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黃震學術思想對其散文創(chuàng)作的影響

      2022-12-31 10:04:41侯佳寧
      邢臺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22年4期
      關鍵詞:朱熹散文文章

      侯佳寧

      黃震學術思想對其散文創(chuàng)作的影響

      侯佳寧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

      黃震學術上提倡“用心于外”,治學廣征博引、駁正朱注,注重經(jīng)史并重。因此,他的散文創(chuàng)作觀追求天人合一、以心體物,文以道為本,經(jīng)世致用。受到上述散文觀的影響,黃震的散文創(chuàng)作呈現(xiàn)以下特點:真摯自然,本之性情;文章雅正,辭達理明;立論精當,論證有力。

      宋代理學;黃震;學術思想;宋代散文;經(jīng)世致用

      黃震(1213-1280),字東發(fā),世稱于越先生,門人私謚文潔先生,南宋慶元府(今浙江慈溪)人。黃震曾任國史館檢閱、紹興府通判、江西常平倉司等職,正直為官,頗有政績,還著有《黃氏日抄》《古今紀要》等書,是南宋末知名的哲學家、文學家。黃震繼承朱熹性理之學,提倡“用心于外”,治學嚴謹廣征博引,對朱注有所駁正,為學經(jīng)史并重。同時,黃震的散文理論和創(chuàng)作實踐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學術思想的影響。

      一、黃震的學術思想

      黃震作為南宋時期在四明地區(qū)傳播朱熹理學的健將,他以朱學為宗,兼習陸九淵心學、浙東事功之學,大力推廣、弘揚朱學,研究經(jīng)義、歷史,改變了浙東一帶自南宋中期以來尊陸的學術取向。黃震的學術思想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內(nèi)容。

      (一)提倡“用心于外”

      從孔子“求仁在己”觀,到曾子“三省吾身”說,再到程頤提出的“格物窮理”,儒家向來重視做內(nèi)心功夫,看重“心”的作用。到宋代時有所分化,不同于陸九淵“萬物皆備于我”那樣過于強調本心的主觀唯心主義,朱熹一派主張理具于心而物在心外,他們認為所謂萬物皆備,“亦曰有其理而已”[1],篤信心外有物。黃震作為朱熹后學沿襲了這一思想,堅持天人、心物之別,強調“心”的重要性。黃震《袁餉管坊稚序》一文中提到,“天生萬物,人為最靈”[2],天地萬物亦人心之為也。人之所以需要時常自省,也是因為此,心若達到“虛靈”之境,便“一念內(nèi)覺,萬物皆備于我矣?!彼J同是自然孕化世間一切,天地造化生息,人與物同源,但人是萬物之靈。也只有人所存的“虛靈之心”,才可以接納蕓蕓眾生。

      不僅如此,黃震還認識到南宋后期理學發(fā)展日益陷入的困境——士大夫們空談性理、不事躬行,以致士風日下、國日以弱,加劇了本就嚴重的社會危機。對此,黃震提出“用心于外”的實事事功之學,拋棄空談闊論。他在《黃氏日抄》談論《中庸》篇目時這樣說道:“以理言之,則天地之理至實而無一息之妄,故自古至今無一物之不實,而一物之中至始至終皆實理之所為也?!痹邳S震看來,天地之理真實不虛,所以天地間一切事物亦實實在在,由古至今皆是如此。若以心來看也是這樣,萬物皆實,這在一定程度上更正了理學空談、虛無的流弊。此外,他在《讀<尚書>》論“人心惟?!币徽轮姓劦健袄怼笔鞘冀K流傳于天地之間的,是貫徹古今且不會改變的至高法則,但“理”更存在于個人“心”中,而且還可以外顯于各種客觀事物,因此黃震主張外入之學而否定用心于內(nèi)。黃震重視實踐、提倡實踐,推崇用心于外且反對空談之學。

