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偉大的蘇格蘭人是怎樣看待世間人性的?
《道德情操論》和《國富論》,斯密的兩部著作,為我們理解至今充滿矛盾和迷惑的人性提供了看似矛盾重重的觀點:人們的道德觀和市場觀怎樣地相互影響,怎樣地沖突與和諧,在哪一點上達成一致?
《道德情操論》強調(diào)“同情”,而《國富論》強調(diào)“私利”。
斯密寫道:物種自我保衛(wèi)和繁殖的機能架構(gòu),似乎是自然界給予所有動物的既定目標。人類具有向往這些目標的天性,而且也厭惡相反的東西;人類喜愛生命、恐懼死亡、盼望物種的延續(xù)和永恒、恐懼其物種的完全滅絕。雖然我們是如此強烈地向往這些目標,但它并沒有被交給我們那遲緩而不可靠的理性來決定。相反地,自然界指導我們運用原始而迅速
的天性來決定實現(xiàn)這些目標的方式。
斯密寫道:饑餓、口渴、尋求異性的情欲、愛情的快樂和對于痛苦的恐懼,都促使我們運用這些手段來達成其本身的目的,這些行動都將實現(xiàn)我們原先未料想到的結(jié)果:偉大的自然界所設定的善良目標。亞當.斯密本人也許并不認為這兩者存在矛盾,他或許認為道德情操和私利最終都將達成相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