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強
小學體育大單元教學在我國教育體系中正處于起步階段,需要體育教師結合新課改教學目標,對小學體育大單元教學進行設計,并不斷通過實踐運用及時評估小學體育大單元教學設計方案的可行性與落實意義。對此,本文將圍繞小學體育教學,對大單元教學的設計與實踐展開探討,希望能夠在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和基礎知識的同時,進一步促進我國體育大單元教學的發(fā)展。
由于長久以來,小學體育教學始終貫徹的是小單元教學,具有凌、散、亂、短、淺等特點,不僅難以滿足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需求,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生也很難通過小單元教學掌握教學知識點。雖然當前國家號召以校園為首的教育機構開展體育大單元教學,為響應國家號召,很多體育教師也積極開展了大單元教學,但受經驗不足、準備時間不充裕、理念認知不夠深刻等因素影響,使得當前小學體育大單元教學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對此,需要教師有針對性的對小學體育大單元教學內容進行設計,從而保障小學體育大單元教學的實踐效果,最大化發(fā)揮小學體育大單元教學的作用,使學生能夠通過小學體育大單元教學得到明顯的受益。
1 重視前期導入階段,為后續(xù)教學做鋪墊
1.1 巧用多媒體設備,普及大單元內容
很多體育教師在落實大單元教學時,總是受傳統(tǒng)體育教學理念及方式影響,迫切的讓學生走出戶外。學生相較于教師始終對于教學內容處于后知后覺的狀態(tài),學生在沒有做好接受體育大單元教學的心理準備和身體準備時參與體育大單元教學活動,會因頻繁的接觸同一類型的體育學習項目,對體育大單元教學內容產生抵制和排斥情緒。另外,不同個體的學生對不同的體育項目的擅長程度和喜愛程度各不相同,對于長期面對不擅長和不喜愛的體育項目的學生而言,學生并不了解整個大單元教學的計劃安排,看不到教學活動的終點與盡頭,導致學生失去耐性,積極配合度不高。對此,教師需要在戶外展開體育大單元教學前,先重視前期階段的導入工作。
比如在進行《體操》大單元內容的教學時,教師讓喜愛體操的同學舉手,通常情況下,女生對于體操的鐘愛程度要遠遠大于男生的,基于學生對體操不同的喜愛程度,教師先邀請一名喜歡體操的女生談一談自己喜歡體操的理由和原因,目的是讓不喜歡體操的少數(shù)性群體了解喜歡體操的多數(shù)群體的思維,起到變相宣傳的效果和作用。隨后教師邀請一名喜歡體操的男生來講一講,作為男生喜愛體操的原因是什么,在性別一致的基礎上,男生之間在思維方式和喜好上更容易達成共識。為了最大化改觀不喜歡體操的同學對體操的偏見和負面看法,最后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軟件播放有關體操的視頻,如女性體操運動員詮釋出的體操藝術美,以及男性體操運動員詮釋出的體操技術美,讓學生通過多媒體對體操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和改觀,從而找到自己學習體操的真正目的。
很多學生之所以對不同的體育項目的喜好程度存在明顯的偏差,正是由于對體育項目的認知不夠充分所導致的,所以教師在落實體育大單元教學前先通過多媒體設備等方式普及大單元教學中的各類體育項目,可以豐富學生對各類體育項目的認知,發(fā)掘其魅力所在,從而改變學生的固有的看法和態(tài)度。
1.2 公開大單元計劃,明確大單元要求
小學體育大單元教學是一項專項系統(tǒng)化的教學,力求學生在接觸體育教學內容的同時掌握和精通專項體育技能。如果學生秉著傳統(tǒng)蜻蜓點水式的學習印象對待小學體育大單元教學,將難以領悟體育大單元教學的真諦。為了及早端正小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讓小學生做好全身心投入體育大單元學習中的準備,教師需要第一時間向學生明示該項大單元體育教學活動的具體計劃和要求,讓學生明確自己在接下來的學習中要接觸什么、學習什么、調用身體的哪方面能力以及自己的擅長和不足在哪,從而有針對性的做訓練和強化,實現(xiàn)主動學習和有效預習。
比如在正式展開《體操》大單元的教學前,教師結合教學計劃和時間表,讓學生提前了解自己接下來將要學習的體操具體內容,其中包括:前滾翻、后滾翻、前滾翻直腿起、跪跳起、單膝跪撐平衡、燕式平衡、挺身跳接魚躍前滾翻、肩肘倒立接前滾翻蹲立、肩肘倒立前滾翻成分腿起、魚躍前滾翻加交叉轉體180°接后滾成肩肘倒立加前滾成蹲立接挺身跳等,學生能夠結合教師的教學安排調整對應的學習心態(tài)。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表現(xiàn)和素質能力做適度的調整。教師可以在現(xiàn)階段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為學習困難的學生重新設計和整合體操項目,比如將魚躍前滾翻加交叉轉體180°簡化為前滾翻加交叉轉體90°。另外教師可以從耐力、柔韌性、平衡性等方面找學困生的特長,優(yōu)先發(fā)揮其長處,使學生的專屬特長得到培養(yǎng)。
通過公開大單元計劃,學生的學習不再處于被動和后知后覺的狀態(tài),即便條件較差的學生,也能在課后根據(jù)大單元計劃有針對性的做強化訓練,給學生充分的心理準備和身體準備,讓每一個學生均能以最好的狀態(tài)接受和完成體育大單元訓練。
2 重視中期誘導階段,為增強興趣巧設計
2.1 融合趣味性元素,增強學生歡愉感
