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香芳
關鍵詞:新時代;抗洪精神;體現(xiàn);統(tǒng)一;反思
百年征程,中國共產黨在任何時刻都牢記初心,從未放下人民。中國共產黨在篳路藍縷中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挖掘出時代和民族的精神之基,定位出精神坐標,形成了一系列彰顯中國共產黨性質的精神。跳出精神范疇來看待抗洪精神,它的背后凝結著自洪水以來的中國人民的血汗,植根于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所以有著歷史性的特征。
抗洪精神的三重體現(xiàn)
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具體體現(xiàn)
在精神的歷史之中印證著實踐的歷史,以自身獨立性表征著人民實踐的歷史。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是中國共產黨人集體奉獻的結晶,代表著—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在百年奮斗歷程中不怕犧牲、前赴后繼的壯舉。在黨的百年風華正茂而叉歷久彌新的每—個心動記憶里,黨的抗洪精神與歷史同行,它反映著黨的宗旨,成為中國共產黨的名片,造就了一代代抗洪英雄。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形成于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時期。1998年6月,我國長江流域、嫩江和松花江流域突發(fā)洪水,水勢迅猛,淹沒了很多基礎設施,千千萬萬軍民奮起抗洪,遇水搭橋,譜寫了一曲曲抗洪贊歌。2021年暑假期間,河南省鄭州市發(fā)生特大洪水,可謂是百年一遇,消防官兵始終和人民站在—起,災害無情,人有情,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奮戰(zhàn)在抗洪一線,不舍晝夜地搶救被洪水沖走的人民。由此抗洪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具體體現(xiàn),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
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具體體現(xiàn)
抗洪精神的形成有其文化淵源,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是從五千年的土壤中成長起來的,無論是個人還是群體,血液里都有著優(yōu)秀的精神基因,構筑起精神發(fā)展的城墻。比如,大同社會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八之幼”鰥寡孤獨者皆有所養(yǎng)“不獨親其親”“先天下之憂而憂”“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深深體現(xiàn)在中國共產黨人在抗洪救災的無私奉獻中。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形成抗洪精神的最深厚的根基。無論時代怎樣變化,萬變不離其宗,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永遠不會改變,“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共產黨晟大的底牌,越來越多的先進人物和有志人士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弘揚抗洪精神,紅色基因和革命時期的精神須臾不可丟??购榫窈托聲r代的精神內核是契合的,有其深厚的現(xiàn)實性,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因子中孕育著巨大能量,包含著精神的無限發(fā)展,中國共產黨人在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更應學會凝聚精神力量,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越性的具體體現(xiàn)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持久發(fā)展的關鍵,中國共產黨人在抗洪中的無私奉獻充分彰顯了只有社會主義制度才能救人民于水火,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憂人民之所憂。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東歐劇變、蘇聯(lián)解體的重要原因就是放棄了意識形態(tài)的領導權。2021年夏天,各個省份洪澇災害不斷,疫情肆虐,中國共產黨人不放棄每一位中國人民,在搶險救災中身先士卒,與人民手拉手蹬洪水,把人民送到安全的地方,救助農民家中的牲畜,轉移農民家中的物資,把人民放到心中至高位置,是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越性最好的闡釋。
抗洪精神的三重統(tǒng)一
“九八抗洪精神”始于改革時期,在時代的更迭中賡續(xù)發(fā)展抗洪精神,它形成于千千萬萬中華兒女接續(xù)奮斗和中國共產黨人用生命與洪水搏擊的過程中。精神是歷史的反映和產物,黨的百年經歷了苦難與輝煌、挫折與奮起、低潮與勝利,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創(chuàng)造了中華民族發(fā)展史乖Ⅱ人類社會進步史上的偉大奇跡,也矗立起中華民族精神發(fā)展史和人類社社會精神發(fā)展史上的精神豐碑??购榫竦男纬芍黧w既是“歷史的人”又是“現(xiàn)實的人”,因此實踐中有理論又有現(xiàn)實。黨的理論是中國共產黨人對抗洪精神演迸過程的真理性把握,體現(xiàn)了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宗旨。所以抗洪精神的三重統(tǒng)—研究是深化中國共產黨歷史的重要方式。
共時性與歷時性的統(tǒng)一
在無限的時空中,世易時移,抗洪精神不僅照亮中國共產黨人前行的路,而且在歷史的長河中愈發(fā)熠熠生輝。共時性是指超越時空,橫向、整體分析抗洪精神,從抗洪精神創(chuàng)造主體的角度深入研究,中國共產黨與中國人民的關系是“水”與“舟”的關系,是統(tǒng)一的關系??购榫竦墓矔r性體現(xiàn)在為人民服務、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兩個方面。面對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矛盾的變化,抗洪精神也具有了新的發(fā)展方向,堅持為人民服務、一切為了人民是抗洪精神共時性演進的根本宗旨。人民是中國共產黨的建黨之石,以人民為中心是抗洪精神推進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抗洪精神共時性的強有力的保障。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唯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化險為夷。百年來革命精神演進的歷程,實則表明了各個時期人民群眾的實際需要,也是中國共產黨攻堅克難的生動寫照。因此,共時性演進歷程表明,無論任何歷史時期,革命精神的形成與發(fā)展都始終圍繞黨和人民、始終高舉黨和人民的偉大旗幟。
