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連云港市灌南縣三口中學 洪迎花
對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有效地提高當下英語教學的效率。當下的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重成績,很少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導致出現(xiàn)了“學困生”,使班級學生層次不一。于是,關注班級不同情況學生的發(fā)展,教師應結合“學困生”的現(xiàn)狀,重視學生學習能力以及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重視對轉化階段初中英語教學的改革,優(yōu)化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學習,讓學生取得更大的進步。
很多英語教師過于專注于英語知識的教學,沒有合適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導致當下教學方式設計得不夠合理,影響了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同時,部分教師覺得對學困生而言,應把重心放到學生英語基礎上,不應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導致英語教學在實際課堂中并沒有多大的改變,讓教師的教學仍舊是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導致整個英語的教學效果不佳。
興趣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有很大的作用。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長時間堅持的產物,而興趣則是讓學生堅持的動力。換句話說,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提高英語教學的趣味性,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用興趣去帶動學生的學習,讓學生在課堂中更積極和主動,有效地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然而,教師在教學中并沒有深入挖掘英語教學的趣味性,缺少對教學方式的研究,沒有使用如提問式教學、任務式教學、游戲式教學等,使學生無法感受英語教學的樂趣,影響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熱情,不利于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會在不知不覺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使學生更好地學習英語知識,全面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然而,當下英語教師往往把教學任務單一化,如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上,教師并沒有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欲望,只是一味地強調枯燥無味的練習或者死記硬背,導致學生在學習上沒有動力。不僅如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沒有深入地挖掘英語文化,在教學設計方面欠妥,使學生的水平層次不一,進而導致英語“學困生”的出現(xiàn),導致學生學習消極化,嚴重影響到學生的學習。
教師應在教學中認清自身的角色,找準教學的定位,以探究、互動、交流為主,引導學生參與英語課堂,讓學生在深入學習英語知識以及相關文化的過程中規(guī)范學生的書寫步驟,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在學習過程中進行總結,促使學生了解每個章節(jié)的知識內容,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英語知識,促進學生學習的進步。同時,結合當下英語教材,加強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讓教師在教學中以學生的學習習慣為主,促進教學形式的轉變,從而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力得到強化,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文化素養(yǎng),使學生取得更大的進步。不僅如此,教師應在教學中加強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引導學生積極、認真地去解決實際的問題,促使學生在課堂中深入研究英語文化,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
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時,教師應明確自身的角色定位,加強對教學的引導,優(yōu)化教學策略,使學生的學習習慣以及能力得到培養(yǎng),讓學生在英語課堂中學到更多的英語知識。對此,教師應了解初中轉換階段學生學習的情況,合理地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教學,加強英語教學的引導,并合理地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使學生的學習習慣得到培養(yǎng),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英語知識以及相關文化。教師應關注學生的預習、復習情況,了解完學生的復習情況后,然后設計教學,利用課前的5分鐘來進行預習,讓學生熟悉課文知識;然后講課35分鐘,再利用最后的5分鐘進行復習,讓學生回顧當堂英語知識,從而使學生在科學學習的過程中掌握英語學習的技巧以及方法,引導學生更好地對當下英語知識進行預習、復習,促進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基于當堂教學內容來提出有關的教學問題,如“本課主要講了什么知識?”“我們學到了什么?”讓學生在預習、學習、復習的過程中進行思考,讓學生形成科學的學習方式,從而使學生了解每個知識的重點,促進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學習。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創(chuàng)新教學,教師應在教學中研究當下教學的特點,結合不同層次學生情況來設計教學,尤其是關注“學困生”的發(fā)展,轉變教學形式,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的習慣,引導學生在課堂中將不同類型的知識來進行分析以及總結,如聽力教學、閱讀教學、句型轉變等,使學生了解每個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使學生在課堂中學習英語知識。同時,教師在講解一個章節(jié)的英語知識后,根據(jù)教學目標來設計,如不同章節(jié)的知識,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來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和歸納,使學生了解到每篇課文的重點,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自己學習的問題,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勤于思考、善于總結,以此來幫助學生掌握教學學習的方法以及技巧,讓學生的學習更輕松和容易。不僅如此,教師組織學生,尤其是“學困生”,引導其關注平時的錯題,定期開展對“錯題”的復習,解決以前的難題,使學生解題能力得到提高,全面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學習以及理解,讓學生在課堂中取得更大的進步。
在英語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關注,科學地進行訓練,使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習慣得到培養(yǎng),全面促進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學習。對此,教師應在教學中有計劃、有規(guī)律地開展英語教學,加強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加強對教學課堂的設計,科學設計相關的教學,讓學生在反復的教學訓練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規(guī)范的書寫、及時勾畫重點句型等,使學生掌握教師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生找出當下英語教學的重點,有效地提高英語教學的效果。如在開展聽力教學,教師先講述English listening comprehension的特點,即每段聽力都會出現(xiàn)2~3次,接著讓學生在進行第一次聽力用筆記錄下關鍵的單詞,然后圍繞單詞來進行思考,使學生了解每個單詞的含義;再讓學生在第2~3次的聽力中去聽完整的句子。這樣,將聽力教學分解化,讓“學困生”按照教師的步驟來進行學習,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提高,從而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接著,教師便以此來設計聽力教學,情況來設計一些專項的訓練,如English listening comprehension、英語理解等,使學生在訓練中來總結解決不同類型知識的方法,讓教學更多樣化、智慧化,使學生在多樣化的訓練中掌握學習英語知識的方式,使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習慣得到培養(yǎng)。