      (二)廣征博引,駁正朱注

      黃震是南宋四明地區(qū)朱學的傳人,主要繼承、研習的自然是朱熹之學。宋代學者雖不拘泥古訓,善于開辟新說,但是有時也會產(chǎn)生如脫離古文原意的負面影響。鑒于此,黃震重視朱氏經(jīng)學,在他看來,朱熹的《四書集注》不僅“復祖詁訓,先明字義”,使文義暢達,還選擇“先儒議論之精者一二語附之”,揭示文本蘊含的要義。此外,朱熹為了避免各種雜說誤導學者,特意編輯《四書或問》并在書中將其一一辨別,為后輩指明了方向。黃震高度贊賞朱熹的注解,二書訓詁與義理兼?zhèn)?,水平極高,它們的出現(xiàn)為宋代理學發(fā)展以及今后理學的學習提供了強大助力。

      更難能可貴的是,黃震在尊崇朱注的同時,能夠給予客觀評價,博采眾說,駁正、補充朱熹在經(jīng)典闡釋上的不足之處。比如黃震在《黃氏日抄》卷六《讀易》《直方大》一篇中談論到底何為“直方大”,程頤認為是指至大、至剛、以直,朱熹認為,“其德內(nèi)直外方,而又盛大”,則而后黃震進一步引用蔡元定的解釋,“直者,發(fā)于內(nèi)而無私曲之謂,方者,止于外而有定則之謂。內(nèi)直外方,其德乃大。于釋字尤切實,亦釋晦庵者也?!憋@而易見,黃震認為朱熹的注過于簡略,便取更加詳細的蔡元定之說來補所缺,使其更加全面。

      再如黃震就《四書集注》所載“陳成子弒簡公”一事而討論,認為孔子對此事已做到仁至義盡,這件事不可先發(fā)而后聞,更不用收錄到《四書集注》中,大膽批判《集注》中收錄胡氏之言是多此一舉。黃震解經(jīng)可謂是不拘門戶,只求本于經(jīng)義,正如四庫館臣對他的評價:“解說經(jīng)義,或引諸家以翼朱子,或舍朱子而取諸家[3]”,他從不持有門戶之見。黃震對朱熹的學習正如朱熹師從二程一般“反復發(fā)明”,仔細研讀旁征博引,只為求經(jīng)典的本義。

      (三)經(jīng)史并重

      南宋時期大部分理學流派都源于洛學,就經(jīng)與史二者的關系問題,理學家們大多持有重經(jīng)輕史或先經(jīng)后史的看法。黃震身處浙東一帶,長期以來受到當?shù)亍罢銓W”重史風氣的影響,治經(jīng)的同時也重視對歷史的考證。他曾在《黃氏日抄》里說:“六經(jīng)治道之根源;諸史行事之龜鑒?!痹邳S震眼中,“六經(jīng)”是治國之書,歷史則是今人行事之鑒,歷史的功能與儒家“六經(jīng)”一樣,都旨在致用。

      無論是治經(jīng)還是治史,黃震都非常注重考證,從文字、名物到禮儀、地理、史實,無一不是經(jīng)過精細的考究。例如,《詩經(jīng)·豳風》中《七月》篇,“八月其獲,十月隕萚”一句的注解,黃震分析認為毛傳、孔疏所言“萚”即墜落之意皆不恰當,遂擇《說文解字》“干葉”一說,更為妥帖。對禮儀制度的考辨也很周密?!抖Y記·王制》“出征,執(zhí)有罪,反,釋奠于學,以訊馘告”中,鄭玄對“釋奠”的解釋前后相抵牾,黃震便詳細考察《喪禮》《學記》,考證得出鄭氏之誤源于《月令》之誤,“入舞舍采”訛為“習舞舍菜”。

      在黃震現(xiàn)存的著作中,史學作品也有不少,如《古今紀要》《戊辰修史傳》等書。其中,《古今紀要》十九卷就是模仿《春秋》的形式,記載了上至伏羲時代,下至北宋哲宗朝的歷史,既是治經(jīng)之作,也是借由史實詳解治國安邦之道。他通過對歷史的考察和反思,分析歷代政權得失,希望能為當下時局提供借鑒。

      黃震治學經(jīng)史兼重,均取得了顯著成就,為后世浙東學者樹立了良好的榜樣。正如張偉所言,“一方面,黃震史學繼承了程朱等義理史家以理闡史、以史證理的治史總旨;另一方面,則又糾正了朱子后學中‘多忽史學’的粗疏之弊??梢哉f,他是繼呂祖謙以來浙東學者中‘言性命者必究于史’的一個典型代表[4]?!?/p>

