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聰霞
(慶陽市鎮(zhèn)原縣太平初級中學 甘肅 慶陽 744505)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其與各領域的結合日漸緊密,尤其是在教育領域,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實現(xiàn)了教學方法的有效創(chuàng)新,而微課就是在這種形勢下誕生的新型教學方法之一,對微課進行有效的應用,不僅能夠提高課程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更好的參與到教學實踐當中來,對于教學質量的提升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針對其應用加強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在當前階段,微課仍屬于一種較為新穎的教學方式,其實現(xiàn)了對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這更加符合現(xiàn)代學生的喜好,且新奇的事物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使其對于微課內容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其次,傳統(tǒng)物理實驗教學大多是由教師進行理論知識講解,然后進行實驗演示來完成的,整個過程都是由教師來主導課堂,學生只能對相關知識進行被動的接收,且由于整個教學過程學生缺乏思考空間,導致實驗教學枯燥乏味,這不僅會降低了學生對于實驗教學的興趣,還不利于學生深入的理解相關知識。而應用微課落實實驗教學活動,一方面,能夠應用圖片、視頻以及動畫等多元化的知識呈現(xiàn)方式充分調動學生感官,增強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另一方面,能夠留給學生更多的學習和思考空間,強化學生的課堂參與感和體驗感,這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眾所周知,微課是一種成品的教學視頻,對其進行應用,意味著學生可以反復觀看或回顧教學過程,在這種情況下,應用微課,學生不僅能夠在課前做好預習工作,降低課堂學習壓力,還能在課后結合自己理解不透徹的內容,找到對應視頻進行反復的學習和鞏固,這不僅能夠提高物理實驗教學的質量,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以往的物理實驗教學主要是基于教材開展的,但在此過程中,受到教材篇幅、教學課時以及學校條件等因素的限制,導致實驗教學內容十分單一、固化,甚至部分實驗難以開展,在缺乏直觀學習過程的情況下,學生只能通過書本對相關知識進行機械化的學習與記憶,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學質量的提升。而微課是一種基于互聯(lián)網的教學方法,通過互聯(lián)網,教師可以根據(jù)教材內容對相關教學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從而提高教學內容的豐富性,這樣除了可以提高實驗教學趣味性以外,還能拓展學生的視野,有助于學生物理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與此同時,在互聯(lián)網當中能夠找到很多優(yōu)秀院校及教師的實驗教學視頻,這些教學資源可以有效彌補學校在實驗教學方面的不足,保證實驗教學能夠順利開展,并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正常情況下,在落實物理實驗教學以前,教師都會結合具體的實驗內容,為學生介紹各種實驗器具,從而幫助學生了解實驗器具,掌握實驗器具的使用方法,如此才能讓學生更為清晰的認識實驗內容,了解教師操作的原理和意義,并將實驗內容全面掌握。但如果在實驗教學當中落實該項工作,無疑會占用一定的實驗教學時間,且當堂學習、觀看和應用,并不利于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牢固掌握。而借助微課,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驗教學內容進行相關教學視頻的制作,然后在學習平臺或者是交流群當中上傳,讓學生在課前觀看和預習,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初步掌握相關知識,提高預習質量,還能有效降低理論講解對于課堂時間的占用,使學生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觀察實驗操作,思考實驗內容,踐行理論知識,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目的。
例如,在針對有關電流測量的實驗進行學習以前,教師就可以將各項實驗所需器具羅列出來,包括:電池、導線、開關以及電流表等等,然后利用微課視頻針對各項器具進行逐一說明,尤其是電流表,要重點講解其使用方法、讀數(shù)方法等。這樣學生能夠在認識各項實驗器具的基礎上,明確教師在實驗當中的接線原理,測量方法。最重要的是,在熟練掌握實驗器具使用方法以后,能夠幫助學生自主落實實驗設計活動,學生可以自行設計電路落實電流測量活動,一方面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與實踐能力。另一方面,能夠進一步鞏固之前的預習成果,從而對相關知識產生更為深刻的印象。
