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皇甫謐文化資源挖掘與整理

      2022-12-13 15:44:34杜發(fā)強鄭強霞
      中國民間療法 2022年1期
      關鍵詞:皇甫謐針灸學甲乙

      杜發(fā)強,鄭強霞

      (甘肅醫(yī)學院,甘肅 平涼 744000)

      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挖掘與整理傳統(tǒng)文化有利于堅定人民的文化自信,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我國有5000年的悠久歷史,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積累了非常豐富、耀眼世界的傳統(tǒng)文化,也涌現出一批具有時代特征的文化名人,他們取得的文化成果繁榮和發(fā)展了社會文化?;矢χk是魏晉時期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名人,其在文、史、哲、醫(yī)等方面具有較高的造詣,挖掘與整理皇甫謐文化,具有弘揚我國傳統(tǒng)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作用。

      1 皇甫謐簡介

      皇甫謐(215—282年),字士安,幼名靜,自號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肅省靈臺縣)人,是一位集文、史、哲、醫(yī)于一身的著名學者,代表著作有?帝王世紀??高士傳??針灸甲乙經?等。他對我國針灸學貢獻巨大,被后世譽為“世界針灸鼻祖”。

      2 皇甫謐文、史、哲成就

      皇甫謐是一位學識淵博的偉大學者,文學造詣頗深,史學貢獻很大,哲學思想影響深遠。

      2.1 文學價值 ?晉書·皇甫謐傳?曰:“謐所著詩、賦、誄、頌、論難甚多?!庇捎谏⒇龂乐?現存較少。?三都賦序?繼承和創(chuàng)新了漢代賦論,主張將“尚文”與“尚用”結合起來評價賦論,為賦詩的發(fā)展另辟蹊徑[1]。?讓征聘書??玄守論??釋勸論??篤終論?等為評論性文章,見解獨到,語言犀利,論述有力,影響了后代議論文的發(fā)展。?高士傳??列女傳??逸士傳?等為故事情節(jié)跌宕起伏、文筆優(yōu)美的傳記體小說,小說中塑造的歷史人物形象生動、特點鮮明,對后世傳記文學創(chuàng)作與發(fā)展有借鑒意義[2]。

      2.2 史學價值 ?帝王世紀?記載了三皇至漢魏時期的帝王世系、年代及重要事跡,完善了正史所缺史事,書中記述了星野、都邑、墾田、戶口等內容,將我國歷史起源向前推移了數千年,極具史學研究價值。?年歷?是歷代帝王的年譜。?高士傳??逸士傳?記錄了魏晉以前節(jié)操品行高尚隱士的事跡。?達士傳?記錄了學問淵博之士的事跡,虛構成分少,真實性強,反映了魏晉時期的社會現象,具有史學研究價值。?列女傳?記載了具有賢良、貞順、明理、淑慧女性的事跡,頌揚了我國女性的高尚美德,在男權社會難能可貴[3]?;矢χk所創(chuàng)“紀”“歷”“傳”的記述文體,是繼司馬遷所創(chuàng)?史記?“五體”之后中國史學發(fā)展史上的另一個里程碑[4],對研究古代歷史與社會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價值。

      2.3 哲學價值

      (1)唯物主義思想 ?篤終論?曰:“人之死也,精歇形散?!被矢χk認為人的形體和精神是相互依存的,如果人死亡后,形體就會消失,精神將不復存在,并對自己的后事做了詳細安排,要求子孫從簡操辦其后事??梢娀矢χk是一位樸素的唯物主義和無神論者,在道教和佛教盛行的魏晉時期是難能可貴的,其唯物主義思想至今有重要的現實教育意義[5]。

      (2)矛盾對立統(tǒng)一思想 ?針灸甲乙經?曰:“陰靜陽躁,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闭f明皇甫謐繼承和發(fā)揚了?黃帝內經?等著作中的陰陽思想,并將其作為解釋人體生理、病理變化的理論基礎,用于指導針灸臨床。陰陽思想和辯證唯物主義中的矛盾對立統(tǒng)一思想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對于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6]。

