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梅
(凱里學院人文學院,貴州凱里 556011)
語言文字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們進行溝通交流的表達符號。人們借助語言文字保存、傳遞文明成果。中國有56個民族,除通用的漢語文外,少數(shù)民族使用的語言在130種以上,少數(shù)民族文字達60多種[1],民族語言文字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對民族地方院校來說,做好民族語言文字教學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民族地方院校根據辦學定位和辦學特色,開設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字課程,可以促進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字的傳播、研究及發(fā)展。然而,在一些民族地方院校中,由于主客觀方面的原因,民族語言文字課程教學狀況卻不盡如人意。筆者以凱里學院為例,談一談民族地方院校的民族語言文字教學的現(xiàn)狀、特點以及存在的問題。
語言文字不僅是人們的交際工具,而且是文化的載體,它本身就是一種文化。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除了回族、滿族現(xiàn)在使用漢語外,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用民族語言文字記載了一代代族人創(chuàng)造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語言“凝聚著一個民族的文化結晶,保存著一個民族的集體記憶”[2]。語言文字是維系民族內部關系的紐帶,是民族的標志和象征。在雙語甚至多語環(huán)境中生存的少數(shù)民族,他們對別人是否尊重自己的語言文字是敏感的。因此,民族語言文字對調節(jié)民族關系、促進民族交流、加強民族團結、維護民族地區(qū)社會穩(wěn)定具有特殊的作用。
語言與民族的生存有著密切聯(lián)系,它有一個與之共生的文化環(huán)境。語言失調會造成文化的失調,文化的失調會造成社會的失調,社會失調就會造成社會不穩(wěn)定,這就是“母語危機”[2]。我們讀都德的小說《最后一課》,總免不了被文中洋溢的愛國情懷感動得淚流滿面:離開了法國,再也不能學法語。他們愛法國,愛法語,因此,韓麥爾先生戀戀不舍,小弗郎士無比難過和懊惱,鎮(zhèn)上的人們傷心至極。為什么語言會有這么大的影響力呢?因為語言是民族的標志,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的消亡,就意味著民族文化的消亡,而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文化的消亡也就意味著民族的消亡。因此,加強民族語文教育,便是傳承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途徑。通過民族語文教育,發(fā)展民族民眾智力,提升民族內聚力,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民族地方院校開展民族語言教學是少數(shù)民族享有的基本權利。對于一個民族而言,能否真正享有平等權,表現(xiàn)在該民族是否擁有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的權利和自由。學習、使用和發(fā)展本民族語言文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賦予少數(shù)民族公民的基本權利?!吨腥A人民共和國憲法》規(guī)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fā)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在執(zhí)行職務的時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條例的規(guī)定,使用當?shù)赝ㄓ玫囊环N或者幾種語言文字”“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3]。
語言是交流的工具,是思維的工具,是文化的載體,蘊藏和積存了豐富的文化現(xiàn)象,這就是語言文字的文化意義。人類世世代代所創(chuàng)造和積累的知識和經驗,都保存在人類的語言和文字里,并依賴語言文字超越時間和空間傳播。當今,隨著世界一體化趨勢的增強,語言文字的生存環(huán)境發(fā)生著大的改變:強勢語言文字強烈沖擊弱勢語言文字,弱勢語言文字使用人數(shù)在減少,使用范圍在變窄,使用功能在下降。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 年)提出:“樹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fā)展觀,注重教育內涵發(fā)展,鼓勵學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出名師,育英才?!薄鞍l(fā)揮政策指導和資源配置的作用,引導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質化傾向,形成各自的辦學理念和風格,在不同層次、不同領域辦出特色,爭創(chuàng)一流?!保?]
