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雪穎
有不少學生已經是初中生了,對寫作文這件事還是很犯愁,不知道從何下手,不知道怎么寫,不知道怎么謀篇布局,等等。其實這些問題都不難,在筆者多年執(zhí)教中發(fā)現,三段式寫法是一個不錯的技法。下面筆者就圍繞三段式和三段式寫法模型及其注意事項來介紹,希望能給同學們提供一些幫助。
一、什么是“三段式”
三段式,是指一篇文章按照三個部分謀篇布局。第一部分,總說一個觀點或直接說出事件結果;第二部分,分說論據或寫清事情原委;第三部分,總說觀點或事件結果,或進一步升華主題等。
二、三段式寫法模型
三段式寫法模型,其實就是把整篇文章分為開篇、中部和結尾,以“總—分—總”的架構展開。
(一)開篇,總說
開篇即文章的第一段,通常要寫的內容分五種類型:第一種,可以直接說出自己的觀點、見解等;第二種,可以開篇提出大家有目共睹的亟待解決的問題;第三種,可以一開頭就寫大家都持有的觀點或者常識問題;第四種,可以在第一段直接告訴大家“這樣看問題是錯誤的”;最后一種,可以在第一段提出能激發(fā)讀者好奇心的問題,或可以展開聯想的話題。
我們來看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我的叔叔于勒》未刪改的原文的開頭:“一個胡子花白的老乞丐向我們乞討,我的同伴約瑟夫·達夫朗什竟給了他一枚五法郎的銀幣。對此,我感到十分驚訝,他解釋說:‘這個可憐人讓我回想起一段往事,一段我至今念念不忘的記憶。我且說給你聽聽吧?!?/p>
這樣的開頭能立刻引發(fā)讀者的好奇心,比如,約瑟夫·達夫朗什為什么會給他一枚五法郎的銀幣?這其中究竟藏著什么樣的故事呢?緊接著,文章就很自然地過渡到下文,開始敘述事件的原委。
(二)主體,分說
文章的中間部分就是主體部分,可以是一個自然段,也可以是幾個自然段。這部分的內容是擺出事實,或提出論據,或寫出事件發(fā)展的過程,通常采取“實例+發(fā)感”的形式,也可以采取對話的形式來豐富內容,突出中心思想。比如題為“成長”的中間部分這樣寫道:
成長中的小酸楚,就像是一枚酸澀的青梅。記得那年……
成長中的小甜蜜,就像是蜜蜂采的花蜜。有一年冬天,我得了重感冒……
成長中的苦,就像是磨練我性格的神器。上半學期,我的成績下滑得厲害……
成長中的辣,就像是考驗我意志力的試金石。很清晰地記得那次校園運動會上……
這篇文章的中間部分共分四個小自然段,先后描述了作者成長中的酸、甜、苦、辣,而每一自然段的第一句其實是一個小概括,這讓文章看起來結構清晰,賞心悅目,主題明確。
(三)結尾,總說
最后一段是文章的尾聲,可以金句結尾,簡潔凝練,不僅要呼應開頭,還要緊扣中心,甚至讓文章留有余味。比如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故鄉(xiāng)》是這樣結尾的:“我在朦朧中,眼前展開一片海邊碧綠的沙地來,上面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段結尾簡短凝練,呼應中心,還意味深遠,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三段式寫法短篇舉例及解析
(一)記敘文
有篇記敘文題為“幸福的味道”,這樣寫道:
(開篇)幸福的味道是怎樣的?母親說,幸福是甜的,因為生活的歷程是美好的;父親說,幸福是苦的,因為生活美好的同時,總免不了伴著一點酸苦和磨難。
(主體第一自然段)忘不了,那是中秋之夜,我們一家人團聚在一起,歡聲笑語……
(主體第二自然段)忘不了,爺爺生病那年,父親日夜操勞、奔波,明顯老了很多……
(結尾)我想說,父親母親說得很對,幸福既是甜蜜的也是帶點苦澀的??勺铌P鍵的是,我們要敢于走出磨難,肯在艱難困苦中磨練,讓我們成為最好的自己!
這篇文章采用了三段式的寫法,共分四個自然段,中間兩個自然段為文章的主體部分,第一自然段開篇就點明了主題“幸福的味道有甜也有苦”,接下來的第二、三自然段先后記敘了兩件事,一件用來說明“幸福是甜的”這個觀點,另一件用來說明“幸福是苦的”這個觀點,而在最后一段又再一次點明主題“幸福是甜蜜的也是苦澀的”,且進行主題深入:“在艱難困苦中磨練,讓我們成為最好的自己!”