      二、學術思想影響下的散文創(chuàng)作觀

      黃震作為南宋后期著名的理學家、文學家,他的學術思想自然對散文創(chuàng)作觀的形成產(chǎn)生了相應影響。黃震具體的散文創(chuàng)作觀體現(xiàn)為以下三方面:

      (一)追求天人合一,以心體物

      早在黃震之前,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中這樣說過,人若胸懷寬廣,便能“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5]”,更隱于言外。人得天地之妙法,文章自然也能達到一種渾然天成的境界。黃震也十分重視“天”和自然,認為是天造就一切。在他看來,人是萬物靈長,寫詩作文必然要追求天人合一,也只有做到以心會物,才能觸景生情,發(fā)之于筆端,下筆即成文章。

      黃震在《咸淳八年正旦曉諭敬天說》中,就提到天生萬物一說,他視“日月星辰、風雷雨露皆是天”,凡目之所及都是“造化”,人由此孕育。上天又生蔬菜五谷,人得以生存,一旦有所缺少,人便無法生活。可見在其理學思想中,“天”擁有很高的地位,如果沒有“天”就沒有自然和人類。在《張史院詩跋》一文中他也說明自己的觀點:文章創(chuàng)作本于情,情出自性,性源于天,“詩本情,情本性,性本天。后之為詩者始鑿之以人焉?!碧諟Y明無意入世,其創(chuàng)作意韻悠然澹泊;杜甫不負于世,詩文也多感慨遙深,二人皆是出于情而作,都與天性相契合,必須以心體物,“全體大用,本之吾心之天,達之天下而準者,圣賢講明,炳炳方冊,尚請君求之詩外?!?/p>

      而且,他在《撫州重建教授廳記》中進一步指出,人作為萬物之靈,實際上與天同一,“天生萬物,何物非天?人為最靈,實與天一?!庇钪婧棋?,天既是萬物之本,自然也是心之本原,人與天的關系密切,為人為學想要有所得,就應當以心知天,“宇宙吾廣大,日月吾精明,風云吾變化,飛潛動植吾仁心流動,陰陽代謝吾窮達有定。士茍以此而為心,以此心而為學,則亦何卑陋之能溺而實德之不充耶?”用心感悟身邊的一切事物,主張?zhí)烊撕弦弧⑽镂蚁喑傻木辰纭?/p>

      (二)文以道為本

      達到儒家圣人的理想人格一直是歷代文士的終極目標,同時他們關注性理之學、倫理道德修養(yǎng),也重視文道關系。對于“文”與“道”誰為本源,以朱熹為首的理學家們秉持“道重文輕”的觀點,將文視為道的附庸,忽視文的價值。黃震對待這個問題,堅持立身修德為上,“文以道為本”,即好的文學作品需要真正體現(xiàn)儒家倫理道德,也就是“文應體道”。

      《讀文集》是黃震對柳宗元、歐陽修、蘇軾等數(shù)十位唐宋文學家作品的評點集,在涉及到的諸多作家之中,黃震最推崇的一位就是韓愈。他心目中韓文公的豐功偉績,不僅僅止于文人之文,更在于“撥亂反正”之功:韓愈以光復儒學為己任,提出“道統(tǒng)”說,排斥佛、老,在當時更是重塑了儒家思想的領導地位。也正是因為如此,宋朝諸儒才能“究極治要,制禮作樂,躋世太平”。

      不僅如此,黃震堅守儒家傳統(tǒng)里“中正典雅”的文學審美準則,反對詞藻華美的文章,提倡文貴“典麗”,正所謂,“麗則發(fā)萬古之光粲,實理融明;典則續(xù)二帝之彝常,浮詞凈翦”(《謝王尚書舉著述科》),厭棄空有浮華之詞而毫無義理之文。士人為文為學是為了明理修身,即“不求詞章記誦以爭名”(《謝丞相舉職狀》),不應追求浮華和虛榮。

