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威爾第歌劇《茶花女》戲劇沖突的多樣化表達

      2023-02-05 23:11:46田曉琳張茂林
      河南社會科學(xué) 2023年11期
      關(guān)鍵詞:阿爾芒茶花女威爾第

      田曉琳,張茂林

      (1.中央戲劇學(xué)院,北京 100710;2.浙江音樂學(xué)院,浙江 杭州 310024)

      ——“沖突即戲劇,人們?nèi)绾翁幚頉_突展現(xiàn)了他們的性格?!薄獖W斯卡·王爾德①(“Conflict is drama,and how people deal with conflict shows you the kind of people they are.”—Oscar Wilde)

      戲劇想要傳遞給觀眾的情感和主題,只有在戲劇沖突的過程中才能得到準確而深刻的揭示。所以,與話劇、舞劇等其他戲劇藝術(shù)一樣,歌劇同樣把戲劇沖突看作生命線[1]。歌劇藝術(shù)利用多種手段表現(xiàn)對比和矛盾沖突,推進情節(jié)發(fā)展,引發(fā)劇情懸念,刻畫人物性格,制造戲劇張力,從而帶給觀眾沉浸感極強的氛圍和情感體驗,讓劇情與觀眾自身的經(jīng)歷、體驗相連接,產(chǎn)生想象與共鳴,讓觀眾持續(xù)保持高度的興趣,全情投入到劇情的發(fā)展中[2]。

      朱塞佩·威爾第(Giuseppe Verdi)的歌劇《茶花女》自1853年問世以來,飽受觀眾喜愛,成為全世界歌劇中最被人熟知和最常上演的作品之一。筆者認為,其經(jīng)久不衰的主要原因是該劇通過強烈的、連續(xù)的、多元的、動人心弦的戲劇沖突,充分利用歌唱、音樂、情節(jié)、情感、舞臺等多種元素營造出非凡的戲劇張力,從而吸引著千萬觀眾持續(xù)的熱捧。由于歌劇《茶花女》是膾炙人口的名作,本文對劇情不再做集中式詳細描述,而是嘗試從題材選擇、價值觀念、人物性格塑造、悲劇氛圍和時間轉(zhuǎn)換等方面多角度地分析該劇所表現(xiàn)的跌宕起伏的戲劇沖突,所蘊含的攝人心魄的戲劇張力,謹作拋磚引玉,求教于歌劇愛好者、老師和同行。

      一、題材選擇與社會現(xiàn)實的沖突

      題材是歌劇創(chuàng)作的基礎(chǔ)和核心元素。題材包含的社會意義對作品的價值與藝術(shù)生命都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影響。題材選擇首先是作曲家現(xiàn)實思考與情感取向的藝術(shù)表現(xiàn)。

      威爾第是19 世紀意大利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作曲家,他創(chuàng)作的三部歌劇《弄臣》《游吟詩人》《茶花女》,以其對當時社會現(xiàn)實深刻的批判,贏得了意大利人民普遍的贊揚和擁戴。特別是歌劇《茶花女》,以社會最底層、最卑微的妓女的愛情故事為題材,顯示了威爾第帶有革命性的氣魄,反映了他對現(xiàn)實問題的深入思考,體現(xiàn)了他為下層婦女爭取權(quán)利自由的歷史責(zé)任感,同時也飽含了他個人生活經(jīng)歷的情感取向。這些使歌劇《茶花女》成為一部劃時代的偉大作品。原著小說《山茶花夫人》②(La Dame aux Camélias)的作者小仲馬(Alexandre Dumas fils)也由衷地稱贊:“50年后,也許大家都不記得我的小說《山茶花夫人》了,但威爾第卻使它成為不朽?!?/p>

      威爾第在創(chuàng)作歌劇《茶花女》時,意大利民族解放的呼聲很高,文藝思潮也趨于現(xiàn)實主義。小仲馬1848 年出版的小說《山茶花夫人》改編為戲劇在巴黎上演時[3],威爾第恰巧觀看了并親身感受到該劇演出后引起的巨大轟動。這個反映妓女愛情悲劇的題材引起了他強烈的情感共鳴,他隨即決定把這個非同尋常的題材搬上歌劇舞臺。在當時,像妓女這樣的小人物,是難以在歌劇正劇中得到表現(xiàn)的。威爾第冒天下之大不韙,毅然將這別人不去觸碰的題材寫入歌劇,絲毫不畏懼社會世俗偏見。他邀請好友劇作家皮亞威③(Francesco Maria Piave)幫助改編腳本,自己僅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創(chuàng)作完成了歌劇總譜。

      歌劇《茶花女》表現(xiàn)了當時巴黎社交娛樂場所中的一個年輕貌美的交際花——薇奧萊塔(Violetta)與貴族青年阿爾弗萊德(Alfredo)癡情相戀的凄美故事。薇奧萊塔是巴黎娛樂場所的名角,是子爵、男爵等貴族們競相追逐的對象。她雖然身處娛樂圈,周旋于達官貴族和社會名流之間,但仍保持著善良和純真,因此吸引了青年阿爾弗萊德的熱烈追求。他們相戀的過程,也體現(xiàn)了這一題材與當時社會現(xiàn)實多層面強烈的矛盾和沖突。他們的愛情不僅為整個社會制度與道德規(guī)范所不容,更為貴族家庭的世俗觀念所不容。