在教學實踐當中,對于實驗教學內容,通常都是由教師在操作臺當中進行演示和講解的,且實驗演示一般只有一次,對于一些難度較低的實驗還好,大部分學生都能通過觀看和理論學習將內容掌握。但對于一些具有一定復雜性的實驗,僅進行一次實驗演示,學生往往無法將實驗步驟全面掌握,即便教師會在演示期間及演示之后進行詳細的講解,但在直觀領悟缺失的情況下,并不利于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學習。而且受到演示距離、學生學習狀態(tài)等因素的影響,會使教學效果變得差強人意。對此,教師可以對微課教學法進行應用,利用微課視頻進行實驗步驟的展示,不僅能夠降低學生數(shù)量、演示距離對于實驗步驟演示質量的影響,使學生可以更為清楚的看到教師操作過程。在學生掌握不充分的情況下,還可以通過教學視頻的回放進行多次觀看,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實驗步驟[1]。
例如,在針對電荷在金屬棒中的定向移動進行實驗以前,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對實驗的原理進行研究,探索該實驗的操作方法和步驟。在將學生學習興趣和操作熱情充分調動起來以后,可以通過微課為學生進行相關實驗步驟的展示,然后組織學生自行開展實驗操作,并將自身的操作過程記錄下來,最后對比微課內容,了解自身在實驗操作中的不足之處,通過這種方式,既可以讓學生在實驗當中充分的思考和嘗試,又能使其深刻的掌握實驗步驟,提高其實驗操作的科學性與規(guī)范性,使其在成功實驗獲得喜悅的同時,對物理實驗產生更為濃厚的興趣。
我們知道,在初中物理實驗當中,有的實驗反應是在微觀世界完成的,有的實驗反應是稍縱即逝的,還有的實驗內容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也因此,這些實驗內容大多成為了實驗教學的重難點所在。而物理實驗教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更為深入的認識和了解事物的物理特性及變化,如果不能對實驗過程、實驗反應進行有效的觀看,勢必會增加相關知識的抽象性,影響物理教學的質量。而對微課進行應用,則可以有效降低相關知識的教學難度,幫助教師對教學中的重難點進行更好的突破[2]。
例如,在針對固體熔化的溫度變化規(guī)律進行實驗教學時,該項實驗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掌握熔化與凝固的含義、固體熔化規(guī)律,學會如何應用折線圖進行相關數(shù)據(jù)的處理,并能夠對熔化現(xiàn)象進行描述,準確區(qū)分晶體與非晶體的區(qū)別。但一些固體物質在熔化時需要較高的溫度,實驗操作具有一定危險性,且熔化過程需要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稍有不注意,就可能會錯過其反應過程,影響教學質量。對此,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落實相關教學活動,通過微課視頻對石蠟以及海波的熔化過程進行展示和對比,且可以在溫度達到樣本熔點時,將視頻暫停,拉近鏡頭讓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在必要的情況下,還可以進行慢放,使學生在明確其熔化含義的同時,通過對比晶體與非晶體固體熔化溫度變化及反應,掌握相應的物理規(guī)律。而這不僅提高了實驗教學的可行性與安全性,降低了教學內容的抽象性,還能讓學生通過自主的觀察和思考,更為深入的掌握相關知識。
眾所周知,學生之間是存在客觀差異的,不同的學生,其在物理學科方面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興趣愛好也會存在一定的差異,如果在實驗教學當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模式,為學生設置統(tǒng)一的教學目標,雖然能夠兼顧全體學生,但也必然會影響因材施教目標的實現(xiàn)。且過分的關注整體,會導致教學內容或要求僅適用大多數(shù)人,可能會使基礎較差的學生難以滿足要求,降低其學習自信心。而基礎較好,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覺得所學內容過于簡單,缺乏挑戰(zhàn),影響其學習興趣。對此,為了更好的提高教學質量,還需要教師借助微課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以此來提高教學活動的靈活性、針對性和有效性[3]。
例如,在落實實驗教學以前,教師一方面要結合學生實際,對其層次進行劃分。另一方面則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研究與分析,從而確定出不同難度的教學目標與內容。如,針對學習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其微課教學內容可以是正確認識實驗器具,能夠對實驗器具進行熟練的使用,并基本掌握實驗步驟及反應結果。而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其教學內容應該更加注重探究應用,要通過各種探究問題的設置,對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實驗探究能力、乃至實驗設計能力進行提升。當然,教師也可以將實驗教學內容劃分成多個知識點,分別進行教學視頻的制作,讓學生在完成實驗學習以后,結合自身實際有針對性的選擇視頻進行學習和鞏固,以此來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綜上所述,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當中對微課進行應用,不僅能夠推動實驗教學方法的有效創(chuàng)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教學質量及效率的提升也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因此,相關教師應該對這種教學方法保持高度的重視,要對微課加強研究,并結合課程實際進行合理的應用,使其能夠在教學實踐當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從而達到提高學科教學質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