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松欽,劉可文
(1.貴州師范大學 文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2.貴州師范大學 傳媒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中國動畫電影《大魚海棠》以干凈唯美的畫面深入人心,電影融合了很多中國古代的神話元素,營造出濃厚熱烈的中國風,贏得了許多觀眾的掌聲。2017年在中國上映的美國動畫電影《尋夢環(huán)游記》以墨西哥亡靈節(jié)為故事原型,將夢想、親情和死亡等主題貫穿到影片的各個部分,“深入表現(xiàn)墨西哥文化,包括墨西哥社會常見的家族觀和生死觀”[1]?!洞篝~海棠》上映以來,對其研究和論述的文章眾多,大部分文章集中從民族文化認同、傳統(tǒng)文化元素、視覺審美藝術、民族音樂藝術、角色造型設計等問題進行探論,如王銳在《從<大魚海棠>看動畫電影民族認同建構》 中深入探究了影片的民族文化,分析國產(chǎn)動畫電影必須遵循創(chuàng)新性和多樣性,主張從傳統(tǒng)文化中尋求路徑。還有通過分析動畫電影《大魚海棠》來整體分析中國動畫電影的發(fā)展現(xiàn)狀,如翟敏的《從<大魚海棠>論當代國產(chǎn)動漫本土化發(fā)展》一文,以分析電影的藝術特色入手探討國產(chǎn)動漫的發(fā)展困境并提出有效舉措;學界對于《尋夢環(huán)游記》的分析和論述也從影片的人物造型、音樂藝術、符號意象、民族性表達展開,如王敏的《<尋夢環(huán)游記>的敘述張力探析》 通過對影片中二元對立沖突分析了影片所具有的敘事張力。對于兩部影片的比較研究有張冉的《迥異的死亡之旅——論<尋夢環(huán)游記>與<大魚海棠>》,文章從制作、構圖、人物設置、主旨內(nèi)涵四個方面分析了死亡之旅的迥異,并分析了其產(chǎn)生差異的成因。在這兩部電影的研究成果中,對它們在死亡哲學方面的同質(zhì)性和異質(zhì)性以及導演創(chuàng)作成因方面研究不足。本文將從兩個民族不同的死亡哲學角度來對兩部影片進行比較研究,并結(jié)合導演創(chuàng)作背景經(jīng)歷來分析其成因。
綜觀兩部電影,二者的同一性表現(xiàn)為:當面對死亡和選擇的時候,影片中人物的人格心理機制都表現(xiàn)出超我的人格追求和精神創(chuàng)造,“好的電影不僅表達性格特質(zhì),更呈現(xiàn)人格特質(zhì)”[2]。同時,兩部影片的故事腳本都在生與死之間游離,讓觀眾深刻地思考存在與死亡這一復雜而永恒的哲學問題;異質(zhì)性則體現(xiàn)在導演的風格以及影片人物在表現(xiàn)形式上的不同。同一和異質(zhì)生發(fā)的根源是民族文化和審美心理的差異,每一種社會形態(tài)具有與其相適應的文化機制,但也正是文化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分,才讓文藝價值深入人心。
維克多·弗蘭克認為人真正追求的不是自我實現(xiàn)而是超越自我的生活意義,是一個人在認清自己的狀況后集中精力追求卓越境界的學習和創(chuàng)造過程。人類在真正的覺醒之后,積極尋求一種超越自我的生活意義,敢于承擔責任,敢于冒風險和學習創(chuàng)造。面對死亡和選擇,《大魚海棠》中的湫和《尋夢環(huán)游記》的米格在精神和人格上都實現(xiàn)了超越。在這兩部以中西文化為各自背景的影片中,人物的心理動作機制都顯示出超我的同一性。