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圳市坪山區(qū)龍?zhí)镄W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英語課程內(nèi)容的選取遵循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原則,緊密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體現(xiàn)時代特征,反映社會新發(fā)展、科技新成果,聚焦人與自我、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等三大主題范疇?!边@就要求小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關注教材上的知識,還要將英語學習延伸到生活中,將英語教學生活化。陶行知先生認為,生活是教育最好的場地,將英語教學生活化,可以讓學生從生活中學習到英語,有助于對英語的理解與運用。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貫徹“行知理念”,將英語教學與生活完美融合,縮小英語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運用英語。
英語是一門國際通用語言,是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交流溝通的工具。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時,不僅要發(fā)掘英語教學中的生活素材,將生活素材轉(zhuǎn)變成英語學習的材料,還要仔細研究教材,從教材中找出生活化的元素,針對這些元素展開相應的英語教學,讓英語學習變得簡單有趣。
以小學英語教材中的某一單元為例,單元標題為“Food”,開篇展示了兩幅圖畫,都是購物場景,其中和食物有關的單詞分別是“bread”“milk”“tomatoes”“eggs”,這樣的英語單詞是很適合應用于生活場景的。面包、牛奶等都是生活中常見的食物,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好這幾種食物,在講解完單詞后,開展教學小游戲,模擬購物場景,教師提問“two eggs”,然后學生拿出對應數(shù)量的食物,輪到學生時,學生可以提問“Do you want to eat bread?”,教師可以回答“Yes”或“No”,或者說出其他想吃自己喜歡的食物名稱。教師也可以完全把課堂游戲活動交給學生,由學生自由發(fā)揮游戲內(nèi)容,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用英語交流。這樣把英語學習和生活物品相聯(lián)系的教學,更加有趣味性,也更容易調(diào)動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
將小學英語生活化,就是要將英語滲透進日常生活中,教師要多多鼓勵學生開口說英語,讓學生學會使用英語這門語言,讓教學回歸生活本質(zhì)。
教師要從生活細節(jié)入手,引導學生開口說英語。不管是課堂還是在生活中,用英語交流的機會都非常多,但學生卻沒有開口說,教師就要尋找學生不愿意開口說英語的原因了,如果學生是因為英語口語水平太低而不會說英語,那么教師可以提供英語口語練習音頻,鼓勵學生跟著音頻說英語;如果學生是因為害羞,那么教師就要鼓勵學生保持自信,大膽地說英語。
教師在課堂上或日常交流中,要盡可能多地用英語和學生交流,如“What are you doing?”“What do you eat for breakfast?”等,通過英語提問的方式,來引導學生用英語進行回答,培養(yǎng)學生聽英語和說英語的能力。在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進行評價時,教師也應該用英語如“That's great!”“very well”“How clever you are!”等,激勵學生,幫助學生建立口語表達的自信心。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強調(diào):教師還可以將教室打造成頗具英語學習氛圍的場地,語言環(huán)境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語言的學習,一個全是英文的環(huán)境就有利于學生學習英語。例如,教師帶領學生制作英語黑板報,布置教室里的英語角,張貼學生的優(yōu)秀英語作品,在教室使用英語標語等,將教室布置成一個英語學習的新天地,讓學生對英語不再感到陌生,讓英語進入學生的生活。如英語角“English corner”清潔工具“cleaning tools”等,這些簡單的英語詞組,更接近學生的生活,也更容易被學生記住。
在校園公共區(qū)域,也應該多融入英語元素,將校園布置成“雙語校園”。如體育器材室標注“Sports equipment room”,音樂教室標注“music room”等;一些走廊外的名人名言介紹,也可以加上英文翻譯,讓學生感受到英語和漢語不同的語言魅力,如“有志者事竟成”翻譯成“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校園標語也可以使用英文進行表達,如請節(jié)約用水翻譯成“Please save the water”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