      (3)天人合一思想 天人合一是中國哲學重要的思想之一,“天”可以理解為自然萬物固有的規(guī)律。人要尊重自然規(guī)律,與自然和諧共存?;矢χk在天人合一思想的指導下,編撰了?針灸甲乙經?,認為人體的生理功能、病理現象與自然界的現象和規(guī)律密切相關,用針灸施治時順應自然規(guī)律有利于疾病的治療,形成了針灸學獨特的理論體系[7]。天人合一思想對于現今正確處理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身、現代和后代之間的關系,仍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3 皇甫謐之精神內核

      皇甫謐堅韌頑強、樂觀向上的人格魅力,淡泊名利、甘于清貧的思想境界,勤奮好學、兼容創(chuàng)新的精神品質,不僅讓自己享譽世界、名垂青史,也成就了皇甫謐文化的精神內核,成為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們思想的塑造和文化性格的形成有較強的影響力和輻射力[8]。

      3.1 堅韌頑強、樂觀向上 皇甫謐自幼喪母,家道衰落,過繼給叔父,寄人籬下,又逢軍閥混戰(zhàn),社會動蕩,人民苦不堪言,這一切磨煉了其堅韌頑強、樂觀向上的精神品質?;矢χk為了研習針灸學,忍受著晚年風痹證和誤食五石散帶來的病痛,克服了當時醫(yī)學參考書籍匱乏的困難,最終完成了?針灸甲乙經?[9]。其堅韌頑強、樂觀向上的精神永遠激勵著后人。

      3.2 淡泊名利、志存岐黃 皇甫謐治學有成,遠近聞名,朝廷屢次詔其入朝為官,周圍的人勸他應該學而優(yōu)則仕,而他始終不為官俸利祿所動,創(chuàng)作了?玄守論??釋勸論?以表達自己獻身醫(yī)學的志向[10],后終成“針灸學鼻祖”。皇甫謐去世后,其子遵父?篤終論?之訓,將其薄葬于垣邊,世人稱之為“皇甫冢子”。皇甫謐淡泊名利、志存岐黃的崇高思想成為后世醫(yī)家的楷模。

      3.3 勤奮好學、兼容創(chuàng)新 皇甫謐幼年生性頑劣厭學,后改弦更張,勤奮好學,46歲時已成為聞名全國的學者,但仍廢寢忘食地研習古籍?;矢χk取?素問??靈樞??明堂孔穴針灸治要?等古籍中針灸學的精華,去除錯誤、重復的內容,摒棄原書的編排體例,重新分門別類整理、補充、修訂,終成?針灸甲乙經?這部集大成之作[4]。

      4 皇甫謐的醫(yī)學貢獻

      4.1 ?針灸甲乙經?是第1部針灸學專著 早在2000多年前,我國就有論述針灸學相關內容的醫(yī)學著作,大多文字深奧、內容重復,甚至有錯誤之處,且晉代以前沒有保存完整、系統(tǒng)的針灸學專著[11]。皇甫謐在閱讀大量醫(yī)學專著的基礎上,集?素問??靈樞??明堂孔穴針灸治要?中關于針灸學之大成,結合自身長期的臨證經驗,編撰成我國歷史上第1部針灸學專著——?針灸甲乙經?,為后世針灸學的發(fā)展起到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奠基性作用。

      4.2 ?針灸甲乙經?豐富了中醫(yī)基礎理論 ?針灸甲乙經?在?黃帝內經?等古籍基礎上對五臟生理功能、陰陽屬性、臟腑表里關系與形體、官竅等藏象學說,氣、血、津液的生理功能及相互關系、氣機的升降出入等進行深入的論述[12],使中醫(yī)基礎理論在解釋人體生理和病理變化上更加科學合理,使針灸學基礎理論更完善,使中醫(yī)學與針灸學基礎理論共通性更明顯。