      薇奧萊塔身邊圍繞著絡(luò)繹不絕的追求者,她已習(xí)慣了逢場作戲。但面對年輕帥氣的阿爾弗萊德深情熾熱的表白,她似乎一下子找回了少女時代的天真純樸。幾經(jīng)矛盾、糾結(jié)后,她毅然放棄了陪歌侍酒的生活,用真愛救贖自己的人生,隨愛人去鄉(xiāng)下過簡單安靜的日子,為減輕愛人的經(jīng)濟壓力,甚至悄悄變賣自己的家產(chǎn)。只是好景不長,自由幸福的愛情生活僅僅有三個月,就被阿爾弗萊德的父親阻斷了。老阿爾芒(Germont)以兒子阿爾弗萊德的前途和女兒的幸福為理由干預(yù)、勸導(dǎo)薇奧萊塔離開阿爾弗萊德。經(jīng)過內(nèi)心痛苦的掙扎之后,薇奧萊塔決然以背叛為由重返娛樂場所,犧牲了自己的愛情,直至疾病加重,在遺憾和無奈中失去了年輕的生命。

      阿爾弗萊德以年輕奔放敢愛敢恨的激情與眼光發(fā)現(xiàn)了污泥中的明珠——薇奧萊塔,他不畏社會現(xiàn)實的阻力,幾近瘋狂地愛上了她。這種對愛情的執(zhí)著、癡心與阿爾弗萊德自身的名譽地位以及薇奧萊塔的妓女身份產(chǎn)生了巨大的多層面的沖突。

      威爾第透過薇奧萊塔的愛情遭遇,呈現(xiàn)了世俗偏見和道德虛偽對下層婦女權(quán)利的束縛和侵害,自身近似的經(jīng)歷更勾起他情感深處的隱痛和不平。他妻子死后,他與一位女歌唱家朱塞佩娜(Giuseppina Strepponi)相愛。這位歌唱家曾有一段不被世俗容忍的過往,因而引起威爾第父母的不滿和鄰居的非議。于是,威爾第帶著愛人搬到鄉(xiāng)下過著隱居的生活,一時成為當?shù)鼐用褡I諷冷語的對象。后來威爾第與朱塞佩娜正式結(jié)了婚,用執(zhí)著和勇敢回擊了現(xiàn)實的壓迫。

      歌劇《茶花女》表面上講述的是一個愛情悲劇,實際上是對當時社會倫理和道德觀念的批判。雖然威爾第清楚地知道這樣的題材可能會受到主流社會的反對,但他沒有絲毫猶豫、退卻。他在給那不勒斯朋友塞薩·德·桑克蒂斯(Cesare de Sanctis)的一封信④中談道:“我正在創(chuàng)作《茶花女》,這部歌劇可能被稱為La traviata(字面意思是迷途婦人)。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主題。別人可能會因為服裝、時代和其他千奇百怪的反對意見而不想要這部作品,但我卻非常樂意?!笨梢娮髑沂嵌嗝磮远ú灰频剡x擇把這個題材搬上歌劇舞臺。

      《茶花女》原本的劇情設(shè)定是1850 年的法國巴黎,這是一個充斥著多種社會矛盾和階級沖突的時代。由于工業(yè)革命和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帶來的經(jīng)濟高速增長,巴黎成為歐洲的中心,吸引了大量勞動者的擁入。但與此同時社會階層分化和貧富差距進一步加劇,致使社會沖突越來越多,加劇了道德淪喪和人性扭曲:一方面,上流社會的人們整天沉溺于奢靡的享樂,他們拋棄了真情;另一方面,處于社會底層的人們則飽受貧困和壓迫,他們失去了尊嚴和希望。

      工業(yè)革命開始后婦女的社會地位逐漸有所改變⑤,她們被允許從事部分職業(yè),在社會中的角色也逐漸呈現(xiàn)多元化的趨勢。盡管如此,仍舊有很多婦女的生活狀況并沒有發(fā)生大的改善。有一些處在社會邊緣的女性為了生存,不得不出賣自己的肉體。雖然她們是社會排斥的對象,但以妓女為題材的文學(xué)作品卻不勝枚舉,因為她們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沖突,她們在欲望中墮落,行走在黑暗里。在很多作品中,她們身上交織著“善”與“惡”,折射出19 世紀婦女在自由、人權(quán)等方面的社會現(xiàn)實。

      歌劇《茶花女》就是在這種婦女覺醒、拼命追求自由的背景下創(chuàng)作的。然而,令威爾第大為不滿的是,歌劇院的管理者為了使歌劇通過審查,竟然將原本當代(19世紀)的劇情背景改成了18世紀初[4]。由此可知,這部歌劇的主題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下顯得多么尖銳。也正是這一現(xiàn)實主義思想的題材,才使歌劇《茶花女》緊緊地牽動著人心,強烈地沖擊著觀眾的思想情感,始終保持旺盛的藝術(shù)生命力。

      二、癡心愛情與世俗觀念的沖突

      愛情與世俗觀念的沖突雖然在各個時代的藝術(shù)作品、現(xiàn)實生活中廣泛存在,但威爾第將這種沖突在歌劇《茶花女》中表現(xiàn)得極為驚世駭俗、與眾不同。

      在19世紀中葉,雖然歐洲國家民族解放和自由的呼聲此起彼伏,沖擊著傳統(tǒng)的階級差別和等級觀念,但貴族與窮人生存環(huán)境的巨大差距,貴族高貴神圣、窮人卑微低賤的社會心理格局還牢不可破。作曲家讓歌劇的核心情節(jié)圍繞著薇奧萊塔和阿爾弗萊德之間的愛情展開。然而,他們的關(guān)系跨越階層,被虛偽、偏見和道德束縛所包圍。薇奧萊塔是被社會嚴重邊緣化的人,她的職業(yè)和社會地位限制了她的社交和婚姻選擇,她不可能與上流社會的人平等生活。

      基于此,這對男女青年的愛情注定是困難重重、難以持續(xù)的。阿爾弗萊德的父親老阿爾芒使這種沖突變得更加顯而易見。老阿爾芒代表的是上流社會的道德和規(guī)范,他軟硬兼施地要分開這對情侶。強烈的戲劇張力在美好的愛情與殘酷的現(xiàn)實沖突中展開,妓女的愛情與社會道德之間的沖突營造了一種異常緊張的氛圍,使觀眾的情感深陷其中。