抗洪精神的歷時性生動地表現(xiàn)在改革開放新時期的各個階段,從宏觀敘事角度系統(tǒng)梳理抗洪精神的歷時性演進過程,有助于更好地進行“四史教育”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建設??购榫癞a生于改革開放時期,發(fā)展于新時代,隨著時間的變化日益增加其外延,新時代更需要抗洪精神,時空輪轉、時代變遷以及客體更替造成了改革目標、對象和使命的差異性及鮮明的時代性,但作為改革主體的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實現(xiàn)共產主義的終極革命目標始終未變。因此闡釋抗洪精神既要回顧歷史,又要觀照現(xiàn)實,用聯(lián)系、發(fā)展和辯證的眼光積極回應現(xiàn)實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
個體性與群體性的統(tǒng)一
即是個性與共性的統(tǒng)一、特殊性與普遍性的統(tǒng)一。共性決定了抗洪精神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中國共產黨人在災情面前守護人民。個體性反映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階段,洪水發(fā)生時總有萬千中華兒女自發(fā)救援被洪水傷害的同胞,有些并沒有組織,只是憑著“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去幫助有需要的人們。個體性還反映在不同階段的人民精神形態(tài)有所不同,精神形態(tài)有著多樣性,當個體精神上升到群體精神時,整個國家在面對災害時將無畏無懼。抗洪精神是個體性與群體性的統(tǒng)一,第一,從創(chuàng)造主體看,既有英雄人物和偉大領導人物,也有人民群眾,當抗洪精神被廣大人民群眾接受之后,就會有向心力和凝聚力,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最有力的武器。第二,從群眾接受度來看,隨著人民群眾與中國共產黨的接觸,無形之中被偉大的黨所感化,一個政黨的崇高之處在于時刻把人民放在最高的位置。
理論性與實踐性的統(tǒng)一
理論來源于實踐,黨的百年奮斗歷程造就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抗洪精神。這種可貴的歷程既是實踐而來的又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做支撐的。百年大黨風華正茂、歷經滄桑而仍有旺盛的生命力,就是由一股拼命的強大精神力量在做支撐,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運用到實踐中,把對追求夢想的堅持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使抗洪精神在理論與現(xiàn)實中以全方位、多角度的方式展開。一種精神一旦上升為國家精神,就會被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正確的精神指導人民積極實踐,因而抗洪精神在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群眾的實踐中熠熠生輝??购榫駚碓从谥袊伯a黨的偉大實踐,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基石,滋養(yǎng)源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注重理論性與實踐性的統(tǒng)一。站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zhàn)略全局上,賡續(xù)傳承中國共產黨紅色血脈,要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更好地弘揚優(yōu)秀精神因子,在新時代的發(fā)展中謀好篇、布好局。
抗洪精神的三重反思
自然是崇高的,也是有缺憾的,基于此,抗洪精神在彌補自然缺憾的情況下應運而生,協(xié)調入與自然的關系是它出現(xiàn)的重要作用。人類在抵抗洪水的襲擊時,在實踐中會產生一種潛移默化的指導實踐的武器——精神。在物質匱乏時,精神支撐尤為重要。在抗洪救災的過程中,堅持人民利益至上,密切聯(lián)系群眾,國家和政府的威信會大為提高,黨群和千群的關系會更和諧融洽。
重置人與自然的關系
人類應在尊重客觀規(guī)律的基礎上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改造客觀世界,不能強求自然,自然界的承載能力是有限的。洪澇災害的發(fā)生是自然界對人類改造自然行為產生的報復,以此警醒人類應學會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不違背自然界的本有屬性。人類與自然應是和諧統(tǒng)一的關系,要學會敬畏自然,人懂得尊重自然,自然也會使人享受資源,即謂“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洪水破壞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打破了兩者的平衡,人與自然的關系日趨緊張,抗洪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努力修復人與自然關系的產物,是人與自然平衡關系的重要橋梁。在人與自然努力協(xié)調的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得到加深,特別是中國共產黨人,干部與廣大人民群眾的關系越來越密切。
重視黨群、干群關系
中央在河南省洪水爆發(fā)之后,統(tǒng)一決策部署、下發(fā)命令,調遣軍隊去救援人民,奮戰(zhàn)在抗洪一線的黨員、干部日日夜夜與死神搏斗,不怕犧牲,無畏無懼,堵住井蓋和下水道口,用身軀護住人民的安全,保住了人民群眾的生命。河南省各個縣市的黨員和干部帶領群眾保住物資、牲畜,贏得了人民群眾的信任。各級社會組織和單位在災后服務災民、安置災民更加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人民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他們中有股巨大力量是與黨員、干部密切聯(lián)系的催化劑。無數(shù)黨員、干部在洪水中默默無聞地救助人民,形成了深厚的情誼,有了這種情誼,才迸發(fā)出戰(zhàn)天斗地的巨大力量,致使大災不亂,人心安定,秩序井然,生產自救工作迅速開展,從而創(chuàng)造出入類抗災史上的奇跡。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奔訌娋裎拿鹘ㄔO是新時代講好中國故事的關鍵一步。新時代開啟了新征程,中國人民精神上的追求也應進一步提高。國家應嚴格整治娛樂圈,正本清源。堅持理想信念,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每一位中國人的義務。只有人民信黨、追隨黨,國家才能無堅不摧。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中國共產黨應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偉大人民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精神指導重大實踐,在洪水面前,中國人民毫不退縮,排除萬難創(chuàng)造了奇跡,形成了抗洪精神,使中華民族的精神譜系更加豐富。抗洪精神在重大磨礪中產生,在過去、現(xiàn)在、將來都有著不可抹滅的特殊意義。雨過總會天晴,度過危機,在危機中育先機,在磨礪中鍛煉筋骨,中國人民會更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