湫的人格是一個完整的個體,從本我的角度出發(fā),湫想要和椿在一起滿足本我的快樂欲望,滿足身體對于生理、性欲、饑餓的需求。所以為了獲得椿的喜歡,他全力為椿逆天改命的罪行打掩護,極力地幫助椿和鯤避開族人的視線。盡管湫全心全意地付出,他也只是換來了椿的一句:“你對我就像哥哥一樣好?!雹黉性诳辞遄约旱奶幘持?,他犧牲自己的生命和天神的身份成全了椿和鯤,此刻死亡對于湫來說是成全,是來世能夠和椿在一起的永生之門。湫一路都在付出,他傾盡全力地化解椿的艱難處境,并與椿一起默默守護著鯤,最后卻守得個愛而不得的結(jié)果。湫最后沒有執(zhí)著于擁有,而是將擁有轉(zhuǎn)化為守護,他用全部的生命贖回了椿的生命,放下了本我的執(zhí)念,啟動自我的平衡保護機制,達到超我的道德境界,進行人格的自我升華,成全了鯤和椿,其對社會的影響遠遠高于個人的快樂原則,達到了至善的境界。
社會化的自我以追求完善和平衡的機制為目標,永遠存在于個體人格中?!秾舡h(huán)游記》中的墨西哥小男孩米格和《大魚海棠》中的湫一樣,都經(jīng)歷了從本我到自我的跨越性成長。米格從小就有一個音樂夢,但是音樂是家庭的一道裂痕,是任何時候、任何人都不能提起的禁忌之詞。即使受到家庭的約束和反對,吉他也被外祖母摔成兩半,但米格還是熱烈地追求音樂夢想。米格的本我以追求音樂達到快樂原則,家庭所施加的道德束縛促使他人格中的本我和超我產(chǎn)生矛盾,人格結(jié)構和沖突開始出現(xiàn),此時自我成為化解矛盾的鏈接介質(zhì),讓他去到另外一個空間追尋自己的音樂夢。米格以去廣場擦鞋的借口報名參加音樂節(jié),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觸碰到了歌神的吉他,進入亡靈世界,和埃克托一起追尋音樂,揭穿了假歌神的騙局,為他的太爺爺洗清了冤屈。米格進入亡靈空間還縫合了因音樂產(chǎn)生的家庭裂痕,進入亡靈世界是米格的音樂夢得以重新實現(xiàn)的再生之門。受到家庭固有思想的影響,米格應該就此放棄他的音樂夢,孝順地聽取長輩的建議,但是小男孩米格堅持自己的夢想,使這個鞋匠家族的音樂夢繼續(xù)傳承下去,解除了家庭成員之間的誤會,最終找到了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間的平衡,達到人格的完善之境。不論是湫還是米格,他們都實現(xiàn)了個體人格的超越,超越了本我的快樂原則,達到了超我的至善原則,二者都是自我超越的人格象征。
人的靈魂來自一個完美的家園,那里沒有任何污穢和丑陋,只有純凈和美麗。兩部影片都構筑了一個靈魂居住的空間,《大魚海棠》中建造了一個連接人類世界和另一個世界的大海,從人類世界通往另一個世界的連接是海天之門。在《大魚海棠》影片開始,就有一段獨白:“所有活著的人類,都是海里一條巨大的魚,從出生的時候起,他們從海的彼岸出發(fā),他們的生命就像橫越大海,有時相遇,有時分開,死的時候,他們便到了岸,各去各的世界。”①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是一條大魚,大魚是人的靈魂,它在人間經(jīng)歷了生死遭遇之后,肉身化作塵土,靈魂就會化作大魚回歸海底世界?!秾舡h(huán)游記》中靈魂居住的空間是亡靈世界,連接亡靈世界和人類世界的是萬壽菊花瓣橋。人類世界和靈魂世界是各自獨立但又和諧并存的,在成人禮和亡靈節(jié)這一天,這兩個世界會巧妙地連接在一起,人類世界和靈魂世界是相通的?!洞篝~海棠》中海底世界的“其他人”天賦異稟,掌握著萬物自然的變化規(guī)律,小孩子在成年那天要去人間游歷七日,以此掌握本族的自然規(guī)律。他們通過海天之門游到人類世界的大海,并且規(guī)定不能和人類有任何接觸,因為那里潛藏著無盡危險。同樣在《尋夢環(huán)游記》中,在亡靈節(jié)這一天,亡靈世界的死者會通過萬壽菊花瓣橋回到人間。但是想要踏上通往人間的橋,必須要有在人間生活的人記住死者,他們才能在亡靈節(jié)這一天回到人間和家人團聚。死亡不是生命的結(jié)束,遺忘才是,如果在活人的世界沒有能記住亡靈世界的人,那么他的靈魂就會從亡靈世界消失,這是終極死亡。