(二)說明文
有一篇說明文題為“家鄉(xiāng)的美食——灌湯包”,是這樣寫的:
中國的美食有很多,從北方菜系到南方菜系,從火鍋到早茶,從北京烤鴨到南京板鴨等,都受人歡迎,但我最愛吃的還是家鄉(xiāng)的美食——灌湯包。
可別小看了灌湯包,它所用的材料有面粉、溫水、豬五花肉、香蔥、料酒……
灌湯包雖俗稱包子,可它身體里深藏著玄機,尤其是那一汪香味濃郁的湯……
灌湯包之所以特別好吃,是因為它皮薄,餡兒大,看上去是透明的……
看似并不起眼的灌湯包,其實集聚了勞動者智慧的結晶,希望大家都來嘗嘗這正宗的灌湯包,也希望它能有一天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這是一篇介紹灌湯包的說明文,誠然采用了三段式寫法,開篇突出“我愛家鄉(xiāng)的美食灌湯包”,接下來的三個自然段分別說明了“灌湯包的制作材料”“灌湯包的玄機”“灌湯包好吃的原因”,而在結尾部分又回歸且升華了主題“灌湯包集聚了人民的智慧”和“我希望灌湯包有一天走向世界”的美好愿望。
(三)議論文
有一篇議論文題為“感恩”,這樣寫道:
沒有水源,就沒有萬物的盎然生機;沒有陽光,就沒有四季的輪回流轉;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自己的生命;沒有友情,我們的生活里將暗淡無光。可是,我們在熱愛萬物的同時,卻總是忽略了“感恩”。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講的就是感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講的也是感恩……
“滴水之恩,涌泉相報”講的固然還是感恩……
感恩就是生命里的陽光雨露,我們要學會感恩,要時常懷揣感激之心;我們要學會感恩,躬身彎腰伸出援助之手。做一個感恩的人,將是我們一生的修行!
本文中,第一段提出論點“我們不要忽略了感恩”,接下來的三個自然段的第一句,都以古詩或名言作總結,且都圍繞著論點來展開,可以說,論據充分,脈絡清晰。最后一段再一次回歸到論點“我們每個人都要學會感恩,做一個感恩的人”。
四、三段式寫法需要注意什么
(一)不拖沓,不繁瑣
在開篇部分,寫作時需要注意這幾點:開頭要有吸引力,緊扣題目,開門見山,一針見血,尤其不能冗長拖沓,不能繁瑣,務必點題,交代清楚人物、事件或觀點、見解等。比如,有篇作文題為“來自一位媽媽的愛”,是這樣開頭的:“她,低著頭,彎著腰,火熱的太陽下,正面朝著黃土背朝著天,忽然有人喊:‘您家兒子回來了!”這段文字可以說非常簡短,但很吸引讀者,讓人疑惑“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情”,恨不得趕緊讀下去。
(二)不寫無關的,不泛泛而談
文章的中間部分,需要用具體的事件和細節(jié)來闡釋主題,所以這部分內容一定是詳細的、具體的。但是,不寫與主題無關的話題,也不可以點到為止或泛泛而談。比如,要寫一篇歌頌老師的文章,那么中間部分一定得寫與老師之間的感人交集,也就是寫老師的事跡而非他人,并且還要始終緊扣中心思想。
為此,可以在寫作前準備幾個與主題相關的“關鍵詞”,比如寫一篇議論文《創(chuàng)新》,就可以通過關鍵詞來設立小論點。中間部分的第一自然段寫“創(chuàng)新能讓人更出色”,中間部分的第二自然段寫“創(chuàng)新能推動社會文明”,中間部分的第三自然段寫“創(chuàng)新能讓祖國越來越強大”。也就是說,每一自然段都離不開“創(chuàng)新”,這樣一來,文章框架穩(wěn)定,骨骼清晰。
(三)不啰里啰唆,不沒完沒了
結尾部分要避免虎頭蛇尾,比如開頭和中間部分很精彩,唯獨結尾缺乏力量,這樣是不能稱之為一篇好文章的。通常,結尾要回到開頭提出的問題上來,結尾重在言簡意賅,絕不能啰里啰唆,沒完沒了。比如,題為“祖國”,這樣來結尾:“祖國的繁榮富強,需要我們青年人披荊斬棘,展翅翱翔,追尋更高的理想;需要中年人繼續(xù)奮進博弈,不忘初心;需要老年人忘記年齡,活出出眾的樂觀和勇氣?!?/p>
寫作文,并不是一提筆就亂寫一氣,而是要先仔細思考,我以怎樣的結構去寫,按怎樣的章法去寫,確立怎樣的語言風格等,這都是作文成功的奠基石。以上介紹的“三段式寫法”對于初中作文來說是一種很重要的寫作方式,練習時可先按照上面的技巧慢慢來,相信同學們會寫出更多優(yōu)秀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