體育大單元教學實質上就是對傳統(tǒng)零散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從而形成一項具有整體性的教學項目,目的是給教師與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掌握和精進教學內容。由于未整合的體育教材內容比較零散且跨度較大,對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需求,所以教師在整合大單元教材時,一定要根據(jù)教學對象的年齡、技能以及綜合素質以及興趣等方面,靈活選擇教材內容進行整合,避免整合后的大單元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實際能力不相符,影響小學體育大單元教學質量的同時,無法實現(xiàn)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培養(yǎng)。
比如在小學體育教學項目中,提及《耐力跑》很多學生都對其望而生畏,這主要是因為耐力跑不僅枯燥乏味,并且對學生的體能消耗極大,所以小學生早已對耐力跑項目貼上了苦、累、乏的標簽,但如果回顧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娛樂項目卻不難發(fā)現(xiàn),小學生的娛樂項目中普遍貫穿著跑動環(huán)節(jié),甚至很多學生在娛樂中跑的路程及堅持的時間遠遠超過了體育課堂中耐力跑項目的要求。由此可見,在興趣的支撐下,學生是完全可以接受耐力跑的。因此,教師在落實耐力跑環(huán)節(jié)的大單元教學時,應以學生的興趣出發(fā),不求跑步的速度與名次,而是強調學生的完成度,達到鍛煉耐力和活動身體的目的。教師可以采用組隊捆綁式的方法來設計耐力跑大單元教學,讓學生五人為一組,手拉手跑全程,要求學生在跑的過程中不能松開隊員的手,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意識的同時,增強耐力跑的趣味性,用興趣引導學生對耐力跑的參與積極性。
通過教師在耐力跑中增加趣味性元素,原本枯燥的耐力跑變得更加有趣,學生的接受度更高,學生在合作過程中,有隊員的陪伴,當樂趣大于學習時,學生就會逐漸忽視耐力跑的疲勞,并將其視為一種娛樂游戲去對待,既保障了練習強度,又培養(yǎng)了學生克服困難的精神。
2.2 集中學生的智慧,共同設計大單元
雖然教師作為學生的教學主導,但主導干涉能力過強反而會壓制學生的學習主體身份,這一點不僅要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給予重視,在體育大單元教學的設計中同樣要給予重視。目前,教師在設計體育大單元教學內容時,普遍沒有采納學生的意見,僅憑教師自身對學生喜好及能力的判斷來預判學生的需求,但教師的預判并非完全的準確,或者說難以覆蓋學生個體差異的需求,導致設計的體育大單元教學難以實現(xiàn)被所有學生所接受。教師可以換一種視角去看待自身的主導身份,將大單元設計交由學生來共同完成。
比如教師可以給學生一個命題,讓學生圍繞這個命題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闡述各自對體育大單元教學的需求。以球類大單元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讓每個學生選出三個自己喜愛的球類教學項目。當學生選出后,教師在根據(jù)學生的投票做統(tǒng)計,比如班級學生對球類體育項目喜愛程度排名第一的是羽毛球,教師可以讓不喜歡羽毛球的同學舉手并說出自己不喜歡羽毛球的原因,教師再針對學生不喜歡羽毛球的原因進行協(xié)調設計,直至該學生滿意為止。在確定大單元教學項目后,教學內容同樣可以由學生共同來完成設計,讓每一個學生針對羽毛球的訓練方式提出建議,并表明這樣做的好處和意義是什么,最終由所有同學共同補充和優(yōu)化。這樣可以讓學生做學習的小主人,同時學生所提出的很多意見與想法均來自于學生自身的需求,避免了教師預判錯誤帶來的后續(xù)困擾。
通過集思廣益共同設計大單元教學項目,學生的需求均能被教師了解,教師可以將教學主導的作用用在平衡和協(xié)調學生學習的需求上。針對學生提出的一些難以實現(xiàn)的設計方案,教師同樣可以用自身的經驗和閱歷,幫助學生進行改良,使學生難以實現(xiàn)的要求得以實現(xiàn),在學生共同創(chuàng)造的大單元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也更高,做到了從設計到學習的全程參與。
3 重視后期指導階段,為充盈學識建平臺
3.1 倡導合作學習法,培養(yǎng)學生自鍛力
新課改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脫離對教師的依賴,能夠自主學習、合作、思考。同樣,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也作為小學體育大單元教學的重點,需要教師從傳統(tǒng)重學生體育技能培養(yǎng)的舊觀念中脫離出來,革新教師理念與方式。另外,體育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對體育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針對學生體育方面的需求給予滿足,早日讓學生能夠脫離教師的引導,健康正確積極的學習和參與體育活動。在以生為本原則上,教師在體育教材的選擇和處理上也要更具靈活性,時刻參照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情況調整難度,以快樂和輕松為主旋律,優(yōu)化學生學習和參與大單元體育課程時的壓力。
