的景觀結構,主要以“水”“橋”“窗”等具體結構形成的審美空間。在此空間中,呈現(xiàn)出景觀的詩意旨趣,所謂“詩意,只是一個比喻,它強調(diào)的實際上是審美的生存?!保?]余蔭園的景觀結構,在外在形式上表現(xiàn)出納萬境之勢,在內(nèi)在審美維度上,則體現(xiàn)出詩意的審美存在。

      (一)虹橋望月的連廊映趣

      余蔭園整個布局分東西兩個部分,其中以虹橋望月一景為分界線。虹橋具有多元性的功能,連接了廊、亭、橋為一體,既有景觀的審美功能,又有游玩、樞流的交通功能,虹橋將內(nèi)外的景觀予以打通,營造一個更為通透的全景式意境。因為園林所對位的湖是與外河相連的狀態(tài),水流之間是相互貫通的,所以湖水的水位也隨外河的水位漲落變化,于是賦予了園林的水以流動性的自然美感。嶺南地區(qū)雨季充沛,隨著水位的上漲,正好與拱橋的位置相連,于是在星辰伴月的夜晚,橋的倒影和拱形正好形成一個圓,所以就形成了虹橋望月的自然景觀。我們可以看到“虹橋印月”的寫意,在月朗風清之夜,月影、橋影、人影這些虛景是構成園林意境的主要元素,通過虛實相生的審美互通,形成一個潛在的審美關系,在荷花池中相映成趣,構成動人心弦的畫卷。從余蔭園的景觀布局來看,人們可以發(fā)現(xiàn)景觀與自然之間的密切關系,在具體的自然景觀之中還蘊含著內(nèi)景觀,可謂是營造出“園中之園”、“景中之景”的深邃之境。

      余蔭園通過具體的手法去表現(xiàn)其“以小見大”的審美特點。余蔭園采用“夾墻竹翠”的造園手法,將竹子的自然文化鑲嵌在自然景觀之中。這樣的布局具有幾個優(yōu)點:一是可以將竹子控制在一定的空間里生長,因為竹子在嶺南地區(qū)生命力及其頑強,以至于不影響其他的自然景觀;二是填充了小而巧的空間,將兩道灰色的墻壁給遮蔽,形成更充足的自然色彩??梢?,余蔭園的景觀設計,都依照自然的態(tài)勢而造,使其生發(fā)自然的審美理念。比如“君子之所以愛夫山水者,其旨安在”,在于常樂、常適、常親也。換言之,在園林方寸之間,領略“蕩胸生層云”的審美趣味。

      (二)玲瓏水榭的忘適之樂

      余蔭園的景觀,不僅僅包涵自然的本然之性,同時也鑲嵌了豐富的人文色彩。文化生境則是自然與藝術耦合形成的審美空間,人們在此不斷地追求著忘適之適的至樂境界。

      “玲瓏水榭”可以說是余蔭園最得意的景觀之一,它位于園林東半部的中央一帶,以一個八角形的水池而托起一個八角的亭子。由于,它八面都是窗戶,可以在有限的空間里,引入無限之境,同時可以觀覽全園之中最引人入勝的自然景觀。亭子八面的窗戶,所觀看的景色風格別異,從東邊可以看到清新的桂花分落;西邊是江南園林的景觀;南邊則是傲雪寒冬的臘梅;北邊擺放的是充滿人文氣息的蘭花,呈現(xiàn)高貴典雅之態(tài),可謂一亭攬盡園中美景??梢?,八面窗戶都是用細密的花格分隔,以一種通透、明凈的視野取八面之景。正如水榭的對聯(lián)所言:“每思所過名山,坐看奇石皺云,依然在目;漫說曾經(jīng)滄海,靜對明漪印月,亦足瑩神。”文化景觀不僅體現(xiàn)在玲瓏水榭,同時在瑜園、深柳堂,以及其他的景觀中都可以看到中西文化的藝術符號。瑜園俗稱“小姐樓”,由于古時候的女子都是深居簡出,與外界接觸極少,在此可以看到儒家文化的傳統(tǒng)意識。深柳堂分為廳堂、書齋、臥室三個部分,堂外開闊的視野可以直觀檐廊和庭階水池,呈現(xiàn)出寬敞明亮的審美環(huán)境,而內(nèi)部細膩的結構,則將嶺南的特色表現(xiàn)出來,特別是在夏日荷花盛開之季,在翠蓋紅紗之間,與深柳堂具有豐富文化意味的裝飾形成了對應。古色古香是它最大的特點,堂內(nèi)布置的字畫也表現(xiàn)出了深厚的文化韻味。栩栩如生的花鳥花罩、三十二幅木扇格畫廚,以及紫檀屏風等木雕珍品,這些都可以說是余蔭園裝嵌藝術的精華之處。

