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睿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明確提出了“提升思維品質”的育人目標,要求“能夠在語言學習中發(fā)展思維,在思維發(fā)展中推進語言學習;初步從多角度觀察和認識世界、看待事物,有理有據、有條理地表達觀點;逐步發(fā)展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使思維體現一定的敏捷性、靈活性、創(chuàng)造性、批判性和深刻性”。閱讀教學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升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有著重要作用。教師要在閱讀教學中構建“理解—分析—運用—評價—創(chuàng)新”的思維閉環(huán),鼓勵學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結合自身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深化對文章的認知和理解,善于分析、歸納、總結,敢于質疑并提出自己的見解,從而完成思維方式的轉變和升華。
閱讀課的讀前設計豐富多樣。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可緊扣文章主題設計啟發(fā)性的讀前活動,例如,通過圖片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或者導出文章里的生詞,介紹作者的生平和寫作背景;播放與文章內容相關的視頻,更加直觀生動地呈現故事情節(jié)。多樣化的活動設計,不僅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閱讀主動性,還能幫助學生初步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增強對文章的理解把握能力,為全面系統(tǒng)領會文章內涵打下良好基礎。
在牛津譯林版七(下)第六單元閱讀課Alice in wonderland——Down the rabbit hole第一課時中,筆者將讀前活動設計為:借助4張圖片推測故事的發(fā)展邏輯,緊扣課文標題,在略讀過程中引導學生預測故事情節(jié),讓他們根據已知信息猜測文章的發(fā)展脈絡,并請學生說明理由、展開辯論,打破思維的局限性,拓展思維的廣度。筆者還要求他們以一名作家的身份,充分展開想象,敢于挑戰(zhàn)原作,重新創(chuàng)編一個新的故事。當學生擺脫固定思維的桎梏,就會創(chuàng)作出許多想象力豐富的全新作品。有一個同學的版本是:Once,there lived an evil monster named Alice.A cute rabbit fell into a hole and got lost.Suddenly,he found a key to a door,he opened it and went into a garden.That’s the garden that keeps food to Alice.“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更為期待,更好地激發(fā)了學習的探索欲、求知欲。
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帶領學生深入文本細節(jié),通過分析性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讓學生切實掌握文章的結構脈絡,抓住文本重要信息。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關鍵一環(huán),既指向教學目標的完成,更指向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在閱讀Alice in wonderland——Down the rabbit hole第一、二段時,筆者基于文本提出問題:Is there anything unusual about the rabbit?Why does Alice say“Oh,dear!”when she meets the rabbit?接著,讓學生在閱讀中帶著問題去思考。學生通過細節(jié)閱讀,會尋找出兔子先生的各種特征,即“穿著衣服”“會說話”“會看時間”“趕著去什么地方”。正是這些獨特之處,才導致Alice第一次見到兔子時會說“Oh,dear!”。筆者認為,讓學生帶著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一步步地閱讀分析文章中的細節(jié),不僅能夠激活學生的閱讀興趣,還會推動他們在閱讀過程中對文章細節(jié)進行深入思考。
在讀到Alice跟隨著兔子先生跳進洞時,筆者又提出一個創(chuàng)造性的問題:“If you are Alice,will you jump down into the hole?”此問題是在學生熟悉閱讀文本后,引導他們設身處地地去思考論證,在面對類似的問題時尋找合適的解決辦法,并認真聽取其他同學的不同意見,進一步開闊自己的思路,為處理日常生活中的類似問題積累更多務實管用的辦法。有同學說會跳進去,因為他們感到很好奇,如果跳進洞里會發(fā)生什么;有同學說會找到一些輔助工具再下去,因為洞也許會很深,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還有的同學說不會跳進去,因為洞里充滿了未知的危險等。在學生開動腦筋并拓寬思路后,他們的回答多種多樣且富有創(chuàng)造性,不會局限在文本的思維框架中。
細讀、分析完文本后,并不代表閱讀的結束。教師要引導學生讀后進行深入反思,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會應用、敢質疑、能創(chuàng)新、善總結的思維品質。
在學習完Alice in wonderland——Down the rabbit hole后,筆者讓學生大膽思考:“Do you think there is anything wrong with the article?”讓學生就此問題展開分組討論,各自闡述觀點,進而相互啟發(fā)。接著,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進行辯論,動員學生廣泛參與,在這一過程中充實知識儲備,進一步提升質疑能力和辯駁能力。通過對文章的深學細研,大家各抒己見,提出許多他們認為不符合常理的地方。比如有同學認為:“Alice shouldn’t go away from her sister,she should look after her little sister well.”還有同學認為:“Alice could see the rabbit,why can’t her sister see it?”
隨著英語學習對閱讀的廣度和深度要求越來越高,英語教師要積極響應《新課標》要求,在轉變慣性思維和傳統(tǒng)教學理念方面下功夫,積極探索、勇于嘗試,科學合理地設計閱讀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拓展英語閱讀課堂的提問深度,不斷提升學生思維能力,推動他們形成勤思考、善運用、敢質疑、能表達的良好思維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