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楠欣
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 江西景德鎮(zhèn) 333403
云紋作為獨特的裝飾圖案,在瓦當上得到了大量的運用,并且各有各的特色。從藝術風格方面來講:秦代瓦當云紋風格多樣,構圖較為粗曠,雕刻手法奔放,概括簡潔,表現(xiàn)出一定的厚重之感。而漢代的瓦當云紋則充滿了陽剛之美。秦漢瓦當中云紋的題材同樣豐富多彩,比如:云氣紋、與植物相結合,還有與各類靈獸相結合的云紋等。其秦漢瓦當上云紋的藝術風格在漢代的服飾中也有所體現(xiàn)。所以本文從云紋產(chǎn)生的社會背景、衍生應用、題材選擇、結構體系、審美體系以及技術體系等幾方面,來具體探討秦漢瓦當上的云紋在服飾設計中的運用。
云紋有著悠久的歷史,例如青銅器中饕餮紋的自稱紋樣,以及陶罐的彩繪上,我們都能夠看到類似云紋的裝飾。另外也有部分研究者認為云紋是由古代的鳥紋發(fā)展而來的,之后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逐漸演變?yōu)樵萍y,因此在秦漢瓦當中我們也常常能夠見到云紋和鳥獸相結合的裝飾手法。秦漢瓦當中云紋圖案線條流連婉轉、連續(xù)往復,讓人產(chǎn)生與之對應的情感節(jié)奏和韻律。其實無論云紋是由什么樣的原始圖案變化得來,都離不開時代的發(fā)展以及各類思想的影響,最終才形成秦漢瓦當上云紋獨特的裝飾韻味。
道教是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基礎上,受春秋戰(zhàn)國時期神仙方術學說的影響,發(fā)展而來的一個教派。在老子的《道德經(jīng)》中表明,道教崇拜多神,追求返本還源,長生不老,得道修仙是他們的目標。這樣的思想在秦漢時期受到極大的追捧,統(tǒng)治者對于道家和荊楚文化中的神仙學說充滿了狂熱,利用各種方法去延長壽命。例如秦始皇派徐福帶領五百童男童女不遠萬里求不死之藥;漢武帝則為了將神仙吸引入室,在所居住的房頂、柱子、墻壁等地方都繪出五彩云氣,祥瑞圖案等。秦漢由于受到統(tǒng)治者的影響,得道修仙成為了當代民間的普遍信仰,他們認為一些云紋或者祥瑞紋樣能夠讓他們得到神仙的幫助,從而長生不老,所以象征神仙境界的云氣紋樣在這一時期備受追捧,并將這種裝飾圖案運用在建筑、器物或服飾上面。
吉祥圖案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就一直頗受追捧,人們在生產(chǎn)力低下的社會背景下,常常要面對各種自然災害和病痛的折磨,所以人們?yōu)榱诉h離災害,就把自己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通過吉祥圖案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在織繡等物質載體上,來表達她們熱烈的吉祥觀念。漢代的織繡工藝通過經(jīng)驗的不斷積累,已經(jīng)達到了較高的水平,人們能夠較為自由的來表現(xiàn)她們所想織繡的圖案;讖緯學說的流行對吉祥圖案的發(fā)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讖緯學說是在兩漢時期興起的,當時漢武帝獨尊儒術,其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經(jīng)學的地位隨之越來越高,從而衍生出了緯學。
在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紡織品中,無論是刺繡還是印染工藝我們都能看到云紋的運用。這類云紋其實就是由瓦當上云紋的夸張和變形得來的,由于瓦當受功能的影響,形狀多為圓形或者半圓形,這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云紋的組織形式,而將秦漢瓦當上云紋風格使用在服飾上,就需要進行一定程度的解構重組和夸張變形,這樣才能夠使云紋更好的在服飾上得以運用。
而印染工藝在秦漢時期也相當發(fā)達,如泥金銀色印花紗,以三塊花版套印出金、銀白和銀灰三色云紋與山形紋圖案。我們可以看出服飾中紋樣是在秦漢瓦當云紋中提取了蘑菇狀云紋元素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然后排列重組,再形成四方連續(xù)的紋樣。紋樣線條纖細均勻,少有間斷現(xiàn)象,用色厚重,花紋清晰,立體感強,可見當時印花配料之精,印制技術之高超。