      第一幕在歡聲笑語的氣氛中,阿爾弗萊德向薇奧萊塔大膽地表達愛情,在薇奧萊塔心里掀起了陣陣漣漪。埋藏在她內(nèi)心深處的對真愛的向往,被阿爾弗萊德真摯的表白喚醒了,雖然薇奧萊塔仍承受著社會現(xiàn)實給予的巨大壓力,不敢輕易相信還有真的愛情,但幾經(jīng)糾結(jié)斗爭之后,對愛情的渴望戰(zhàn)勝了內(nèi)心的徘徊和恐懼,勇于直面真愛,接受并回應(yīng)真愛體現(xiàn)了她的勇敢和率真的一面。

      在第二幕中,薇奧萊塔正沉浸在無比幸福的愛情汪洋中,現(xiàn)實的巨浪就突然向她打來,讓她驚慌失措。不速之客老阿爾芒突然出現(xiàn)了,帶著道德偏見的棍棒,立刻為他們的愛情蒙上了重重的陰影。老阿爾芒和薇奧萊塔之間的對話緊張而充滿對抗,他們在觀念上存在著根本性的分歧。老阿爾芒代表著傳統(tǒng)的社會道德觀念,一開始他的態(tài)度非常強硬,要求薇奧萊塔放棄阿爾弗萊德,好讓他回到老阿爾芒所認為的生活正軌。而薇奧萊塔則堅信他們的愛情是真實而純粹的,不愿意犧牲她視為生命的愛情去迎合傳統(tǒng)價值觀念。戲劇沖突在老阿爾芒和薇奧萊塔長達20分鐘的二重唱中彰顯出來。

      在威爾第時代,二重唱通常是由四個不同的部分構(gòu)成,其中包含了角色之間長而深入的戲劇互動。首先是“開場”(scena),這是一個短小的部分,角色們開始對話,然后正式進入以下四個部分:(1)“起始節(jié)奏”(Tempo d’attacco):由一位或兩位角色演唱快節(jié)奏的樂章。(2)“如歌的”(Cantabile):比第一部分更緩慢、更抒情的樂章。(3)“中間的速度”(Tempo di mezzo):一個短暫的、快速的過渡樂章。(4)“卡巴萊塔”(Cabaletta):一個快速、充滿能量的結(jié)尾部分。這場戲通過音樂細致入微地展現(xiàn)了兩人由沖突到緩解的過程,以及他們之間關(guān)系、情緒、情感的一系列復(fù)雜變化。剛開始,老阿爾芒和薇奧萊塔雖然一直在“對著”對方歌唱,但沒有真正的聲音或思想的和諧。老阿爾芒發(fā)現(xiàn)硬的不行,就搬出自己年輕備婚女兒的幸福來試圖動搖薇奧萊塔守護愛情的決心,他的語氣親和而帶著懇求。在《告訴你女兒》(Ditte alla giovine)這段歌唱之后,當老阿爾芒發(fā)現(xiàn)薇奧萊塔愿意為他的女兒作出犧牲時,威爾第創(chuàng)作了一段兩個人共同的快板來描述這一時刻,讓他們無論是從音樂還是舞臺上慢慢從對立走到了一起。隨后當內(nèi)心掙扎的薇奧萊塔決定犧牲自己的幸福并希望老阿爾芒像對待自己女兒一樣親吻擁抱她時,柔和的音樂使他們的關(guān)系趨向一致。最后就是cabaletta,此處威爾第不再用不同的音樂而是創(chuàng)作了二人的和聲以及同樣的旋律,意味著薇奧萊塔已經(jīng)向老阿爾芒妥協(xié)了。

      威爾第最擅長使用細膩的音樂達成豐富的心理描寫。老阿爾芒以抒情的方式開始,先是通過《神賜給我天使般純潔可愛的女兒》(Pura sicomme un angelo),以哄騙薇奧萊塔同情他可愛而無辜的女兒的困難處境。隨后老阿爾芒改變策略,音樂變得陰沉并具有操縱性,他又利用薇奧萊塔對衰老的恐懼,通過《一旦時光流逝》(Un dì,quando le veneri)來強化男人對年輕美貌的迷戀和對年老色衰的善變,以此來瓦解薇奧萊塔對愛情的堅守。此時,薇奧萊塔以E 小調(diào)音樂低語回應(yīng),暗示著一個人情感受到巨大打擊的顫抖。當老阿爾芒要求薇奧萊塔必須告訴阿爾弗萊德她不愛他、離開他時,緊張的情感通過管弦樂的演奏表現(xiàn)出來。此刻聽眾的情感隨著音樂的變化,在譴責(zé)老阿爾芒的無情和痛惜薇奧萊塔的可憐之間跳動。

      在這個沖突中,觀眾看到了兩個不同世界的碰撞。薇奧萊塔代表著社會底層,雖然她性格堅強而自立,勇于追求自由解放,追求愛情幸福,但她微薄的力量難以與巨大的社會偏見抗衡。她在與老阿爾芒的交鋒中明顯表現(xiàn)出力不從心的無奈和退讓。同樣,阿爾弗萊德也面臨著痛苦的抉擇。他上流社會的身份地位,他的愛情與家庭責(zé)任、與貴族階層之間的矛盾沖突也是劇情發(fā)展的主要看點。這種癡心的愛情與世俗道德觀念的激烈矛盾,使觀眾在情感上更深入地與角色連接在一起,情緒也隨著劇情的起伏而不斷變化,接受著戲劇張力的熏染。

