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文
日前,“精神內耗”一詞隨著某視頻火遍全網而躍入大家的視線。那么,何謂“精神內耗”?會引發(fā)哪些不利影響?又該如何預防和應對呢?
“精神內耗”又叫心理內耗,是指人在自我控制中需要消耗心理資源,當資源不足時,人就處于一種所謂內耗的狀態(tài)。內耗的長期存在就會讓人感到疲憊,這并非身體勞累導致,而是心理方面損耗導致的一種狀態(tài)。
這種心理疲憊,是一場自己跟自己的斗爭,把精力都花在“對付自己”上,故心理學上稱為“內耗”。就如一輛車,一只車輪向前轉,一只車輪向后轉,結果白白消耗了很多汽油,車卻依然在原地一動不動。我們本可以像一輛正常運轉的汽車,行駛在人生的大道上,可往往因為內耗,卻不得不原地打轉,乃至拖垮自己。
精神內耗的表現(xiàn)因人而異,長期內耗會讓人自覺疲憊,進而影響情緒,降低信心,甚至導致焦慮、抑郁等心理疾病。
若發(fā)現(xiàn)自身有以下幾種現(xiàn)象,需警惕精神內耗的發(fā)生:①不敢拒絕別人,甚至不敢表達自己;十分在意別人的評價,對于別人的話總是在心里想來想去,反復糾結。②容易患得患失,喜歡將簡單的事情復雜化;容易陷入胡思亂想,并出現(xiàn)后悔、焦慮不安等情緒。③容易選擇困難,甚至連一件很小的事情都要反復考慮、猶豫不決。④經常感到焦慮不安,或者對大部分事物無法提起興趣,即使沒有進行任何腦力及體力活動,也會感到十分疲乏。
精神內耗就像一個揮之不去的夢魘,如果放任不管,極有可能被內耗產生的“垃圾物”反噬。
1.擾亂正常的生活節(jié)奏 精神內耗的人,會調動全部精力去思考一件生活瑣事,等到想得差不多了,自身的精力也消耗殆盡,于是該投入精力去做的工作和正事自然很難處理好。
2.導致焦慮、抑郁等心理疾病因為精神內耗通常會幻想到各種不好的結局,而這些結局是自己不能掌控或承受的,進而導致內心的焦慮、急躁,甚至崩潰。
3.心理問題轉為生理問題 不良的情緒積聚到一定程度,會導致身體出現(xiàn)狀況。比如有些人傷心后失眠、嘔吐,長期的焦慮、抑郁情緒必然導致生活質量變差,進而影響到身體健康。中醫(yī)也有情志病的說法,如思慮過度可引起臟腑的損傷。
降低期望,不求完美 降低期望值,學會做一個不完美主義者。不要給自己過多預設,不要過多關注自己在社交媒體上的形象,眼不見心不煩。
關注當下,把握現(xiàn)在 將注意力集中于當下自己可以把控的事情。過去與未來,既不能改變也無法掌握,我們可以把握的只有當下。越能把關注放在眼前的事與人,對生活的掌控感也會越高。
自我接納,積極看待 生活總是會有“意料之外”“不如意”“悔不該當初”等,越是排斥、抵觸,越難以真正擺脫負面事件的影響。試著去接受生活中會出現(xiàn)的負面事件,接納自己的不足、不擅長。自我接納可以幫助自己更好地放下心理上的糾結、執(zhí)著,減少精神消耗,從而堅定地走好現(xiàn)在的路。
像硬幣有兩面一樣,凡事有好也有壞,只關注到負面則容易持續(xù)沉浸于負性情緒中,而難以體驗到生活中的積極、快樂與滿足。嘗試積極、全面地看待,對現(xiàn)實才更有意義,才能為內心提供更多積極的動力,從而進入良性循環(huán)。
減少精神內耗,接納生活、接納真實的自我,是一場自己和自己的戰(zhàn)斗。當你克服了內心的障礙,你會見到別樣的風景,領略到不一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