      身為孔孟程朱之學的追隨者,黃震也格外排斥佛、老學說,提倡正統(tǒng)儒學?!督魈崤e司撫州臨汝書院山長廳記》)一文詳細分析了“道”的傳承順序,“道”源于天,后傳伏羲、堯、舜、文王、武王、周公、孔子,戰(zhàn)國時又傳孟子。但是自漢、魏后,佛、老等思想擾亂儒道,直到韓愈后才得以復興,而今自程頤去世之后,“濂、洛之學者,反又浸淫于佛氏心學之說?!秉S震對此深表痛惜,士人最容易受佛老這樣的異端邪說蠱惑,他作此文以告誡后人一定要堅守儒道。

      (三)注重經(jīng)世致用

      南宋晚期,政權腐敗不堪,國庫日益匱乏,社會風俗日加頹壞,尤其在程朱學派被設為官方學術之后,士大夫之間坐而論道、空談性命已成為當時的一種風潮,正像王應麟指出,今人的才能不足,于是“藉口性理,以自文其寡陋,恐漸成虛誕之風”。[6]程朱理學很快陷入概念化、空虛化的狀態(tài)。浙東學派為理學發(fā)展打開了新局面:相對于探討“內(nèi)圣”之學,他們更強調儒家“外王”的一面,更重視社會秩序、禮法制度對人的約束力,探求經(jīng)制事功之學。黃震也受到了相應影響,傳承訓詁、考據(jù)之學傳統(tǒng)的同時,也積極汲取浙學、陸學中經(jīng)世致用的思想力量,反對夸夸其談,重視實用之學。

      黃震論學,指出學問之道,達乎則上下合一,“要在實用吾心而已”,以道德性命之學為出發(fā)點,重在躬行,使理論與實踐相統(tǒng)一。與之相應,黃震的文學觀也講求“文為世用”。他于《文章正宗綱目序》一文中闡明自己的觀點,文學作品當“以明義理切世用為主”,文章就應該宣揚義理,于世有益。

      黃震的文章基本上都做到了內(nèi)容充實、言之有物。他為官勤勉,耿介剛直,熱心國事,多篇散文尤其是奏札、策問等政論文,大多以政事得失、人才選拔和國計民生為主題。如《兼江西提舉舉官告天文》中,“臣聞國家之所與共治者在人材,人材之所能匯進者以舉薦?!寂家該嶂菔爻技鏅鄠}司職事,難以驅馳于原隰,未能遍察于官僚,即其已知,所當先舉?!标P注人才任用在國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并就此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申縣乞放寄收人狀》評論的是當時的司法問題,《榜放縣吏日納白撰錢申乞省罷添倅廳狀》深刻批判宋代的冗官冗吏問題。這些散文有著鮮明的指向性和強烈的批判性,與黃震經(jīng)世致用的主張有著密切聯(lián)系。

      三、黃震散文創(chuàng)作觀統(tǒng)領下散文的特點

      黃震在學術上的建樹廣為世人稱道,實際上他的散文實踐也有所建樹。他的散文理論反映到具體文章創(chuàng)作上,呈現(xiàn)出以下的特點。

      (一)真摯自然,本之性情

      黃震注重以心感物,如《跋雷侍郎廣州上巳泛海詩》言,“人心與造化相流通”,文學創(chuàng)作應當是用心體物,是真摯情感與外物相感應后的自然流露,追求一種率真之美。他認為,作家在寫作時要本之性情,無所拘束,追求渾然天成的境界,因此他的文章具有真摯自然的特點。

      如《林水會心記》中說到,天地廣闊萬物自然,而“人為萬物之最靈,而此心又人之所以為靈”,天括宇宙,細入無倫,沒有哪一個不能被心所容納。此外,人不能只在內(nèi)心領悟,需要切實體驗,使“天地萬物之與我為一”,行仁道,使萬物皆由我各得其所,這樣人才算是真正做到“盡其心”。該文本是應友人所求為居所作記,作者由此生發(fā),聯(lián)想至身處此地觀照宇宙萬物的樂趣,胸次超曠,用心感受天地,希望人能與自然和諧共存?!度f山樓記》是黃震為好友的萬山樓作記文,在這之中寄予了自己對琴山山景的贊美,“紆余為徑,參差為亭,崖石斷而泉溜清,松竹茂而煙云郁,奇花異卉,與山低昂,清香翠蔭,隨地拍塞”,向往山居生活,以及對友人的勸勉,“得無當思仁增而益厚者乎?”感情十分真摯,全然出自本心,毫無矯揉造作之語。

