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柳永
禁漏花深①,繡工日永②,蕙風布暖。變韶景、都門十二③,元宵三五,銀蟾光滿④。連云復道凌飛觀⑤。聳皇居麗,嘉氣瑞煙蔥茜。翠華宵幸⑥,是處層城閬苑⑦。 龍鳳燭、交光星漢。對咫尺鰲山開羽扇。會樂府兩籍神仙⑧,梨園四部弦管。向曉色、都人未散。盈萬井、山呼鰲抃⑨。愿歲歲,天仗里、常瞻鳳輦。
注釋:
① 禁漏:宮中的銅漏,即皇宮里的計時器,此處借指時間流逝。
② 繡工:刺繡精美,此處比喻春色如繡。
③ 都門十二:漢代長安城門,共計十二座,此處指代汴京的城門。
④ 銀蟾:月亮。神話謂月中有蟾,故月亮又稱蟾宮、銀蟾。⑤ 復道:高樓之間的通道。
⑥ 翠華:帝王儀仗中用翠鳥羽毛裝飾的旗幟,此處指代帝王。
⑦ 層城:神話傳說中神仙居所,常喻指高大的城樓、建筑。
⑧ 兩籍神仙:指宋朝宮廷樂府左右教坊的歌伎。神仙,唐宋時對歌伎的稱呼。
⑨ 萬井:萬民。 鰲抃(biàn):本意為海中巨龜歡欣鼓掌,常喻指臣民向天子歡呼。
【評析】
這首詞是柳永早期的作品,描寫都城汴京元宵節(jié)慶的繁華,歌頌北宋初年的隆盛。詞的上片先以春日鋪陳起興?!盎ㄉ睢薄袄C工”“蕙風”,勾勒出皇城溫暖和煦的旖旎春光。繼而,詞人以“韶景”二字過渡,上承春天美景,也是對元宵美景的概括。“變”字與“禁漏”遙相呼應(yīng),說明時序交替,冬去春來。“都門十二”,以漢唐盛世的長安比大宋王朝的汴京,“元宵三五,銀蟾光滿”點明主題。接下來詞人著力描寫了汴京殿宇的雄偉壯觀,一個“凌”字,將靜態(tài)的樓閣寫活了,凌空欲飛似蛟龍。在這一片富麗堂皇中,皇帝駕臨,與民同樂。“是處層城閬苑”,以借喻的方式總束上片,帝都汴京到處城闕高聳、樓宇巍峨,如天庭仙境一般。詞的下片寫“翠華宵幸”后的情景。詞人以漢代“樂府”、唐代“梨園”將仁宗與漢武帝、唐玄宗類比,極具頌圣的味道。這首詞用賦體鋪敘的方式,展示了汴京的宏麗富庶,也將元宵節(jié)仁宗與民同樂的熱鬧景象描寫得淋漓盡致,難怪“傳禁中,多稱之”。(陳樹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