以貴州省凱里學院為例,凱里學院是一所綜合性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位于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里市。黔東南是苗族、侗族等少數(shù)民族的聚居地,民族文化豐富多彩,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遍布16 個縣市。凱里學院依托地方文化,打造民族文化辦學特色,其辦學定位為“三性三型”:地方性、民族性、示范性;多科型、教學型、開放型。因此,凱里學院因地制宜開設多門民族文化課程,對于傳承當?shù)厣贁?shù)民族傳統(tǒng)文化具有現(xiàn)實意義。自貴州省2002 年開展“民族文化進校園”活動以來,凱里學院積極探索民族文化傳承與保護方法,承辦民族文化傳承班,招收黔東南籍少數(shù)民族初中畢業(yè)生,按專業(yè)以班級為單位組織授課,課程內容為民族文化知識和技能,進行民族特色教學,具體課程如刺繡教學、傳統(tǒng)編織工藝教學、蘆笙教學、侗歌苗歌教學、反排木鼓舞、蠟染、泥塑、苗侗歌舞等。同時,凱里學院根據專業(yè)需求,設置有苗侗文化概論、苗族民間文學、侗族民間文學、苗語、侗語等校本課程,突出了苗侗文化特色,2014年被評為“貴州省特色文化學?!?。
民族地方院校辦學特色不僅關系到學校的辦學質量,甚至關系到學校的未來生存和健康發(fā)展。實踐證明,結合民族地方傳統(tǒng)文化辦有特色的民族教育,是民族地方院校教育中的核心問題,只有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才能獲得進一步發(fā)展空間。[5]民族地方院校要充分利用時空優(yōu)勢、地理環(huán)境優(yōu)勢,依托地民族文化,形成辦學特色和辦學優(yōu)勢。
民漢雙語預科班是民族預科教育的一種形式,凱里學院民漢雙語預科班每年招收文、理兩個班,共120 人左右,開設苗語文和侗語文課程。招收的學生全部為少數(shù)民族,且必須參加貴州省的少數(shù)民族口語測試,測試語種為苗語、布依語、侗語、彝語、水語、瑤語等語種,考生可選擇其中一種。測試分值為總100分:詞匯40分,句子30分,段落30分??谡Z測試達到合格線上的考生才能取得民漢雙語預科生報考資格,可填報民漢雙語預科志愿;招生院校錄取時根據考生高考文化成績從高分到低分擇優(yōu)錄取。[6]貴州省雙語預科民族口語測試合格線要求較高,2019年為98分,2020 年為96.93 分,2021 年為96.67 分。民漢雙語預科從報考階段就把民族語言置于重要的地位,只招收真正懂得本民族語言、對本民族文化有一定了解的民族學生。凱里學院作為民族地方本科院校,肩負培養(yǎng)民族人才、傳承民族文化的重任,民漢雙語預科班開設民族語文教學課程,體現(xiàn)了學校的辦學特色。招收雙語預科班就是為了培養(yǎng)掌握民族語言、精通民族文化的民族人才。然而,由于主客觀方面的原因,學校的民族語文教學現(xiàn)狀卻不盡如人意,短板非常突出,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凱里學院民漢雙語預科班開設的民族語文課程沒有統(tǒng)一的教學大綱,主要由任課老師自行制定課程目標,學校對任課教師沒有做統(tǒng)一要求。民族語文課程具體要達到什么樣的教學目標也沒有具體的規(guī)定,教師基本上是根據自己的理解來組織教學和考核,隨意性比較大。另一方面,由于預科只有一年的學習時間,受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影響,開設課程較多,民族語言文字課程由最初的72個課時壓縮為36個課時,課時少,授課周期短。為了按時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在授課時只能以民族語文的基礎知識為主,并沒有針對雙語預科生專門進行提高民族語文素養(yǎng)的深入教學。