      余蔭園所承載的文化景觀具有豐富的生態(tài)意識,隨之形成以小見大的生態(tài)景觀。如沈復所云:“若夫園亭樓閣,套室回廊,疊石成山,栽花取勢,又在大中見小,小中見大,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或藏或露,或淺或深,不僅在周回曲折四字,又不在地廣石多徒煩工費?!保?]余蔭園在有限的空間結構里,把大自然的美用立體的形式展示出來,以期形成流動的山水畫卷。

      (三)象外生韻的裝置藝術

      余蔭園的“滿洲窗”結構,可以說是一組特殊的藝術符號。從余蔭園的“窗”結構中分析其造景生境的藝術特色?!按啊弊植粌H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為“窗通孔也”,同時在《禮記·月令》疏也有所記載,即“穴皆開其上取明”,在此界定了“囪”是專指開在屋頂上天窗,而“牖”是開在墻壁上窗戶。通過“窗”的借景與窗的“審美轉換”來體現(xiàn)的園林的藝術生境。余蔭園的“滿洲窗”可以說是作為嶺南名園的精華所在,特別是在深柳堂的左側有一個臥瓢廬,其內(nèi)部布置了大型的窗戶設計,可以達到借“窗”造景的效果,這就是嶺南園林與古典園林不同之處。余蔭園的滿洲窗與江南園林和北方園林的窗有一定的區(qū)別,它具備一日看盡四時爛漫之景的“裝置功能”。比如余蔭園庭外的山水云石、花草樹木都可以通過這些彩色玻璃映照到庭院內(nèi)部。從庭院望去,白色玻璃映入的景色猶如白雪紛飛,在紅色、黃色的玻璃映襯下,勝似北方的紅楓林染。余蔭園中四季的景色隨著玻璃的色彩的變化而變化,可謂是獨特之處。

      余蔭園窗戶的獨特設計,彰顯了不同于其他園林的審美空間。滿洲窗將外部的景觀映入內(nèi)部,這可以說是在運用“以窗借景”造園的章法。其實,用窗的意象去書寫借景之勢,在傳統(tǒng)的詩詞中也可以窺見一二,如白居易的“復見窗戶明”、杜甫的“窗含西嶺千秋雪”、李白的“檐飛宛溪水,窗落敬亭山”、蘇軾的“窗戶濕青處”等詩都是因窗得景。他們以窗戶為介把外在的廣闊空間和優(yōu)美景觀盡收眼底,使內(nèi)外空間進行互通,正所謂“納千頃之汪洋,收四時之爛漫”。李漁和宗白華曾就園林“借景”的造園方式進行過相關論述。宗白華認為“古希臘人對于廟宇四周的自然風景似乎還沒有發(fā)現(xiàn)。他們多半把建筑本身孤立起來欣賞。古代中國人就不同。他們總要通過建筑物、通過門窗,接觸外面的大自然。”[6]余蔭園也是通過以窗借景的方式去擴充其審美空間。借景不僅是造園創(chuàng)景和擴展藝術空間、增加審美價值的主要手段,還是整個造園活動中布置和組織藝術空間的基本原則,以此說明“窗”結構在園林中體現(xiàn)出“審美轉換”的空間效果。余蔭園通過滿洲窗,將審美對象確定在具體的審美視角下,從而為審美主體提供一個特定的審美視野,使審美主體進入特定的審美情境當中。窗不僅為審美對象劃定了一個特定的藝術形象,還使漫無邊際的審美對象有了邊際,表現(xiàn)出余蔭園特別的審美意味。