比如在進行跳鞍馬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先根據(jù)學生一輪的表現(xiàn),判定學生的心理活動。通過學生的特點,教師安排不同心理特點的學生跳不同高度的鞍馬,循序漸進。比如針對膽小怯懦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其先嘗試跳躍最低高度的鞍馬,以建立學生勇氣和信心為主。針對膽子大的學生,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能力適當增加鞍馬的高度供其訓練。但這種方式僅能作為初級引導,待學生在教師分組后的表現(xiàn)達標后,教師可以設計開放式教學環(huán)節(jié),比如提供四種不同高度的鞍馬,讓學生自主選擇跳某一種高度的鞍馬。最后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匹配,讓各組學生進行比賽切磋,營造熱烈的學習氛圍。分組的方式可以靈活運用,比如隨機制分組,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一組,也可以采用分層教學,將同一層次的學生劃分為一組或多組,展開組與組之間的競賽。
各組學生在合作及競爭時,調用了學生的團隊配合能力與團隊榮譽意識,為了團隊的榮譽,膽怯的學生可能在組員的鼓勵下,突破了心理障礙,戰(zhàn)勝了內心的恐懼,而剛愎自用忽略團隊配合的學生也能從失敗中總結到團隊的榮耀是每一個人的努力,并非一個人的榮耀,從而虛心回歸群體,幫助其他隊員,發(fā)揮自己的長處,此時學生的身份將是雙重身份,既是學生又是教師,啟蒙了學生的自學與互助能力。
3.2 通過對學生評價,培養(yǎng)思維獨立性
小學生正處于心智啟蒙階段,在這一階段,小學生不僅僅會自主探知事體,同時也會模仿他人,之所以存在這樣的現(xiàn)象,主要在于小學生缺乏明確的是非觀念和獨立思維,對自身及他人行為的對錯尚未建立與社會價值觀統(tǒng)一的判定標準,這就需要作為教學主導的教師來輔助學生建立對錯意識。對此,體育教師在校園落實體育大單元教學時,針對學生每一節(jié)課乃至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表現(xiàn)均要給予及時的評估,從而讓學生透過教師的評估明確自身的對與錯以及優(yōu)勢和不足,對自身表現(xiàn)有一個更準確的判斷。
如進行籃球教學時,教師需要先對所有學生初始水平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根據(jù)學生的整體水平設計教學內容及相關游戲的組織。教學內容與游戲的設計難度要循序漸進,由簡到難,以投籃為例,投不進得1分,投進得2分,該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讓學生系統(tǒng)的接觸和體驗籃球,教學設計的側重點在于強化學生間的配合與協(xié)作。隨著教學活動的深入,教師不斷增加新的技術要求,每一段活動結束后,教師要對學生的表現(xiàn)給予點評,在教師做過規(guī)范點評后,后續(xù)的點評教師可以讓學生來充當評委。整個點評過程中主要以學生的表現(xiàn)和態(tài)度為指標,不要糾結于學生的投籃結果。對于屢次投籃不進的學生,教師依然要給予表揚,比如“某某學生同學的毅力值得大家學習,非常有抗壓能力,有韌性?!睂τ谕痘@表現(xiàn)好的學生教師也要進行鼓勵,如“某某同學的投籃技術真棒,以后定會超過老師?!苯處煹墓膭钆c認可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所有學生均能從中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
體育教師每次于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均能讓學生感受到體育大單元教學的樂趣所在,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這對學生參與大單元體育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具有極大的幫助,與此同時,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之間的自我評估和相互評估也能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身份,繼而在大單元教學中建立判定事體的獨立思維,對于自己喜愛的體育活動不會因不同的聲音出現(xiàn)而輕言放棄。
4 結束語
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在設計和落實體育大單元教學時,首先要從教師自身的角度出發(fā),接受并認可大單元教學,才能更好的設計教學計劃,將小學體育知識串聯(lián)于一體,使小學生的學識和綜合素質得到全方面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師還要意識到,不管教學模式如何改革,興趣始終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所以教師在設計體育大單元教學時,應當以生為本,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利用學生的興趣作為媒介,保障學生學習效果的同時不忘給予學生良好的學習體驗,以此幫助學生建立對體育項目的熱情和積極性,更加自信快樂的參與到各種良性體育活動中,最終將體育鍛煉內化成生活和成長的一部分。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qū)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