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麗霞
20世紀40年代初,中共領導的晉綏抗日根據地不僅經歷了戰(zhàn)爭的苦難和災荒的侵擾,而且也經歷了一場史無前例的社會變革運動。在這場社會變革運動中,廣大農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始向地主階級發(fā)出挑戰(zhàn),充分展示出自身的力量。橫行于鄉(xiāng)村社會的地痞惡霸在這場社會變革運動中被打倒,并逐漸臣服于農民階級的斗爭威力。一大批游移于鄉(xiāng)村社會邊緣的“二流子”群體,亦在抗日根據地政府及中共干部的改造下重新走上積極健康的生活道路。那么,在這場社會變革運動中,中共基層干部充當了什么樣的角色,又發(fā)揮了怎樣的作用?以往學術界對于“二流子”問題的研究,多注重宏觀層面的論述,且研究區(qū)域多集中于陜甘寧地區(qū)(1)代表性研究成果有吳云峰:《論陜甘寧邊區(qū)對“二流子”的改造》,《黨的文獻》2018年第2期;孫云:《典范教育與新人再造——抗戰(zhàn)時期延安邊區(qū)“二流子”改造運動再認識》,《黨史研究與教學》2018年第2期;渠桂萍:《也談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共對“二流子”的改造——與其他政權實體比較的視野》,《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17年第1期;張俊濤、宿志剛:《陜甘寧邊區(qū)的“二流子”改造與和諧社會建設》,《鄭州大學學報》2016年第1期;牛建立:《華北抗日根據地的“二流子”改造》,《中共黨史研究》2010年第1期,等等。,而對中共抗日根據地“二流子”改造過程中所隱含的政治生態(tài)及社會動員研究不足。鑒于此,筆者以晉綏邊區(qū)“二流子”改造為切入點,以山西省檔案館所藏檔案為依托,系統(tǒng)論述革命話語下晉綏邊區(qū)“二流子”改造運動及其背后所蘊含的社會需求和政治關切,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考察“二流子”改造過程中的范圍界定與實踐困境。
“二流子”,一個近乎家喻戶曉的貶義詞,其自近代產生以來,一直沿用至今。何為“二流子”?無論是學術界還是老百姓,對其概念的界定因時勢與環(huán)境之不同而各有側重。不過,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二流子”那副“游手好閑”的形象則烙印如新。全面抗戰(zhàn)時期,陜甘寧邊區(qū)的“二流子”特指那些無正當職業(yè)而靠不良行為如盜竊、賭博為謀生手段,以及以陰陽先生、巫神、土娼等為職業(yè)者的統(tǒng)稱,即那些“不務正業(yè)、游手好閑、沿門乞討、抽大煙、耍賭博、當巫神”之類的人。(2)李易方、姬也力:《陜甘寧邊區(qū)的農業(yè)》,西北五省區(qū)編纂領導小組、中央檔案館編:《陜甘寧邊區(qū)抗日民主根據地》回憶錄卷,中共黨史出版社1990年版,第217頁。如1943年6月,延安縣委書記王丕年在談及“二流子”的社會危害時指出:“因為農村里有了這種壞人,就免不了做壞事——抽洋煙、賭博、偷驢、盜馬、勾結壞人、影響好人,拉了好人下水……以至勾結壞人,破壞社會秩序等?!?3)王丕年:《談農村二流子》,《解放日報》1943年6月4日,第2版。
正是鑒于“二流子”群體的多樣性及社會危害性,20世紀40年代初,中共在各抗日根據地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二流子”改造運動。中共之所以發(fā)起對“二流子”改造運動,一方面是抗戰(zhàn)以來,中共抗日根據地處在一種非常特殊的地位,“國民黨政府對于我們的軍隊,初則只給很少的一點餉,繼則完全斷絕,邊區(qū)也被封鎖,迫得我們不得不從事生產自給,維持抗戰(zhàn)的需要”。(4)毛澤東:《經濟問題與財政問題》,《毛澤東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60頁。因此,對“二流子”實行改造,不僅可以增加農業(yè)生產的勞動力,促進生產發(fā)展,亦可幫助抗日根據地度過經濟困難時期。另一方面,“二流子”不僅自己好吃懶做,不愿響應政府號召積極從事生產勞動,而且還影響到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他們經常對農民說:“你們只生產自己一年食用的糧食就夠了,多余的還不是被政府征收去了”,借此來打擊農民的生產熱情,甚至歧視和辱罵部分積極參加生產的農民。這不僅影響了生產,亦敗壞了社會風氣。(5)莫思:《反對農村中的二流子》,《新中華報》1940年12月29日,第3版。對“二流子”進行改造,還具有潛在的政治效益,即“二流子”轉變后,“不被特務、土匪所利用,消除了邊區(qū)鄉(xiāng)村社會的不安定因素”。(6)黃正林:《陜甘寧邊區(qū)鄉(xiāng)村的經濟與社會》,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40頁。鑒于“二流子”在中共抗日根據地不在少數(shù),如能對其進行社會改造,不僅能加強社會治理,凈化社會風氣,還可以增加生產,減輕普通民眾的負擔。
