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海茹,侯志平,魯艷杰,周麗麗,程玉,薛晶,胡亞濤,齊潔敏)
(承德醫(yī)學院,河北 承德 067000)
2001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提出“開放網絡教育資源”的概念,充分利用現(xiàn)代互聯(lián)網技術,逐步把其所開設的全部課程的教學材料公布于網上,至今已發(fā)布免費開放課程千余門[1]。該學院提供本科到研究生教育各層次的課程資源,包括每門課程的主講教師信息、課程講義、教學大綱等,還提供搜索和反饋的功能。這一建設影響了很多國家的高校,如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日本東京大學、英國劍橋大學等都相繼開設了開放式課程[2]。
在我國,為順應知識傳播的本質規(guī)律和世界一流大學課程建設“自由、開放、共享”的新趨勢,教育部于2011年出臺了《關于“十二五”期間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提出對國家精品課程進行升級改造[3]。2018年一項調查顯示大多數(shù)高校都建設了精品課程網站,里面包括公開課、精品課、學術報告等資源,有的還包括留言板、講師介紹、評分等欄目,方便了學生的學習及師生交流[4]。然而各高校平臺多存在網站查找困難、內容缺乏更新互動、宣傳力度不夠等問題[5]。本文以我?!恫±韺W》為例,探討精品課向精品資源共享課轉型的建設原則、方法及應用體會等。
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是以高校教師和學生為服務主體,同時面向社會,以普及共享課程資源為目的,以課程資源完整為基本要求,通過共享系統(tǒng)向學習者提供優(yōu)質教育資源服務,實現(xiàn)優(yōu)質課程教學資源共享。
精品資源共享課是精品課程的轉型升級。這里的“轉型”是指由打造優(yōu)質的課程資源向共享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轉化,由單機版向網絡共享版模式的升級,是課程優(yōu)化的過程,在這個建設過程中,我們把握如下幾個原則:
完整就意味著學生或者教師能在這里找到所需的全部資料,對于教師來說,包括課程大綱、教案、測試題、思考題以及符合課程需要的相關教學模式推薦,這里的完整還包括信息化時代下,能夠提供適用于年輕教師和教齡較長教師的操作性強的手段和平臺,能夠使他們站在時代的前端,與學生同成長,引領新時代學生在爆炸的信息資源中專注于專業(yè);對于學生來說,包括課前預習資料、課后測試習題、拓展知識、輔助學習的圖片、動畫和短視頻等,這些并不是泛泛而談,比如課前預習資料,包括完整的臨床案例的病例、輔助檢查、甚至查體及患者癥狀和體征的視頻資料等,使這個預習資料豐滿而生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深入探索的熱情,那么,在課上他們才能更有針對性地學習,并提出更有見地的想法,隨著學習深度和廣度的延伸,他們也掌握了鑒別診斷的方法,為后續(xù)臨床課程的學習打下夯實的基礎。
豐富是在完整的基礎上,除了滿足日常教與學的基本要求外,增加額外的資料,拓展課堂,延展深度,如與課程相關的學科前沿、參考文獻、最新指南、相應病理變化的二維甚至三維動圖、甚至包括符合課程的思政元素和專家講座視頻等。如果我們僅僅按照教材大綱所要求的內容去講授,學生應付期末考試足矣,但是對于將來進入臨床來說還遠遠不夠,一方面,教材更新的速度較慢,很難與時俱進地呈現(xiàn)當前的研究進展;另一方面基礎與臨床之間的跨越仍然需要彌補。以《病理學》中的腫瘤一章為例,臨床上不同腫瘤的分期、分級在不斷更新,腫瘤的發(fā)病率也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環(huán)境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教材的基礎上添加資源,增加學生的見識,也培養(yǎng)他們關注疾病發(fā)展前沿的習慣,待他們進入臨床后能更快地適應工作,減少焦慮和培養(yǎng)時間。因此,豐富的資源可以滿足不同教師與學生的需求,是提升學習熱情、延伸課堂的有利推手。
