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菲菲,周 易
(宜興市中醫(yī)醫(yī)院檢驗科,江蘇 宜興 214200)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為泌尿外科常見感染性疾病,多由細菌侵襲尿路上皮所致,是導致排尿異常、慢性腎衰甚至休克等不良事件的重要危險因素,對患者生殖系統(tǒng)健康及生活質(zhì)量造成了嚴重影響[1]。目前,廣譜類抗菌藥仍是治療尿路感染的主要方式,但隨著不合理用藥現(xiàn)象的大量出現(xiàn),其耐藥菌株也隨之增加,大大提升了臨床治療難度[2,3]。因此,在尿路感染治療中需對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情況進行檢驗,以指導合理用藥方案的實施,保證臨床療效[4]。現(xiàn)本研究結(jié)合2020 年1 月-2021 年12月宜興市中醫(yī)醫(yī)院收治的363 例尿路感染病例,分析尿路感染檢驗中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情況,以期為該病合理用藥提供科學參考依據(jù),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2 月宜興市中醫(yī)醫(yī)院收治的363 例尿路感染患者,其中男157 例、女206 例;年齡:<45 歲37 例、45~59 歲73 例、60~74 歲136 例、≥75 歲117 例;易感因素:糖尿病105 例、慢性腎病79 例、產(chǎn)后感染62 例、結(jié)石55例、留置導管32 例、前列腺增生肥大30 例。所有受檢者均自愿參加,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尿路感染診斷標準;②可按照CLSI 標準分離病原菌;③臨床資料完整;④行尿液細菌培養(yǎng)鑒定。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感染者;②無法提供合格尿液樣本者;③送檢前使用抗生素治療者;④尿路畸形者。
1.3 方法 指導受檢者留取清潔中段尿5~7 ml,依次取10 μl 接種于血瓊脂平板及麥康凱平板上,置于35 ℃條件下進行培養(yǎng),時間18~24 h,全程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進行。當革蘭氏陰性菌(G-)計數(shù)>105cfu/ml、革蘭氏陽性菌(G+)計數(shù)>104cfu/ml時,表明該培養(yǎng)結(jié)果存在診斷意義。隨后依據(jù)CLSI標準分離病原菌,應用VITEK2-compact 全自動微生物鑒定儀進行菌種鑒定與藥敏試驗,所用抗菌藥物包括氨芐西林、環(huán)丙殺星、左氧氟沙星、復方新諾明、青霉素、慶大霉素、紅霉素、及氯潔霉素,提取所需分離菌株的耐藥性結(jié)果進行分析。
1.4 觀察指標 ①分析尿路感染致病菌的構(gòu)成及分布情況;②比較不同性別致病菌分布情況;③比較不同易感因素致病菌分布情況;④分析尿路感染致病菌的耐藥性情況。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和(%)表示,組間行χ2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尿路感染致病菌的構(gòu)成及分布情況 363 例尿路感染患者的檢驗結(jié)果中革蘭氏陰性菌301 例,占比82.92%;革蘭氏陽性菌58 例,占比15.98%;真菌4 例,占比1.10%,見表1。
表1 尿路感染致病菌的菌種分布情況(n,%)
2.2 不同性別致病菌分布情況比較 男性大腸埃希菌檢出率低于女性,肺炎克雷伯菌、銅綠假單胞菌及糞腸球菌檢出率高于女性(P<0.05),見表2。
表2 不同性別致病菌分布情況比較[n(%)]
2.3 不同易感因素致病菌分布情況比較 大腸埃希菌在糖尿病中檢出率最高,肺炎克雷伯菌在前列腺增生肥大中檢出率最高,銅綠假單胞菌、鮑曼不動桿菌、糞腸球菌在留置導管中檢出率最高,無乳鏈球菌在產(chǎn)后感染中檢出率最高,見表3。
