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尚
摘要:當今,城市化的不斷擴張使人們脫離了自然,久居市區(qū)的人們與自然接觸的機會越來越少,而人們對于體驗自然的需求越來越強烈?;谌说摹拔甯小痹O計,能夠有效地滿足人們對自然環(huán)境體驗的需求,且目前已經(jīng)成為景觀設計的一種重要手段。人的感官系統(tǒng)相互關聯(lián)、相互影響,在田園景觀設計中,采用基于“五感”的設計手法能使人們多感官、全方位地感受自然、親近自然,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和參考價值。本文所研究田園景觀中“田、林、水”所營造的體驗性景觀,以田園風光、濕地森林景觀為主要特色,以人為本、體驗自然的去處。針對性地提出了景觀設計中體驗性景觀的設計策略與方法,為以后的體驗性景觀設計發(fā)展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五感設計 體驗景觀 景觀空間 田園景觀 交互景觀
中圖分類號:TP39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3)05-0152-03
Abstract:Nowadays,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urbanization,people are gradually separated from nature. People who have lived in urban areas for a long time have fewer and fewer opportunities to contact the natural environment,and peoples demand for perceiving nature is becoming stronger and stronger. The research based on peoples "five senses" can effectively meet peoples needs for natural landscape perception,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of landscape design.In the design of rural landscape,the use of five senses can make people feel nature in a multi sensory and all-round way,which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reference value for peoples overall and overall feeling environmen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xperience landscape created by "field,forest and water" in the urban rural landscape,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rural scenery and wetland forest landscape,people-oriented and experiencing the natural place.The design strategies and methods of experiential landscape in landscape design were put forward,which provided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xperiential landscape design in the future.
Keywords:Five senses design Experience landscape Landscape space Rural landscape
城市化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破壞了城市邊緣地區(qū)的生態(tài)。城市綠地的建設,可以有效防止城市化的無序擴張,保護自然環(huán)境,在維護生物多樣性的方面上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近幾年隨著社會的飛速發(fā)展,人們的壓力也在不斷增加,亟需一個能夠緩解壓力和親近自然的去處。
城市綠地由于其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地理位置優(yōu)越等特點獲得人們的青睞,同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修復因城市化建設帶來的生態(tài)破壞。五感,即“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調(diào)動多種感官與設計相配合,能夠整體全面的感受景觀環(huán)境。將五感設計理念應用到田園景觀設計,通過多樣的景觀類別,使人們形成豐富的感官體驗。這種基于五感的景觀設計是能夠真正做到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符合當代設計潮流。(圖1、2)