      三、舞臺形象復(fù)雜性的沖突

      歌劇與其他戲劇藝術(shù)一樣,其根本任務(wù)是塑造鮮明的舞臺形象,但手段卻有所不同。話劇主要靠語言藝術(shù),舞劇主要靠舞蹈藝術(shù),而歌劇則綜合了音樂藝術(shù)和戲劇藝術(shù),在塑造舞臺形象方面具有優(yōu)越性。如我國著名音樂學(xué)家居其宏⑥教授所說:“舞臺形象的本質(zhì)只有在戲劇沖突的過程中才能得到準確深刻的揭示……西洋古典歌劇中任何一個有生命力的藝術(shù)形象,無不是在劇烈沖突中運用沖突性的音樂手段塑造成功的?!蓖柕诘摹恫杌ㄅ氛菢O為巧妙地利用戲劇沖突塑造了劇中角色的多元性和復(fù)雜性,這些沖突通過詠嘆調(diào)、宣敘調(diào)、重唱、合唱、樂隊音樂淋漓盡致地呈現(xiàn)出來,這使得《茶花女》劇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飽滿、更加立體和真實。

      薇奧萊塔具有樂觀且堅強的性格特征,但內(nèi)心卻充滿痛苦和孤獨。她的心理斗爭和情感波瀾,使她成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令人憐惜的角色。她與阿爾弗萊德墜入愛河,甘愿為了愛情放棄享樂和財富,這是愛之深、情之切的生動體現(xiàn)。她敢于追求、敢于犧牲,果斷而堅強的品質(zhì)讓人敬佩、感動,同時她深受病魔折磨又讓人揪心疼惜。薇奧萊塔心理精神的強、社會地位的低、身體狀況的弱,產(chǎn)生了多重的戲劇沖突和感染力。

      阿爾弗萊德也是一個充滿矛盾的角色。一方面深愛著薇奧萊塔,為了她愿意放棄一切。另一方面,當他的父親要求他離開薇奧萊塔以保護家族的名譽時,他的內(nèi)心充滿了巨大的矛盾,他可以拋棄名譽地位,卻不忍傷害家庭和親情。他雖然面臨在愛情和家庭責(zé)任之間的艱難選擇,但情感上又把愛情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當阿爾弗萊德發(fā)現(xiàn)舞會請柬時,立刻誤會薇奧萊塔的離去是對他的背叛,于是怒不可遏,不顧父親的勸阻,趕往舞場去報復(fù)。阿爾弗萊德因愛而恨、愛恨交加的心理變化,帶來了一連串跌宕起伏的戲劇性效果。愛得愈深,報復(fù)愈狠,這就大大增強了角色的立體感和可信度,讓觀眾不禁為薇奧萊塔的處境擔心,并將劇情一步步推向高潮。

      該劇另一個重要角色老阿爾芒也是復(fù)雜而多面的,雖然他是阿爾弗萊德和薇奧萊塔愛情的阻斷者,但他并非一個簡單的、應(yīng)該抨擊的反面角色。促使他這么做的原因可以歸結(jié)為:他既是社會傳統(tǒng)道德和貴族地位名譽的捍衛(wèi)者,又是家庭責(zé)任和孩子前途的守護人。盡管顯得格外冷酷,但也體現(xiàn)了當時社會的價值觀、階級觀和最普遍的人性。在第二幕的前半部分老阿爾芒處心積慮、軟硬兼施地說服了薇奧萊塔主動放棄阿爾弗萊德,使觀眾對這個角色產(chǎn)生了無比的厭惡和憎恨。

      隨后,威爾第又通過極其優(yōu)美的男中音詠嘆調(diào)《普羅旺斯的大地和海洋》(Di Provenza il mar il suol)把老阿爾芒作為父親的良苦用心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首詠嘆調(diào)有著非常精妙的結(jié)構(gòu),音樂開頭由木管樂器演奏,代表了民俗主題的特質(zhì),描繪了阿爾弗萊德童年的鄉(xiāng)村環(huán)境,突顯出老阿爾芒的動機,他試圖用普羅旺斯故鄉(xiāng)生動的回憶說服阿爾弗萊德。盡管歌詞內(nèi)容足以能夠激起觀眾豐富的想象力,但威爾第的音樂設(shè)計讓這首詠嘆調(diào)更加引人注目,他將同樣的句子按先后次序顛倒放置。例如,詠嘆調(diào)的第一句是:“普羅旺斯的大地和海洋,是什么使你的心忘記了?”(Di Provence il mar,il suol chi dal cor ti cancello.)之后是:“是什么使你的心忘記了,普羅旺斯的大地和海洋?”(Chi dal cor ti cancello,di Provence il mar,il suol.)每一行由半句組成,與另一行完美平衡,從而有效地使句子聽起來更長,同時它還賦予詠嘆調(diào)一種特別“均衡”“穩(wěn)定”“親和”的感覺。這種處理方式烘托了老阿爾芒角色的復(fù)雜性,映襯出角色性格的另一面——一位試圖引導(dǎo)兒子重新“平衡”生活重心、重建人生目標的父親對社會道德秩序的固守。

      除此以外,老阿爾芒在薇奧萊塔受到阿爾弗萊德的羞辱后痛苦倒地,以及薇奧萊塔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時刻,表現(xiàn)出了對薇奧萊塔的同情和愛憐。尤其是面對奄奄一息的薇奧萊塔,老阿爾芒懊悔了。他唱道:“我內(nèi)心深深地悔恨,她虛弱的聲音刺痛著我的心。啊,我真是老而愚昧!竟然造成無法挽回的錯誤!”體現(xiàn)了老阿爾芒人性的喚醒和良心的回歸,是他親手斷送了這個從污泥潭里掙脫并重生的年輕生命,他的后悔是合乎情理的。因此,老阿爾芒這個角色是具有多重色彩的,是非常耐人尋味的。在這里體現(xiàn)了威爾第擅長刻畫人物復(fù)雜性的藝術(shù)造詣和深刻細致的良苦用心。