兩部影片在很多場景和取材方面都很相似,但是在遵循自然法則上卻顯露出一些區(qū)別,究其原因是各國文化背景的差異?!洞篝~海棠》取材于《山海經(jīng)》和《逍遙游》等中國古典著作,倡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3]。它告誡人們要恪守并且遵循“道”,順應自然本來的運行法則而不作過多的干擾,如果違背自然法則,就要付出代價,帶來無盡的災害。椿為了讓鯤死而復生,所以她逆天改命,違背了自然規(guī)律,給族人帶來了連續(xù)不斷的災禍,海水倒灌、夏日飄雪,全村人為了保命開始大遷徙。其次,椿逆天改命的行為也讓湫陷入了困境,他偷了法器擅自開天,犧牲了自己的生命,最終失去了神的身份。影片中靈婆的升樓屋牌匾上寫著“天行有常”,表明自然的發(fā)展自有其道,公然與天作對,逆天而行就會受到懲罰?!暗馈奔仁侨f物生成演化的物質(zhì)基礎,也是萬物生成的普遍法則,其貫穿于宇宙、社會和人生的方方面面,就像影片中的靈婆所說的:“我告訴你什么事情最可悲,你遇到一個人,犯了一個錯,你想彌補想還清,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你根本無力回天?!彪m然椿救回了鯤的性命,但是她卻始終虧欠了族人、親人以及湫。而《尋夢環(huán)游記》則主張依靠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去打破常規(guī),敢于冒險,倡導通過個體的努力來獲得成功。家族中任何成員都禁止談及音樂,在廣場上,米格給一位吉他歌手擦鞋,歌手看到了米格眼神中對音樂的渴望,于是就鼓勵他參加亡靈節(jié)音樂大賽。瞞著家里所有的長輩,小男孩米格到廣場上到處借吉他參加音樂節(jié),他喊出自己的夢想之聲:“我要抓住我的機會,死了也要去”。②就在米格因為借不到吉他就要錯過音樂節(jié)時,廣場一座雕刻上的“莫失良機”醒目地暗示米格切勿就此放棄,后來偶然到了亡靈世界,那里的親戚都希望通過祝福將送米格回到人類世界,前提條件是不允許他再接觸音樂,但是米格全力地逃脫家庭成員的束縛,將自己的音樂之路果敢地堅持了下去,最后帶來給他以及家庭的是旭日東升和光芒萬丈。
“死亡歷來是電影,乃至整個人類文明表達的困境,親身經(jīng)歷死亡與死亡之旅的表達往往是個悖論,因此具有假定性、充滿想象力的動畫可以說是表現(xiàn)死亡的上乘之選?!盵4]死是最高的美學命題,談及死亡,每一個人都難免一死。世界上大部分國家在提及死亡的時候都是沉重的,但墨西哥除外,他們用一場巨大的狂歡來紀念死亡。墨西哥著名文學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奧克塔維奧·帕斯說:“對于紐約、巴黎或是倫敦人來說,死亡是他們輕易不會提起的,因為這個詞會灼傷他們的嘴唇。然而墨西哥人卻經(jīng)常把死亡掛在嘴邊,他們調(diào)侃死亡、與死亡同寢、慶祝死亡?!盵5]中國人也很少提起死亡,死亡被看成是一種帶有穢念的物質(zhì),每次觸及死亡的命題,人們總是難以釋懷。中國人認為生死無常,因此,人們對于生存與死亡的態(tài)度是安然不張揚。在清明節(jié)或者是中元節(jié)的時候,生者都會以非常嚴肅沉重的心態(tài)來悼念死去的親人。