事實上,全面抗戰(zhàn)時期,在晉綏邊區(qū),并非所有的“二流子”都無正當職業(yè),也并非都靠那些不良行為謀生。那么,什么是“二流子”,他們產生的根源是什么?對于這個問題,1944年晉綏行署在《邊區(qū)改造二流子的材料》中有頗為詳細的界定:“二流子是舊社會里流氓的殘余。在舊社會里,他們敲詐勒索,拐騙搶劫,以及幫助土劣欺壓良善。而新社會將這些殘存總稱為二流子”。不過,這部分人“雖然妨礙生產,擾害社會,但與舊社會的流氓大不相同”,他們不過是好吃懶做,嫖風浪蕩,頂多是串串門子、挑撥是非、偷盜而已。(7)晉綏行署:《邊區(qū)改造二流子的材料》(1944年),山西省檔案館藏,A90-01-002。由此可見,晉綏邊區(qū)的“二流子”,既是近代社會的產物,亦是舊日寄生意識的殘余。
然而,晉綏行署也認識到,在改造“二流子”的社會實踐中,“有個別地區(qū)擴大了二流子的界限”。因此,為了準確界定“二流子”的范圍,行署將“二流子”劃分為三種類型,即“二流子、半二流子、非二流子”。(8)晉綏行署:《邊區(qū)改造二流子的材料》(1944年),山西省檔案館藏,A90-01-002。所謂“二流子”,是指“完全無正當職業(yè)而靠不良行為(如偷人、嫁漢、招賭博、販賣違禁品,拐騙、做巫神、當神婆、胡抓亂挖,指這些做生活手段,特務也干……)維持生活者”;所謂“半二流子”,是指“有正當職業(yè)又兼靠不良行為為生活手段者”;所謂“非二流子”,是指那些“完全靠正當職業(yè)為生活手段,卻有不良嗜好、不良習慣的人。這類人雖有不良嗜好,但不靠賣違禁品為生活,耍賭博,不靠招賭生活,既能積極生產,但又大吃大喝等。因而從嚴格意義上講,他們并‘不算作二流子,而應算作有不良嗜好或者二流子習氣的公民’”。(9)晉綏行署:《邊區(qū)改造二流子的材料》(1944年),山西省檔案館藏,A90-01-002。
雖然晉綏邊區(qū)政府認為“二流子”是傳統(tǒng)社會中流氓意識的殘余,但也認識到這些人與傳統(tǒng)社會中的流氓地痞仍有很大程度的不同,他們的產生,更多烙刻著時代的印記。晉綏行署在《邊區(qū)改造二流子的材料》中也指出:“在我邊區(qū)說起來,是在閻錫山的黑暗統(tǒng)治下廿多年,籍以販賣大煙,吸取民脂,致使民不聊生,因此在這種黑暗的舊社會里,一方面是上層階級不勞而食的寄生生活,他們鄙視勞動,貪污腐化,投機取巧,欺騙鬼詐。另一方面是廣大群眾被剝奪了生存條件而流離失所,無衣無食,加之煙酒嫖賭等不良風習之傳染,于是社會上便產生了一種流氓階級,這些人受了舊統(tǒng)治階級寄生生活的影響,脫離生產,以軍閥閻錫山及土劣為首腦和依靠,本身生活是胡嫖亂賭,吸大煙,不務正業(yè),對人拐騙盜竊,欺善助惡,他們大多數(shù)是黑暗社會制度下的犧牲品,反過來又成為社會的蛀蟲和禍害?!?10)晉綏行署:《邊區(qū)改造二流子的材料》(1944年),山西省檔案館藏,A90-01-002。事實上,“二流子”的來源,除了傳統(tǒng)社會流氓意識的遺留外,還有一部分因戰(zhàn)爭、災荒、瘟疫等逃至邊區(qū)的移民和難民。這些移民和難民,90%以上沒有糧食吃,如果抗日根據地政府不能給他們解決食糧問題,最終亦會淪為游民。 如延安縣的許多“二流子”,就是從米脂橫山一帶遷移而來的移民和難民。(11)《延安縣川口區(qū)六鄉(xiāng)農業(yè)調查》,《解放日報》1943年4月2日,第4版。
雖然晉綏行署為了避免將“二流子”范圍擴大化,依據“二流子”產生的原因,將其劃分為三種類型,但在實踐中,如何準確區(qū)分和界定他們的身份,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如在晉綏邊區(qū)劃分“二流子”的過程中,曾經將“是否參加勞動”“有無正當職業(yè)”作為劃分是否為“二流子”的兩個重要標準,以至于將部分賦閑在家的商人和地主也被劃入“二流子”之列。興縣四區(qū)某村一個小商人,因兵荒馬亂,生意蕭條,又不懂種莊稼,閑居在家,但并無為非作歹之行為,只因其未參加勞動,就被認定為“二流子”而被強制參加變工組(12)即農戶間自愿結合、互相調劑人力和畜力的一種勞動互助形式。,嚇得他整天東躲西藏。嵐縣五區(qū)的一個破落地主因未參加勞動而被強制參加變工組,后因受不了苦而自殺。(13)《晉綏邊區(qū)生產會議材料之九——關于改造二流子》(1946年),山西省檔案館藏,D8-77。事實上,這個標準本身就有很大問題,因為將所有不參加農業(yè)生產勞動或無傳統(tǒng)正當職業(yè)的人,都劃入“二流子”的范圍,在實踐中會發(fā)生很大的偏差。究其原因,第一,地主老財(除去破落地主“二流子”外),他們雖不親自參加生產,但有“經常剝削別人的職業(yè),而且對生產抓得很緊,別人生產的多,他們才能多剝削一些財富”,因此,他們無須亦無暇親自參加勞動。第二,一部分小商人及農村工人也被認定為“二流子”。如興縣四區(qū)馮家溝的干部要求該村一個小商人也參加互助組,因其不愿參加而被認定為“二流子”。事實上,這類人雖不參加農業(yè)生產勞動,但依然勞累奔波,自食其力。第三,男女關系不好(男嫖女娼)也被認定為“二流子”。這類人大部分是因夫妻感情不和,而非靠此謀生,且他們各有職業(yè),并無其他不良嗜好。第四,一些有技藝的人,如民間吹鼓手、唱戲的人。這些人除了參加各種紅白喜事以獲取報酬外,也參加農業(yè)生產,或做其他工作。此外,乞丐,以及老弱無能、孤獨寡女、不能勞動者。這些人在1944年部分地區(qū)的“二流子”改造運動中,甚至一攬子都被定為“二流子”。“二流子”范圍的擴大化,一方面對真正的“二流子”提供了掩護,另一方面亦影響了一部分有技藝者和有“二流子”習氣的人的生產積極性。(14)晉綏行署:《邊區(qū)改造二流子的材料》(1944年),山西省檔案館藏,A90-01-002。
