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兆博
目前,我國高師鋼琴教學使用的基本教材是根據1981年出臺的鋼琴教學大綱編寫的《鋼琴基礎教程》和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的《二十一世紀鋼琴教程》,這兩套教材構成了高師鋼琴教材的主體。這兩套教材均包括了相應的分級別的基本練習“練習曲”“復調曲”“大型樂曲”“中外中小型樂曲”“歌曲伴奏”“四手聯(lián)彈”等內容。如今高師鋼琴專業(yè)的學生,技巧性的掌握已經遠遠大于實用性。但是為了適應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要求,必須結合實際掌握即興伴奏等技能,才能將高師區(qū)別于專業(yè)院校。目前高師院校使用教材具體情況如下:
(一)練習曲:它是學生掌握鋼琴技術及手指技能不可缺少的教材。在鋼琴技術訓練的過程中,鋼琴教材中練習曲質量的好壞,將直接關系到訓練的效果。與此同時,練習曲也是提升基本功的重要途徑。所以,練習曲教材的使用十分重要,手臂放松、手指主動抬起、力量通過大臂到指尖、力量的轉移等都需要一套好的練習曲教材來反復鞏固、琢磨。目前高師練習曲教材主要采用車爾尼849、299、740練習曲,克萊門蒂練習曲等。車爾尼的練習曲雖說是練習曲中的瑰寶, 但卻缺乏對左手的訓練,只重視技術性的練習,忽略了音樂性。為避免練習曲過于枯燥乏味,我們還可以借鑒外國優(yōu)秀作曲家貝倫斯、拉克、海勒爾等人的練習曲作品。另外,長期演奏外國作品,不免會對中國五聲調式陌生,應加強此方面的練習。
(二)復調作品:它對鋼琴學習者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它可以較好地培養(yǎng)思維的獨立性和對聲音色彩的敏銳力。雙手的配合以及單手不同手指的配合都需要演奏者具備清晰的思路和演奏能力。除此之外,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上有曲調線條,而不是和聲上的視覺能力和聽覺能力,使學生善于正確地找出主題的基本特點,在主題每次出現(xiàn)時都要強調這個特點。目前高師復調教材主要采用巴赫的一系列作品,從《初步鋼琴曲集》到《巴赫創(chuàng)意曲集》再到《前奏曲與賦格》,每本教材都從不同方面和深淺程度詮釋了巴赫對于復調音樂的理解。通過這些教材,學生能夠真正理解復調音樂的演變歷程以及奧妙之處。在教學過程中,應把西方音樂作品與中國音樂作品有機結合起來,《山歌》《開花調》《盼紅軍》等中國復調樂曲,對于復調音樂的詮釋有所不同,應結合不同作品進行深入了解。
(三)奏鳴曲:它屬于中小型樂曲,它是演奏技巧與音樂審美完美思想的有機結合。高師多采用《莫扎特奏鳴曲》《海頓奏鳴曲》《貝多芬奏鳴曲》等教材,古典作品能較好地體現(xiàn)出一個學生的基本功水平,通過練習也能將演奏風格、技巧、語言等熟練掌握。在學習過程中,也可將不同國家這一時期較為生僻的作曲家的作品拿出來彈奏,進而與三位古典大師的作品進行比較,以便更加理解這些名作何以能永垂不朽。
(四)大型樂曲:它泛指奏鳴曲、伴奏曲和協(xié)奏曲,主要以曲式結構的復雜性為其特征,學生演奏這些結構龐大而復雜的大型曲目能夠鍛煉邏輯表達能力和結構組織能力。同時,對于學習者在理解音樂內容的深度上和處理結構發(fā)展的均衡感上,以及對于技術難度的處理和控制方面,都有較為積極的作用。高師對于大型樂曲的選擇較為廣泛,一般以肖邦、李斯特、舒曼、舒伯特、勃拉姆斯等浪漫派作曲家的作品為主,對中國作曲家如汪立三、張朝等也有所涉及。同時對于現(xiàn)代派作曲家,高師學生有能力也需接觸了解。
(一)將技巧性與實踐性相結合
鋼琴是一門技術性較強的學科,技術的掌握由淺入深,如果技術達不到要求,繼續(xù)發(fā)展會受到較多的限制。因此高師教材以及老師重視技術大于一切。基本練習、練習曲、復調、奏鳴曲、樂曲中的技術成分是中國學生尤其關注的。當然,鋼琴少了技術不能存活,但作為高師學生僅僅關注技術是遠遠不夠的。據《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要求,實踐性應該加入高師學習的課堂,即興伴奏以及視奏的能力尤為重要。即興伴奏要求演奏者對于和聲、織體、樂句等有較高的敏感度,加入即興伴奏能使音樂更為飽滿、立體。視奏是演奏者識譜能力的體現(xiàn),較好的視奏能力能節(jié)約大量時間,接觸更多的曲子。這些都是教師必備的技能,在音樂課堂上也都是必須的。所以,技巧性是掌握鋼琴的基本技能,而實踐性則是每一位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
(二)中西元素借鑒融合
當今,在高師教材中,西方作品占據較多。但中國音樂的元素也不能忽視。作為一位教師,應該全面掌握中外音樂特點。從西方作品中汲取技能知識,再從中國作品中尋找不同,通過對比就會收獲不一樣的果實。另一方面,高師教師也應該多多走訪世界不同的國家,了解外國高師鋼琴教材,對比中國高師教材,得出利弊,根據中國藝術教育現(xiàn)狀改進教學方案。
(三)立足學生自身水平,著眼社會發(fā)展需求
因各種客觀因素影響,琴童學琴水平及質量素來參差不齊。師范院校及綜合性大學的招生質量也各不相同,大多數(shù)院校都是文化課加上專業(yè)課成績排名錄取的,這就導致鋼琴水平的差異較大。高師教師應該立足于目前高師學生的專業(yè)水平,重新修改,編寫出適宜的教材。當然,對于水平明顯高于或低于整體水平的學生,教師應該因材施教,在不影響高師教育觀念的前提下,適當進行調整。
隨著中小學對藝術課程的要求越來越高,高師鋼琴教材也應該隨之改進。
(一)教材選擇應秉承綜合性原則
高師學生要具備鋼琴專業(yè)技能和音樂綜合知識技能,在教材中要有多元化的因素。由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廈門大學李未明教授主編的《數(shù)碼鋼琴集體課教程》,在每個教學單元中安排了視奏基礎練習、即興伴奏、即興演奏和合奏五個內容,強調學生綜合應用和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筆者建議高師學生在練習鋼琴專業(yè)技能的同時,對于視奏和即興伴奏要格外重視,高校教師應增加集體課、小組課、即興伴奏課等形式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提升綜合素質。
(二)教材選擇應與時俱進
高校學生應該多實踐,了解中小學音樂課程的最新進展,根據時代要求對所學知識進行重新整合。目前市面上有很多不錯的選擇,例如上海音樂出版社引進的一套三本書《巴洛克、古典、浪漫時代鋼琴名作指導》,此書精選名家名作,圖文并茂、難易適中、選曲新穎,既是生動的教材也是可讀性很強的音樂書籍。
(三)鼓勵中國教師應根據現(xiàn)狀編寫教材
中國高師學生程度不一,中小學發(fā)展趨勢也有待研究。高師教師應該立足實際,秉承實用性、多元化的原則,根據綜合大學音樂專業(yè)學生的基本水平,以及中小學音樂發(fā)展的需要,制定出一套適合高師的教材。這樣不僅能解決實際問題,而且能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