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天晴
近年來,短視頻APP已經成為人們在空閑時間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其中,“沉浸式”話題在抖音、快手、微博、小紅書上等各類網絡社交平臺掀起一波熱浪。任意打開一個社交平臺,在搜索欄敲下“沉浸式”三個字,各種話題瞬間呈現在眼前。沉浸式化妝、沉浸式護膚、沉浸式吃播、沉浸式收納……以“沉浸式”為名目的短視頻產品涉及文化、體育、科技、生活、娛樂等諸多領域,似乎萬物皆可“沉浸式”。
那么,什么是“沉浸式”?它為何會如此火爆?真的是“無沉浸,不快樂”嗎?筆者從新聞視角解讀短視頻時代下的“沉浸式”體驗。
“快樂的源泉,源自心流。當我們達到心流狀態(tài),獲得最優(yōu)體驗,我們就找到了幸?!?。1975 年,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首先提出“心流”理論。這種理論是指一個人全神貫注地投入到某件事上的感覺,而這種感覺會使人高度興奮和滿足。這一理論與“沉浸式”體驗營造的最佳體驗效果相對應。此后,“心流理論”被更廣泛地應用,成為“沉浸體驗+文娛消費”疊加相生的新型消費產品之一。
沉浸式,最早是指想要學習掌握好一門外國語言,就需要人們脫離現在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去被外國語言包圍的環(huán)境中學習,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放棄之前的語言思維習慣,還能讓他們放松心態(tài),通過溝通、交流快速提高外語能力水平。
前段時間,很多人被“沉浸式”這個話題洗腦。那么,“沉浸式”到底有什么特點會如此吸引人呢?
現場真實,代入感強。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形式上精巧包裝,內容上情景再現,用戶與產品互動,線上與線下同體,演繹與感受共振,“沉浸式”加深了粉絲的體驗感。
例如:華龍網作品《黨員,請選擇》是全國首部黨史宣傳教育“沉浸式”互動視頻作品。這部作品剛上線,就得到了很多年輕人的點贊。該片以隱蔽戰(zhàn)線革命先輩的生動故事為原型,通過生活化的語言,讓現在的年輕人對過往歷史產生濃厚興趣。同時,導演還采取沉浸式體驗與高頻互動的藝術手段,讓觀眾真實體會革命光輝歲月,致敬無名英雄。
又如,去年10月份,一個名為“張同學”的抖音號火爆全網。張同學何許人也?他是一位記錄自己農村生活的短視頻創(chuàng)作者。“張同學”爆火的最核心原因就一個字——真。通過他的作品,我們可以了解到,他通過運用大量白描手法拍攝,流水賬式記錄家鄉(xiāng)的山山水水、美食還有家鄉(xiāng)的風土人情,讓更多的人認識和了解農村,并讓觀眾對東北農村生活產生無限好奇和強烈的體驗感。據統(tǒng)計,從他發(fā)布第一條短視頻到現在共有105個作品,吸引1890.9 萬的粉絲關注,獲贊1.1 億。目前,已經成為抖音短視頻平臺鄉(xiāng)村領域的頂流。
極易模仿,復制性強。2019 年6 月,抖音創(chuàng)作者羊毛月的“沉浸式凡爾賽”火爆一時。學哭戲、躲貓貓、頂流臉、吃學生證、智取柜姐、最強高音、性別反轉等314個視頻“段子”,至今獲贊9214.4 萬次。其中,他最火的作品還屬他采用第一人稱講述的方式,將自己的北大畢業(yè)證書及紀念品進行沉浸式炫耀。該視頻的播放讓羊毛月一躍成為“凡爾賽之王”,引來無數短視頻創(chuàng)作者的競相模仿。網絡平臺的“百花園”永遠都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短視頻的話題也不例外。各大短視頻創(chuàng)作者為了爭取流量,開始紛紛開展“沉浸式”內容創(chuàng)作。
比如快手“沉浸式護膚”一度成為最受歡迎的話題。就當大家剛陷入“沉浸式”話題時,有些短視頻創(chuàng)作者不走尋常路,開啟了“咆哮式護膚”,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咆哮式”通過夸張的語言、夸張的動作,特別是要把嗓子喊破的那種咆哮聲效和臺詞,產生全然不同的體驗。其實,咆哮式化妝也是拒絕“沉浸式凡爾賽”的一種拍攝方式,各大短視頻創(chuàng)作者不再輕聲說話,廣告推廣也不會那么明顯,還很提神醒腦,這也是為什么會有人喜歡咆哮式化妝的原因。