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開展分層教學,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考試情況、學習狀況、綜合評價來進行分組教學,加強對學生合作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使學生在課堂中互相學習、互相進步。對此,教師可以在教學中以學生的學習為主,探究分組的教學模式,如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就可以直接先對學生來進行分組,然后將閱讀的內容分為若干等份,引導每個小組的學生來探究不同段落的英語知識,使學生合作來進行探究英語知識,讓學生的合作學習習慣得到培養(yǎng),全面促進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學習。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以小組合作式教學方式來開展教學研究,探究英語寫作,使一個小組的學生通過討論寫出一篇composition,分配教學角色,以教學研討會的形式讓學生去完成教學目標,引導學生用探討、交流的方式來進行解決,促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互幫互助、相互合作,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讓學生用團隊的力量去解決實際的問題,全面促進學生學習的進步。
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教師應在教學中開展趣味化教學,通過設計教學問題、任務化教學等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來進行思考,進而讓學生養(yǎng)成積極思考的習慣,全面提升教學效果。同時,教師還可以在教學中構建教學情況或是用故事的形式來引導學生學習教學知識,并巧妙地利用幽默的語言來講解,改變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扭轉教學形式,使學生在課堂中體會到英語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在課堂中進行思考,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讓學生對英語世界充滿敬畏和好奇,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語言文化的探究,促進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學習。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在教學中結合繪本、游戲、多媒體等教學形式來開展教學,使當下英語的教學更有趣、多變,引導學生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思考、探究,加強英語教學和學生實際情況的融合,堅持以學生學習興趣為主展開教學,引導學生在課堂中積極學習英語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的學習習慣,讓學生更加樂于學習英語知識。
結合當下英語教學,拓展教學,扎實學生的語文基礎,讓學生熟練掌握基本的知識,以此來引導學生靈活運用英語知識,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新。同時,教師還應運用信息技術來拓展英語教學,通過開展線上教學、微課等形式引導學生來學習英語知識,如開展閱讀的專項訓練、詞性的分析、時態(tài)的轉變等,使學生通過信息技術來研究英語不同版塊的內容,促進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學習。接著,教師應在教學中抓緊課外閱讀的拓展,如晨讀時讓學生觀看國際新聞,引導學生來進行閱讀,了解國際形勢,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去學習英語知識,引導學生養(yǎng)成課外閱讀的習慣,讓學生在課堂中更積極地學習英語知識。同時,教師還可以在介紹Christmas Day 的教學中,講解這篇課文的內容,并介紹Christmas Day 的習俗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提高,然后鼓勵學生去課外搜集一些圣誕的來歷、了解Christmas Day 等,以此來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進一步地認識Christmas Day 描繪的景象,促使學生在英語中積極學習、努力鉆研,使學生在閱讀閱讀中得到滿足,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
豐富課堂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使學生在課堂中更好地進行想象。對此,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時就應該多組織辯論賽、詩歌朗讀、角色扮演等,引導學生來結合知識來進行思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英語知識。如“I’ll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的教學中,教師先讓學生了解到old man 的故事,引導熟悉整個課外的流程,然后鼓勵學生在熟悉課文的情況下了解,結合自身知識來創(chuàng)新,讓學生來扮演有關的角色,鼓勵其他學生提出不同的想法,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以及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同時,教師還讓學生在表演角色的過程中來進行思考,并引導學生來進行實踐,促進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學習以及理解,如從當下的角度來看待old man、old man move the mountains的意義在哪等,從而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來進行學習,促使學生體會到每個角色的鮮明之處,使學生去尋找問題的答案,讓英語課本更加鮮明起來,以此來促進學生學習的創(chuàng)新,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英初中化素養(yǎng)。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來進行創(chuàng)新,讓學生去尋找生活中這樣的人,使學生在課堂中進行學習,提高英語教學的效果。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加強生活情景的構建,并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去觀察相關的語生活現(xiàn)象,以此來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運用英語知識,使學生的組織、口語表達等能力得到培養(yǎng),使學生養(yǎng)成在生活中學習、鍛煉英語知識的習慣,從而推動英語教學的發(fā)展以及改革,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因此,教師應在實際教學中注重學生活情景的構建,合理地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使學生來進行學習,如開展有關環(huán)保話題的討論,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先去搜集有關環(huán)保話題的資料,然后讓學生結合自身的思考寫出一篇議論文,再組織學生來進行分享、討論,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利用英語來進行交流,使學生的學習習慣得到培養(yǎng)。接著,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總結,并指出學生的問題,如語法錯誤、表述問題等,構建生活情景,以此來讓學生來進行思考,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思考,促使學生在生活中進行觀察、思考以及探究,并通過英語來進行表達,從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以及探究能力,以此來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
綜上所述,教師應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將英語知識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加強英語教學的創(chuàng)新,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閱讀習慣、復習習慣等,使學生在課堂中學習到更多的英語知識,全面促進學生對英語知識,使英語的教學更有效果。因此,初中英語教師應加強對英語教學的研究,提高當下教學氛圍,結合教材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巧妙利用教學的作用,用興趣作引導,使學生的學習習慣得到培養(yǎng),讓學生在教學中學到更多的英語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