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世佳,陳敏敏,司長代,王美玲
(天水師范學院 化學工程與技術學院,甘肅 天水 741001)
目前,互聯(lián)網教育技術已經成為教學改革的新潮流和大趨勢,采用網上授課的方式開展日常教學是新時代給予教師的新任務與新挑戰(zhàn)?;瘜W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要想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就必須將化學理論知識與實驗相結合,讓學生在理性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轉換為感性認識。教師依據自己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思考如何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吸收與轉化,將已有的教學模式與當代技術相結合,利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方式,督促學生高效學習。根據實際情況,要加強對化學實驗的教學,本研究對無機化學實驗教學進行了探討與實踐。
無機化學及實驗是天水師范學院本科化學專業(yè)學生學習的必修科目,也是大學化學科目中四大化學的基礎。對于大一新生而言,每位學生的學習基礎參差不齊,而每門課程學期課時是確定的,這就需要教師合理并有效地利用資源,讓學生盡快適應大學學習與生活,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完成既定教學任務。
無機化學實驗是一門基礎化學實踐性課程,不能只靠記憶和模仿,必須通過思考、討論及實踐研究才能學好[1]。要學好無機化學,就必須將理論與實驗相結合,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進入高校后,一方面,由于學校對基礎實驗的投入力度不夠等原因,儀器設備及實驗室基本設施的更新較慢;另一方面,課改對課時有所限制,有些學生只是為了完成課程任務,在實際操作中沒有對實驗進行深入思考,實驗方案及操作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尤其表現在實驗預習報告上,未能完全理解實驗操作中蘊含的實驗原理及理論知識。針對這些問題,有必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跟上時代的步伐,將線下教學與線上教學相結合。
大力推進優(yōu)質數字教育資源開發(fā)與應用,指導高校利用在線開放課程探索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等教學方式改革,繼續(xù)推動高校建設并向社會開放在線課程。在實驗教學中,應高度重視信息化教學,將信息化穿插到日常教學設計中去,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索精神。
通過觀察初入高校的大一新生,發(fā)現普遍存在一種現象:一些學生對待實驗的積極性不高,動手操作能力較弱,對基本實驗儀器的操作比較陌生。另外,在當前的高校教學中還存在這樣一種情況:學生的實驗預習報告只是簡單照抄課本,預習的效果差強人意,大部分同學在預習后仍然不清楚要做的實驗的具體內容,實驗結束后所上交的實驗報告并未進行深入思考或反思,學生對待實驗課程的態(tài)度不夠端正,使得實驗教學與實際生活有些脫節(jié)。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實驗課的正常有序進行,針對以上兩種情況,教師通過學習通平臺建立班級群并上傳實驗視頻,讓學生提前觀看視頻,完成教師在網絡上發(fā)布的預習任務,借用網絡空間督促學生有效完成實驗預習。觀看視頻可以讓學生提前了解實驗的具體操作和相關儀器的正確使用方法,從而提高實驗預習的效率。例如,酸式滴定管與堿式滴定管的使用是學生在學習實驗常用儀器的基本操作,學生通過預習必須明白以下幾個問題:清楚酸式滴定管和堿式滴定管的區(qū)別;酸式滴定管可以裝什么樣的溶液,堿式滴定管可以裝什么樣的溶液,為什么;酸式滴定管與堿式滴定管如何排氣泡;滴定管的正確操作是怎樣的,它們的最小刻度是多少;常用滴定管的容積有幾種。通過回答這些問題,讓學生自己掌握滴定管的基本知識,然后再給予相關視頻,使學生的實驗知識加以鞏固。對于教師而言,還可以減輕實驗教師的負擔,給學生一個可視化的感性認識,讓學生喜歡上做實驗。
互動式教學應將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轉為主動學習知識, 鼓勵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 通過自主學習、課堂互動和討論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一步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才能和創(chuàng)新潛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2]。在傳統(tǒng)教學中經常存在這樣一種教學現象: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很多學生不敢回答,一方面是不會,另一方面是怕答錯,而利用學習通這一媒介,可以有效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面對無機化學實驗,學生可以通過觀看提前上傳的實驗視頻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教師也可以通過學習通平臺檢查學生的觀看學習情況。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建立微信班級群或學習通班級群的方式在群里進行討論。問題的回答不一定要局限于教師作答,學生之間也可以相互討論,相互交流,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進一步加深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與聯(lián)系,這不僅有利于監(jiān)控教學,還可以拉近師生的關系,最終達到預習實驗、弄清實驗原理的目的。針對實驗的具體操作,視頻化的演示代替了教師的手動操作,對于不理解或是沒看清的地方,學生可以通過放慢播放速度或反復播放視頻的方式仔細觀察,解決了學生在實驗室由于人員過多而看不清教師的實驗操作演示這一問題,避免后期因實驗操作不當而導致實驗失敗。
實驗效果一部分取決于操作,一部分取決于反思,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反思能力。同樣的實驗儀器與實驗藥品,在實驗操作時,有的同學做得快,有的同學做得慢,在實驗結果上,有的同學所得產率高,有的同學所得產率低,久而久之,容易出現不同學生發(fā)展不均衡的現象。對于動手能力較弱的學生而言,他們會對自己的實驗操作失去自信心,因此,實驗教學一定要進行反思。線上教學可以讓學生提前觀看實驗操作,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在線下實驗課中,針對前期的線上實驗,教師可以轉換角色,讓學生參與教學,進行某些實驗方案及操作步驟的改進與創(chuàng)新,還可以進行實驗原理的講解和實驗過程的演示與操作,教師應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查漏補缺,進一步將理論知識實踐化,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同時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觀察與思考能力,避免進入實驗誤區(qū)。例如,在二氧化碳相對分子質量的測定實驗中,啟普發(fā)生器該如何規(guī)范使用?如何檢驗該儀器的氣密性?所使用的藥品碳酸鈣是顆粒大點好還是小點好?可不可以在不改變實驗原理的情況下重新選擇其他的實驗儀器進行實驗?對于該實驗學生有沒有創(chuàng)新點?要以問題的方式步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逐步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學生可以依據個人的實驗現象、實驗結果等具體情況,以自己的理解去分析實驗結果,完成對實驗內容的全面學習和理解[3]。
教學效果需要通過教學的測量與評價來界定,這樣可以更好地指導教學實踐,不能僅以傳統(tǒng)的考試成績作為標準而忽略學生的學習過程與發(fā)散思維。如今,智能教學評價不僅僅是學生對教師進行評價,也允許教師通過平臺對每一位學生進行評價[4]。無機化學實驗課程新智能評價包括實驗課的出勤情況、實驗基本操作技能、實驗創(chuàng)新能力、實驗報告的撰寫、基本實驗原理的掌握。學習通不僅可以實時監(jiān)控學生的出勤,還可以查看學生的觀看視頻時長、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實驗過程表現及實驗現象與結果(某些實驗學生可自錄視頻并上傳)、作業(yè)的提交時間、上傳次數,這些都可以作為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教師采用混合教學模式后,改革了無機化學實驗課程的考核方法,以全面、公正、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5]。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如何有效將線下教學質量監(jiān)控運用到教學基本狀態(tài)數據中來是目前高校共同討論的話題[6]。作為新時代的教師,需要不斷將信息化互聯(lián)網技術融合于無機化學實驗教學中,尋找出最能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的新實驗教學方式,讓學生喜歡上化學,更喜歡上化學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