實用是指共享的資源切實能夠滿足教與學最基本的要求,符合課程自身的特點,能夠切實可行的運用。不能為了視覺效果,投放大量炫目的圖片與視頻吸引眼球,但是卻經不起推敲和深入學習,甚至與課程實際的應用背道而馳。病理學是一門形態(tài)學科,我們最根本要學生掌握的是能夠結合大體和鏡下改變對疾病做出初步診斷,根據(jù)臨床病理聯(lián)系將基礎與臨床結合起來,使病理學真正發(fā)揮橋梁學科的作用,這就要求我們在保證知識完整性和豐富性的基礎上,不忘初心,將病理變化和臨床病理聯(lián)系根植于整個教學過程,使萬般變化的資源不離開根本,使病理學的“教”與“學”串聯(lián)起來。
對已建好的素材庫、習題庫、專題講座資料庫等定期和不定期地進行檢查、維護,對原有資源中的內容及時更新,對不再符合教學要求和范疇的資源及時刪減和更替。隨著病理學的發(fā)展,新的技術和研究成果不斷涌現(xiàn),鑒于教材與最新成果之間的滯后性,將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臨床疾病診療的新進展、指南的更新、新疾病的發(fā)現(xiàn)等相關文獻和資料整理上傳;將案例庫中的案例及時更新,緊跟臨床動態(tài);將習題庫中的習題隨著研究生考試及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大綱的改變及時更新。
教學視頻由于直觀、豐富、形象、信息量大的特點,一直比較受學生歡迎。既往精品課程中的視頻分辨率低、聲音不夠清晰,且缺少形象直觀的動畫、短而精的微課及慕課等,向精品資源共享課轉型后,我們將加大力度去制作視頻,如自己針對我校學生的基本情況去制作符合學情的微課,真正發(fā)揮微課的作用,彌補學生課上不能充分吸收及難以理解的知識點,還要制作一些不同角度的微課,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將微課分難易級別,逐漸發(fā)送給學生,使學習的深入實現(xiàn)穩(wěn)步提升。同時,我們也會向更好的同行和院校學習,打破局限性,吸收他們優(yōu)秀的且適合我們的視頻資源,拋棄那些不利于我們學生理解的部分,將這些資源發(fā)送給學生,使不他們不被教師和學校限制,看見更大更好的病理學園地。
數(shù)字切片是利用全自動顯微鏡掃描系統(tǒng)結合虛擬切片軟件系統(tǒng),把傳統(tǒng)玻璃切片進行掃描、無縫拼接,生成一整張全視野的數(shù)字切片(也稱虛擬切片)。在病理學醫(yī)、教、研實踐中,數(shù)字切片具有傳統(tǒng)切片的所有功能,并具有不受空間與時間限制的優(yōu)點。首先,切片庫中的圖片可以隨意挑選部位進行放大縮小,這就使局部與整體有機的結合了起來,既能看清局部的細胞變化,又能看到整體的結構差異。其次,數(shù)字切片庫中不僅有病理學的切片,還包含了組織學的正常切片,這就大大提高了教學過程的生動性,教師不再是僅僅靠幾張圖片去教授疾病病理表現(xiàn)的變化過程,我們可以從組織結構到局部細胞都做詳細的對比,去區(qū)分正常與異常,對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也能講解地更加清晰。與此同時,學生在課上可以更好地跟隨老師的思路,更加有興趣從正常去推導異常,也能更好地理解所講授的疾病。最后,由于數(shù)字切片庫是網絡資源,就包含了不限時間和空間的優(yōu)點,學生課下隨時可以討論學習,也能隨時與老師連線,請教不明白的問題,這不僅迎合了新時代學生的學習特點,提高了他們的自主性和學習熱情,也拉近了老師和學生的關系,增加了師生互動。數(shù)字切片庫的建設是精品課程向精品資源共享課轉型后的一次突破和創(chuàng)新。
在網站中建設互動討論區(qū),方便學生討論及與教師的互動。運用網站中的討論、測試及反饋欄目對網站建設的優(yōu)點及不足進行分析,將相關問題在教研室討論后,對網站進行整改更新,使網站真正成為教學的利器和學生學習的工具。當代大學生精通信息化手段,相比之下,更愿意通過遠程聊天和不見面的討論形式,這減少了面對面交流的局促,以及由于緊張而遺漏的問題,我們在網站中建設的互動版塊,就可以完美的解決這些問題,學生在遇到問題的時候隨時可以到這一版塊來討論,在這里老師也可以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隨時回答問題,在這里的學生也可以一起討論,或許還能收獲更多。這一互動版塊的建設不僅能及時解決學生的問題,也是增加師生交流的又一舉措。
