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慧
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觀念的不斷創(chuàng)新,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出現了“百花齊放”的教學現象,越來越多的英語教師嘗試用新奇、有趣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教育游戲就是其中的一種。游戲是很多學生喜歡的學習方式。將英語教學轉化成各種豐富、有趣的小游戲,可以降低小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排斥心理。同時,利用游戲的互動性效果,能達到鍛煉小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效果。雖然教育游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頻繁,但不是在英語課堂中隨便插入一段游戲就能起到良好的教育輔助作用,如果應用不當,會給英語教學造成不良影響。因此,為了更好地體現教育游戲的諸多優(yōu)勢,下面結合教學經驗,探討如何利用教育游戲開展小學英語課堂教學。
在傳統(tǒng)小學英語教學中,由于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單一,小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不高。教育游戲走進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可以為小學生學習英語營造自由、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讓他們在簡單、有趣的小游戲中體會英語學習的樂趣。另外,教育游戲的互動形式多種多樣,小學生可以被不同的游戲類型吸引,從而對所學內容產生強烈的好奇心。
在素質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全面提升小學生的英語能力。教育游戲的融入將這些基本能力融入游戲互動的環(huán)節(jié),小學生看似在玩一場游戲,實際上在游戲中完成了口語交流、單詞拼寫、閱讀等各項練習。游戲化的教學場景還為小學生提供了模擬化的英語練習環(huán)境,有助于其實踐應用。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改革中提倡的一種創(chuàng)新化教學模式,旨在增強小學生的學習競爭意識、學習能力和合作能力。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開展教育游戲活動,需要多個學生或者全班學生一起參與。在游戲內容的驅使下,小學生只要參與英語教育游戲,就需要與同學形成合作關系,甚至在一些競賽類教育游戲中,為了集體榮譽提高自身競爭意識,增強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隨著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應用的逐漸普及,憑借信息化的平臺和資源可以為小學生創(chuàng)設各種豐富的教學情境,吸引其注意力。情景游戲包含音樂、動畫等有趣元素,可以在英語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小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常建華 2020)。
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Unit 3 Asking the way 中出現了方位詞,如 up、down、left、right(上、下、左、右)等。為了吸引小學生關注這些方位詞,教師在他們掌握了這幾個英語單詞后,開展“貼鼻子”的情景游戲。首先,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一張缺少鼻子的臉。其次,教師指定一名學生走上講臺,蒙上他的雙眼,讓他拿起事先準備好的紙鼻子。最后,教師讓其他學生使用up、down、left、right等方位介詞指揮該名學生做動作。比如,當學生發(fā)出left的指令時,負責貼鼻子的學生就需要向左移動位置。以此類推,直到最終成功將紙鼻子貼到正確的位置。通過這種游戲場景的創(chuàng)設,學生對游戲內容非常感興趣,為了能更有效地參與游戲活動,他們會積極、主動地學習、記憶英語詞匯。
口語交際能力是素質教育時代下小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語言技能。在傳統(tǒng)的小學英語教學中,由于缺乏互動的場景,教師只能讓學生通過反復閱讀或者背誦的方式學習。角色扮演主要指依托某一個場景,讓小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某一個場合中的對話交流,如購物場景、看病場景等。角色扮演能有效鍛煉小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洪燕2019)。
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Unit 6 At the snack bar的內容是圍繞餐廳點餐的場景展開的。為了提高小學生用英語點餐的口語交際能力,教師創(chuàng)設“餐廳聚會”的角色扮演活動:根據課本中出現的場景,模擬學生喜歡去的美食店背景,如漢堡店、披薩店等,然后邀請班級中的幾個學生扮演對應的角色,如學生1、學生2、學生3、學生4、服務員。在確定好各自的身份后,學生開始模擬點餐。學生角色扮演對話如下:
學生 1:What would you like?
學生 2:I’d like a juice and hamburger.
學生 3:I’d like a pizza and a glass of milk.
學生 4:I’d like a pasta and a cup of coffee.
服務員:Anything else?
學生一起回答:No,thanks.
服務員:Here you are.