      4.3 ?針灸甲乙經?奠定了針灸學科體系 ?針灸甲乙經?以“事類相從”的原則進行編排,即把魏晉以前散在的針灸學論述按照主題分類匯編在一起,并全面化、專門化、連貫性、邏輯性地進行論述,為后世醫(yī)者學習帶來了便利,成為針灸醫(yī)學生的必修教材,為針灸學科中經絡腧穴學、刺灸學、針灸治療學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1)發(fā)展了經絡腧穴學 皇甫謐將魏晉以前經絡腧穴理論的相關內容經過反復刪繁就簡、增補完善,形成了?針灸甲乙經?特有的經絡腧穴理論框架,奠定了后世經絡腧穴學的發(fā)展基礎[13]。①厘定腧穴。?針灸甲乙經?將?黃帝內經?中記載的160多個腧穴增加至449個,其中增加了8個手少陰心經腧穴(?黃帝內經?中此經無腧穴),為?難經?的督脈增加了“上顛,循額,至鼻柱”的論述[14]。尤其是其首創(chuàng)了郄穴和交會穴,增補與完善了特定穴中的募穴和背俞穴。同時,?針灸甲乙經?卷三對每個腧穴所屬的經脈、針刺深度、留針時間、刺灸禁忌等進行了詳細論述,使腧穴的理論體系基本形成[13]。②創(chuàng)立分部劃線布穴法。?針灸甲乙經?根據經脈與絡脈的循行路徑,以人體體表易于觸及的特征性結構為標志,把經脈和絡脈循行路徑在人體體表的投影用腧穴(點)予以固定,使經脈和腧穴相統(tǒng)一,結束了魏晉以前經穴分離的狀況,開創(chuàng)了“以經統(tǒng)穴”的先河,此即“劃線布穴法”。全書以圖文的形式記載了60多個腧穴的分布圖[11]。同時,?針灸甲乙經?將人體的腧穴以頭、面、軀干、四肢為單位,按照頭→項背(腰骶)、面→頸→肩→胸→腹、四肢(上肢→下肢)順序排列,便于臨床定位與取穴,是對經絡布穴理論的一大發(fā)展,為后世針灸學的全面發(fā)展奠定了基礎[15]。③創(chuàng)立腧穴定位法。針灸臨床療效的好壞,除與辨證準確、治法得當、處方精辟、手法精妙有關外,還與腧穴定位的準確性密切相關。?針灸甲乙經?所載取穴方法:一是用已知腧穴位置確定未知腧穴位置,如“腹哀,在日月下一寸五分”;二是用人體體表固定或活動解剖標志確定腧穴位置,如“合谷,在手大指次指間”,將大指、次指作為固定標志;如“頰車,在耳下曲頰端陷者中,開口有孔”,將開口有孔作為活動標志。此外,?針灸甲乙經?對腧穴的定位較?黃帝內經?更加準確,便于臨床醫(yī)生實際操作[16]。④繼承和發(fā)展了經絡理論。?針灸甲乙經?繼承了魏晉以前關于經絡理論的思想,又對經脈、絡脈、十二經筋、十二皮部等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與臟腑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了全面詳細的論述,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經絡理論系統(tǒng),促進了經絡腧穴學的發(fā)展[17]。

      (2)發(fā)展了刺灸學 ?針灸甲乙經?卷三除論述腧穴的位置、定位、所屬經脈外,還詳細論述了每個腧穴的針刺深度、留針時間、灸的壯數;卷五詳細論述了針灸禁忌證,九針的形狀、長度和作用,針刺手法與補瀉方法等,為后世刺灸法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①規(guī)范刺法。?針灸甲乙經?提出了腧穴針刺深度和留針時間的概念,確定了針刺操作標準,降低了針刺風險,對針刺的臨床推廣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18],如“風府……刺入四分,留三呼”。同時,詳細論述了繆刺和巨刺的臨床應用。②規(guī)范灸法。?針灸甲乙經?對每個腧穴灸的壯數亦做了詳細的說明,如“后頂……灸五壯”。③針灸禁忌證及并發(fā)癥。?針灸甲乙經?卷五之?針灸禁忌第一(上、下)?詳細論述了禁針、禁灸的腧穴及并發(fā)癥。其中,禁針腧穴8個,不易深刺腧穴4個,不宜久留針腧穴1個,針刺出血不宜多的腧穴4個,禁灸腧穴41個,誤刺引起不良反應的腧穴14個,誤灸引起不良反應的腧穴26個。如?針灸禁忌第一(下)?曰:“上關禁不可刺深(深則令人耳無所聞)……天府禁不可灸(使人逆息)?!睆默F代醫(yī)學角度看,?針灸甲乙經?所述針灸禁忌證不完全確切,但大多被臨床實踐所驗證,具有一定科學性和預見性,對針灸行穩(wěn)致遠發(fā)揮了積極作用[19]。