      黃震的散文尤其是記體文,彰顯了“人與造化相融通”的意蘊。同時,他亦追求文風自然,本之性情,反對為文造情、字字雕琢的浮麗之風,崇尚的是自然天成、神韻獨得的意境。如《霽窗記》里談到,日光溫暖燦爛,若久晴,植物易枯槁;雨露滋潤,若久陰,植物多萎落。只有在降雨、日升之初,才有“綺欞暈紅,山黛眉舒”,萬物無不充滿勃郁于天地間,“霽為天地之仁之發(fā)見,而窗則霽之先見者也”。先描繪自然界的“霽”,再進一步延伸到“天地之霽”,贊美霽窗的品行。構思巧妙,無晦澀之文,文章更是文理自然,妙趣橫生。

      (二)文章雅正,辭達理明

      南宋晚期,程朱理學被確立為官方正統(tǒng)思想,黃震的文學觀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深刻影響:文章應雅正,只有合乎儒家思想、文辭通達、思想純正的標準才算得上是好作品,這些特點在他的文章中也有鮮明的體現(xiàn)。

      黃震的文字儒雅,散文中多次談論到理學、儒家思想相關的內(nèi)容。他在《江西提舉司撫州臨汝書院山長廳記》中稱贊正是朱子“復出而加之是正,歸之平實,而道益大明”。認為朱氏之說雖立足于無極太極,但是實際上的歸宿仍然是仁義、中正,雖探究陰陽性命,實則做到了踐履躬行。朱熹的出現(xiàn)使得南宋理學發(fā)展步入平實的正途,一直重視仁義中正和實用之功、真正踐行儒家中正的文學審美,也在一定程度上弘揚了經(jīng)世致用的思想。黃震《題李縣尉所作》一文則借論詩呼吁士人重視學道,切勿荒廢正途,積極學習、實行孔子之道。

      除此之外,黃震散文的文辭不見刻意雕琢,在他看來,文章辭達理明即為上品。讀歐陽修文集時,他以“文簡有法,各隨其宜,豈必春秋?”反駁歐陽修“言簡而有法,惟春秋可當”的說法,追求文字的簡潔通達。華詞麗藻只是文本無用的枝葉,終歸是“要歸于陽和暢達”,只有“理者文之本”也,強調“文以理勝”。《跋張侍御戎顏魯公祠堂記》一文就以精煉簡明的語言論述張侍御的事跡,重點表現(xiàn)自己對張公忠義不屈的敬佩之情?!栋辖近S借庵集》則借《夜蚊》和《驅蚊》對比,在黃震看來,后文雖然好似隨意而作,但其中仔細列舉了蚊子四項不仁之罪,老虎、鱷魚尚且能被感化,蚊子卻最冥頑不靈,永無鏟除之日。并借此告誡后世,文章應做到辭嚴義正。前文則忽視了這一點,從而得出明理方為好文的結論。他提倡為文方正,一篇文章想要出類拔萃,自然要以是否明義守理、義正辭嚴為衡量的準則。

      (三)立論精當,論證有力

      “行先王之道,致三代之治,向為儒家學者的政治理想,在這種理想的激勵下,匡時濟世、致君于堯、舜,成為宋儒們經(jīng)世的奮斗目標。”[7]黃震亦是如此,身處亂世的他敏銳地察覺到了當前社會存在的諸多問題,大膽向皇帝進言,針砭時弊,他的政論文不僅切合時事,而且立論精當,論證嚴密。