學習積極性是指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所具有的認真與勤奮、主動與頑強的能動的心理狀態(tài)。而能動的心理狀態(tài)是基于對事物有深刻認識而產生的認真的態(tài)度、積極的情緒、頑強的毅力和主動進取精神。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是有原因的。就凱里學院開設的民族語文課程來看,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1)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生根據高考文理分科,通過民語考試和高考,考進了雙語預科文理班。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讀預科就等同于復讀,不同的是少了升學的壓力。學校沒有對預科學生進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培訓,很多學生沒有去考慮將來的事情。有些學生甚至因為剛剛離開高度緊張的高中學習生活,突然走進大學,沒有升學壓力、沒有大堆作業(yè),也沒有老師和家長的催促,一下子松懈得無所適從,沒有了學習的目標,也就沒有了學習的積極性。(2)教學未能匹配。這里主要講的是教與學的匹配問題。因材施教,指的是針對學生的志趣、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凱里學院的苗語、侗語課程,是按行政班級進行授課的。班級中既有苗族學生,也有侗族學生,還有布依族、水族、瑤族等民族學生。以苗語課為例,任課老師要完成班級的苗語授課任務,由于課時少,只能安排語音認讀為主的授課內容。這樣的基礎內容,對于通過了苗語口試的苗族學生來說,內容實在是太簡單了。然而,對于非苗族學生來說,這么少的課時學習一門新的語言顯然是遠遠不夠的。一部分學生覺得內容太簡單,另一部分學生覺得進度太快,教與學難能匹配,因而失去學習的積極性。(3)功利性原因。語言文字是交際工具,其本身帶有功利性特點。在這個多語并存的環(huán)境里,很多人對學習語言有這樣的認識:學好民族語言,走遍本民族地區(qū);學好漢語,走遍中國;學好英語,走遍世界。不少學生對學習民族語言感到種種困惑,曾經有學生問筆者:我以后不考苗語專業(yè)研究生,不做苗族研究,也不做與苗語相關的工作,為什么要學習苗語苗文?當前,漢語已成為各民族溝通和交際的族際語,從功利性的角度來看,漢語比民族語更有發(fā)展空間,從個人發(fā)展來看,民族語言幾乎沒有什么用。正是這樣的文化選擇背景,影響著學生學習民族語文的積極性。
教學資源不足表現(xiàn)在很多方面,就凱里學院的民族語文教學而言,最主要和影響最大的是以下兩個方面:
1.師資力量不足
從目前的師資來看,凱里學院民族語文任課教師主要是由本校教職工中相近專業(yè)且會民族語言文字的教師來擔任,客觀的情況是,這些擔任民族語文教學的老師甚至連網上培訓或者短期培訓都沒有參加過。這就導致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擔任民族語文教學的老師雖然精通民族語言文字,但畢竟沒有接受過專業(yè)的民族語言文字教育培訓,在教學過程中難以遵循專業(yè)規(guī)律;第二,因為課程的非專業(yè)化設置,開課單位根據培養(yǎng)目標改動課程學時,與專業(yè)課的穩(wěn)定性相比,民族語言課程變動頻繁,民族語文任課教師被動承擔課程,被動根據課程變動改動授課內容,民族語文任課教師未把全部精力投入其中,未必去考慮課程內容、教學教法等問題,這對課程建設和教師的成長都是不利因素。
2.教材資源缺乏
在教學過程中,教材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它是教師和學生交流的媒介,教師依據教材進行教學,學生以教材為學習內容。由于社會經濟和文化傳統(tǒng)的特殊性,民族語文教材需要符合民族特點。民族語文教材要反映本民族文化并與時俱進,并與生活息息相關,要體現(xiàn)時代性和科學性。目前民族語文教材的情況是可供選擇的教材較少,且編寫上存在許多問題,如教材結構單一、教材知識不靈活、層次劃分不清晰、時代性不強等。
要提高民族語言教學效果,這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筆者認為,民族地方院校要做好民族語文教學,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努力。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也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1世紀,受多元文化的沖擊,民族地區(qū)原有的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方式發(fā)生改變,民族語言的社會使用功能正在弱化,民族文化的傳承情況很是嚴峻,特別是在某些人“文化越先進,經濟越發(fā)展”的觀念引導下,許多人盲目崇拜主流文化,輕視甚至放棄本民族文化。