由上所述,在晉綏邊區(qū)“二流子”改造過程中,由于對“二流子”的區(qū)分和界定非常困難,所以中共區(qū)、鄉(xiāng)干部在確定某人是不是“二流子”或“半二流子”時,往往猶豫難決,有時候甚至為了確定某人是不是“二流子”,是全“二流子”“半二流子”或“非二流子”時,還要經過長時間的討論,甚至經常爭論不斷。 即使這樣,在具體實踐中被誤劃為“二流子”的事仍屢見不鮮。事實上,“二流子”的改造既是一個“社會問題”,就其本身而言,也是一個“嚴重的思想問題”。(15)牛建立:《華北抗日根據地的“二流子”改造》,《中共黨史研究》2010年第1期。因此,如何明確界定“二流子”,正確劃定“二流子”“半二流子”和“非二流子”的范圍,對順利推進“二流子”改造這一基層社會治理工程顯得尤為重要。
由于各行各業(yè)都有“二流子”,且各有不同之處,如果僅僅依據單一的法令條例來推動對“二流子”的改造,似乎很難實現(xiàn)。因此,為了對不同的“二流子”進行分類改造,弄清其自身情況和具體特征,用適當?shù)姆椒ㄖ涓脑?,無疑成為中共抗日根據地政府及其干部必須正確對待的重要議題。這一時期晉綏邊區(qū)政府針對不同類型的“二流子”,采取了靈活多樣的改造措施。
第一,對家境富裕者與無法維持生活者。由于富裕者不存在物質生活方面的困擾,被劃為“二流子”,主要是這部分被改造者思想認識上存在誤區(qū),因而通過說服教育、發(fā)動群眾互相監(jiān)督的方式,就可以達到較好的改造效果。對于其中較為頑固者,亦采用罰苦役的方式,使其親身體驗勞動者的艱辛。而對那些無法維持生計者,則主要為其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困難,使其具有生產基礎,從而促其很快轉變。如神府白楊乃、興縣溫初兒等,都是在解決了生活困難后得以轉變的。
第二,對有不良嗜好者。如吸食大煙者等,要根據其吸煙時間之長短,先戒除煙癮,采取“一面戒一面生產”的辦法對其進行改造。如偏關趙四吸食了20多年的大煙,其參與改造后,一面生產,一面戒癮。這種戒煙法,既不損害身體,也不耽誤生產。
第三,對知識分子。知識分子“二流子”比其他人懂的道理更多,改造時更須加強說服教育工作,同時也必須尊重他們的人格。
第四,對“女二流子”。改造“女二流子”,必須加強婦救會的工作,“注意她和男人的關系,不能隨便發(fā)揚她做過的壞事,要顧她的面子”,最好能夠為其分配工作,如參加紡紗織布等。
第五,對“老年二流子”?!袄夏甓髯印笔侵敢恍┯懈畹俟搪暤娜耍仨毥涍^長期的鍛煉和教育,否則不可能得到迅速改造。由于他們思想陳舊,不易接受新事物,因此不能抓得太緊,而多講現(xiàn)實道理,使其逐漸轉變并自愿接受改造。
第六,對鄉(xiāng)村與城鎮(zhèn)中的“二流子”。鄉(xiāng)村中的“二流子”大多數(shù)參加過勞動,他們的思想比較單純,可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指定適當?shù)穆殬I(yè),促其勞動改造。而城鎮(zhèn)中的“二流子”則不同,他們見多識廣,“心眼又多,見事就干,一個做什么,別的也想著做”。這就必須采用互相監(jiān)督,專人負責領導,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的方法。(16)晉綏行署:《邊區(qū)改造二流子的材料》(1944年),山西省檔案館藏,A90-01-002。
不可否認,“二流子”的改造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想讓各地的“二流子”短時間內全都改造過來,幾乎是不可能的。正如《延安縣川口區(qū)六鄉(xiāng)農業(yè)調查》所述:“大多數(shù)的二流子是政府抓得緊的時候,就勞動,一放松,就又不動彈了。好一陣,壞一陣,很難一下改好,必須下大的功夫?!?17)《延安縣川口區(qū)六鄉(xiāng)農業(yè)調查(續(xù))》,《解放日報》1943年4月2日,第3版。為了加強對晉綏邊區(qū)“二流子”的改造,晉綏邊區(qū)政府指出:第一,改造“二流子”,不僅要慎重確定誰是“二流子”,不讓真“二流子”漏掉,而且還要深入了解他們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弄清他們的問題在哪里?即從哪里著手改造。第二,改造“二流子”,“不僅是一般名號的轉變,更要通過耐心的說服教育、個別談話等方式,教育、勸導和感化”,使他們從思想上認識到改造的好處,自覺自愿地接受改造。第三,不僅在開始時要教育、規(guī)勸和幫助他們,而且要根據他們本身的具體需要,制定生產計劃,“幫助其解決困難問題,經常督促檢查”。(18)延國民:《改造二流子是長期經常工作》,《解放日報》1945年2月4日,第2版。第四,要發(fā)動“二流子”參加勞動,讓其參加互助組織,在勞動互助中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進而促進“二流子”思想的轉變?!皩τ谀切┨貏e難以改造的,可強制其參加扎工隊(19)主要存在于陜西和山西一帶的農村,以集體出雇勞動力為主并兼有變工互助性質的組織。扎工隊有較嚴格的紀律和管理方法,勞動效率一般較高。中共抗日根據地在運用過程中逐步廢除了原來一些不合理的規(guī)章制度,對中共抗日根據地的建設和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也要針對他們難以改造的原因,同情他們的不幸遭遇,以共情的態(tài)度來耐心的說服教育”。