      《戊辰輪對札子》是黃震于咸淳四年七月任史館檢閱時,向度宗上奏的論對折子。開頭他便勸勉度宗“常存天下萬事之慮,不當徒徇目前一時之安”;接著舉先帝理宗時期“凡其變故,幾無寧歲”的社會狀況,規(guī)勸皇帝目前雖無大患,但仍不可懈怠政事;進而鞭辟入里地指出如今南宋存在的問題,百姓越來越窮困,財政、兵力日益匱乏,士大夫階層日漸卑劣,懇請宋度宗以天下萬世為慮,“上畏天祇,下畏民巖,外憂敵國,而首以人言為脈絡”,并就如何富民、強兵、充盈國庫、改善士風等問題提出相關的改革方案和措施。全文言辭懇切,希望皇帝能夠深思遠慮,以振興南宋為己任,深刻分析當下局勢中政治、經(jīng)濟、軍事上存在的沉疴痼疾,論述層次分明、條理清晰,論證更是絲絲入扣,有理有據(jù)?!断檀酒吣曛星飫穹N麥文》先點明本州百姓不種麥的原因,竟是有地者不種田,種田者無地,“爾民終歲辛苦,田主坐享花利”,批判地主占有土地盤剝百姓的不公平現(xiàn)象,對底層人民寄予深切的同情;緊接著黃震的分析表明撫州的地理條件是適宜種麥的,并以“自古圣賢皆勸種麥,而爾農(nóng)棄之乎?貴為天子,尚且嘗麥,而爾農(nóng)棄之乎?尊如宗廟,亦必薦麥,而爾農(nóng)棄之乎?”等一系列排比反問句來突出種麥的重要性。只有大家重視起來,積極耕作,如此才能“貧者飽足,富者免擾,田里相安,即是太平?!闭恼率辗抛匀纭⒄撟C有力,而且文筆簡潔,分析得入情入理,蘊含著儒家學者一貫的寬厚風度。

      黃震作為朱熹后學,深得其奧義,并將之發(fā)揚光大,改變了浙東四明地區(qū)陸學獨尊的學術趨勢,學術成就廣為人稱道。同時,他的學術思想也影響到了散文創(chuàng)作,文章感情真摯、辭達理明、論證精密,這對后世學者的文章創(chuàng)作具有積極的啟示意義,值得進一步深入探討。

      [1](宋)朱熹.四書或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494.

      [2]黃震撰.張偉,何忠禮主編.黃震全集[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

      [3](清)紀昀等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M].北京:中華書局,1997:1219.

      [4]張偉.黃震生平及學術成就述略[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1(03):61-65.

      [5](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論語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1983:130.

      [6](清)黃宗羲原著,全祖望修補.宋元學案[M].北京:中華書局,1986:2869.

      [7]張偉.黃震的社會政治思想及改革觀[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1(02):64-68.

      The Influence of Huang Zhen's Academic Thoughts on His Prose Creation

      HOU Jia-ning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034, China)

      Huang Zhen academically advocates "focusing on the outside world", and his scholarship is widely cited, refuting Zhu's annotations, and paying equal attention to both classics and history. In view of this, his concept of prose creation pursues the unity of man and nature, with mind and body, and the prose is based on Taoism and has humanistic pragmatism. Influenced by the above-mentioned views on prose, Huang Zhen's prose creation are sincere and natural, with an original temperament, elegant and upright, clear and reasonable, and with precise and powerful arguments.

      song agency studies; Huang Zhen; academic thoughts; song dynasty prose; humanistic pragmatism

      K825.1

      A

      1008—6129(2022)04—0088—05

      2022—05—10

      侯佳寧(1998—),女,河北邢臺人,沈陽師范大學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2020級研究生。

      猜你喜歡
      朱熹散文文章
      散文兩篇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12
      散文兩章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8
      紙上的故土難離——雍措散文論
      阿來研究(2020年1期)2020-10-28 08:10:56
      細致入微的描寫讓文章熠熠生輝
      學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 08:56:16
      YAU’S UNIFORMIZATION CONJECTURE FOR MANIFOLDS WITH NON-MAXIMAL VOLUME GROWTH?
      放屁文章
      小處著眼,寫大文章
      武夷山
      EnglishReadingTeachingBasedonSchemaTheory
      “朱子深衣”與朱熹
      海峽姐妹(2016年4期)2016-02-27 15:18:14
      台安县| 东兰县| 万源市| 盐亭县| 临邑县| 兴城市| 五常市| 东山县| 道孚县| 介休市| 奎屯市| 中山市| 蚌埠市| 鄂托克前旗| 句容市| 扬中市| 客服| 黄龙县| 安西县| 巩义市| 海南省| 澄江县| 名山县| 和静县| 浦东新区| 基隆市| 巧家县| 韩城市| 成武县| 开封县| 仪陇县| 普兰县| 滨海县| 布尔津县| 阿城市| 天峨县| 当雄县| 公安县| 中江县| 孝感市| 嵊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