增加一些原本忽視的模塊,如課程思政、專家講座、相關文獻以及適合的教學模式建議和設計,由于這一部分內容更新較快,需要隨時關注最新的實事及研究成果,這就要求網站的更新能夠與時俱進。以課程思政為例,我們在課上可能結合了幾個點去融入思政元素,如果太過長篇大論,或者過于吸引學生的精力,就會影響理論課知識的吸收質量,可是教師可能還有很多想要分享給學生的思政理念,或者在課上學生還想更加深入了解的思政案例,這時候就用到了我們建設的課程思政模塊,在這里我們增加了思政的元素,圖片或者視頻,就不再受時間和篇幅限制,可以讓學生大飽口福,一享盛宴。因此,新模塊的補充建設也是在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的產物,師生共同受益。
在對精品課程向精品資源共享課轉型的建設中,《病理學》的教學資源更加完整、豐富和實用,適用于不同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方法以及不同的教學對象的需要。全面提升了資源的生動性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方便了教師備課、學生自學和互相交流。
3.1 多種素材的結合方便了教師對教學資源的查找,教師可從網站上獲取大量相關教學資源,不再需要教材、資料、網站之間不停的奔波,不僅縮減了時間,還能得到更多、更切合當代學生特點的有效資源;學生也不再為了檢驗學習效果,各處索羅試題,還可能會找到不適合甚至是錯誤的引導,也不用再因為找不到臨床案例和學科前沿抓耳撓腮,能夠更有效地學習和利用時間。
3.2 課程在建設過程中篩選資源的時候也提升了相關教師查找資源、上傳資源的能力。網絡時代是資源共享的基礎,許多老師還沉浸在傳統(tǒng)授課的模式中,不能較好地與時代銜接,認為傳統(tǒng)的授課更符合學生的需求,也在這個安逸不需變通的形勢下與信息化時代越走越遠,殊不知這是被時代逐漸拋棄的過程,也是師生漸行漸遠的根本。所以,我們在精品資源共享課轉型的過程中,敦促了大家緊跟時代的腳步,運用高科技手段,既提高了教學質量,也提升了自身的素質。優(yōu)質的網站、易操作的網絡技能,不僅有益于教授學生,更提高了自我修養(yǎng)。
3.3 在課程建設的過程中,確實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我們需要的圖片和視頻的版權是我們在建設過程中必然要遇到的,我們如何能在不侵權的前提下,給學生分享更多、更好的資源是我們未來要繼續(xù)努力去解決的。另外,網站的日常維護、資源的實時更新等,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和專業(yè)的操作,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須要合理規(guī)劃好,如何在保證網站安穩(wěn)運行的狀態(tài)下,不去占用過多教師個人的業(yè)余時間,不打擊大家建設網站的積極性。
一門完整的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較多的時間及精力逐步完善的。目前,我校對于《病理學》精品課程向精品資源共享課的轉型還處于初級階段,這一轉型促進了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引領了教學方法和內容的變革,推動了我校優(yōu)質教學資源、方法和理念搭載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共建共享,既提高了人才培養(yǎng)質量,也提高了我校服務學習型社會建設的能力。精品資源課向精品資源共享課轉型,是順應時代的產物,但在真正實施的時候仍然會遇到各種問題,喜人的是隨著資源的不斷豐富,收到來自教師和學生的認可也越來越多,對我們提出的建議和意見也幫我們校正了建設的腳步,是來自師生共同努力的成果,我們要不斷完善和更新,實現(xiàn)我們建設的初衷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