秦代瓦當中云紋題材豐富,大多是以勾卷云頭為主的卷云紋,經(jīng)過不斷地發(fā)展演變,漸漸形成了漢代早期的云氣紋。我們可以從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服飾看到卷云紋的變化應用,以刺繡最為典型,其種類又可分為信期繡、乘云繡和長壽繡。這三種刺繡中我們能隱約看到秦漢瓦當上卷云紋的影子,它們是以云氣紋作為主要裝飾,回旋宛轉,連綿不絕,勾勒出一幅云霧飄渺的奇幻仙境。而在漢代織錦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單獨的云氣紋樣,比如尼雅發(fā)現(xiàn)的安樂如意長壽無極錦,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類似煙狀云的裝飾,而火焰狀云紋由于以線條為主,所以與其他云氣紋樣的風格有所差異。無論如何它們都是單純卷云紋的變化使用,同一種紋樣在服飾中所呈現(xiàn)出來的風格與瓦當截然不同,這也正是紋樣發(fā)展的魅力所在。
秦漢瓦當中不僅有單純的云紋紋樣作為裝飾,在陜西淳化當鋪村遺址曾出土一云紋瓦當,瓦當?shù)闹行挠幸圾B紋,這說明在當時已經(jīng)出現(xiàn)云紋與動物紋飾相結合的題材??楀\中,形態(tài)各異的動物紋樣在繚繞的云氣間穿插排布,其中獸類遠多于禽類,品種繁多,漢代織錦的代表作是西北地區(qū)出土的云氣動物紋錦。其實無論是瓦當還是服飾中的運用,云氣動物紋主要是表達了人們希望能夠通過這樣的紋飾來達到自己健康長壽,子孫綿綿無極的美好愿望。
由于秦漢瓦當大多為圓形,云紋呈對稱的結構,這種結構方式是中國傳統(tǒng)藝術所采用的普遍構圖方式。以當面中心為對稱軸心,以“+”界限為軸線,分成的四個扇形格內各飾有一朵卷云紋,它們在上下、左右以及對角處呈對稱狀態(tài)。畫面極具規(guī)律性和嚴謹感,如果將這種對稱結構直接用于漢代服飾中,就會顯得過于刻板,失去了衣服自身飄逸的感覺。所以秦漢瓦當云紋運用到漢代服飾中的時候,結構也就隨之發(fā)生了變化,大多是自由式結構,但在自由中又保持著瓦當云紋中對稱的形式、循環(huán)的形式,可以說是亂中有序。
漢代服飾中的云紋紋樣正如前文中所說到的,是由秦漢瓦當云紋夸張變形以及重組而得到的。由于瓦當主要是圓形瓦當,用于房屋建筑之上,所以云紋的裝飾紋樣較于局限,而將此紋樣表現(xiàn)在服飾上則更加自由,另有一番風味。例如馬王堆出土的三種刺繡,它們的云紋紋樣獨具特色。
信期繡:信期繡花紋圖案單元較小,線條較細,由于在流動的云紋曲線中依稀能夠看見燕鳥的紋樣,燕為定期南遷北歸的候鳥,寓意“忠可以寫意,信可以期遠”,故稱為信期。
長壽繡:線條最為流暢,紋樣循環(huán)較大,云氣紋頭部作如意狀,尾部似飄動的穗須,整幅畫面看上去猶如一朵朵祥云穿插在仙樹的枝葉間,細看形態(tài)又極似鳳鳥,龍等靈獸,十分生動形象,表達人們健康長壽的美好愿望。
乘云繡:相比長壽繡而言,它的循環(huán)略小一些,主要裝飾紋樣為云紋,在飛揚漫卷是云氣紋中我們隱約可見露頭的鳳鳥形象,這樣巧妙地結合,很好的表現(xiàn)出乘云之鳥的美好形象。
瓦當云紋在服飾中的運用需要表現(xiàn)出云氣紋飄逸流動的感覺,對技術方面就有很高的要求。就漢代刺繡來說,馬王堆出土的刺繡繡工精巧,紋樣以各種飛動回旋的云氣紋為主,所用針法極為細膩流暢,基本上都采用鎖繡(又叫辮子股秀)法,鎖線繡即針套線,拉出鎖鏈的繡法,擅長表達圓順、修長、流暢的線條,針法不拘于圖樣,線條灑脫靈動,于規(guī)整中釋放自由。鎖繡法有開口鎖繡和閉口鎖繡兩種針法。鎖繡雖然在刺繡針法中是比較簡單的一種,但繡作技術要求很嚴,最難的是作到針腳勻、弧度一致。在這些繡品中,還使用了兩種新的技術。
再比如印染工藝,使用浸染、套染和媒染等染色技術,馬王堆墓出土的泥金銀色印花紗就是以三塊套版印出金、銀白和銀灰三色云紋和山形紋圖案,這些印花織物紋樣線條均勻流暢,少有間斷現(xiàn)象,顏色較為厚重,沒有污漬的出現(xiàn),云紋圖案清晰,立體感強,由此可以看出,秦漢時期印花配料之精,印制技術之高,在云紋等圖案上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秦漢時期人們越來越追求得道升天,長生不老等理想,瓦當云紋的特征正好契合了當時的文化背景,所以瓦當云紋在秦漢時期發(fā)展到了鼎盛,而在漢代服飾中的紋樣則是通過對其元素的提取、夸張變形再重組才得到的。從紋樣的神學崇拜、題材的選擇、審美意象、結構分布以及技術等方面,都很好的體現(xiàn)了瓦當云紋在漢代服飾上的應用。當然,瓦當云紋不僅在漢代服飾上得以體現(xiàn),在現(xiàn)代服飾或者器物設計上,我們都能夠看到云紋的身影。總而言之,瓦當云紋是傳統(tǒng)藝術形態(tài)在藝術領域的完美展現(xiàn),不僅對漢代服飾紋樣意義非凡,而且對中國傳統(tǒng)裝飾紋樣也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