      歌劇《茶花女》經(jīng)常通過管弦樂隊和聲樂氛圍的不一致來表達角色性格的矛盾沖突。這在當時是非常創(chuàng)新的手法。18 世紀和19 世紀流傳的歌劇格言是,“首先是音樂,然后是歌詞”(Prima la musica e poi le parole),但威爾第的作品希望能夠擺脫音樂和文本之間的差別,從而支持這兩個元素的公平融合,以形成一個更加完整的實體。需要注意的是威爾第沒有將管弦樂隊視為伴奏,相反地他展示了對管弦樂隊的徹底運用,極大地突出了樂隊部分的戲劇表現(xiàn)力[5]。他通過音樂合奏表達了角色心理活動的變化以及他們的情感。例如歌劇一開始,管弦樂隊就揭示了悲劇的主題:小提琴發(fā)起柔和而脆弱的旋律,對薇奧萊塔的悲慘命運和內(nèi)心的孤獨似有某種暗示。另外,標志著阿爾弗萊德和薇奧萊塔之間愛情的主導(dǎo)動機在第一幕的二重唱《幸福的一天》中首次出現(xiàn)后,又在歌劇中的凄美時刻數(shù)次浮出水面。盡管劇中角色有時試圖隱藏自己的情感,但管弦樂隊卻“背叛”了他們,用相反的音樂色彩提醒觀眾角色在此時內(nèi)心最真實的情感并不是表面詞意所呈現(xiàn)的,此刻作曲家用音樂來暗示每個角色真實的心理狀態(tài)以及性格的復(fù)雜性。

      威爾第多次利用音樂節(jié)奏和風(fēng)格的變化來強化人物角色的內(nèi)心沖突。在第一幕中,作曲家通過一首長達12 分鐘的詠嘆調(diào)《也許他就是那個人》(Ah,fors’è lui...),把薇奧萊塔內(nèi)心對愛情的向往、面對現(xiàn)實社會的無奈以及左右為難的掙扎一層層地展現(xiàn)給觀眾。詠嘆調(diào)先以小調(diào)開始(通常內(nèi)省多數(shù)會用小調(diào)來詮釋),表示了此時此刻是薇奧萊塔內(nèi)心最真實的感受。隨后,她的情緒從內(nèi)省轉(zhuǎn)變?yōu)楸虐l(fā),表達出對愛情的贊美,我們從舒緩明亮的音樂色彩中可以感受到薇奧萊塔已萌發(fā)了對美好愛情的向往。當觀眾正沉浸其中時,音樂突然停止,薇奧萊塔像是從夢中驚醒一般:“瘋狂!瘋狂!這是虛妄的妄想?!保‵ollie!Follie!Delirio vano è questo.)她認為自己被遺棄在巴黎這個擁擠的沙漠中,應(yīng)該在享樂的漩渦中狂歡和死亡。因此,她大喊著“永遠自由”來反抗愛情的束縛,威爾第在隨后這首最著名和最難的女高音詠嘆調(diào)《永遠自由》(Sempre libera)中,采用了cabaletta 的風(fēng)格,這個詞源自意大利語“螞蚱”,意指音樂節(jié)奏快得像螞蚱一樣跳動,象征著薇奧萊塔想要不停地尋求快樂。此時有趣的戲劇效果出現(xiàn)了,屋外傳來了阿爾弗萊德的歌聲“神秘莫測、遙不可及”(象征愛情主導(dǎo)動機的旋律),他再次宣告對薇奧萊塔的愛,音樂在這里明顯慢了下來。她聽到后被震撼了,重新變得憂郁,喃喃自語地說“哦,愛情”,但她隨即又回到麻痹自我、堅持享樂的態(tài)度中,努力使自己不被動搖,在一系列極為快速的花腔演唱中,她以一個令人驚嘆的High降e作為終結(jié),同時整幕戛然而止,使戲劇張力達到了頂峰。

      四、狂歡氣氛與悲劇色彩的沖突

      威爾第擅長在有限的舞臺上用歡樂的氣氛反襯悲劇的意味,把悲歡沖突的戲劇效果和審美意義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薇奧萊塔患有肺結(jié)核,這在當時屬于絕癥。她的健康狀況給劇情增加了緊張感,威爾第通過音樂處理讓觀眾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她所面臨的悲慘命運。她的疾病乃至生命的早逝,與愛情得失和社會偏見的多重壓力密切相關(guān)。從這個角度來看,薇奧萊塔的悲劇命運是注定的,因為她不僅需要與社會的偏見作斗爭,還要與自己的生命極限作斗爭。

      雖然最后相愛的男女主人公終于重逢,但等待著薇奧萊塔的仍然是死亡的命運,這樣的結(jié)局使得《茶花女》成為驚世駭俗的、充滿戲劇張力的愛情悲劇。正如魯迅所說,悲劇是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歌劇《茶花女》把薇奧萊塔美好的愛情由生到滅的悲劇過程細致生動地展示出來。薇奧萊塔是劇中最弱勢的人,但她卻被迫做出了最多的犧牲,她將健康犧牲給了虛偽的社交,將激情犧牲給了自己的職業(yè),將愛情犧牲給了阿爾弗萊德的妹妹和他家族的榮譽,最后她用生命成全了阿爾弗萊德的未來。這些犧牲正是阿爾弗萊德的愛驅(qū)使著她,激發(fā)出了她巨大的能量,讓觀眾看到一個勇于燃燒自己生命的崇高圣潔、凄慘美麗的底層女性。

      威爾第除用樂隊在歌劇中給悲劇結(jié)局埋下伏筆之外,他還多次用狂歡氛圍與悲劇主題形成映襯,創(chuàng)造了深刻的戲劇沖突。這種巧妙的構(gòu)思在劇情、音樂和表演等各個層面得到了精彩的展現(xiàn),讓觀眾在歡樂的場景中更激蕩出強烈的同情和憐憫,也更加感受到薇奧萊塔的命運悲慘和社會現(xiàn)實的殘酷。

