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霞
2017年暑假,我從縣城幼兒園調到農村幼兒園,從一名一線教師成為分管教研的副園長。開學那會兒,我遇到了一些困難。幼兒園地處郊區(qū),因為地理位置等原因,園里的教師流動性非常大,年輕教師、非學前教育專業(yè)畢業(yè)的教師多。這些情況給園所管理與教師隊伍建設帶來了很大的挑戰(zhàn)。作為一名分管教研的副園長,又是一名新手,我要如何幫助專業(yè)水平參差不齊的教師們獲得專業(yè)發(fā)展?眾所周知,農村幼兒園資金有限,想請專家長期來園指導或讓教師經常外出培訓的可能性不大,所以主要還得利用幼兒園內部的資源支持教師成長。我通過跟班觀察、記錄等方法了解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只要沒有特別的事情,我每天都會選一個班級進行持續(xù)觀察、記錄,在近兩個月內,我共做了近10萬字的觀察筆記。我發(fā)現(xiàn)幼兒園部分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水平不如我想象中的好。我決定從實際出發(fā),從最基本的做起,與教師們一起,一步一個腳印攜手前行。
學會觀察
在閱讀教師的觀察筆記時,我發(fā)現(xiàn)部分教師雖然記了滿滿幾頁紙的筆記,卻看不懂他們在說些什么。我找這些教師了解情況,他們告訴我自己不太明白怎么觀察幼兒、怎么記觀察筆記。
面對教師的實際情況,我告訴自己,不能心急,要從實際出發(fā),一步一步來。第一步,從閱讀、學習開始,先幫助教師弄明白關于觀察的基本問題。我選擇《觀察兒童》這本書作為大家學習的主要材料,帶領大家逐字逐句地讀,邊讀邊交流討論,每讀一個章節(jié)我就組織大家結合實踐談體會。就這樣,大家漸漸地明白了什么是觀察、觀察的意義是什么、觀察有哪些方法、怎么記觀察筆記等。第二步,我?guī)ьI教師參照書中的方法進行觀察實踐,兩周后,再組織教師分享觀察記錄。在教師分享的觀察記錄中,我發(fā)現(xiàn)了不少問題,雖然教師觀察的是不同班級幼兒的游戲,但他們記錄的內容卻大同小異,大多是流水賬,沒有重點。在觀察筆記的分析部分,大部分教師從《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摘抄一段文字完事,根本沒有自己的分析。這說明教師的觀察記錄都在“說別人的話”,這樣的觀察不是真觀察。
為此,我引導教師討論:觀察幼兒的意義是什么?有的教師說,觀察是為了評估幼兒的發(fā)展水平,如走、跑、跳的能力有沒有達到常模指標;有的教師說,觀察是為了評價幼兒個體在群體中處于什么發(fā)展水平??磥斫處煂τ^察的意義了解得不夠全面、深入。于是,我又帶領教師回到文本學習。通過學習,教師們認識到,觀察的意義在于較客觀地了解幼兒,從而根據幼兒的實際采用適宜的策略推進幼兒的發(fā)展。觀察對了解幼兒、尊重幼兒、促進幼兒的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我還從書中選擇相關觀察案例,讓教師模仿學習,幫助教師明白如何確定及達成觀察目標。
為了幫助教師有效地觀察幼兒,我為教師提供了相應的觀察記錄表,內容包括觀察目標、觀察過程、分析說明、教育策略、自我反思等。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教師們說自己初步明白了觀察是怎么回事。我們用一個學期的時間進行模仿學習。每周,我們都會坐下來分享、交流觀察記錄和體會,在交流中教師有思考和頓悟,漸漸明白為什么觀察、怎么觀察、觀察后怎么做。
中班的王老師發(fā)現(xiàn)這段時間經常有小朋友來告豆豆的狀,以往碰到類似情況,王老師往往是直接喊豆豆過來談話,把問題“扼制住”了事。這次王老師沒有這么做,她連續(xù)幾天對豆豆進行觀察,終于發(fā)現(xiàn)問題的癥結所在。以前,豆豆不愛表達,喜歡獨處,這段時間豆豆有與小伙伴一起游戲的意愿,卻因為無法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愿而導致小伙伴的誤會。了解情況后,王老師指導豆豆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如何與小伙伴交往。當小朋友再來告豆豆的狀時,王老師會對他們說:“你可以問問豆豆想做什么,需要什么幫助?!痹谧粉櫽^察的過程中,王老師還發(fā)現(xiàn)豆豆的建構能力較強,在空間感、專注力等方面有較好的表現(xiàn)。于是,王老師將他的建構作品展示出來,并請豆豆向小朋友們介紹自己的作品,以此為契機,助推豆豆融入小伙伴之中。此后,豆豆和小朋友們一起游戲的頻率越來越高了。王老師說豆豆的案例讓她體會到了“通過觀察能更客觀地了解兒童”這句話的含義。