      (3)發(fā)展了針灸治療學 ①處方配穴豐富。?針灸甲乙經?從卷七到卷十二都論述了針刺治療的相關內容,載方1045個,絕大多數為單穴處方[20];配穴處方以特定穴配伍,以及前后配穴、表里配穴、遠近配穴、上下配穴等多種配穴方法;還主張單方相加治療疾病,奠定了針灸治療學的理論基礎[15]。②分科論治科學?;矢χk用?針灸甲乙經?全書一半的篇幅介紹了內、外、婦、兒、五官科疾病的病因病機、證候、治法、禁忌和預后。其中,記載內科疾病48篇,外科疾病4篇,婦、兒科疾病各1篇,五官科疾病5篇[21]。?針灸甲乙經?根據疾病分科論述,亦體現了“事類相從”的編撰原則,為后世臨床分科論治做了較好的鋪墊,至今仍有較高的臨床實用價值。

      5 皇甫謐之養(yǎng)生治未病思想

      皇甫謐在養(yǎng)生上主張因人、因時、因地而異,采取不同的養(yǎng)生方法調養(yǎng)身心,倡導人們要勞逸結合,生活起居要遵循和適應自然規(guī)律,淡泊名利,心志安閑,形神俱旺,安享天年[22]。正如?針灸甲乙經?所言:“形勞而不倦,神氣從以順,色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智愚賢不肖,不懼于物,故合于道數,年度百歲而動作不衰。”又曰:“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成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故曰:上工治未病?!闭f明皇甫謐的理論體系中已有治未病思想。

      6 小結

      皇甫謐文化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不僅體現了甘肅地域文化和魏晉時代文化的獨特魅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國的軟實力。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理應不斷挖掘和整理皇甫謐文化,使其理念、精神與智慧在傳承和發(fā)展的同時,使其成為弘揚民族文化精神的有效載體。

      猜你喜歡
      皇甫謐針灸學甲乙
      針灸學教材中行針手法來歷考證
      《針灸甲乙經》治療胃腸病取穴特色探析
      在暗處尊重人
      領導文萃(2020年15期)2020-08-19 12:50:53
      “針灸鼻祖”皇甫謐:開掛的勵志人生
      學生天地(2020年19期)2020-06-01 02:11:26
      “一帶一路”視域下皇甫謐文化傳承發(fā)展策略探究
      亞軍失蹤記
      高職高專針灸學課程有效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針灸學教學方法的探討
      模型針灸學
      甘肅靈臺:皇甫謐文化產業(yè)放異彩
      中國西部(2013年16期)2013-02-12 09:31:08
      保靖县| 达孜县| 兴仁县| 三门县| 乌兰浩特市| 会东县| 巴青县| 田林县| 清水河县| 九龙县| 三门峡市| 明光市| 乐平市| 湖州市| 松滋市| 靖西县| 兰溪市| 彩票| 滨海县| 弥勒县| 尖扎县| 广宁县| 菏泽市| 保山市| 类乌齐县| 邯郸县| 丰城市| 鹤山市| 新野县| 道真| 乌兰浩特市| 资中县| 登封市| 峨边| 新闻| 浮山县| 柘荣县| 台东市| 宿州市| 屏东县| 内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