      值得注意的是,劇中悲劇與狂歡的主題一直是交替出現(xiàn)的,讓觀眾的情緒始終無法平穩(wěn)。歌劇開頭首先由小提琴和大提琴奏出一個陰郁的主題,暗示著薇奧萊塔的疾病和早逝的悲劇,也是對女主人公命運的一種哀傷的提示。這段憂郁的音樂準確表達了她空虛的生活和無望的心情。緊接著音樂的氛圍發(fā)生扭轉(zhuǎn),在第一幕的豪華派對中狂歡和享樂被渲染得淋漓盡致,薇奧萊塔在這場派對中是絕對的主角,她充滿魅力、活力四射,吸引著全場的關(guān)注。在歡快的小提琴重奏中觀眾可以感受到薇奧萊塔想通過輕松的聚會和飲酒尋樂來掩飾她生活的無奈和對命運的反抗。但與此同時,哀傷的大提琴背景音樂始終提醒著我們,她可能只是表面快樂,內(nèi)心深處卻是病痛和悲傷的。

      第二幕第二場發(fā)生在薇奧萊塔巴黎的朋友芙洛拉的家里,威爾第為我們呈現(xiàn)了與歌劇開頭相同類型的派對音樂。這時舞臺上上演了兩場歡快的舞蹈,一場是吉普賽人的舞蹈,另一場是斗牛士之舞。這兩場舞蹈一方面是為了暫時緩解第二幕第一場結(jié)尾時男女主人公掙扎著分開后所帶來的緊張和哀傷的情緒,另一方面是為了在歡快的氛圍中埋伏更大的悲劇暗示。緊接著薇奧萊塔為了隱瞞真相,謊稱自己深愛男爵,信以為真的阿爾弗萊德被憤怒沖昏了頭,他絕望地認為薇奧萊塔再次墮落到紙醉金迷的享樂生活中,失去理智的他當眾將錢摔在薇奧萊塔身上。這種極端的報復(fù)行為與此前聚會的狂歡氛圍再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加映襯出薇奧萊塔的悲苦和可憐。

      在第三幕中,趕來探視的醫(yī)生判斷薇奧萊塔生命為時不多。在她無比絕望、伏倒啜泣的時候,窗外卻傳來狂歡節(jié)中人們的歌聲和歡呼聲。這是震撼人心的強烈對比,具有讓觀眾撕心裂肺、心痛不已的戲劇效果,大大強化了悲劇氣氛的感染力。薇奧萊塔房間外節(jié)慶的歌聲在此刻顯得那么刺耳,它仿佛反復(fù)在房間里回蕩,更喚起了垂死的薇奧萊塔對美好生活的追憶,以及對失去愛情和生命將逝的無奈和痛惜。

      悲喜情景沖突的愛情悲劇,中國也有經(jīng)典的例子。在《紅樓夢》中,一邊林黛玉生命之燭將熄,呼喚著寶玉的名字,另一邊寶玉迎娶寶釵?!读鹤!分?,一邊梁山泊深受思戀祝英臺之苦,命喪黃泉,另一邊祝英臺被馬家迎娶。這種悲喜情景的強烈反差對比,使悲劇氣氛更加濃厚。

      薇奧萊塔的死以狂歡節(jié)為背景,作曲家把普天同慶、萬眾齊樂的歡樂氣氛與孤獨病死的悲劇并置,形成冰火兩重天的舞臺畫面,讓觀眾的淚更流,心更疼。

      此外,西方狂歡節(jié)和元旦具有某些相同的特點,元旦作為一年中的第一天,包含了重新開始的概念??駳g節(jié)也是為了慶祝第二天即將到來的特殊日子,通常是出海遠航或是四旬齋節(jié)。因此,我們可以大致推測到作者選擇讓薇奧萊塔在狂歡節(jié)這天死亡除意圖制造巨大的沖突來凸顯她的悲劇命運以外,也是用巧妙的方式來暗示生命的重生和時間的重啟。因此,死亡不僅是個體的終結(jié),也為了引發(fā)觀眾對生命意義和社會現(xiàn)實的反思。

      五、時間流逝與空間場景的沖突

      戲劇最突出的特點,是通過高度概括的時間、空間來表現(xiàn)戲劇沖突,體現(xiàn)戲劇張力。引入時間的概念,創(chuàng)造時間流逝的意象可以給觀眾帶來身臨其境的感觀效果,增添緊張、扣人心弦的劇情氛圍。

      歌劇《茶花女》關(guān)于時間的暗示在劇情一開始就通過派對的合唱有所表達。這場聚會活動充滿了無憂無慮的氛圍,人們跳舞、喝酒、談笑、盡情享樂,共同贊美眼前的時刻,沉醉于“當下”的快樂。對于薇奧萊塔來說,放縱成了一種應(yīng)對焦慮和逃避現(xiàn)實的方式,并規(guī)避了愛情可能帶來的痛苦。這是在著名的《飲酒歌》(Libiam ne’lieti calici)唱段中,每個人都在頌揚“及時行樂”的生活態(tài)度:“讓我們?yōu)闅g樂而干杯,為美麗燦爛而舉杯,逝去的時光都陶醉于愉悅之中?!保↙ibiamo,ne’lieti calice,che la bellezza infiora,e la fuggevol ora,s’inebrii a voluttà.)令人眩暈的歌聲和旋轉(zhuǎn)的舞蹈給夜晚的派對注入了節(jié)奏,一直持續(xù)到清晨。在這樣的氛圍下,威爾第帶給觀眾一種循環(huán)往復(fù)的時間概念。通常數(shù)字3代表著循環(huán)和輪回。這里的三拍華爾茲正是要傳遞循環(huán)的感受,它與時間的流逝相對立。舞會上所有賓客都在等待著“新的一天”,它接替今天并將被明天替代。因此,在這個“抓住當下”的聚會中,人們意識到生命的短暫性,他們沉浸在享樂這個循環(huán)往復(fù)的漩渦中無法自拔,造成一種可以對抗快速流逝的時光的假象。