(一)基本概念闡述
1.“五感”的概念:“五感”指“知覺、嗅覺、觸覺、味覺、聽覺”五種感官,用來接收外界刺激,感官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共同使人們感受周圍環(huán)境。有研究表明,在環(huán)境感知中視覺感知占主導地位,其次是聽覺,但每一種感知都是多感官共同參與的。
2.體驗性景觀設計:體驗性景觀設計是一種新穎的設計手法,主要目的是促進人們的參與性,提高人們的積極性,突顯體驗與互動的原則。
當代城市人們生活在高樓大廈,聽覺被各種噪音掩沒,視覺被單調(diào)乏味的建筑和道路覆蓋,嗅覺呼吸著霧霾和汽車尾氣,人們漸漸脫離了自然。事實上人們更向往自然,向往自然的生活、向往自然的風光、向往自然的空氣。喜歡穿梭于茂密的樹林中,走在鄉(xiāng)間的小道上,呼吸著新鮮的空氣,享受著自然風光帶來的美好。同樣都是環(huán)境感受,城區(qū)的環(huán)境會使人壓抑、煩躁,無形之中還會增加壓力,而自然的景觀使人心情愉悅,益于人們的健康,讓人流連忘返。
(二)相關案例分析解讀
1.英國利物浦的感官公園視覺體驗區(qū)以各式各樣的的植物搭配打造而成,不同顏色、不同形態(tài)的植物給人豐富的視覺體驗效果。聽覺體驗區(qū)利用水景在空間中產(chǎn)生的回響營造聽覺美的享受環(huán)境。觸覺體驗區(qū)以或粗糙或細膩等不同感受的植物及不同材質(zhì)感受打造而成。嗅覺體驗區(qū)使用帶有濃烈氣味的植物建造而成,濃烈或清香的氣味刺激著人們的嗅覺感受。味覺區(qū)種植著新鮮的水果蔬菜,水果散發(fā)其特有的清香刺激著人們的味覺系統(tǒng),人們且可以動手采摘食用。此案例最值得學習和借鑒的是對自然系統(tǒng)干預很小,最大限度地還原自然風光,做到了“適度設計”的設計理念,做到了在景觀面前人人平等的要求。
2.德國EINS ALLES感官公園是具有集聚性、趣味性、感官知覺性及互動親密性于一體的公園。它激發(fā)著人們的感官感受,不再像以往只存在視覺體驗的公園一樣,在這里人們的五感感受均被合理激發(fā)。此外,德國EINS ALLES感官公園還做到了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不同年齡層的群眾都可以很好地體驗場地環(huán)境。
本文創(chuàng)新點在于設計引導人們來參與到景觀中來,體驗景觀,體驗自然環(huán)境帶給人們的種種感受,給予環(huán)境自我生長的空間和可能,而不再單純地強調(diào)和單純地理解平面的幾何性。人們不再是景觀中被動的接收者而是主動的參與者,通過“五感”之間的相互配合,人們對自然環(huán)境的感受將會更為深刻,同時,田園景觀為都市人群提供一片回歸自然、修身養(yǎng)性、審視心靈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一)田園景觀中森林體驗設計
1.打造鳥類帶來的聽覺體驗:“鳥鳴山更幽”為森林景觀增添了幾分意境。本文所設計的密林區(qū)植物茂密、種類繁多,為鳥類提供了優(yōu)越的自然條件,利用這一條件為鳥類營造適宜的生存環(huán)境,保證鳥類的生長繁衍,維護物種多樣性。鳥類天性靈敏怕人,需與人保持一定的距離,所以在樹林深處設置隱蔽的觀鳥平臺和觀鳥步道,防止打擾鳥類的正常行為活動,還可以使人們真實確切地觀測到自然野生鳥類的形態(tài)和特征,這與城市動物園的動物觀賞有很大區(qū)別,動物園的鳥類因為其場地較小以及其他原因,不能向人們展現(xiàn)出其自然、野外行為,而自然行為對于人們?nèi)嬗^賞、了解鳥類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圖3)
2.打造風聲帶來的聽覺體驗:“天籟之聲”指自然界發(fā)出的聲音,尤指風聲、鳥鳴聲、流水聲,純凈自然且具有良好的減壓效果,最近越來越受到年輕人們的青睞。密林區(qū)植物數(shù)量豐富,種類繁多,在其林下鋪設木棧道,貫穿整個密林區(qū),連接觀鳥平臺及游人休憩亭等節(jié)點,人們漫步木棧道游覽時可以欣賞到整個自然森林景觀,聆聽到天籟之聲,人們屏氣凝神感受自然的韻律美。還可以在景觀亭周圍安放置石,置石經(jīng)過加工鑿洞后形成風音洞,陣風吹過傳來優(yōu)美的旋律,不絕于耳?!帮L篁成韻”指竹子在風的吹動下,發(fā)出有韻律的聲音。我們于密林區(qū)空地處設置竹林坡地,此處高大樹木較少,空氣流動性強,風吹而過竹葉蕭蕭瑟瑟,使人心曠神怡。(圖4)
3.打造植物帶來的觸覺體驗:觸覺是人們通過手、腳、裸漏的皮膚等感受器官感知環(huán)境的反應。森林地面上的落葉,干枯的樹枝,光滑或粗糙的樹干,作為觸覺體驗的一部分,都可以利用在設計中。在植物搭配中,盡量選擇較多的不同質(zhì)地的植物,人們在欣賞其不同“形、色”的同時,還可以觸摸植物的質(zhì)地,感受其植物生命力。近距離觀察植物,能夠了解到不同植物的形態(tài)和特點,豐富人們的植物知識,具有科普教育的作用。(圖5)