身臨其境,解壓性強。“沉浸式”短視頻不僅可以使觀眾心情很放松,還有很解壓的感覺。去年10月,剛從英國某校畢業(yè)回國的小白同學,在上海的一家酒店隔離。隔離出來后,她告訴筆者,刷抖音已經成為她每天在酒店必做的一件事。當然,吃飯也不例外。那種邊吃飯邊看吃播視頻,聽著打開袋子時的“刺啦”聲、吃薯片時的“咔刺咔刺”聲、嗦粉時的“吸溜聲”、烤肉時的“滋滋滋”聲……讓小白覺得一個人吃飯并不孤單。
除此之外,她在“云端”里看吃播,還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仿佛就是自己在吃這個實物一樣,讓自己隔離在酒店焦慮和抑郁情緒都有所緩解。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旅游產業(yè)發(fā)展呈現斷崖式下滑,“沉浸式”旅游體驗隨之在網絡社交平臺興起,武漢市地標黃鶴樓景區(qū)“沉浸式”夜間光影體驗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它采用激光投影、3D 動畫、前景紗屏、影像互動等多種高科技手段,以“演藝+光影+沉浸式”的方式演繹“夜上黃鶴樓”故事。導游通過抖音、快手“沉浸式云導游”向用戶講解。“夜上黃鶴樓”實現了光影技術聲畫呈現與新媒體技術推廣的完美結合,“線上”游客既可“登樓望月”,又可“觀江賞景”,讓武漢的雄奇雋美可以跨越空間,呈現在眼前。“沉浸式云旅游”不僅滿足了憋在家里的人想看景的愿望,還種下了線上旅游業(yè)復蘇的種子。比如太原博物館就推出了線上參觀體驗。它利用媒體平臺信息化、智能化的優(yōu)勢,通過VR互動體驗,讓參觀者在參觀的時候感受到趣味性,讓他們更加深入了解自己感興趣的知識。
此外,坎布拉國家森林公園也啟動“線上旅游”模式。李家峽大壩、金龜戲水、坎布拉原始森林等旅游景點,也搭上了數字化技術發(fā)展的快車,讓游客仿佛身臨其境感受華夏大地的奇特景色。2021年9月15日至27日,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在陜西省舉行?!俺两健庇^賽成為國人“看全會”的全新體驗。西安奧體中心主體育場是我國打造的第一個多元化、智慧化體育場館。它應用了六大智能系統(tǒng),實現融合互聯,觀眾通過手機APP,能一目了然地知道場館的建設及比賽轉播情況,并且通過網絡直播還可實現全景收聽收看。
抽絲剝繭,其根源在于消費主體的變化——年輕客群對消費的需求從過去的“簡單購物”轉變?yōu)槿缃竦摹吧罘绞襟w驗型消費”。與以往劇情式短視頻不同,“沉浸式”短視頻看起來十分樸實無華。無技巧的畫面,再搭配行云流水的動作,怎能不讓消費者瘋狂上癮?
逼真感受,身陷其中。打開短視頻APP 搜索“沉浸式”,我們就可以看到與之相關的不同話題的視頻。其中,“沉浸式化妝”當數播放量冠軍,高達90多億次。從主播壓低聲音說話,到手指甲敲打化妝品瓶,到輕輕拍打臉頰讓爽膚水吸收,再到化妝刷觸碰臉的聲音,不得不承認這些聲音讓無數人十分上頭并無法自拔。以往的短視頻以視覺先入為主,以博眼球為第一要務,而當“沉浸式”短視頻出現后,觀眾就會不由自主地從視覺體驗開始轉移到聽覺體驗,觸及他們的ASMR,以感覺觸發(fā)感覺。有學者研究發(fā)現,觸發(fā)ASMR,慢則幾分鐘,快則幾秒,人體就會產生電流經過的感受,為他們帶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舒適感。
而今,伴隨網友的愛好越來越廣泛,“沉浸式”話題變得越來越多樣。比如:在這個數字信息化時代,“沉浸式讀書”就顯得很獨特。因為,“沉浸式讀書”跟紙質讀書不一樣,它可以讓讀者在手機的世界里享受異樣的書香。又如,在這個數字化的氛圍中,“沉浸式駕考”讓觀看者可以模擬感受在線考試,體會到駕考的緊張感。
專屬享受,樂在其中。在“沉浸式”短視頻火爆之前,已經有“沉浸式”這個詞出現了。以前的“沉浸式”是以線上休閑娛樂游戲項目為代表,帶領用戶體驗,如各種主題的密室逃脫、劇本殺等。其實,在對“主題”一詞的最初描繪中,就關涉事物的再現。就如老舍《四世同堂》所說:“每個演員都極其賣力地表演,而忘了整部喜劇的主題與效果。”在作者看來,這句話的深層含義就是演員已經沉浸于表演本身。
其實,以前“沉浸式”體驗,有很大一部分是利用電子科技手段,以音像聲畫的藝術效果營造氛圍。獨家設計,私人定制,專屬提供,讓參與者融入特定的場景中。源于客觀,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主題”概念與“沉浸式”體驗異曲同工。就如,主題游樂園更能激發(fā)人們的興趣,紛紛埋單。
比如:在上海迪士尼樂園售票口處,我們可以發(fā)現,很多人在排隊的時候就已經用“米奇”發(fā)卡、包包等物品裝飾自己,盡管出園之后很多人沒有機會再戴“米奇”發(fā)卡,但是大家還是會以“既然已經來到這里就應該契合主題”的心理,去買一些裝飾品。其實,這就是“主題游樂園”帶來的快感,也是“沉浸式”體驗的樂趣。