      同樣,我們在第一幕的經(jīng)典唱段《及時行樂》(Sempre libera)中可以明顯感受到想要對抗時間流逝的意圖。享樂的循環(huán)仿佛是一個枷鎖把薇奧萊塔禁錮了起來。當她改變自己生活方式并試圖在鄉(xiāng)村與阿爾弗萊德長相廝守時,時間反而加速流動起來,給人以歡樂幸福的時光總是短暫的感覺。隨后阿爾芒突然出現(xiàn),帶著保護他兩個孩子的“命運”和“未來”這樣的理由,并以唱段《一旦時光流逝》(Un dì,quando le veneri)來進一步強調(diào)時間流逝的概念,從而告誡薇奧萊塔的青春不會永遠持續(xù)。在這里,觀眾沉浸在劇情和音樂渲染的緊張感中,時間仿佛凝固了一般,歌詞傳達的時間概念和觀眾感受到的時間發(fā)生了沖突,戲劇張力和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也就此產(chǎn)生了。

      另外,威爾第還多次通過視覺和聽覺的片段來隱喻“時間”的意象。例如在第一幕聚會行將結(jié)束時,薇奧萊塔送給阿爾弗萊德一朵花,說只有當花凋謝時,他才能過來見她。這里把等待的時間用凋謝的花瓣來計算,預(yù)示著薇奧萊塔將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悲劇命運。

      再如,第三幕開頭弦樂pizzicato(撥奏)讓人聯(lián)想到一個時鐘的滴答聲。這種聲音并沒有出現(xiàn)在第一幕,因為那里的時間是在循環(huán)往復(fù)的邏輯中呈現(xiàn)的。而在第三幕開始時,弦樂的撥奏聲出現(xiàn)了并一直伴隨著序曲的結(jié)束,這個聲音讓人想起心臟的搏動,也是薇奧萊塔生命倒計時的象征,提醒我們時間在飛速流逝,這個年輕的生命即將逝去。

      女主人公生命終結(jié)的場面是在薇奧萊塔臥房里,空間有生命將盡的壓迫感,時間有分秒必爭的緊張感,薇奧萊塔希望阿爾弗萊德出現(xiàn),她就會好轉(zhuǎn)。但現(xiàn)實是殘酷的,愛人雖然到來,但也沒有挽回她年輕寶貴的生命。威爾第在改編《茶花女》時,刻意把女主人公在呼喚著愛人名字卻不能相見含恨而死的慘烈結(jié)局改為阿爾弗萊德在薇奧萊塔病情危重時刻趕來,讓薇奧萊塔最終死在愛人懷中的這樣稍能寬慰人心的結(jié)局。這一安排,看似讓悲劇的程度有所減輕,照顧了不少觀眾的憐愛心理和善良的愿望,但實際上威爾第利用滿足觀眾所期待的兩人的重逢,創(chuàng)造了更大的戲劇張力,讓飛速流逝的時間定格在飽含著希望、絕望、緊張、震驚等觀眾最復(fù)雜的情感瞬間,使薇奧萊塔這個形象得到升華,為她打開了通向另一個永恒時間的大門。

      六、跨越時代的藝術(shù)魅力

      偉大的藝術(shù)作品往往能跨越時空的界限,威爾第歌劇《茶花女》就是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該劇蘊含著無與倫比的藝術(shù)魅力,讓觀者潸然淚下,難以忘懷。

      首先是題材和悲劇的審美價值。威爾第放棄了以往歌劇中的歷史題材,轉(zhuǎn)而專注于一個更為日常和生活化的主題,通過向觀眾提供一種小人物的英雄主義來喚起他們的反思。他對19 世紀的社會道德標準進行了批判,這一觀點得到了左拉、雨果、巴爾扎克等現(xiàn)實主義作家的支持[6]。此外,為了強調(diào)對社會的批判,威爾第希望演員穿著現(xiàn)代服裝,以便觀眾能夠產(chǎn)生對當下社會現(xiàn)實的警醒。但由于演出劇院的審查,他不得不將作品背景改為18世紀。盡管如此,《茶花女》的批判性仍然震驚了當時的觀眾。同時,小人物薇奧萊塔悲劇的結(jié)局則讓這種批判性更加深刻,渺小的她無力與命運進行抗爭,只有在她遵循自己卑微的角色時,社會才會接納她并利用她。她天真地相信,通過愛情可以擺脫自己被困在“道德敗壞”的境地,然而事實上她只有通過死亡才能獲得救贖,通過犧牲愛情,才能保護那些拒絕她的“體面”家族的榮譽,而她之所以能夠博得劇中眾人的關(guān)懷,也只是因為她生命將息。

      其次是音樂的匠心設(shè)計。威爾第非常懂得如何讓音樂簡潔高效且震撼人心?!恫杌ㄅ分薪?jīng)典選段的密集程度讓人驚訝。整部歌劇旋律朗朗上口,易于記憶,讓人難以忘懷。比如《飲酒歌》,優(yōu)美而簡單的旋律會讓觀眾不自覺地想要跟隨著演員一起翩翩起舞,在心中跳起華爾茲。

