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盛仙
過慣了城市生活,退休后我回到了鄉(xiāng)下的老家,過著“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田園生活。
回到了“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老家,就像回到了母親的懷抱,很親切,很自由。找一把竹椅,在老家門前的大樟樹下坐坐,聽聽雞鳴犬吠,聽聽鳥聲燕語;或如一只野鶴,去鄉(xiāng)間小路隨意走走,看看豆莢青藤,看看瓜田蓮藕;或如一片閑云,飄于北嶺,泊于南山,親親野梅野菊,聞聞草木花香。碰上當年的伙伴,打一聲招呼,聊聊天,就會油然升騰起一種親切感,依然回想起當年一起上山割草、逮鳥,下水潭游泳、捉魚的情景,回想起一同翻山越嶺,上學趕考的情景,仿佛自己又年輕了許多。
回老家后,我也真想體驗一回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學一番孟浩然“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田園生活。于是在房前辟一方菜園,在屋后挖一口魚塘,栽上荷花養(yǎng)上紅田魚。菜園不大,也就兩三分地,一圈月季,權作花墻,又似屏風,極富情趣。園內(nèi),種著茄子、黃瓜、絲瓜、龍牙豆、西紅柿、青菜……在枝蔓相繞的綠葉叢中,點綴著紅、黃、白、紫各色小花,絢麗多彩,爭奇斗艷,花間蜂蝶飛舞,嗡嗡之聲,不絕于耳。豆藤裊娜,瓜蔓紛紜,陽光燦爛,空氣中飄散著縷縷清香,一些成熟的茄子、黃瓜、西紅柿,在萬綠叢中,若隱若現(xiàn),泛著誘人的光彩,菜壟里蔥青韭綠,茄肥瓜壯,小燈籠似的紅椒、西紅柿掛滿枝椏,紅得分外奪目。沿著菜壟,順順豆藤,理理瓜蔓,找找苗間雜草,那綠意盈盈,潤肺浸胸,有一種沁心的舒暢和愜意。夏日,正值一場細雨過后,陽光如酥,和風似酒,滿鼻瓜甜豆香,兩耳鳥語蟬鳴,我站在大樹濃蔭下,吃著鮮甜的西瓜,聽鳥鳴枝頭,蟬唱柳梢,真是一派如詩似畫的田園景色。
園子邊上有幾棵高大的古樟樹,夏日里濃蔭如蓋,在樹下壘上個石板小桌,擺上幾塊青石為凳,更是納涼避暑的好去處。村里的一些老人不約而同地聚集在這里,聊天、喝茶、下棋、賞花,無拘無束,無所不談。
金風送爽的日子,菜園里另有一番風光。園子里白色的蒲瓜花、紫色的扁豆花、黃色的絲瓜花,開了又謝,謝了又開,濃密的枝葉間垂掛著一根根小巧的絲瓜、蒲瓜。一串鮮嫩的扁豆,微風輕拂,搖搖擺擺,煞是喜人。而棚架旁幾株高大的向日葵綻出金燦燦的花盆,使豐收菜園更添一道美景。
每當紅日西墜,暮云四合,下菜園掐得蔥韭,摘得瓜豆,又在魚塘里撈得幾尾紅田魚,回家燒幾盆農(nóng)家菜,隔窗又呼來一二鄉(xiāng)鄰,“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余杯”,邊吃邊聊,月上東籬,星鑲南窗,這種閑適清靜的生活意趣,在喧鬧的都市里是輕易享受不到的。樂于田園生活,對于陶冶情操,防治疾病,延年益壽也大有裨益。
我國古代許多文人雅士都樂于田園生活,并借此以陶冶情操,怡養(yǎng)身心。陶淵明,隱居田園,過著與世無爭、修身養(yǎng)性的自在自得的田園生活。杜甫也常為田園式生活而自我陶醉,僅《園》詩中就可見其鐘情:“仲夏流水多,清晨向小園。碧溪搖艇闊,朱果爛枝繁。始為江山靜,終防市井喧。畦蔬繞茅屋,自足媚盤餐?!标懹我惨杂^賞田園風光為樂,曾有《花時遍游諸家園》詩云:“偏愛張園好風景,半天高柳臥溪花?!鼻宕嫾腋呦嘬幍酿B(yǎng)生《十樂》中曾揭示了田園風光對身心健康的作用,他說:“漫游于柳岸花畦,心神煥然爽朗,襟懷為之一暢?!边@些都道出了養(yǎng)生的真諦。
一年四季,春日看山、盛夏聽蟬、金秋品果、冬季賞雪,目無污濁,耳無喧囂,氣爽神清,悠哉游哉,夫復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