小班第二學期,張老師班里來了幾個插班的幼兒,她決定對這幾個幼兒在幼兒園的適應情況進行觀察。在觀察中,張老師發(fā)現(xiàn)并不是所有幼兒都喜歡教師的陪伴。比如,其中有一個幼兒,每當教師接近他的時候,他都會背向教師并表現(xiàn)出緊張的情緒。張老師分析,幼兒在還未完全接納教師時,可能對與教師交往有抵觸,所以教師一廂情愿的陪伴、介入可能反而會增加幼兒的焦慮。張老師根據這幾個插班幼兒的不同特點采用不同的策略,以幫助他們盡快緩解焦慮情緒,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
學會講故事
家園合作對幼兒、教師、家長的成長都有非常積極的意義,然而年輕教師往往在家園溝通方面有困難。為此,我嘗試采用“家園日反饋”的策略,促使年輕教師更多地關注幼兒,積極進行有效的家園溝通。我要求教師每日至少對5名幼兒的在園表現(xiàn)向家長進行反饋。但一段時間下來,我發(fā)現(xiàn)年輕教師對幼兒的評語很籠統(tǒng),可以說用到哪個幼兒身上都可以,如“很乖”“很能干”“有禮貌”“很調皮”等。看來年輕教師在觀察、評價幼兒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我決定一步一步地改變這種狀況。首先,我選出其中幾位教師的評語,請教師分析,然后談自己的感受。有的教師說:“好像都寫得差不多?!庇械慕處熣f:“好像用在大班、小班幼兒身上都可以?!苯又?,我請教師找出這些評語中出現(xiàn)頻率比較高的詞。教師們發(fā)現(xiàn)“有禮貌”“能干”“懂事”“調皮”等詞的出現(xiàn)頻率比較高。我問:“這說明了什么?”有教師說:“評語太籠統(tǒng)了,沒有說出幼兒具體的表現(xiàn),所以用在哪個幼兒身上都可以?!蔽矣謫枺骸盀槭裁磿@樣呢?”有教師說:“不知道為什么,就是想不出怎么表達?!庇薪處熣f:“我就是感覺某某很乖、很懂事?!蔽覇枺骸肮?、懂事具體表現(xiàn)在哪里呢?”教師說:“我說不上來?!?/p>
發(fā)現(xiàn)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開端,在與教師的對話中,我發(fā)現(xiàn)有些教師只是憑感覺對幼兒做出評價,其實是沒有細致地觀察過幼兒,所以說不出幼兒的具體表現(xiàn)。接下來,我請班級教師和保育員一起講“幼兒的故事”。我從每個班級隨機抽出兩名幼兒,請班級教師和保育員分別講一講這兩個幼兒在園一周的故事。結果,有的班級教師能講出幼兒在園一周的很多故事,并且內容比較豐富、生動;有的班級的教師講不出幼兒的故事,保育員卻能講出來,而且講得很生動,主要是講幼兒在生活中的故事;有的班級的教師沒能具體地講出幼兒的故事。我問教師們:“為什么有的教師能具體地講出幼兒的故事,有的教師卻不能?為什么有的保育員能講出幼兒的故事,教師卻不能?”教師們表示,可能跟自己平時對幼兒的觀察不夠細致、全面有關。
為此,我給教師們提供了《幼兒周評價表》,要求他們每周對每個幼兒進行2—3次的觀察并記錄,可以由班級兩位教師和保育員合作完成。兩周后,我檢查教師《幼兒周評價表》的記錄情況,發(fā)現(xiàn)有的班級做得很好,每天在幼兒離園后,兩位教師和保育員互相分享、補充幼兒的故事,并進行記錄。他們認識到,這樣做讓他們對幼兒的關注更多了,觀察更細致了,還促進了班級教師之間的交流,他們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進步。也有班級的教師遇到了困惑,比如,他們覺得有的幼兒的故事說不完,主要是那些表現(xiàn)突出的幼兒;有的幼兒卻沒有什么“故事”,主要是那些表現(xiàn)平平或默默無聞的幼兒。我組織教師討論:為什么會這樣?怎么解決?教師們認為,表現(xiàn)突出的幼兒容易引起教師的關注,而表現(xiàn)平平或默默無聞的幼兒容易被教師忽略。有的教師認為,其實那些看上去默默無聞的幼兒也是有“故事”的,只要教師給予關注,細致觀察,他們的故事同樣精彩。教師們還提出了“按時段觀察”“按場地觀察”“定人觀察”等策略,以解決有些幼兒容易被忽略的問題。