      再次是藝術(shù)懸念的精巧營造。除因上述沖突引發(fā)的懸念以外,威爾第經(jīng)常利用音樂節(jié)奏變化來制造懸念,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比如管弦樂隊通過演奏一段主題旋律,吸引觀眾徜徉其中,然后突然之間音樂戛然而止,觀眾會好奇地想知道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這樣的刻意停頓在當時的傳統(tǒng)歌劇界是不可想象的。威爾第對音樂懸念的處理按照法國音樂評論家尚塔爾·卡佐⑦(Chantal Cazaux)的說法有種希區(qū)柯克式的懸疑、魔幻感覺。

      最后是對演員唱腔的超高要求。歌劇《茶花女》中演員唱腔獨特的設(shè)計,幾乎是無與倫比的。尤其是女主角薇奧萊塔,對演員的專業(yè)素養(yǎng)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誰能勝任,誰來出演,這個角色總能成為該演員的自豪和觀眾的看點。

      根據(jù)美國著名歌唱家蕾妮·弗萊明⑧(Renée Fleming)的說法:“在所有女高音歌劇角色中,薇奧萊塔這個角色被喻為女高音的試金石?!?/p>

      薇奧萊塔的角色要求扮演者不僅在歌唱上有高超的技巧,還要在舞臺表演上具有絕對的掌控力。薇奧萊塔經(jīng)歷了人類情感的整個過程,從愛到恨,從歡樂到死亡。在第一幕中,她需要有一個非常高亢、明亮的嗓音,這對于輕型女高音更加容易些。但到了第二幕,威爾第要求女高音具有一般輕女高音不具備的聲音張力和表現(xiàn)力,她必須在中音域演唱,這樣才能更好地創(chuàng)造在二重唱中與男中音(老阿爾芒)對峙的效果。在第三幕中,薇奧萊塔奄奄一息,生命之火隨時可能熄滅。除對微弱唱腔的控制以外,演員還必須盡力表演使疾病看起來真實可信,因此從演唱者的音色及演唱技巧上也有著與前兩幕不同的要求。

      所以薇奧萊塔需要三種不同的聲音特質(zhì),這也詮釋好該角色的難點所在。正因如此,成功地出演薇奧萊塔成為眾多女高音歌唱家在歌劇史上留下印記的關(guān)鍵。例如,瑪麗亞·卡拉斯(Maria Callas)就是最著名的薇奧萊塔的詮釋者之一。

      不知君此曲,曾斷幾人腸。經(jīng)歷了170 年的風(fēng)云變幻,《茶花女》成了歌劇史上的永恒經(jīng)典,一直吸引著千萬觀眾。相信她還將繼續(xù)挺拔在時間的舞臺上,櫛風(fēng)沐雨,四季常青!

      注釋:

      ①愛爾蘭詩人和劇作家。作為唯美主義的代表人物,他嘗試了各種文學(xué)活動,在19世紀90年代初期,王爾德創(chuàng)作了四部社會喜劇,這使他成為維多利亞時代晚期倫敦最著名的劇作家之一。

      ②《山茶花夫人》譯名由該部小說的法語名字La Dame aux Camélias直譯過來,國內(nèi)有些人將原著也翻譯成《茶花女》,為了更加精確并與威爾第的歌劇區(qū)分開來,本文均翻譯為《山茶花夫人》。

      ③弗朗西斯科·馬里奧·皮亞威(Francesco Maria Piave)是19世紀意大利劇作家,威爾第的朋友兼合作伙伴。

      ④1853 年1 月威爾第寫給??说偎沟男?,內(nèi)容記載于美國傳記作家瑪麗·簡·菲利普斯-馬茨(Mary Jane Phillips-Matz)的作品《朱塞佩·威爾第傳》。她曾在意大利生活多年,在20世紀70年代初回到美國后,經(jīng)?;氐酵柕诘某錾亍既卸冗^夏天,在那里她孜孜不倦地研究作曲家的生平。

      ⑤歐洲女性社會地位真正意義上的改變出現(xiàn)在20世紀初期,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之間。

      ⑥居其宏,中國當代音樂史、中國歌劇音樂劇研究的領(lǐng)軍人物,博士生導(dǎo)師,中國音樂評論學(xué)會副會長。

      ⑦尚塔爾·卡佐,法國著名音樂家、音樂學(xué)家、記者、出版商和作家。巴黎國家歌劇院、巴黎愛樂樂團、盧森堡愛樂樂團、日內(nèi)瓦大劇院、波爾多歌劇院、里昂歌劇院等知名歌劇院撰稿人。

      ⑧美國女高音歌唱家,她被認為是當代最頂尖的抒情女高音,是各大歌劇院和音樂廳爭相邀請的對象。

      猜你喜歡
      阿爾芒茶花女威爾第
      《茶花女》:戀愛可以,“戀愛腦”不可以!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茶花女
      探析《茶花女》悲劇根本原因
      “歌劇之王”威爾第的故事(一)
      琴童(2018年4期)2018-05-19 10:21:46
      茶花女吊燈
      歌劇(2017年7期)2017-09-08 13:09:37
      父女情真深似?!柕谂c《西蒙·波卡涅拉》
      歌劇(2017年4期)2017-05-17 04:07:10
      威爾第歌劇創(chuàng)作中的威廉·莎士比亞情節(jié)
      樂府新聲(2016年4期)2016-06-22 13:03:00
      歌劇《茶花女》劇照
      淺談《茶花女》悲劇成因
      淮阳县| 沿河| 肇东市| 宜都市| 呼图壁县| 山阴县| 梁山县| 中超| 双江| 河南省| 尚志市| 泾川县| 蚌埠市| 安阳市| 九台市| 湖北省| 龙岩市| 盐津县| 利川市| 吉安县| 米易县| 凤城市| 武安市| 赫章县| 肃北| 大庆市| 凌海市| 永新县| 昌都县| 宽甸| 鄂伦春自治旗| 谷城县| 湄潭县| 邢台县| 垣曲县| 汉川市| 晋江市| 蚌埠市| 邢台市| 沈丘县| 光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