第五,要廣泛發(fā)動群眾。一方面利用各種宣傳,加強對農村“二流子”的社會教育,另一面也要“發(fā)動地方上有威望的人士、勞動英雄及已轉變的二流子,配合基層干部工作,使每一個二流子都有專人督促其改造”。第六,擬定處罰辦法,如對于特別頑固的“二流子”,將其編入生產隊、罰抗戰(zhàn)勤務等懲罰性措施,但“給其家門上掛二流子牌子(因他個人是二流子,他家里其他人并不是二流子)、打罵過甚等方式,盡量以少采用或不采用為宜”。(20)晉綏行署:《邊區(qū)改造二流子的材料》(1944年),山西省檔案館藏,A90-01-002。在此基礎上,應隨著形勢的發(fā)展和改造進程的推進,不斷提升 “二流子”改造的理念、內容、形式、方法和手段,做到有的放矢,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雖然晉綏邊區(qū)政府制定了頗為縝密的“二流子”改造計劃,但由于對“二流子”的區(qū)分和界定本身就是一個難以完全解決的問題,因此在“二流子”改造過程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正如時人所評論的:“頭一年里,各地在改造二流子這個工作上,有許多好的經驗,不少老少二流子、懶蛋,經過了干部、群眾的耐心幫助教育之后,都轉變成了好勞動者,有的還當選了組長,當了勞動模范。但也有些地方做的不大對頭,發(fā)生了一些偏向”。其主要表現(xiàn)為,一是強迫編組。即將“二流子”強行編組到其他小組中去,結果是“一個老鼠混了一鍋湯”;二是單一的說服教育。這種方法雖是改造“二流子”頗為有效的辦法,但對“那些一輩子也不想好好生產的懶惰成性的滑屎蛋,光靠這種辦法”是絕對不行的; 三是單純的暴力改造。即以單純的“吊”“打”“扣”等暴力手段,試圖一下子就將“二流子”改造過來,其結果也是適得其反;四是單一的依靠干部改造路線。即區(qū)、村干部只靠自身對“二流子”進行改造,沒有充分發(fā)動群眾的力量;五是單純的物質幫助法。即對“二流子”改造,僅注重物質幫助而忽視思想教育。(21)《怎樣教育改造二流子》,《翻身樂》1948年第18期,第14頁。
晉綏邊區(qū)在改造“二流子”的過程中之所以出現(xiàn)上述問題,究其原因,一是沒有從思想上認清改造“二流子”是社會革命的主要內容之一,且這種改造對支持抗戰(zhàn)、加強農業(yè)生產、改善群眾生活具有重要意義,而是僅僅將其當作一般性的社會治理工作;二是鑒于“二流子”人數(shù)較多,不愿意進行耐心教育,簡單采取暴力強迫等手段,試圖一下子將其改造過來,而結果卻是將許多“二流子”逼到別處去;三是沒有將“二流子”的具體情況調查清楚,沒有分清“二流子”與“非二流子”,亦沒有根據具體情況制定適當?shù)纳a計劃,只看表面轉變,既不檢查,也不監(jiān)督,其結果可想而知;四是沒有看到廣大群眾監(jiān)督的力量;五是只顧說服教育而忽視物質幫助,或只顧物質幫助而忽視說服教育。(22)晉綏行署:《邊區(qū)改造二流子的材料》(1944年),山西省檔案館藏,A90-01-002。以上種種現(xiàn)象,都是晉綏邊區(qū)“二流子”改造中沒有完全實現(xiàn)預定目標的主要原因。
由上所述,全面抗戰(zhàn)時期晉綏邊區(qū)的“二流子”改造運動雖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于部分“二流子”的壞習氣很難從心底徹底清除,一遇困難即灰心失望,便極有可能再次蛻變到“二流子”狀態(tài),所以鞏固已改造好的“二流子”就顯得極為重要。為了做到改造與鞏固同步進行,晉綏邊區(qū)政府認為,首先要對已改造的“二流子”進行普查,了解他們在這一年內的具體情形,繼續(xù)幫助和解決他們在生產生活中的困難,直至他們能夠自力更生、自食其力,并養(yǎng)成長期勞動的習慣。其次要防止新“二流子”的產生。雖然根據地內產生“二流子”的社會基礎已基本不存在了,但傳統(tǒng)社會的墮落意識的流毒并未徹底清除,新“二流子”的產生并非沒有可能,因此要及時發(fā)現(xiàn)并給予糾正。(23)晉綏行署:《邊區(qū)改造二流子的材料》(1944年),山西省檔案館藏,A90-01-002。
盡管晉綏抗日根據地在“二流子”改造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了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邊區(qū)政府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仍然繼續(xù)推動“二流子”改造運動。晉綏邊區(qū) “二流子”改造工作自1943年開始,但初期并不普遍,只在神府、郫縣等少數(shù)縣域進行,并取得了一些經驗。在1944年的生產運動中,為了進一步提高邊區(qū)廣大軍民在生產運動中的熱情和生產的質量,晉綏邊區(qū)把改造“二流子”作為其中的一項主要工作來抓。1944年,晉綏邊區(qū)的“二流子”改造工作已有廣泛發(fā)展,并形成普遍性的群眾運動,而且許多“二流子”經過說服教育,參加了生產勞動。1944年晉綏邊區(qū)的“二流子”改造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保定全縣有“二流子”740人,“半二流子”897人,經過改造,“二流子”轉變好的146人,轉變不徹底的300人,未轉變的294人,轉變的占全縣“二流子”總數(shù)的60%以上?!鞍攵髯印鞭D變好的150人,轉變不徹底的322人,未轉變的425人,轉變率占全縣“半二流子”總數(shù)的52.6%。(24)晉綏行署:《邊區(qū)改造二流子的材料》(1944年),山西省檔案館藏,A90-01-002。其他各區(qū)“二流子”的改造亦取得了積極成效。從1944年太行區(qū)10縣“二流子”的改造統(tǒng)計來看,除個別縣外,大多數(shù)縣都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詳見下表。