除了以上角色扮演場景,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根據喜好自由選擇對話練習的背景,如中餐廳、甜品店等。無論學生選擇哪種角色扮演場景展開互動,都可以對學到的點餐常用語句進行反復練習,如“What would you like?”“I’d like...”“Anything else?”“Here you are.”等。學生在角色扮演活動中將自己置身于模擬的點餐環(huán)境,展開各種口語交際對話,有效鍛煉了口語交際能力。
詞匯是學習英語的基礎,也是讓很多小學生“頭痛”的根源。加之教師傾向采用讓學生死記硬背的方式布置詞匯學習任務,導致學生產生反感情緒。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將英語詞匯的記憶轉化為輕松、有趣的競賽游戲,讓小學生在“你追我趕”的競賽氛圍中快速掌握各類詞匯(史麗靜2016)。
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Unit 6 Colour中,涉及與“顏色”有關的詞匯,如yellow、blue、green、white、pink(黃色、藍色、綠色、白色、粉色)等。這些顏色詞匯聚集在一起,學生學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且容易混淆。為了調動小學生記憶英語詞匯的積極性,提升其詞匯記憶效果,教師在班級中開設“競猜大轉盤”游戲:提前用廢舊紙張制作一個圓形的轉盤,將轉盤按照課本中出現的顏色詞匯的數量劃分為不同的等量,并用水彩筆涂上對應的顏色。在游戲正式開始后,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劃分為三個小組,然后轉動轉盤。當指針停到對應的位置時,各小組成員可以搶答對應的英語詞匯。比如,當指針停在紅色位置時,教師提問:“What color is this?”學生搶答說出red,并在黑板上正確拼寫。如果搶答正確,該小組就得一分;如果搶答失敗,其他小組就繼續(xù)搶答。最終,得分最多的小組獲勝,還可以獲得“課后免抄寫詞匯”的作業(yè)獎勵。在這種搶答競賽游戲中,學生在集體榮譽的驅使下會積極參與,為本小組爭光。同時,由于在搶答的過程中學生不被允許看書,他們?yōu)榱苏_搶答,會提前記憶詞匯,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改版后的小學英語教材在基礎學習部分出現了各個單元需要學生重點掌握的句型。這些英語句型的練習和鞏固不僅可以提高小學生的英語能力,對他們今后的口語互動及書面寫作也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單純地練習句型是非常枯燥的,即使學生能將句型背誦下來,在實際生活中也不懂得如何應用。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游戲,使學生在生生互動過程中完成英語句型的鞏固,提高其實踐應用能力,從而實現“學以致用”的教育目的(張明娟 2009)。
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Unit 1 Our school subjects的重要句型為“What subjects do you like?”及其回答句型“I like...”。除了這些基本句型外,教師還能引導學生討論自己喜歡這門課的原因,如“It’s funny.”等。在這堂課結束后,教師按照前后桌的位置劃分小組,鼓勵每一個小組成員結合所學句型互相詢問,如“What subjects do you like?”“I like Chinese and Science.They are very interesting.”“What about you?”等。每個學生對課程表都比較熟悉,且都有自己喜歡的科目,通過小組合作游戲的方式,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問答,反復使用課本中出現的英語句型,從而掌握這些句型的具體含義和用法。
除了這種合作互問互答的游戲方式,教師還可以根據課本中的教學內容開展小組合作“猜謎語”游戲。
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中出現了有關描寫動物的句型和用法,如“My animal friend is white.It has red eyes and long ears.It has four legs and a short tail.It can run.”等。通過這種固定的句型描述了一種動物的基本特征。在學習結束后,教師以小組為單位組織“猜謎語”游戲,讓每個小組成員用英語介紹自己喜歡的動物,然后讓其他學生猜謎底。比如:“My animal friend is red.It has no legs and a beautiful tail.It can swim in the water.It likes to eat shrimp.”謎底是“金魚”。在小組合作“猜謎語”游戲中,描述者要使用課本中的基本句型完成任務,而參與猜謎的學生為了能猜出謎底,也要認真聆聽并理解分析。這種彼此合作的游戲學習氛圍不僅能提高小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還能幫助他們掌握和應用目標句型,鞏固所學知識。
綜上所述,教育游戲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如同一道光,照亮了英語學習的世界,給小學生帶來了良好的學習體驗。學生在自己喜歡的游戲中玩耍,并在玩耍中學習英語基礎知識和技能,提升英語學習效率。在今后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學會巧妙利用教育游戲的優(yōu)勢,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真正實現“寓教于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