奇特遭遇,神秘感足?!癡R(人工環(huán)境)”一般是指通過計算機技術讓體驗者進入三維空間的虛擬世界,讓用戶感覺身臨其境,可以看到三維空間內實時發(fā)生的事物。就如,電影《頭號玩家》中穿越“綠洲”那樣,“VR”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沉浸式”時代,它可以讓人通過三維空間技術,自由行走在虛擬游戲獲得真實體驗感。不同的風格體現不同的主題,從和平精英到荒野求生,從密室逃脫到劇本殺,玩家會根據自己選擇的主題,在規(guī)定時間內,進行縝密的推理并找出答案,體現團隊凝聚力。其實,這種“沉浸式”體驗不僅滿足了游戲體驗者對游戲的精神文化需求,還能讓他們盡情展現自我,與同伴進行趣味互動。跟大家在刷短視頻的過程中感受到“沉浸式”拍攝方法有極強的代入感一樣,可以讓人在浮躁的環(huán)境中,感受到安靜做事的喜悅。
如今,快節(jié)奏的生活讓不少人感覺到工作壓力大,而“沉浸式”體驗的出現,恰好滿足了人們的一時之需。沉浸其中,休閑娛樂,紓解情緒,緩解壓力……短視頻呈現出的“沉浸式”多范本生活樣態(tài),讓用戶實現“云解壓”。然而,狂歡過后,我們也應思考“沉浸式”體驗產生的一系列問題。
泛娛樂化。打開小紅書、抖音等搜索“沉浸式”,我們就會看到不同短視頻創(chuàng)作者分享的相關筆記或作品。比如:打開抖音搜索“沉浸式”,我們可以看到,僅“沉浸式”體驗一個話題,播放量就達百億次,不得不讓人感嘆網絡力量的強大。
“沉浸式”體驗不僅會給人一種很積極、很治愈的感覺,它還會給體驗者在沉浸的過程中帶來愉悅感。娛樂當有度,一旦“沉浸式”以簡單的動物式的快樂趕走了理性,脫離了科學,導致泛娛樂化,媚俗文化也必將粉墨登場。
趨媚俗化。陰陽怪氣、自我矯情、無厘頭、不男不女……獨樂樂也好,眾樂樂也罷,媚俗文化只不過是迎合大眾、隨波逐流的一種行為。聲量極力壓低、手指靈活敲擊、表情浮夸自信……“沉浸式”視頻內容愈來愈如同一鍋“亂燉”。場景從家里轉移到了商場、游樂場、旅游景點,哪里人多,哪里就有短視頻創(chuàng)作者在直播。這種行為被不少路人嘲諷,甚至還會被店主驅趕。有網友吐槽,現如今的“沉浸式”很是無趣且浮躁。在“眼球經濟”模式下,“沉浸式”娛樂產品呈現“飯圈”亂象、過度包裝、商業(yè)炒作、隱私曝光、畸形審美、人物妖魔化等問題?!俺两健泵乃谆粌H給社會造成了不良風氣,還給人們帶來壓抑的心理感受,讓藝術失去了本身的美感價值,讓人們失去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我們應該不隨波逐流,遠離“沉浸式”媚俗化,做任何事都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低效傳播。隨著互聯網速度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信息豐富了人們的業(yè)余生活。比如:一些00 后似乎已經被火爆全網的“沉浸式”話題成功洗腦。這種洗腦不禁讓人反思,這種低效傳播是不是在束縛他們的心智。首先,00 后最初接受的“沉浸式洗腦”要從吃播開始說起。吃播剛出現在網絡的時候,大胃王短視頻創(chuàng)作者們會用特寫鏡頭展現自己裝食物的餐具,并且他們會帶著夸張的表情狂吃,讓本來食欲不振的觀眾看得胃口大開。如今的吃播跟以往不同,他們埋頭苦吃,重點展示的就是聲音。汽水倒進杯子冒氣泡的聲音,炸雞進嘴咀嚼后的酥脆聲,撕開薯片袋的撕拉聲,讓人有一種虛擬陪伴感。
在作者眼里,我們之所以被“沉浸式視頻”吸引,一方面是因為我們每天刷著同樣的內容,手機就會自動推送相似視頻,這種無營養(yǎng)的“沉浸式”視頻像病毒一樣埋伏在觀眾的內心深處,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是因為人們工作壓力太大,看一些解壓型視頻會安撫他們浮躁的心靈。但是觀眾可能沒有想到,這些吃播短視頻創(chuàng)作者們?yōu)榱瞬┤〈蟊娧矍颍髁?,有假吃的情況,甚至會浪費糧食,做出“為了營銷不擇手段”的不良示范。
更令人震驚的是,一些不良的“沉浸式”產品以惡搞為主,以丑、奇、怪為噱頭,以吸引眼球為上,尊崇流量為王,背離藝術和美,一心唯利是圖,傳播不良價值觀和行為,影響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在這個“萬物皆可沉浸”的時代,各大網絡平臺只有堅持弘揚正能量,傳遞真善美,才能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真正生產出雅俗共賞、經典傳承的“沉浸式”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