表3 不同易感因素致病菌分布情況比較[n(%)]
表3(續(xù))
2.4 尿路感染致病菌的耐藥性分析 藥敏試驗顯示,革蘭氏陰性菌與革蘭氏陽性菌氨芐西林、紅霉素、復方新諾明、左氧氟沙星、環(huán)丙殺星、青霉素、氯潔霉素耐藥性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二者慶大霉素耐藥性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尿路感染致病菌的耐藥性分析[n(%)]
尿路感染是重要社區(qū)感染性疾病之一,其發(fā)病率僅次于呼吸道感染,多由上行性感染所致,常伴有菌尿及膿尿等癥狀表現(xiàn),嚴重影響著患者生殖健康[5,6]。抗生素為該病首選治療方式,但部分尿路感染較為復雜,治療相對困難,其反復感染及長期用藥可導致細菌耐藥[7,8]。對此,臨床治療中需合理選擇抗菌藥物,同時減少不規(guī)范用藥,以降低其對病原菌耐藥性的影響[9]。而明確患者的致病菌分布及耐藥特點,可為抗生素的合理應用提供重要參考依據(jù),是改善患者治療效果及耐藥癥狀的有效方式[10]。
本研究中革蘭氏陰性菌共檢出301 例,占比最高,提示革蘭氏陰性菌為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其中以大腸埃希菌最為常見,與既往研究相符[11]。大腸埃希菌為人與動物腸道內(nèi)的常見寄居菌,具有較強的細菌粘附性,其表面?zhèn)銧钗锛熬膳c尿路上皮細胞相結(jié)合,導致輸尿管蠕動減弱,以致尿液無法沖走細菌,引發(fā)逆行感染[12,13]。此外,本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男性大腸埃希菌檢出率低于女性,肺炎克雷伯菌、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糞腸球菌檢出率高于女性(P<0.05)。分析認為,人體糞便中含有大量的大腸埃希菌,而女性尿道口臨近肛門,長度僅為3~5 cm,相較于男性,更為短、寬、直,且尿道括約肌相對較弱,在此條件下,細菌易沿尿道口逆行至膀胱,導致大腸埃希菌向條件致病菌的轉(zhuǎn)變,進而引發(fā)尿路感染[14]。此外,經(jīng)期及婦科疾病等因素亦可導致陰道及尿道黏膜的改變,為致病菌繁殖入侵提供了有利條件。因此,女性大腸埃希菌感染風險高于男性。另一方面,相較于女性,男性尿路感染的致病菌構(gòu)成較為復雜,其肺炎克雷伯菌、銅綠假單胞、糞腸球菌檢出率均高于女性,這與其衛(wèi)生習慣、包皮過長、不潔性生活等存在一定關聯(lián)[15]。除此之外,部分致病菌在不同易感病例中的檢出率也存在差異,其中大腸埃希菌在糖尿病中檢出率最高,究其原因為糖尿病患者尿液上皮細胞上存在大腸埃希菌的定植受體,可增強大腸埃希菌的粘附性,檢出率普遍較高[16];肺炎克雷伯菌在前列腺增生肥大中檢出率最高,這與前列腺增生肥大引起的排尿不暢等誘因有關[17];銅綠假單胞菌、鮑曼不動桿菌、糞腸球菌在留置導管中檢出率最高,此類細菌易引發(fā)醫(yī)源感染,多發(fā)生于衰弱或免疫受損的住院病例中,其留置導尿管等泌尿道操作可破壞黏膜正常屏障功能,導致尿道黏膜損傷,繼發(fā)尿路感染[18];無乳鏈球菌在產(chǎn)后感染中檢出率最高,該細菌易寄生于人體陰道、會陰及尿道口等部位,在產(chǎn)褥期可迅速繁殖,誘發(fā)嚴重感染[19]。通過藥敏試驗發(fā)現(xiàn),革蘭氏陰性菌與革蘭氏陽性菌對不同抗菌藥物的耐藥性也存在差異,但二者對慶大霉素均具有較高耐藥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此,臨床需針對不同類型的致病菌,實施差異化抗菌治療,以保證藥物療效。
綜上所述,尿路感染的致病菌種類較多,其中以革蘭氏陰性菌最為常見,各項病原菌在不同性別及易感因素病例中的檢出情況不同,且耐藥性各異,臨床需結(jié)合其檢驗結(jié)果,開展合理治療方案,避免不合理用藥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