如前所述,由于功利性原因,許多學生認為民族語言沒有用,因此不注重民族語言的學習,甚至從心理上對學習民族語言產生抵觸。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民族語文教學,必須要從思想根源去做工作。通過普及民族歷史、傳統(tǒng)文化、習俗知識,引導學生了解民族文化,正確認識民族文化,激發(fā)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和民族文化自信,引發(fā)學生學習民族語文的自覺。
語言文字的學習是比較枯燥的,對于非專業(yè)而言,尤其如此。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才能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在具體教學中,要靈活實施策略,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設計課堂活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筆者的苗語文課堂中,每個班五六十人,有苗、侗、水、布依等少數(shù)民族。苗族同學占三分之一。筆者把苗族同學分成10 個組,并任命組長和副組長,再把三分之二的非苗族同學編入10個組里,幫帶結對,成立苗語文學習小組,苗族同學幫助非苗族同學學習苗語,并組織和帶領本組成員參加課堂活動。
師資隊伍是民族語文教學的重要保證。會說少數(shù)民族語言的人并不意味著能上好民族語文課,優(yōu)秀的民族語文老師不僅需要具備相應的民漢雙語運用能力,更需要具備相應的語言文化知識及語言教學素質。加強民族語文師資隊伍建設,選拔合格教師是第一要素。所謂合格,首先要具備認真負責的工作態(tài)度,有責任感和工作熱情。其次,能較為熟練地運用民漢雙語,特別是民族語言的能力達到較高標準。如發(fā)音清晰標準,運用自如地道等。苗族是一個支系較為復雜的民族,其語言也較為復雜,分為中部、東部和西部三大方言,而每個方言中有分次方言和土語。苗族中部方言人數(shù)較多,次方言和土語情況也較為復雜,而凱里市三棵樹街道的養(yǎng)蒿村的苗語被定為中部方言苗語標準音。作為苗語中部方言老師,不能滿足于自己自如運用自己的次方言或土語,要掌握中部方言標準音,要了解次方言或土語中語言變化的規(guī)律和特點。第三,要掌握語言的教學規(guī)律和學習規(guī)律,掌握語言教學法知識和技能。教師要具備科學的教學理念,并把科學的教學理念運用于具體教學實踐中。
學校是民族語言教學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民族地方院校應該從民族語言教學的意義出發(fā),從長遠考慮,做好民族語言師資隊伍建設規(guī)劃,培養(yǎng)一支有較高教學水平和科學研究水平的師資隊伍。
就沒有開設民語專業(yè)的民族地方院校而言,其所開設的民族語言文字課程只是一種“點綴”,如凱里學院的苗語和侗語課程,只在民漢雙語預科班開設,既不是專業(yè)課,也不是公共課,成績并未計入預科升本科成績,地位非常邊緣。在學校重視公共課,分院狠抓專業(yè)課的情況下,民族語言課程如同沒有爹疼沒有娘愛的孩子,無人關注,疏于管理。
筆者認為,民族語言課程的開設對民族地方院校而言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學校應該重視其發(fā)展,要像公共課和專業(yè)課一樣加強管理。同時,要根據語言學習具體情況,打亂行政班進行分班教學,以達到因材施教,在課程評價方面,要進行分類評價。
民族語文教育是民族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地方院??梢砸劳械胤矫褡逦幕訌娒褡逭Z文教育,突顯學校辦學特色。
民族語言是民族文化的載體,民族語言文字的教育應該受到重視。有學者指出,民族語言文字教育應重視師資培養(yǎng)、學習氛圍的營造、學科教學的發(fā)展、語言規(guī)律的探索、雙向文化的交流。誠然,針對民族語言文字教育的問題,民族地方院校要從學校管理層面和教師課堂教學組織方面同時努力,積極開展民族語言文字教育,這樣才能有利于民族多元文化的傳承、交融,共同構建中華民族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