1944年太行區(qū)10個縣改造懶漢統(tǒng)計表
然而,綜觀1944年晉綏邊區(qū)“二流子”的改造運動,成績雖然顯著,但亦有一些經驗和教訓值得總結及反思。
第一,深入調查“二流子”的具體情況,分清“二流子”“半二流子”“非二流子”的界限?!岸髯印痹谥袊r村中已成為廣大群眾厭惡的對象,因此,要確定“二流子”,應該以其是否參加生產及其收入來源等,作為區(qū)別“二流子”“半二流子”“非二流子”的主要標準。同時在劃定“二流子”時,一方面不能讓真“二流子”漏掉,另一面也不能將好人認定為“二流子”。因為,改造“二流子”,必須分清“二流子”與“非二流子”,了解他們成為“二流子”的根源及現(xiàn)實生活狀況,對癥下藥,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解決其困難,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幫助和改造之目的。(25)晉綏行署:《邊區(qū)改造二流子的材料》(1944年),山西省檔案館藏,A90-01-002。然而,近代中國農村經濟的凋敝和農民生活的窮困,不僅嚴重制約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也為“二流子”提供了生存土壤。因此,欲想從根本上改造“二流子”,就必須為他們找到生活的依托,讓他們有活干、有飯吃。為此,在陜甘寧邊區(qū)政府的倡導下,定邊縣在改造“二流子”的過程中,開始設立生產訓練班,讓他們白天生產,“晚上開討論會”(26)《定邊改造二流子,設立生產訓練班》,《解放日報》1944年10月1日,第2版。,如此一來,不僅學習了生產技能,而且培養(yǎng)了良好的生活習慣。陜甘寧邊區(qū)的這一改造措施在晉綏邊區(qū)及其他各根據地得到普遍推廣。
第二,干部的領導教育與群眾的監(jiān)督、幫助相結合。1944年晉綏邊區(qū)在“二流子”改造運動中,區(qū)、村干部大多能耐心勸導,讓“二流子”好好生產,并幫助他們制定生產計劃。(27)晉綏行署:《邊區(qū)改造二流子的材料》(1944年),山西省檔案館藏,A90-01-002。事實上,這一改造模式在中共抗日根據地普遍實施。如陜甘寧邊區(qū)于1944年春耕前,將曾經觸犯法律但經過教育已有所轉變的“二流子”提前釋放,讓其在春耕時轉入生產?!盀榱耸顾麄兓謴妥杂珊?,有正當業(yè)務,不再犯法,除被釋者提出保證條件外,法院并酌量其具體情形,助其訂出生產計劃”。(28)《邊區(qū)高等法院釋放二流子使其轉入生產》,《解放日報》1944年4月23日,第2版。邊區(qū)群眾對“二流子”改造工作十分支持,并積極參與改造工作。如興縣黑峪口鎮(zhèn)是“二流子”較為集中之地,1944年春開始改造時,村干部經反復研究,決定首先從思想上對“二流子”給予說服教育,并由農會召開會議,分組進行說服教育。經過教育,許多“二流子”有所覺悟,對自己的過去感到羞恥,有的人還痛哭流涕。對此,村干部制定了各種辦法,對其進行改造。各村還召開了村干部和群眾參加的“二流子”改造經驗交流會,針對“二流子”的具體問題提出切合實際的改造辦法,并由“二流子”自己制定改造與生產計劃,號召群眾幫助他們改造。經過交流談心,“二流子”當場交出30多支煙槍、寶盒牌(29)賭博用具,如撲克牌、麻將等。等。當時許多群眾也自愿提出幫助“二流子”進行改造,可見群眾的積極性和信心都很高。(30)晉綏行署:《邊區(qū)改造二流子的材料》(1944年),山西省檔案館藏,A90-01-002。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到1944年,晉綏邊區(qū)許多地方都出現(xiàn)了成功改造“二流子”的典型范例。謝覺哉在視察邊區(qū)后也感嘆:“在改造二流子參加生產運動中,不少有煙癮的二流子戒絕了,有的也改正做好了。”(31)謝覺哉:《謝覺哉日記》上冊,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85頁。如神府盤踞鎮(zhèn)的阮虞旦,“在舊社會里是個窮光蛋,土地革命時分了土地,戀愛到老婆,因和村里壞人一起混,幾年把家產弄盡,而又被特務拉入泥坑,做起壞事來。區(qū)村干部與村中積極分子便對他再三說服教育,并幫助谷米二斗,農貸款千元,終于內心感動,即把自己的壞事情都坦白了”。轉變后的阮虞旦由衷地感謝道:“共產黨幫我兩次翻身,這是沒齒難忘的恩情!”群眾也表示:“阮虞旦在共產黨教育下,不但脫了二流子皮,現(xiàn)在生產擁軍都好,夠得上當勞動英雄了?!?32)晉綏行署:《邊區(qū)改造二流子的材料》(1944年),山西省檔案館藏,A90-01-002。興縣孫家崖的馬應回,“原是一個敗家子,把家產破敗后,就倒弄女人的衣裳、首飾等,換得大煙抽。在1944年的生產動員會上,政府決定改造他,并為其制定了生產計劃,解決了籽種、口糧等。在會上,他滿口答應,但會后仍是照舊。