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熙 方文巖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腫瘤科,天津 300380)
方文巖,主任醫(y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全國第三批優(yōu)秀中醫(yī)臨床人才,第六批全國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jīng)驗指導老師,師承國家癌癥中心首席專家樸炳奎教授,從醫(yī)30余載,擅長運用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方法治療中晚期惡性腫瘤患者,臨證經(jīng)驗豐富。診治胰腺癌患者,每獲良效?,F(xiàn)將方文巖教授治療胰腺癌經(jīng)驗及驗案介紹如下。
胰腺癌惡性程度高,發(fā)病率與病死率幾乎相同。手術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長患者生存期,但由于起病隱匿,具備手術指征的患者僅占15%,且術后復發(fā)率極高[1]。目前化療、分子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臨床試驗正在開展,但至今尚未出現(xiàn)可顯著延長患者生存期的治療方案[2]。因此,緩解癥狀、減輕患者痛苦是臨床診治的當務之急。
胰腺位于上腹部,毗鄰胃、十二指腸、肝、膽。胰惡性腫瘤常引起患者呃逆噯氣、惡心嘔吐、便閉不通等癥。方文巖教授認為胰腺癌患者以脾虛為本,痰濁瘀毒為標,氣機阻滯,升降失常而見上述諸癥,治以健脾、通腑、化瘀之法以復升降之機,改善患者癥狀。
中醫(yī)學受古代“氣一元論”哲學思想的影響,認為天地萬物包括人體均由氣構成,氣是維持人體生命運動的基本物質[3]。氣的運動謂之氣機,由運動產(chǎn)生的各種變化,謂之氣化?!端貑枴ち⒅即笳摗分醒裕骸俺鋈霃U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升降出入是氣機的基本形式,出入針對表里,升降常言上下。臟腑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核心。升降運動體現(xiàn)于臟腑生理功能之中,五臟主升,六腑主降,臟腑功能正常運行是升降運動有序進行的保證。而每一臟腑均有升降2種運動形式,如肺之宣發(fā)肅降,腎之蒸騰與潛藏,但又具備升降的主要傾向性,如心主降、腎主升、脾主升、胃主降、肝主升、肺主降。臟腑之間升降依存與制約共同構成人體氣機循環(huán)[4],維持著“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清陽發(fā)腠理,濁陰走五臟”的生理活動[5]。而人體的生命活動無外乎氣血生成運行、津液化生輸布、水谷受納腐熟、糟粕傳導排泄[4]。升降有序,陰陽平衡,則各項生命活動正常。升降失靈,清者不升,濁者不降,則百病諸起,正如《素問·六微旨大論》中言:“升降出入四者之有,而貴常守,反常則災害至矣”。
“升降之機者,在于脾土之健運”,方師辨治胰腺癌患者每以健脾為本。脾胃居中焦,斡旋臟腑,乃升降之樞。脾升胃降失常,可影響全身氣機升降。同時癌腫阻滯于胃腸之間,進一步加重升降失常,變生諸癥[6,7]。脾不升清,周身失養(yǎng)可見神疲乏力、消瘦、氣短懶言等氣虛之象;胃失沉降,濁邪上犯,可見腹脹中滿、呃逆噯氣、惡心嘔吐等癥。脾升胃降有序,則各臟腑生理功能正常運行[8],誠如清·黃元御所言:“脾升則肝腎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則心肺亦降,故火金不滯”。方教授常以四君子湯為基益氣健脾,同時予大劑黃芪補中益氣,常用量為30~60 g,最高可達90 g。并酌情加用黨參、太子參、人參以增強補氣之功。同時補脾當先開胃,常予神曲、焦谷芽、焦麥芽、雞內金消食化滯,豆蔻仁、砂仁、香附芳香開胃。脾虛氣陷者,更予升麻、柴胡升提中氣。脾陽之升,賴腎中命火溫煦,腎陽式微則脾陽不振,故脾陽虛及腎者常予肉桂、黑順片、吳茱萸等溫陽之品溫補脾腎之陽,以助升清[9]。