4.打造森林幽徑帶來的觸覺體驗:人們在踩踏泥土時會感到親切與放松,而硬質(zhì)道路會給人堅硬與壓迫,材質(zhì)本身的硬度與摩擦力大小的不同,會給人心里和生理帶來不一樣的影響。假如有一個人在一條筆直暢通的馬路上一直不停行走,不久后就會疲憊煩躁,沒有繼續(xù)走下去的欲望,但如果有一個人在茂盛的森林下,旁邊盛開著野花,呼吸著新鮮的空氣,且不時有野生小動物穿過,在蜿蜒曲折且富有野趣的小道上行走,將會感到身心放松且充滿活力。同樣是行走在路上,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呢?這是因為后者調(diào)動了多種感官的配合,是在一個體驗與探索的條件下行走,而前者正是缺少了這些體驗與配合,所以很快就會乏累。
在森林幽徑的設計上,把道路設計成充滿自然與野趣,該道路由不同材料分段組成,野外隨處可見,包括木材、碎石子、鵝卵石、松果、秸稈、木屑、泥沙、落葉等。人們在這不同材料鋪成的道路上行走,娛樂放松的同時還具有足底保健的作用。(圖6)
5.結論:田園景觀中的森林體驗劃分了幾個不同功能主題的林區(qū),密林區(qū)以視覺、聽覺為主題,人們于森林中,聽到天籟之聲,使人沉思、冥想。在多樣林中可以感受到多樣植物不同的肌理,了解到不同植物的特點,且具有科普教育的作用。在森林小道上可以體驗到自然彎曲的小路和不同材質(zhì)給腳底帶來的感受,感受路徑的自然、趣味和探險性。森林景觀的設計使人多感官、全方位地親近自然、感受自然,與自然交流互動,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從而達到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效果。
(二)田園景觀中濕地體驗設計
1.打造水生動植物帶來的視覺及聽覺體驗:濕地景觀區(qū)植物配置得當,陸地向水體過渡區(qū)植物配置講究藝術構圖,模仿植物自然生長方式,分布于水邊,有疏有密的倒影豐富水面層次,形成自然野趣的效果。淺水區(qū)植物種植選擇以浮葉植物為主,如睡蓮、芡實、水葫蘆等,營造水生植物的群落景觀,同時注意植物面積與水面面積的大小比例,植物為水面面積大小的三分之一,以免水生植物過多造成繁雜的效果。大面積的蘆葦叢具有自然野區(qū)的特點,且可以為多種水生動物提供棲息地,我們于濕地水體中豐富魚類和兩棲類動物的種類和數(shù)量,以實現(xiàn)“蘆葦蕩里水草香,聽取蛙聲一片”的效果,豐富了人們的視聽感受,又為水體帶來生機。同時,蘆葦蕩還可以為野鴨、天鵝等多種野生動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不久后會形成小型的生物鏈,保護了物種的多樣性。(圖7)
2.打造雨聲帶來的聽覺體驗:風吹樹葉沙沙作響,雨落水面泛起漣漪,風與植物摩擦碰撞及雨落與水面接觸的聲音,可以有效地緩解人們的壓力,放松人們的心情。人們在感受自然的同時,可以沉淀心靈,返璞歸真。為豐富人們對自然音律的體驗,在濕地林處設置一座聽雨亭并搭配觀荷廊,水中種植睡蓮和荷花,亭子附近種植葉片寬大的植物,下雨時雨滴與葉面接觸會營造出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聽覺效果。亭子頂部則使用材質(zhì)輕而脆的材料,營造另一種雨落聽覺效果。天氣晴朗時,人們可以游憩濕地林,觀賞成片的荷花睡蓮和錦鯉。陰雨綿綿時,人們可以聽雨荷聞蛙聲,欣賞雨打芭蕉等自然美的音律節(jié)奏。
3.結論:濕地作為一種自然景觀,風景優(yōu)美,生物種類多樣。濕地景觀區(qū)植物配置以鄉(xiāng)土植物為主,最大程度的保護當?shù)氐纳鷳B(tài)鏈。在濕地林區(qū)人們可以體驗到雨荷蛙聲、水鳥互唱、蘆葦婆娑等自然郊野風光。濕地景觀可以幫助人們了解到田間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體驗到濕地的自然美和多樣美。人們通過對自然濕地的了解,意識到萬物相互依存、和諧生態(tài)自然,養(yǎng)成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濕地景觀同時也在無時無刻地發(fā)揮著其生態(tài)功能和社會效益功能。
(三)田園景觀中田園體驗設計
1.打造風、陽光等元素帶來的觸覺體驗:當陽光與微風輕輕拂過我們的肌膚時,我們可以感受到它們的形狀與溫度,然而城市人群由于條件受限或工作節(jié)奏緊張沒有時間感受這些來自大自然的饋贈。我們在田園綠地中設置一處陽光草坪,該草坪位于公園中部,冬季盛行東北風時,公園北部和東部的密林可以有效地減緩風力,景墻等景觀設施也可以降低風速、抵擋寒風;草坪附近種植大型落葉喬木等植物組團,夏季郁郁蔥蔥為行人遮蔭納涼,冬季落葉后陽光透過樹梢給人們帶來溫暖。此外草坪周圍還有人工水景,其噴起的水霧也可以在夏天降低周圍環(huán)境的溫度。人們可以在草坪上進行野餐、交談等多種活動,感受著輕拂的微風與和煦的陽光,隱約嗅到草地和泥土的芳香,感受自然帶給人們的歡樂。