他婆姨看見他無法改造,便決心要和他離婚,馬應回這才著了慌,請村干部為他說情”,并跪在岳母面前發(fā)誓說:“從今后我再不立骨頭,那我就不算人了,今天村干部作保,我要再不好好勞動,她就馬上離婚!”從此,他下定決心,改正了錯誤。(33)晉綏行署:《邊區(qū)改造二流子的材料》(1944年),山西省檔案館藏,A90-01-002。保定三區(qū)的楊換成,“只愛賭博不勞動,自己有22坰地,因賭博押走了7坰,租種8坰,自種7坰,不僅每年的租子都交了賭賬,自種地也荒蕪產不下糧,生活饑餓不堪,老婆要離婚。后經干部說服教育,去年贖回地7坰,解決了當前的生活困難,于是決心改變,今年種熟地30坰,棉花3坰,開墾生荒3坰,現(xiàn)在村里已選他進坐春隊”。(34)晉綏行署:《邊區(qū)改造二流子的材料》(1944年),山西省檔案館藏,A90-01-002。對于這一時期“二流子”的改造,有報紙曾刊載一首詩,生動描述了“二流子”對原來墮落生活的痛恨和對新生活的向往:“人家種地把活干,我成天每日把門串,我去串門人家趕,送我外號‘二流蛋’。從前自覺是好漢,又會說來又能騙,游游逛逛多消閑,不種莊稼也吃飯。如今世道大轉變,平分土地大生產,懶漢再也吃不開,大家督促批評得嚴。從今以后要改變,學種莊稼學種田?!?35)朱秀杰:《二流子自嘆》,《翻身樂》1948第18期,第27頁。
由上可見,晉綏邊區(qū)對“二流子”的改造,不僅有利于扭轉社會不良現(xiàn)象,凈化社會風氣,更重要的是,通過對“二流子”的改造,使其成為能參加生產勞動、自食其力、多打糧食、多交公糧的勞動者,甚至成為“勞動英雄”,讓所有的“二流子都要受到改造,參加生產,變成好人”(36)毛澤東:《組織起來》,《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32頁。。正是按照這一目標,晉綏邊區(qū)發(fā)動的 “二流子”改造運動,在很短的時間內便取得了顯著成績,許多“二流子”確實從思想上得到改造,也有許多“二流子”迫于家庭和社會的壓力,投入到生產自救之中。1944年,晉綏邊區(qū)依靠廣大群眾改造“二流子”尤為成功,其方法就是利用農村積極分子與勞動模范的示范效應,對“二流子”進行勸導和幫助。一方面他們對“二流子”非常了解,容易勸導和監(jiān)督;另一方面他們又是自愿或政府委托的幫助“二流子”改造的保證人。在他們幫助下,大量“二流子”得以轉變。如興縣的溫家栓幫助溫初兒轉變;賈懷強由“二流子”轉變成勞動英雄,又幫助本村一個“二流子”賈二孩轉變,還監(jiān)督本村五六個“二流子”參加了變工組。很多基層干部認為,“如果沒有廣大群眾的積極參加,只是靠我們干部去做,今年改造二流子工作,是不會有這樣的收獲”。(37)晉綏行署:《邊區(qū)改造二流子的材料》(1944年),山西省檔案館藏,A90-01-002。據統(tǒng)計,1945年,晉綏邊區(qū)僅岢嵐、河曲、保德三縣,為了改造2532名“二流子”,群眾即代耕土地1140坰(每坰3畝),幫助人工1419個,畜工457個,互濟糧35石,互濟款33287元。(38)《晉綏邊區(qū)生產會議材料之九——關于改造二流子》(1946年),山西省檔案館藏,D8-77。
第三,感化、鼓勵與強制勞動相結合。“二流子”改造既是一場政治性的改造運動,也是一場思想性的改造運動。20世紀40年代初,由于日偽的掃蕩、國民黨軍的封鎖、嚴重的自然災害,使得華北農村經濟瀕臨破產,廣大農民掙扎于生死線上。興縣某村早晨集體擔水,可是某“二流子”不能早起,于是人們就先給某“二流子”家擔水,這時某“二流子”的妻子就罵“二流子”說:“人家替你擔上水來啦,看你怎起來!”(39)晉綏行署:《邊區(qū)改造二流子的材料》(1944年),山西省檔案館藏,A90-01-002。偏關大莊召開全村會議時,“二流子”薛三壯被到會的兒童和群眾稱為“二流子”,使他甚感羞辱,決心改變,并保證說:“到會的叔叔、大爺、嬸子、大娘們,大家叫我‘二流子’,我實在難受!凡人有個名譽,樹有細皮,我以后要改正!”他當場宣布了當年的生產計劃。(40)晉綏行署:《邊區(qū)改造二流子的材料》(1944年),山西省檔案館藏,A90-01-002。神府縣二區(qū)“二流子”向某,改造之前游手好閑,其妻要和他離婚,在鄉(xiāng)干部和村里群眾的誠懇勸說下,決心痛改前非。(41)《晉綏邊區(qū)生產會議材料之九——關于改造二流子》(1946年),山西省檔案館藏,D8-77。由此可見,感化、鼓勵的改造方法在晉綏邊區(qū)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正如兒歌里所唱的:“二流子快回頭,要當英雄也不愁,只要你加油!”(42)晉綏行署:《邊區(qū)改造二流子的材料》(1944年),山西省檔案館藏,A90-01-002。
在“二流子”改造過程中,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如黑峪口“二流子”任長山,看到勞動模范坐花船是如此的光榮,心懷羨慕地稱:“這是新社會的狀元!”他想起自己為什么會淪落到這種地步,深感羞愧。1944年,他在村干部的幫助教育下,決心參加生產勞動。(43)晉綏行署:《邊區(qū)改造二流子的材料》(1944年),山西省檔案館藏,A90-01-002。為了鼓勵“二流子”們參加勞動,保德市政府干部以身作則,帶頭參加勞動,市長親自擔炭96斤,書記擔炭92斤,“二流子”則只擔50斤, “二流子”們感動地說:“市長都勞動,咱們還能好吃懶做嗎?”于是都積極行動起來。(44)晉綏行署:《邊區(qū)改造二流子的材料》(1944年),山西省檔案館藏,A90-01-002。當時神池縣民間流傳著這樣的歌謠,以激勵“二流子”趕快回頭:“二大流呀快回頭,老婆娃娃家中愁,你若還要不改正,老婆離婚兒子走。”正是在邊區(qū)干部的有力幫助及社會輿論的強力鞭策下,1944年晉綏邊區(qū)的“二流子”改造取得了顯有成績。為了進一步擴大改造成果,晉綏邊區(qū)政府還經常組織召開勞模大會,舉行鼓勵性的儀式,通過讓“二流子”參加這種儀式,增強榮譽感。如興縣的溫初兒轉變后,政府在群眾會上就獎勵他一條毛巾。(45)晉綏行署:《邊區(qū)改造二流子的材料》(1944年),山西省檔案館藏,A90-01-002。