“盡管都是表達對去世之人的悼念,但中國的清明節(jié)則更顯肅穆與哀傷之情,娛樂方式也是戶外踏青這樣親近大自然的活動?!盵6]中國在中元節(jié)的時候紀念死亡,中元節(jié)又稱為“鬼節(jié)”或者是“七月半”,和墨西哥的亡靈節(jié)一樣,在中元節(jié)的時候,人間的生者會隆重地祭奠已經(jīng)死去的祖先,儀式和規(guī)則嚴謹復雜,與熱烈歡快的墨西哥相比,中國紀念死亡的氛圍和基調(diào)是沉重的。人們在家里的祭祀堂前擺滿死者喜歡吃的食物,包括飯菜、煙酒等等,嘴里還要慢慢細數(shù)每一個死去的親人的名字,希望他們能保佑生者平平安安。在屋里擺放的祭品是給生前在家里生活的亡者的,中國人還會在屋外也擺上一份,祭祀那些從家里嫁出去或者是在外亡故的孤魂野鬼。和祭祀一樣,中國人還會在中元節(jié)那天準備一堆符包,一并寄送燒給死去的親人,上面明確寫有是給哪個逝去的親人享用的,還要注明一共多少包,把它們?nèi)坷υ谝黄?,在河邊或者是院子旁邊堆砌成為塔狀,層層往上,留一缺口,讓已故的親人進來收受。身體的死亡只是存在形式的變化,在祭祀的時候?qū)⒚利惖臇|西燒給死者,是中國人對死亡的浪漫。明代文學家湯顯祖的浪漫主義宣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亦可以死,死亦可以生,生而不可以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7]。死生無常,只要彼此牽掛,就能用思念來打破死亡帶來的痛苦。每一個節(jié)日的意義就是讓人們從內(nèi)心深處虔誠地思念那些在另一個世界的人,不讓時間抹除腦海中僅存的一點印象。生亦大也,死亦大也,在山澗河邊給死者燒去的大房子、交通工具等祭祀物品用竹木編扎框架,將多彩精致的圖案色彩搭配起來糊在外層,用紙糊出的高樓別墅輝煌敞亮,如《尋夢環(huán)游記》當中的亡靈世界一般,整個建筑色彩濃烈,結(jié)構宏偉,萬家燈火構造出一片明亮繁華的亡界景象。在人間給死者燒過去的東西越多,死者在另外一個世界的人生就越明亮,火光將生者的懷念帶給死者,將來不及說的話和未完成的事也一并寄托給死者。
而墨西哥人民則在亡靈節(jié)這一天熱烈歡快地紀念死亡,《尋夢環(huán)游記》中人類世界和亡靈世界的連接之日是亡靈節(jié),而影片正是以墨西哥亡靈節(jié)為背景而展開尋夢之旅。電影對夢想、親情、生死等扣人心弦的情感表達,糅合了細膩動人的情感元素,令人印象極其深刻。其中濃厚的墨西哥文化部分非常出彩,觀眾將這部影片稱為文化與動畫完美結(jié)合的標桿,導演將大量濃厚的墨西哥文化元素切入動畫故事當中,大街上飄搖的剪紙、墨西哥無毛犬都是墨西哥文化的特色表達。影片核心鋪排的是墨西哥亡靈節(jié),萬壽菊花瓣、骷髏面具、骷髏零食、光怪陸離的亡靈世界都給人無限的溫暖?!澳鞲缛霜氁粺o二的死亡崇拜文化是墨西哥古阿茲特克人留給世人寶貴的文化財富?!盵8]亡靈節(jié)是墨西哥最盛大的節(jié)日,每當這個時候,在從墓地到家里的路途上撒上金亮的萬壽菊花瓣,作為指引亡者回來吃飯的花路。在墨西哥,萬壽菊象征著太陽的光芒,被人們稱為“亡靈之花”,亡靈世界的死者在這一天踏著花路回到人間與親人相聚。同時,熱情狂歡的墨西哥人會在他們的祭壇上擺上亡者生前愛吃的各種菜肴,以及祭祀用的蠟燭、骷髏狀的零食水果等等。墨西哥的亡靈節(jié)是一場全民性的巨大狂歡,街道廣場熱鬧非凡,一隊長達1.5km 的巡游隊伍在城中央游歷長達3 小時,對于墨西哥人來說,這不是一個悲傷的節(jié)日,而是一個充滿色彩的節(jié)日,人生來的時候是喜悅的,死的時候也不必過于悲傷。