一個學期下來,教師基本能做到細致觀察、記錄幼兒的言行,具體生動地講幼兒的故事。有些教師還創(chuàng)新了觀察記錄的方式,如用“思維導圖法”“故事敘述法”等做觀察記錄。
學會等待
在觀摩教師組織的半日活動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個別教師的教育行為存在一些問題,表現(xiàn)在沒有給幼兒充分的操作、體驗、表現(xiàn)、表達的機會,當幼兒有疑問時,教師不是引導幼兒通過實際操作、親身體驗去尋找答案,而是直接把答案告知幼兒。例如,剛調入我園的徐老師就存在這樣的問題。徐老師去年暑假通過考試成為了一名幼兒園在編教師,隨即從外市調入我園,在這之前,她一直是當?shù)剜l(xiāng)村幼兒園的臨時聘用教師。我感覺她雖然有一定的幼兒園工作經驗,但她的教育觀念和行為存在偏差。如何改變徐老師的教育觀念和行為呢?我了解到,徐老師“考編”的試題中有一道論述題是:“為什么要讓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的方式進行學習?”我想就從這個問題入手引導徐老師改變教育觀念和行為。
有一天,我和徐老師聊起了她“考編”的事,我問這個論述題她是怎么答的。其實在書面考試時,徐老師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還是比較全面的,觀念也是基本正確的。我和徐老師探討如何在實踐中切實落實這一理念。我讓她先反思自己在組織幼兒活動時是否真正落實了這一理念,然后我們再進行討論。幾天后,徐老師找到了我,對我說自己在實踐中確實做得不夠好,與《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希望我能幫助她。我對徐老師組織的半日活動進行分析、點評,重點點評了她“高控”幼兒的教育行為。聽了我的分析和點評,徐老師若有所悟,她說:“我有點明白了,我不能太多地干預幼兒的活動,要盡量讓幼兒多想、多說、多做,以后我會注意的?!睆拇艘院?,我經常來到徐老師班里,觀摩她組織的活動,與她一起分析、討論。
又有一天,我走進徐老師的班里,看到徐老師在科學區(qū)觀察幼兒的科學探究游戲。有幾個幼兒在玩滾動游戲,他們把兩塊長木板連接起來搭成斜坡軌道,然后把乒乓球從斜坡上滾下去,可乒乓球每次滾到中途就彈出軌道。幾個幼兒想找出其中的原因,就找來玻璃球、塑料球、皮球等進行嘗試,可這些球還是會在中途彈出去。徐老師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很想上前指導幼兒,最后還是忍住了。后來,幼兒終于找到了球彈出軌道的原因,游戲得以繼續(xù)。徐老師對我說:“我有點理解‘靜待花開的意義了?!?/p>
過了幾天,我又來到徐老師班里,看到徐老師正在組織幼兒開展繪畫活動。絕大多數(shù)幼兒的畫色彩鮮艷、明亮,只有歡歡的畫面黑乎乎的,不知道畫的是什么??吹綒g歡的畫,徐老師明顯不高興了,正當她想批評歡歡的時候,我跟她說:“先聽聽歡歡的想法。”歡歡說,他畫的是一堆掉在地上的枯死的小草。聽了歡歡的解釋,徐老師有點難為情地對我說:“陳老師,還好你提醒了我,不然我又犯錯了?!蔽腋f:“你已經進步很大了,慢慢來,你一定會越做越好的?!?/p>
從此以后,徐老師的進步更快了。每次走進徐老師的班里,我都能看到她靜靜地陪伴在幼兒身邊,細心地觀察幼兒的活動,耐心地傾聽幼兒的想法。有一次,我看到徐老師在教育筆記中寫道:“過去近十年的工作慣性讓我只知道埋頭做事情,很少有反思自己做得對不對、好不好的機會?,F(xiàn)在,我經常反思自己的保育教育行為,發(fā)現(xiàn)自己有很多不足之處。要改變固有的觀念和行為不容易,但是我一定會找準方向,不斷努力,成就更好的自己?!?/p>
幾年的教師管理工作經歷讓我明白,對于沒有更多外部資源可借助的鄉(xiāng)村幼兒園來說,只有求真務實,從腳下出發(fā),從最基本的工作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逐步成長,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