然而,對于一些頑固不化的“二流子”,感化、鼓勵的方式顯然無法奏效,而強制勞動則顯得十分必要。不可否認,有些“二流子”邪氣很深,很難改造,必須采取適當?shù)膹娭婆c懲罰措施,同時輿論性的斗爭儀式也成為邊區(qū)政府改造“二流子”的重要方法。這種儀式給“二流子”帶來極大的羞辱感,常常迫使“二流子”不得不尋求轉變。(46)渠桂萍:《也談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共對“二流子”的改造——與其他政權實體比較的視野》,《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1期。如臨縣上西坡村“二流子”薛全旺,調皮搗蛋不愿改正,于是大家想了一個辦法,即在開會時宣布,不愿改造的“二流子”要帶牌子,這下他才著了急,第二天就找工會干事承認錯誤,并悔恨地說:“我錯了,人家一定要給我?guī)谱?,這丟盡人了,我沒干的,沒吃的,該怎么辦哪!”工會干事看他有決心改變,就讓他參加了變工組,“組里給他分了六坰地,二斗種子,又商量了兩個月短工,現(xiàn)在已積極生產了”。(47)晉綏行署:《邊區(qū)改造二流子的材料》(1944年),山西省檔案館藏,A90-01-002。保德市的12個“二流子”,因壞習氣很深,又沒有決心改造自己,雖經說服教育,但仍無成效,于是保德市政府針對他們的具體情形,不僅解決了糧食困難,而且將其中的癮君子送進了“戒煙廳”,幫助他們改造?!岸髯印惫两枇?0斤莜麥后高興地說:“新政權要我活人,還要幫我家里活人”。(48)晉綏行署:《邊區(qū)改造二流子的材料》(1944年),山西省檔案館藏,A90-01-002。神府三區(qū)曾針對較難改造的“二流子”召開了一次展示會,在群眾生產動員大會的一側,陳列著“二流子”使用的煙槍、賭具、神案等,然后讓“二流子”自己坦白,這些東西如何使自己傾家蕩產。雖然這些強制措施只用于少數(shù)較為頑固的“二流子”,但也可以警示其他“二流子”,教育的效果非常顯著。(49)晉綏行署:《邊區(qū)改造二流子的材料》(1944年),山西省檔案館藏,A90-01-002。不可否認,傳統(tǒng)的中國鄉(xiāng)村社會是一個熟人社會,而熟人社會中的無形輿論,對身處鄉(xiāng)土社會中的人影響尤大。晉綏邊區(qū)政府正是利用這種社會輿論,成功營造了“勞動光榮,懶漢可恥”的輿論空間,使身處鄉(xiāng)村社會的“二流子”承受莫大的心理壓力,“這種社會道德力量,已成為農村中改造二流子的一個重要依靠”。(50)《建立新的勞動觀念》,《解放日報》1943年4月8日,第1版。紡織英雄王桃梅20多歲時因丈夫出外經商,不?;丶遥銖拇藟櫬?,名聲不好,不僅村里的婦女對她進行孤立,而且親戚朋友也不愿接近她,甚至連娘家人都不愿去她家,親生的閨女也嫌她丟人。為此,她感到非常痛苦,于是下決心轉變,后來成為紡織英雄、勞動模范。(51)《紡織英雄王桃梅和北響黃紡織工廠》(1947年),山西省檔案館藏,H1-10。
第四,改造“二流子”既要發(fā)揮群眾進行長期的說服教育,也要解決其具體的生活困難,更要積極督促和嚴格監(jiān)督。離石縣“二流子”李柏伴,1944年初群眾勸他轉變時,他不僅不聽,反而偷跑到陜甘寧邊區(qū),但那里也在改造“二流子”,把他擠了回來。晉綏邊區(qū)農會指導員抓住這一時機,耐心勸說,幫助他解決了荒地9畝、糧食2斗,使他深受感動,發(fā)誓要做一個好人。(52)晉綏行署:《邊區(qū)改造二流子的材料》(1944年),山西省檔案館藏,A90-01-002。神府六區(qū)一個巫神“二流子”,聽說要改造“二流子”,就逃到五區(qū)居住,不料該地也改造“二流子”,他又逃到七區(qū),當?shù)厝罕娨喔脑臁岸髯印保詈笞咄稛o路,不得不回來尋求幫助,自愿改造。(53)晉綏行署:《邊區(qū)改造二流子的材料》(1944年),山西省檔案館藏,A90-01-002。然而,對一些積習很深的“二流子”,雖經改造,仍需加強監(jiān)督,否則就有可能又恢復舊態(tài)。如興縣某村一個“二流子”,1944年改造好了,甚至還當選為縣勞動模范,但到了冬天,又大吃大喝,到1945年初就斷了糧。(54)《晉綏邊區(qū)生產會議材料之九——關于改造二流子》(1946年),山西省檔案館藏,D8-77。
的確,有很多“二流子”雖然愿意改變,但因生活浪蕩,大多數(shù)已失去土地,缺乏生產工具、耕牛和種子等,家中又無糧食,找工作又沒有門路,若不解決上述困難,改造實屬不易。為此,岢嵐縣后會村在改造“二流子”時,不僅對“二流子”進行說服教育,“還幫助解決了9個二流子的種子和吃飯問題,又給他們租來土地,并給8個沒耕牛的二流子調劑了43個牛工”,鼓勵他們積極生產,而且把他們都編進了變工組。(55)晉綏行署:《邊區(qū)改造二流子的材料》(1944年),山西省檔案館藏,A90-01-002。同時,晉綏邊區(qū)的部分富農也愿意拿出自己的糧食來幫助“二流子”進行改造。如保德縣富農議員李正清說:“我以前以為改造二流子難得很,現(xiàn)在才知道……拿出東西幫助就行。我今年花上幾斗糧,也要改造個二流子”。(56)《晉綏邊區(qū)二分區(qū)專署及各縣縣會議總結》(1944年),山西省檔案館藏,A99-01-011。