2.打造田間農(nóng)作帶來的味覺及嗅覺體驗:城市人群由于條件限制很少有機會參與到蔬菜和水果的種植采摘上來,體會不到播種-成長-收獲的喜悅。我們在田園區(qū)地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以“體驗生活”為主題,種植一些本土適宜生長的水果和蔬菜,形成自然的果園,供人們親手采摘體驗。同時在空地處搭建簡易的涼棚,人們動手采摘后提供適宜的品嘗環(huán)境。此外,人們還可以參與到植物種植-收獲的環(huán)節(jié),人們在認領某一塊田地后,挖土播種澆水,在農(nóng)作物生長期間,還可以來查看其生長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氣。既為當?shù)貛砹耸找妫搀w驗到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樂趣,滿足了城市人群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圖8)
3.打造泥土給兒童帶來的觸覺感受:城市兒童的玩具被各種各樣的電子設備所充斥,從很小就開始接觸手機、電腦、玩電子游戲,戶外活動越來越少,與大自然接觸的機會也屈指可數(shù),久而久之對孩子們的身心健康造成損害,活動場地受限和運動方式單一乏味是造成這種后果的首要原因。為完善孩子們的戶外活動方式,設置了一處兒童天然活動區(qū),一塊簡潔的、帶有適當坡度的泥土地,孩子們可以帶上心愛的玩具在這塊土地上進行“探索”,做游戲、玩泥巴。場地設計圍合性好且有遮蔭納涼的喬木組團,樹下設置座椅供看護孩子們的大人休息。有研究表明我們?nèi)祟愖畛鮼碜杂诖笞匀?,在泥土上玩耍是孩子們的天性。同時,在玩泥巴的過程中,會與土壤中的微生物接觸,微生物的作用就像接種疫苗一樣,能夠提高兒童的抵抗力。此外兒童在玩泥土的過程中可以隨心所欲地將泥巴捏成各種形狀,鍛煉兒童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圖9)
4.結論:“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边@首詩寫出了很多人內(nèi)心的鄉(xiāng)愁,在每個人內(nèi)心里,鄉(xiāng)愁是難以忘卻的情懷,回歸田園也是越來越多人的夢想。田園景觀中規(guī)劃設計的數(shù)畝田地,能讓人們感受到鄉(xiāng)土的氣息和鄉(xiāng)愁的味道,使人們遠離了城市的喧囂、生活的壓力。放眼望去的是視野開闊的自然風光,看云卷云舒,聽風吹麥浪,實現(xiàn)了人們內(nèi)心的鄉(xiāng)愁情懷。體驗式田園的設計,能夠使人們真正的參與其中,與大自然交流與互動,體驗大自然帶來的快樂純粹,孩子們也能夠擁抱大自然,釋放自身天性,在與大自然的互動中茁壯成長。
“人們規(guī)劃的不是場所、不是空間、也不是內(nèi)容,人們規(guī)劃的是體驗”。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景觀的要求不再滿足于視覺層次上的美感,他們希望能從多方面來體驗景觀環(huán)境,以獲得更豐富的景觀享受。當人對景觀的感受是綜合的、多元化的時候,那么人在景觀游覽中的舒適度就會提高,易于感知景觀作品所表達的信息元素,從而“觸景生情”,“樂于環(huán)境”。
在田園景觀中,人們感受田間勞作帶來的成就感,寄情田園,滿足人們對田園生活的想法:在森林景觀中,人們沉醉于自然界中的天籟之聲,洗盡鉛華、返璞歸真:在濕地景觀中,人們欣賞蘆葦叢植、濕地林等帶來的郊野風光,能夠認識到萬物相依相生、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義。
“五感”體驗是人們感受自然的一種方式,將五感設計引入到現(xiàn)代景觀設計中來是滿足當今城市居民生活需求的必然發(fā)展趨勢,從使用人群的五官感受來進行科學合理的景觀設計,讓人們的景觀體驗遠離無感,讓設計真正地做到為人民服務。
參考文獻
[1]葉茂樂. 五感在景觀設計中的運用[D]. 天津大學,2009.
[2]李明洋. 五感體驗式景觀設計[J]. 科技信息,2011(05):348.
[3]厲澤萍,朱凌,陳波.植物聲景觀設計手法[J].設計,2021,34(01):54-56.
[4]余孟韓,林瑛.基于自然教育的景觀設計研究[J].設計,2021,34(03):78-80.
[5]王姣姣.人、景觀、生態(tài)[D].河北: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06.
[6]高雅言.彈性景觀在城市濕地公園設計中的重要性研究——以遷西灤河城市濕地公園設計方案為例[J].設計,2019,32(15):158-160.
[7]沈守云.現(xiàn)代景觀設計思潮[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
[8]吳瑞寧. 永續(xù)設計理念下可食地景的應用研究[D]. 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7.
[8]王向榮.景觀筆記:自然·文化·設計[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9.1.
[9]王理閱.基于地域文化的景觀小品設計研究[D].南京:南京林業(yè)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