六腑是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6種中空有腔臟器的總稱?!额愖C治裁·內景綜要》:“六腑傳化物而不藏,實而不能滿,故以通為補焉”。即言六腑之常在于通降。腑氣不降,病變叢生。在胃可見納呆、惡心、嘔吐,在腸可見腹脹、腹痛、便閉不通。六腑為病可相互影響,一腑通降失常,它腑之病隨之可見?!端貑枴の迮K別論》中言:“水谷入口,則胃實而腸虛,食下則腸實而胃虛”。胃腸虛實交替,配合有序,濁氣得降。胃失沉降,則大小腸傳導失司,可見腹脹、大便秘結等腑實之癥。而腸腑傳導失司則有礙胃氣順降,可見呃逆噯氣、惡心嘔吐等上逆之癥[10]。方教授認為腑氣得通是氣機升降復常的關鍵,故臨證常以承氣湯通腑為先,予大黃10 g,厚樸10 g,枳殼10 g初探,內泄陽明實熱,根據(jù)患者排便情況增減用量。同時配合萊菔子、木香、延胡索、姜黃、郁金等理氣之品,或加入蘆薈以代芒硝之用,內泄腑實,通水谷之路。大便者,寧溏稀勿秘結,以稀軟便,每日1~2次為佳。不可達者,如排便無明顯不適,一日多次亦可。
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二者常交互為病。方師認為氣機郁滯,久病入絡,延及血分,以致瘀血內阻,可加重氣機升降失調,當升不升,當降不降,誠如《臨證指南醫(yī)案》中所云:“初為氣結在經(jīng),久則血傷入絡”。另外,瘀血是癌瘤成因之一,《醫(yī)林改錯》指出:“氣無形不能結塊,結塊者,必有形之血”。手術過程中的出血以及止血采用的電凝、冷凍等方法,不可避免的形成瘀血,而化療也可加重血液高凝狀態(tài)[11]。臨床中關于胰腺癌證候分析的研究顯示,血瘀證占據(jù)較大比例[12]。故當治以活血化瘀之法,使血瘀得通、氣滯得暢,升降復常。臨證中,方教授尤重患者舌、面、口唇之色,以判斷瘀血程度及病情進退。常以丹參、赤芍、桃仁、紅花活血化瘀,或三棱、莪術以破血消癥,以及全蝎、壁虎、地龍等蟲類藥物解絡中之瘀。
胡某某,男,48歲。2020年8月7日初診?;颊?020年6月上旬因“惡心嘔吐”就診于天津市總醫(yī)院,經(jīng)查PET-CT確診為胰惡性腫瘤。于6月29日行開腹探查,術中示肝左葉、大網(wǎng)膜轉移,無法行根治性手術,遂關腹,后行化療2周期,末次化療時間7月31日,藥用:吉西他濱+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刻下:神清,精神弱,面色暗黃無華,消瘦乏力,惡心嘔吐,腹脹,大便3 d未行,舌黯有瘀斑、苔黃,脈沉。西醫(yī)診斷:胰惡性腫瘤,中醫(yī)診斷:積病(脾虛腑實夾瘀),治以健脾益氣、理氣通腑、活血化瘀,處方:大黃10 g,枳殼6 g,厚樸10 g,牡丹皮10 g,桃仁10 g,紅花10 g,莪術10 g,壁虎5 g,全蝎3 g,川楝子20 g,延胡索20 g,土貝母10 g,土茯苓10 g,黃芪30 g,太子參15 g,炙甘草6 g,紅曲5 g,焦谷芽10 g,焦麥芽10 g。14劑,每日1劑,水煎服。
8月21日二診:患者大便已下,惡心嘔吐、腹脹較前好轉,仍消瘦乏力,舌暗紅苔白,瘀斑減輕,脈沉。前方加女貞子30 g,枸杞子10 g,繼服14劑。
9月18日三診:患者無明顯惡心嘔吐,稀軟便日1~2次,舌黯瘀斑明顯減輕,脈沉但較前有力。前方去桃仁、紅花、莪術,加熟地黃20 g,當歸 20 g,繼服14劑。后患者堅持門診調方隨診,納食排便情況穩(wěn)定。
按語:本案患者胰惡性腫瘤,經(jīng)開腹探查,腫物較大伴胰周轉移,已無手術機會,遂行化療以期控制病灶。初診時患者癌瘤阻滯中焦,升降失靈,胃氣上逆則見惡心嘔吐,大腸傳導失司,腑氣不通,故見腹脹便閉。觀其舌面,血瘀之象顯著,故辨證為脾虛腑實夾瘀之證。大黃瀉下攻積,厚樸、枳實破氣消積除痞,三者共為君藥瀉陽明實結,以通腑氣。臣以川楝子、延胡索疏肝理氣,增強通腑之功,莪術、桃仁、紅花、全蝎、壁虎化瘀通絡,黃芪、太子參、炙甘草健脾益氣以顧護正氣。佐以紅曲、焦谷芽、焦麥芽消食和胃,助脾運化,土貝母、土茯苓消瘤解毒。全方以通腑為先,以求胃腸虛實更替,清升濁降。同時配合化瘀通絡、健脾消食和胃之品,共奏通腑化瘀健脾之功。二診患者大便已下,腑氣一通,胃腸之氣得以順降,故惡心嘔吐旋即減輕。觀其舌象,瘀斑較前減輕。故守前方,加女貞子、枸杞子以顧護人體真陰。三診患者諸癥緩解。然腸腑以通為順,壅閉為病,況“六腑以通為補”,仍需通腑,以保證濁邪有出路。故效不更方,前方略事增減。考慮血瘀得減,故去破瘀活血之莪術、桃仁、紅花,加入熟地黃、當歸以滋陰養(yǎng)血,顧護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