由此可見,改造“二流子”運動,是中國共產黨在全面抗戰(zhàn)時期自上而下發(fā)動的一場以生產自救為主旨的社會改造運動,“其根本出發(fā)點是要減少寄生人口,增加生產性的農業(yè)勞動力”。(57)渠桂萍:《也談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共對“二流子”的改造——與其他政權實體比較的視野》,《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1期。因此,晉綏邊區(qū)政府在推動“二流子”改造過程中,不僅對每個“二流子”的情況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調查,而且劃分了“二流子”“半二流子”和“非二流子”的界限。在改造方法上,既采取說服教育和群眾監(jiān)督相結合的方式,亦采用感動、鼓勵與勞動強制相結合的方法,同時對部分確有困難且決心改變的“二流子”,也給予必要的物質幫助。亦因如此,晉綏邊區(qū)政府在1944年的“二流子”改造運動中成績斐然。
事實上,晉綏邊區(qū)政府在對“二流子”的改造過程中亦存在“二流子”范圍擴大化和改造形式化等問題,有的地方對“二流子”采取了簡單粗暴的改造方式,甚至還有人對“二流子”改造運動提出質疑,稱這些所謂的“二流子”,“昨日賣田胡鬧,今日卻又免費拿回。因不會生產,所以才家產賣盡,如今又得到外快,又與常年流血流汗的自耕農一樣了”。甚至還有部分經過改造的“二流子”當上了“鄉(xiāng)村里的什么長與什么員”。(58)朱尭天:《致毛澤東先生知無不言書》,《申報》1946年11月9日,第9版。這些質疑顯然透露出一些人對改造好了的原“二流子”的不信任,他們只看到“二流子”的過去,而沒有看到通過對“二流子”的改造,許多原來的“敗家子”獲得了新生,已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有的人甚至當上了村干部和勞動模范。改造后的原“二流子”,已不是“敗家子”,他們在干部的幫助和群眾的監(jiān)督下,已成為勞動群眾中的一員。而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中國共產黨,決不會放棄對這部分已決心改造的“二流子”的引導和幫助,這也是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在抗戰(zhàn)的艱難歲月中長期堅持斗爭,并與群眾血肉相連的關鍵所在。
“二流子”作為鄉(xiāng)村社會的一個邊緣群體,其存在有著深厚的經濟和社會根源?!岸髯印钡拇嬖诓粌H消耗抗日根據地的財富,增加政府的負擔,而且危害社會的穩(wěn)定和抗日根據地的鞏固。(59)吳云峰:《論陜甘寧邊區(qū)對“二流子”的改造》,《黨的文獻》2018年第2期。全面抗戰(zhàn)時期,晉綏邊區(qū)政府發(fā)動的“二流子”改造運動不過是整個抗戰(zhàn)時期中共加強抗日根據地基層政權建設的一個縮影。為了將“二流子”這一群體納入抗戰(zhàn)和抗日根據地建設的軌道,并從根本上鏟除“二流子”產生的社會根源,晉綏邊區(qū)政府采取了多種方法,甚至不惜借用傳統(tǒng)的“鄉(xiāng)約”形式,對“二流子”的惡習予以規(guī)范。如1944年甘泉四區(qū)四鄉(xiāng)裴家灣村召開群眾生產動員大會,宣布“二流子”公約:“一、保證不偷人、不賭錢、不串門子。二、參加變工到底,服從隊長領導。三、遵守鄉(xiāng)民公約,完成生產計劃”。(60)《改造二流子簡報》,《解放日報》1944年4月9日,第2版。然而“二流子”究竟如何界定?將具有什么樣行業(yè)背景和行為特征的人納入“二流子”的群體,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仍在探索中前行。不可否認,中國共產黨評價體系中的“二流子”與傳統(tǒng)鄉(xiāng)村中對游民的界定已有很大不同,晉綏邊區(qū)政府對“二流子”的評斷標準與身份識別,不僅包括鄉(xiāng)民的角色認定,亦包括對“鄉(xiāng)村危害性”及其“德行”的品評,同時更加注重于“有無正當職業(yè)”,這從一個側面隱現(xiàn)出中國共產黨開始“以國家的角色通過運動模式對鄉(xiāng)村脫序者進行專項治理”,其改造的規(guī)模、力度、效果相較于傳統(tǒng)社會中有限的“游民”治理,其結果自不可同日而語。(61)渠桂萍:《也談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共對“二流子”的改造——與其他政權實體比較的視野》,《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17年第1期。不可否認,在晉綏邊區(qū)的“二流子”改造過程中,如前所述還存在一些問題,以至于有人對改造好了的“二流子”仍持有偏見,甚至對中共抗日根據地“二流子”改造運動的成績提出質疑。然而,任何社會變革都不可避免地伴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只要社會變革的方向正確,在經過不斷探索和修正后,必將步入正常的運行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