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中山市三鄉(xiāng)鎮(zhèn)光后中心小學五(6)班 陸映彤
指導老師 劉映倫
每個地方都有特色食品,說起我家鄉(xiāng)的特色食品,那真是數不勝數,不過我最喜歡的是三鄉(xiāng)茶果。而在三鄉(xiāng)茶果當中,我最鐘情的是角仔。
角仔和餃子有點兒相似,不過是放大版的。餃子小巧可愛,像小家碧玉。包餃子比較簡單,我們家一般是自己調餡料,餃子皮是買來的,這樣相對來說比較省事。而角仔敦實憨厚,像粗獷的漢子。包角仔比較煩瑣,光弄角仔皮就很費勁。我們家一般是用瀨粉做皮,要用很大的力氣不停地揉,才能把粉揉軟、揉碎。奶奶每次揉角仔皮時都累得滿頭大汗,但看到我們那么喜歡吃角仔,她說,再累也開心。
包好的角仔長13至14厘米,寬3至4厘米,呈半圓形,遠看既像英文字母D,又像懷孕的婦人。
包角仔的步驟說起來很容易,可是真正做起來很費時間。第一步,就是上面說到的制作角仔皮。這步最關鍵的是揉粉,粉揉得不好,角仔的皮就會很硬。第二步,準備餡料。角仔餡一般有包菜和馬蹄(即荸薺)兩種。包菜或馬蹄要切得細碎,這很考驗刀功。第三步,把揉好的粉取小塊按扁,搟成圓形,然后把餡兒放進去,最后把圓形對邊包起來,扭成花邊。一個角仔就這樣誕生了。
接下來,就是把做好的角仔放鍋里蒸。蒸角仔一般要20分鐘,時間短了,不熟;蒸太久,會爛。蒸好的角仔好吃極了,外皮有韌勁,不像餃子皮那樣軟綿綿的;餡料嚼一嚼,唇齒留香。包菜餡的角仔,爽脆甘甜,配上一點兒胡椒粉,那味道讓人回味無窮;馬蹄餡的角仔脆生生的,一口咬下去,那清脆的聲音能把旁人饞得口水直流。
角仔味道好,形狀可愛,深受我們三鄉(xiāng)人喜愛。包角仔時,也會感受到做家鄉(xiāng)點心的無限樂趣。正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只有自己嘗試過,才懂得制作美食的不容易,才會更加珍惜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