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忠(甘肅:廣河縣官坊小學)
為了創(chuàng)造更有效的數學課堂,小學數學教師做出了許多努力,包括學習多媒體、制作微課、使用互聯網,這些教學方法都有利于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情境教學早在孔子時期便已經有詳細記載,孔子有三千弟子,其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的影響非常深遠??鬃又鲝垺跋鄼C教學”,這里的相機可不是我們現在用來拍照的照相機。相機在漢語里面的意思是看情況,抓時機,相在這里是動詞,意思是等待尋找,機就是機會。例如:相機而動,就是要查看機會并抓住時機采取行動。相機如果用在教學與教育上,就是教師要學會抓住某種情況發(fā)生的機會,及時施展教育手段,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fā)展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是在對社會和生活進一步提煉和加工后才影響到學生的。情境教學法是心理學上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根據教學目標,自主創(chuàng)設一個與教學目標有關的、學生可能真實經歷過的具體情境,借助這個情境來講解知識點。而情境是一個很廣泛的含義,包括情形、景象和環(huán)境。也就是說,一個情境由三方面因素構成:事件、環(huán)境和情緒,生活情境法教學就是利用生活中發(fā)生的情境展開教學。生活情境法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創(chuàng)設一個符合學生情況、學生可以真切代入的情境,不僅要讓學生感到真實,還要讓學生情緒有所變化。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建構主義,認為情境教學本質上是建構主義的衍生產物。人的認知,或者說學生的學習過程,其實就是在不斷地發(fā)生建構,在生活情境中建構知識,在生活情境中建構數學?!皵祵W來源于生活”,生活情境法就是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事件中學習數學知識。那么,為什么要用生活情境呢?因為生活情境通常是學生經歷過或者見到過的情境,選取生活情境更容易讓學生代入情緒。
在這個智能手機廣泛使用的時代,手機的便攜性和娛樂性使小學生容易沉迷于玩手機游戲、刷短視頻和看小說,被智能手機影響的學生會慢慢地失去學習的興趣。這個時候,如果課堂教學不能迅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那么課堂上認真聽講的學生會越來越少,學生很容易在上課時開小差或者閑聊、睡覺。如果教師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老舊的教學設計,相信學生會隨時被零碎事情轉移注意力,喪失聽課的興趣。但是,如果教師采用生活情境法,從課堂開始就創(chuàng)設一個學生非常感興趣的情境,那么學生的思維會始終跟隨教師的話語和情境。恰當的情境、及時的銜接,可以讓學生自始至終跟隨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甚至當下課鈴聲響起,學生仍然意猶未盡。例如,手機游戲在小學生中是一個比較火熱的話題,教師可以利用游戲來勾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課堂上不適合使用那些比較有特色的網絡游戲,其容易讓學生的游戲興趣完全覆蓋學習興趣。但是可以利用一下比較經典的游戲來創(chuàng)設情境,比如在學習平移和旋轉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一些俄羅斯方塊的游戲視頻。俄羅斯方塊屬于比較簡單但是又具有考驗性的游戲,其通過旋轉和移動來組合各種形狀的方塊,當區(qū)域中某一行完全被方塊填滿時,則該行會消失。俄羅斯方塊的本質是由三到四個方塊組成,在方塊下落過程中可以操縱方塊進行向右向左向下平移,也可以操縱方塊進行90°旋轉。這一過程可以讓學生對平移和旋轉有更清楚的認知,甚至教師在課堂練習時,可以隨機操縱俄羅斯方塊,讓學生快速說出方塊的運動方式。這樣的互動不僅更靈活,也可讓學生及時鞏固知識,而且提高學生的反應速度。
提高課堂有效性是近年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呼吁的,學校和教師都將實施新課程改革、貫徹落實小學素質教育設定成了當前教學的總目標,而如何提高課堂的有效性也成了一項重點和難點。課堂與教學是緊密相連的,提高課堂有效性意味著教學過程也需要一場重大變革,與傳統(tǒng)直接講述的教學方法相比,創(chuàng)設合理的生活情境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了解知識點內容。有的人可能會提出疑問,課堂時間十分緊張,教師再花時間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這不是與教學改革的初衷相悖嗎?其實不然,生活情境法教學中,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其實不會花費過多時間,有效的教學行為可以利用最少的人力和時間生成最大的成果。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教材內容創(chuàng)設貼合課堂實際的教學情境,可以在最短時間內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在教學過程中緊跟教師進度,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感。教學有效性在于教師和學生的配合,利用情境教學法提高教學有效性可以減少教師的投入,提高學生的產出。
生活情境法教學在教學中一直是“表演式”課堂的存在,很多教師只有在公開課時會花時間做生活情境創(chuàng)設,在平時的教學中只使用傳統(tǒng)導入法。過去人們以為教學是一種特殊的任務,在公開課中難免會出現“表演式”課堂,甚至有的教師還會預先“彩排”。這樣的課堂不僅效率低,也不利于學生人格發(fā)展,并由此導致了學生不適應生活情境法教學。