      三、生態(tài)景觀審美精神之和于自然

      余蔭園作為嶺南園林最具代表性的園林景觀,它以“以小見大”的造園思維,依靠自然山水的態(tài)勢去表現(xiàn)內(nèi)在的自然韻味,同時,它不拘泥于傳統(tǒng)園林的結構布局和裝嵌藝術,將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進行兼容與耦合,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天境之態(tài)。

      (一)虛實相生、物我兩忘

      余蔭園深受中國傳統(tǒng)園林造園思想的影響,在園林的整體布局上還是依照傳統(tǒng)的園林格局,比如天圓地方的整體設計,就體現(xiàn)出其深刻的文化底蘊。那么,如何在余蔭園的景觀布局上達到“以小見大”的審美視域?當時園主人經(jīng)過思考,于是將傳統(tǒng)園林的“中正”思想與國外園林的裝飾藝術理念結合起來,便形成了中西交融的空間藝術。余蔭園作為景觀生態(tài)的藝術品,它常以靜態(tài)形式為主,在有限的空間里,將“景”的配置展示出審美對象的近遠之態(tài),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動靜與虛幻的審美特色。

      余蔭園在布局的設計上,以“虛實結合”與“藏露交織”的造園手法,將園林景觀的生活空間與審美空間表現(xiàn)出來。比如林中云山為實,而山水為虛,通過石山的設計,形成山水環(huán)繞的虛幻空間,構成了余蔭園人景合一,虛實相生的超然景觀。余蔭園通過景觀每個層次的構成關系,將“對景”、“借景”等造園手法貫通園林的內(nèi)外結構,從而呈現(xiàn)出立體的空間視覺效果,在此便可以獲得更加無限的審美視域。其中,余蔭園的起居環(huán)境可視為一個微觀世界,當我們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中生活時,自然成為了外化的審美對象,人們可以在園林的虛幻空間里領悟到造園的自然法則以及園林的美學精神。人們在此過程中,不僅可以得到心靈的慰藉,還可以得到自然的詩化,慢慢地打開了人們內(nèi)心的審美世界,達到“情景交融”的內(nèi)化之境。因此,在方寸之間的審美世界,人們不僅可以看見自己,還可以洞悉生命之理,以此澄明精神世界之美。余蔭園雖小,但是所澄明的自我世界是通透的、深遠的。關于景中天地的描述,在歷代詩文篇章上依然可以找到其怡然之適的文字記載,如南北朝時期庾信的“若夫一枝之上,巢夫得安巢之所;一壺之中,壺公有容身之地”(《小園賦》),明人祁彪佳的“夫置嶼于地,置亭于嶼,如大海一漚然,而眾妙都焉,安得不動高人之欣賞乎”(《寓山注》),以上都說明余蔭園所生發(fā)的自我審美世界不僅僅是天地宇宙的微化,同時也是對心之宇宙的發(fā)現(xiàn)。余蔭園所體現(xiàn)出“物我兩忘”的境界,可以說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忘適描寫有異曲同工之妙。

      (二)空納萬境、余意不盡

      嶺南不僅作為一個地理文化名稱,同時也是一個多民族、多文化的空間集合。自秦漢戰(zhàn)亂、永嘉之亂,當時北方人員遷徙到嶺南地區(qū),同時中原文化也在嶺南地區(qū)進行傳播與滲透。至隋唐時期,嶺南一帶逐漸形成了獨特的多元文化氛圍,文化之間不僅具有共性同時也各具特色,比如嶺南的中西部孕育了“廣府文化”,嶺南的東北一帶則主要是“客家”、“潮汕文化”。余蔭園主人鄔彬當時在北京做官,之后回到家鄉(xiāng)造園,相傳當時他曾請當時蘇杭一帶園林名家繪制建筑圖譜以及造園技巧,所以在造園形式上,余蔭園與江南園林、北方園林存在一些相似性。

