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榮
安徽廣德 242200
在中國市場,紫砂茶具有著難以匹敵的優(yōu)勢,它從宋朝開始推廣,至明清得到空前的發(fā)展。紫砂茶具的特色就是以原礦泥料為載體,這種原料經(jīng)過特定的拍打過程,然后在高溫中燒成,最終受到大家的珍視,最后才是一件造型美觀、質感細膩的優(yōu)秀作品。紫砂器具不僅有良好的欣賞價值,同時還可以給大家用來泡茶,很是實用,并且以紫砂礦料制成的茶具泡茶,茶味也是十分清香的。因此,紫砂成為了茶具之首,受到眾多壺友的認可和喜愛。至此,全國各地都掀起了紫砂熱,其中宜興、安徽、廣西、新疆等地都陸續(xù)推出了獨具地方特色的紫砂壺,不過宜興紫砂始終是翹楚。
皖南紫砂和宜興紫砂的紫砂礦源都同屬于天目山余脈地殼運動所形成的同類資源,這一重要因素給皖南紫砂壺誕生奠定了必然的基礎。本文主要通過皖南紫砂礦源、皖南紫砂壺的制作工藝兩大方面,來講述皖南紫砂壺制作技藝、文化傳承和發(fā)展。
早在400多年前皖南地區(qū)的涇縣、寧國和廣德都有陶產品生產和燒制,如:涇縣的大窯村、寧國的龍窯群、廣德的缸瓦窯等。這些都證明了皖南陶文化的歷史和傳承,缸、瓦、盆、碗、壺、杯等陶產品至今還在生產和傳承。
大家可能會問皖南的陶文化和產品與皖南紫砂有什么關系呢?這其中大有關系。紫砂本為陶土,屬于陶土中的精品,可以說是源于陶土又高于陶土,因為紫砂屬于陶土但陶土不一定屬于紫砂。紫砂礦料一般生長在陶土礦的底層和夾層中與巖層相接,質地比較堅硬,有油潤感,經(jīng)風化后成顆粒狀泥團。紫砂有三大特點:砂性、可塑性和油性。砂性和油性是紫砂區(qū)別于普通陶土和瓷泥的重要特征,紫砂產品之所以有泡茶好喝和不上釉卻越用越新的優(yōu)勢就是因為這兩個特征。
紫砂礦料也稱為五色土,不同的礦料有著不同的顏色,同一紫砂礦料由于燒制溫度不同也有不同顏色變化,這也是紫砂的神奇魅力之一。紫砂礦料主要分為紫泥、紅泥和綠泥三個大類,其他還包含白泥等十多個小類。
紫泥:是紫砂泥料中的主力軍,因為燒成后顏色偏紫所以稱為“紫泥”。紫色調有深有淺,淺紫色紫里透紅,深紫色紫里發(fā)黑,也稱“黑紫”,有人叫“黑泥”,有人稱為“天青泥”,這些都屬于紫泥類。它的主產區(qū)在陶土礦的底層和夾層中。燒成溫度一般在1170℃到1190℃之間。
紅泥:顧名思義,燒成后的色澤偏紅所以稱之“紅泥”。其制成的陶產品燒成后都是紅色,紅的色調也不盡相同,有淺紅、吉紅和大紅之分。紅泥的礦料有黃色和紅色兩種,黃色的礦料燒成后一般為吉紅色,紅色礦料一般為紅色。黃色礦料一般生長在黃石礦的夾層之間,紅色礦料有生存在陶土礦的夾層中的,這種礦料的燒成溫度一般在1150℃到1170℃之間,但更多的是生存在煤桿礦的上層嫩泥中,也稱之為“朱泥”,燒成溫度一般在1140℃到1160℃之間。
綠泥:是以礦料的外觀色調來命名的,一般外表呈綠色、淺綠、墨綠色的礦料都稱為“綠泥”,燒成后的顏色一般為米黃色和青色泛淺綠,燒成溫度一般在1180℃到1210℃之間。綠泥一般生長在陶土礦的底層和夾層中,產量很少,極為稀有。
另外在皖南地區(qū)還有一種紫砂泥料叫白泥,它生長在石英石礦的夾層中,外表和燒成后都是白色,燒成溫度在1230℃到1250℃之間,屬超高溫紫砂泥料。
以上紫砂礦料在新杭鎮(zhèn)許多村落中都有發(fā)現(xiàn),陽灣、青嶺、牛頭山、洪山、箭穿、百家廟、橫崗村也都有,其中陽灣村以上幾種礦料都有,資源最為豐富。
上面講了這么多關于紫砂礦料的知識,那么怎樣將紫砂礦料變成可以制作壺的紫砂泥呢?下面是紫砂礦料變成紫砂泥的煉制過程:
1.首先將挖回來的原礦進行篩選,將雜質提選除去。
2.將篩選好的礦料放在外面進行自然風化。
3.待礦料自然風化成黃豆大小的顆粒后曬干碾磨成40目以上的粉料。
4.將碾磨好的紫砂粉料加入20%的水進行攪拌成泥,再將攪拌好的泥用密封的袋或器皿裝起來進行陳腐半個月以上。
5.取出陳腐好的泥料用真空練泥機進行煉制3遍以上,再用塑料袋包袋密封好就可以使用做壺了。
目前皖南紫砂壺的制作主要有以下4種方法:
1.傳統(tǒng)的拉坯制作法:這種方法主要是以傳統(tǒng)的制陶方法形成的,皖南的涇縣和寧國的許多工匠至今還在延用這一方法。
2.手捏成型法:這種方法是用泥塑的形成方法,將一坨紫砂泥用手指捏成紫砂壺的身桶,再捏壺蓋,搓壺嘴、壺把、壺扭,然后將壺嘴、壺把鑲接在壺身上,壺扭裝在壺蓋上。
3.全手工泥條泥片鑲接法:這一制作方法是借鑒宜興紫砂壺制作方法,將泥料切成泥塊,用木槌將泥塊槌成泥條和泥片,再將槌好的泥條圍在圓形泥片上成桶狀,用木拍子拍打泥條使身桶成壺形狀,再用泥片相接壺底和壺口,接好后用竹芘子把身桶芘成想要的形狀,然后和其他制壺方法一樣做壺蓋,搓壺嘴、壺把、壺扭,最后就是進行安裝的環(huán)節(jié)。
4.半手工模具定型法:制作方法前后都和全手工制作一樣將泥料切成泥塊,用木槌將泥塊槌成泥條和泥片,再將槌好的泥條圍在圓形泥片上成桶狀,用木拍子拍打泥條使身桶成壺形狀,再將拍打好的壺身桶放入模具內,用手擠壓身桶使身桶變成想要的形狀,然后和其他制壺方法一樣做壺蓋,搓壺嘴、壺把、壺扭等。
注:無論哪種成型方法,紫砂壺的嘴、把、鈕都必須是全手工相接上去的。
對皖南紫砂的泥料和制作工藝進行深入剖析后可以發(fā)現(xiàn),皖南紫砂和宜興紫砂在很多地方都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甚至因為礦藏存儲量大的原因,皖南紫砂的發(fā)展更加迅速,價格反而沒有宜興紫砂高。現(xiàn)在皖南正在大力發(fā)展本土紫砂行業(yè),無論是政府還是從業(yè)人員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財力來進行宣傳、推廣的工作??梢哉f,皖南紫砂的明天一定是璀璨的,讓我們拭目以待,共同期盼祖國大地上又一民間藝術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