針對這種情況,我認為更應該在教學設計方面下功夫,不僅要更深入地研讀課本,對教學目標也要再次解讀。在數學教學實踐中,我們要學會利用多方面的教學資源,以前我們使用板書,現在我們使用多媒體和互聯網。越來越豐富的教學資源可以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和課堂質量。新課程標準不僅規(guī)范了學生的學習,也對教師做出了要求。教師應該追求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創(chuàng)造性地實現教學目標,與學生共同成長。
使用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法教學雖然提高了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性,擴大了課堂的開放性,但是開放性和自主性不是“放羊”,學生雖然獲得了更多的交流和發(fā)言時間,但是教師作為課堂的領導者應加強課堂秩序管理,杜絕出現教學活動多、課堂秩序混亂、教學效率低的情況。加之學生的學習水平參差不齊,教師更應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基礎情況,根據學生的優(yōu)差層次,合理地確定教學過程。應試教育按照成績把學生分為三六九等,但是在教師眼中,學生都是一樣的,應優(yōu)差兼顧。教師應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合理地設計教學過程,實現分層教學,讓“好學生”和“差生”都能參與到課堂中來。對于“好學生”,我們應當保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情境課堂中做出表率,帶領全班學生提高學習成績。對于“差生”,情境課堂有助于調動他們的參與欲望,因為傳統(tǒng)課堂中對知識的講述比較平直,他們可能不會很快地理解,但是在生活情境法教學中,“差生”可以積極參與。學習數學的態(tài)度發(fā)生轉變是對學習數學的一種正強化,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這一點,注意保護“差生”的積極性。
“溫故而知新”,這是科舉時代的學子們常用到的學習方法,通過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感悟,這是學習的一種崇高境界。如今我們已經不用再遭受科舉制度的苦難,但是溫故而知新這句話依然適用于教育。學習是一個不斷向前的過程,在學習的路途中,學生往往會發(fā)現,新知識與舊知識是會產生沖突的。一旦學生發(fā)現了這一點,他們可能會對自己學過的知識產生質疑,這時就需要教師加以引導。但是這個沖突也可以成為教師教學過程中的助力。我們可以利用學生的疑惑,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這樣的情境也是生活情境法的一種。在學習中,疑問是思維的源泉,學生有了疑問,就會主動思考,這對于學生開展探究學習來說是一項助力。
在教學統(tǒng)計與概率時,我選擇了設疑情境。在開始上課時,我拿出了一個不透明的袋子,告訴學生里面有10個貼了紅色和黃色貼紙的乒乓球,每個乒乓球都是一樣的,我會隨機拿出一個,讓大家猜猜是什么顏色的。經過幾次取乒乓球后,學生會發(fā)現,猜我拿出的是紅色貼紙乒乓球的正確率高,又經過幾次取乒乓球后,他們證實了這個猜想。這時候就有大膽的學生提出了疑問:為什么猜取出紅色貼紙的乒乓球會更容易猜對?當問題的種子在學生心中埋下,他們就會開始思考,當其思考出一點苗頭后,我會要求學生舉手說出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猜想。有些學生思維靈活,很快就能猜到問題的答案,有些學生會稍微遲緩一些,但也會在其他同學的幫助下明白我的袋子里究竟有什么“秘密”。這時我把袋子打開,讓他們觀看袋子里的乒乓球,學生發(fā)現袋子里面只有一個貼了黃紙的乒乓球,其余的9個乒乓球上全都貼了紅紙,因為貼了紅色貼紙的乒乓球數量遠遠多于貼了黃色貼紙的乒乓球,所以摸到貼了紅色貼紙乒乓球的次數多。此時我再引入本節(jié)課程的中心——概率,在這樣的設疑情境下,對于概率的概念,學生會更容易理解。
通過設置疑點情境推動學生自主思考是生活情境法中出現頻次最高的,因為設疑情境是最能夠調動學生好奇心和思維能力的生活情境法,疑惑最能推動學生思考。同時這一方法也是學生最喜歡的,因為學生喜歡互動性強的課堂,設疑可以讓學生更踴躍地說出自己的想法,無論是學習能力差的學生還是學習能力強的學生,都愿意在設疑環(huán)節(jié)表達自己的想法。通常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會鼓勵學生不要怕說錯,有可能你說的就是對的。這樣的課堂是最活躍的,我可以感受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甚至連平時不太敢回答問題的學生都會克服害羞心理舉手回答問題。這樣的課堂也是氣氛最好的,有時候我會給學生幾分鐘時間討論一下,他們會快速地商討和交流想法,這同時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
綜上所述,數學學習對于小學生來說,不像語文那么有趣,也不如英語那么新穎,但是數學在主科目中始終占有一席之地。數學教師所付出的辛苦相比而言更多,他們在教學設計中要兼顧生動性、趣味性和實踐性,要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生動現實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教師應通過奇思妙想將數學教學與生活緊密連接,讓學生從生活角度看數學,掌握數學知識,學習數學技能。在教學中幫助學生學會自主思考問題,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我們應始終不斷尋求新的教學方式,改變教學理念,提高教學素質,從而更好地展開數學教學。教學實踐證明,生活情境法更能喚起學生對數學的喜愛,因此應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讓學生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讓他們在教學活動中探索,在實踐中獲得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