死去的親人僅此一天可以回來,所以人們都會以飽滿興奮的狀態(tài)迎接他們的回歸,與死亡同歡。就如奧克塔維奧·帕斯認為的,死亡才顯示出生命的最高意義,是生的反面,也是生的補充。在生前沒有做到的,令人遺憾的事情,在死后就盡可能地彌補,如果生前就很好,那么死后則會更好。墨西哥人民主張善待死亡,在親人的靈魂回家團聚的時候高高興的,生者才會在接下來的生活中平安健康,家庭才會豐收美滿,這是墨西哥人對死亡所持有的價值與哲學觀念。
基于上述文化背景和民族精神的差異,中國導演梁旋和張春在影片人物形象設置方面根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將中國人對待死亡的態(tài)度形象生動地呈現(xiàn)了出來?!洞篝~海棠》作為一部實實在在的中國式影片,其創(chuàng)意的最初來源是導演梁旋的一場大魚夢,其后導演梁旋和張春把這個夢拍演成為一個7 分鐘的短篇,最終電影正式上映后成為中國動畫電影的一大進步之作。而《尋夢環(huán)游記》的拍攝緣起是美國導演李·昂克里奇游歷墨西哥時看到的宏偉盛大的慶祝死亡的場景,他對墨西哥這種紀念死亡的場景感到十分震撼。因為在美國,死亡也是不可輕易提及的話題,它會灼傷他們的嘴唇,死亡意味著結(jié)束。于是導演李·昂克里奇以墨西哥亡靈節(jié)為文化背景,同時挾糅自身獨有的文化風格,宣揚家庭的價值觀和個人的努力,所以《尋夢環(huán)游記》在美國式合家歡的外殼之下,深深地浸透著墨西哥對于家庭觀和死亡觀的精神實質(zhì),是墨西哥傳統(tǒng)和美國文化相融合的產(chǎn)物。雖然兩個民族紀念死亡的方式有差異,但是兩部影片所呈現(xiàn)的生命與死亡的哲學思考是一致的,兩者都深刻地書寫死是永生之門的精神實質(zhì)。
黑格爾說:“每種藝術品都有屬于它的時代和它的民族。”[9]世界上的每種文化都有自身獨特慶祝或是悼念的方式,這都是每個民族或者是每個國家最迷人的魅力?!懊褡宓乃囆g是世界藝術的組成部分,但民族藝術也要表達人類共通的情感,為整個人類所共同欣賞、接納與認同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性的藝術?!盵10]電影是面對全世界觀眾的,屬于全齡化的動畫,因歷史文化背景和審美心理的差異,各個國家、民族的習慣習俗也不盡相同,每一種社會形態(tài)有其相適應的文化機制,但它們之間沒有優(yōu)劣之分。在世界這個大環(huán)境之下,尊重不同,承認差異會使跨文化交際更加順暢,不論是將情感珍藏在抽屜里,還是把思念寄托在玻璃缸中,只要虔誠地悼念故者,那么死亡就不是結(jié)束,它意味著一個嶄新生命的開始,愛就代表著生生不息?!敖⒃谘H情感之上的真、善、美的價值觀是世界范圍內(nèi)普遍認同的生命價值體系,雖然在不同的民族、社會、時代會出現(xiàn)歷史性內(nèi)容的差異,但在價值認同上,具有世界性和跨時代性的特征”。[11]兩部影片雖然紀念死亡的方式不一樣,但是都以死是永生之門為主題,書寫生命的永恒性,所以兩者給予觀眾更多的是文化之間的關聯(lián)性,正是因為文化之間的彼此相似和聯(lián)系,才使影片所傳播的文藝價值深入人心,不論這部影片是出于國內(nèi)還是來自海外,都會收獲觀眾無限的激賞和感動,文化傳播是跨越國界和民族的。
注釋:
①本句為電影《大魚海棠》中的臺詞。
② 本句為電影《尋夢環(huán)游記》中的臺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