      從余蔭園的結構布局與造園手法上來看,都可以體驗到其生生之為藝的審美精神。在方寸的空間里,余蔭園不僅呈現(xiàn)出關于自然、生命、宇宙的審美之境,還在使審美主體在各個境界中感受到其內(nèi)在的審美張力與美育力量。因為余蔭園的特別布局與新奇的造景、造境方法的使用,可以使亭臺樓閣、堂殿軒榭、橋廊堤欄、山水流轉,盡在方圓三百步之中,將“天人合一”的天、地、人三者整生式鏈接起來。這是因為它們是超循環(huán)的審美結構,所以相互之間的審美關系也體現(xiàn)出一種共生的運動狀態(tài)。園林中的山水脈源相通、深遠而靈動、形成咫尺水袖、韻味無窮,都表現(xiàn)為人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的宇宙觀。在余蔭園的審美空間里,只有當人們?nèi)谌肷鷳B(tài)審美的生境中,便會觀照到生命的藝術形象,不僅僅是一種人與萬物共生的狀態(tài),更是生態(tài)精神的詩性觀照??梢姟白匀槐尘芭c人文背景之結合,乃是人類文化發(fā)展至廣至大的載體,離開前者,無以言后者。園林作為一種文化形態(tài),當然也不例外。”[7]因此,從結構布局、裝嵌藝術、風格塑造等層面上,都體現(xiàn)出園主人在余蔭園中所向往的自然之境、生命之境乃至生態(tài)之境的精神寄托。余蔭園的“景中景”、“園中園”,以虛實相生的造園藝術,把現(xiàn)存的文化符號將其轉變?yōu)閷徝谰?,從而由現(xiàn)存的自然空間轉變?yōu)榫窨臻g??芍?,余蔭園的生態(tài)藝術靈魂所在,主要表現(xiàn)為對自然的崇尚、以藝術的手法將自然與文化進行融合,使其渾然天成,達到復歸天然的境界。

      結語

      余蔭園在造園布局與結構方面,一方面秉承了北方園林與江南園林立體造景的方法,以小見大的造景之式將園林的整體布局合乎“中正”的天地結構,另一方面不僅借鑒了北方園林與江南園林的景觀藝術設計,還在鑲嵌藝術和內(nèi)在結構布局上,融合外國的審美理念,從西方景觀藝術理念的數(shù)理對稱結構到東南亞玻璃點彩的裝嵌藝術運用。這一切都使余蔭園景觀藝術具有更為豐富的審美內(nèi)涵,形成其獨有的“閑意不在遠,小亭方丈間”的生態(tài)審美旨趣。

      猜你喜歡
      造園嶺南園林
      憶嶺南
      黃河之聲(2022年14期)2022-11-16 10:58:50
      雨嶺南
      心聲歌刊(2020年5期)2020-11-27 01:56:04
      清代園林初探
      藝術品鑒(2020年9期)2020-10-28 08:59:02
      壹 造園·納瑞集祥
      紫禁城(2020年3期)2020-04-26 05:19:52
      古代園林里的“美人”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4:32
      不辭長作嶺南人
      商周刊(2018年26期)2018-12-29 12:55:58
      和千年園林的今世之約
      金橋(2018年6期)2018-09-22 02:18:50
      雪中園林的七個片段
      江南園林造園手法在新中式園林中的應用初探
      清漪園賅春園造園藝術及園林審美探析
      風景園林(2017年5期)2017-10-14 01:03:44
      尉犁县| 繁昌县| 喀喇沁旗| 许昌市| 孟津县| 南阳市| 吴堡县| 凉城县| 固镇县| 营山县| 颍上县| 霍州市| 夹江县| 玉溪市| 利辛县| 聂荣县| 同德县| 鄂伦春自治旗| 两当县| 黑龙江省| 北票市| 贵阳市| 西昌市| 高青县| 观塘区| 平南县| 丰镇市| 乌拉特后旗| 景德镇市| 博罗县| 阜南县| 龙海市| 绥滨县| 德州市| 新田县| 布拖县| 永新县| 怀宁县| 米易县| 巫溪县| 林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