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座的我一向好強,青春期的我更是處在好強的頂峰,很容易嫉妒別人。
其實,我一直都不敢承認那時候的自己是在嫉妒她,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好像突然在某個瞬間就釋懷了。畢竟,沒有哪個小孩是完美的……
她是我在高中認識的第一個同學(xué)。
記得高一開學(xué)那天,爸爸騎著摩托車送我到學(xué)校,車上大包小包地捆著我的棉被、棕墊、衣服、洗臉盆等生活用品。
那天陽光燦爛,校門口盡是些家長、學(xué)生,以及他們的行李。保安叔叔、阿姨在給大家指路,維持秩序。
這是我們當?shù)刈詈玫母咧?,也是我第一次讀的寄宿制學(xué)校。我懷著期待和緊張的心情跟在爸爸后面,沒多久就到了女生宿舍。
原本以為,自己會是第一個到寢室的人。結(jié)果當我推開門時,已經(jīng)有一個人在收拾床鋪了。她趴在上鋪,熟練地套著被子。我小心翼翼地打了聲招呼,她立馬爽朗地回應(yīng)了我。她圓圓的臉上戴著一副圓圓的眼鏡,頭發(fā)有點亂,小臉紅撲撲的,汗水從臉頰兩邊自然地滑落。
她說:“嗨,我叫肖晨,你呢?”
于是,我們的友誼就這樣開始了。
在這個住著十名女生的寢室,肖晨是我最好的室友,她也自然而然地成為我在班里最好的朋友。我們的床都在上鋪,我的頭對著她的頭,緊挨著。每天早上六點半,我們一起起床,我們輪流一人定一周的鬧鐘,鬧鐘一響就叫醒對方。
每天中午下課鈴一響,我們就把手伸進抽屜,摸著自己的飯盒,只要老師喊一聲“下課”,我們就立馬沖出教室。
那時候,班主任總在班里說:“你們看,搶飯前幾名,一般都是成績好的?!?/p>
在搶飯前幾名中,幾乎每次都有手拉著手的我們。
我們奔跑著去搶飯,但我們不覺得累,反而特別開心。尤其是每次排隊,我們都排在前面,看著滿滿的飯菜,特別有成就感。
打好飯之后,我們就一邊聊天,一邊慢悠悠地吃著走回教室。
一路上,她會跟我講鳳凰衛(wèi)視的新聞,講她初中三年都是寄宿制,講她爸爸晚上騎摩托車回家的時候,被小汽車的燈光照得看不清路,講她以后想當律師或者鳳凰衛(wèi)視的主持人、編輯……
那時候,我們都很喜歡看課外書,《讀者》《青年文摘》《哲思》《萌芽》……我們總是在學(xué)校的報刊亭流連忘返,幾乎每天吃完飯都會去那里轉(zhuǎn)一轉(zhuǎn)。
有時候她買,更多時候是我買,因為她每個月沒有太多的生活費。但無論誰買,我們總會輪流看。看完之后,我們還會一起討論,甚至有時候,我們摘抄的好句好段都是差不多的。
我們就這么形影不離,每天都過得特別充實、有意義。時至今日,我都非常慶幸自己在青春期,能夠遇到這么一位帶我自律、幫我開闊眼界的朋友。
后來,學(xué)業(yè)的壓力撲面而來,周考、月考、期末考……我們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去一次報刊亭,雖然報刊亭就在樓下。我們每天打完飯也是在路上匆匆吃完,然后回教室繼續(xù)學(xué)習(xí)。
不知道是學(xué)業(yè)壓力大,還是因為我本來就是一個善妒的女孩,每次考完試,我都會記錄下她的成績和排名,如果她考得比我好,我就不太高興。不知道那時候的她,是否也像這樣在跟我默默較勁呢?
漸漸地,我們不叫對方起床了。醒來之后,就自己悄悄洗漱,然后買上早飯去教室,哪怕剛好都醒了,也會讓另一個人先洗漱完再下床,以此避免照面的尷尬。
再后來,我跟班主任申請了換寢室,因為那時候的自己變得太敏感了,抗壓能力太弱,不想繼續(xù)和她一個寢室了。
于是,我有了新室友,和室友也相處融洽,每天都可以和一幫人說說笑笑去食堂。而她似乎總是一個人,每次打了飯就自己在教室一邊吃飯,一邊看點課外書。
除了吃飯和學(xué)習(xí),她好像沒有其他活動了,偶爾會跟旁邊的同學(xué)聊上幾句,但更多時候都是在埋頭苦學(xué)。
我同情孤單的她,但更多時候,還是不喜歡她。原因很簡單,她太努力了,而我做不到那么努力。那時候的自己總是想,像她那樣“死讀書”有什么用呢?天天那么努力,顯得我們都不努力似的。
但事實證明,“死讀書”挺有用的。高考那年,她考了我們?nèi)嗟诙チ肃徥∫凰懿诲e的211大學(xué)。學(xué)的什么專業(yè)呢?我不太清楚了。
后來看她朋友圈,她當上了律師,這是她高中時經(jīng)常跟我講的理想職業(yè)??!而我,只是考上了當?shù)氐囊凰胀ǘ?,學(xué)了個爸媽覺得還不錯的專業(yè)。
青春的這場較量,是我輸了。我不但沒有考好高考,還失去了一個很好很優(yōu)秀的朋友?;剡^頭來看,從高二那年開始,我們就漸行漸遠了。
畢業(yè)后,我們更是徹底淡出了彼此的世界。我在青春期傷害了她,那時候的她應(yīng)該很難過吧,或許還因為我們糟糕的友情哭泣過吧……
我偶爾會從其他朋友那里聽到她的消息。
還好,我們都過著不錯的生活。但這段友誼就像我心里的一根倒刺,我也曾和她在微信上寒暄過幾句,但始終沒有鼓起勇氣跟她正式說聲對不起。
長大后的我們,都有了各自忙碌的工作和生活,這些青春的遺憾和秘密就暫時放在心底吧。這個沉默而努力的小姑娘,我相信她會一直發(fā)光發(fā)熱,前途似錦。
或許在多年后的某一天,我們能夠坐下來,一起把酒言歡。
未來,誰說得準呢?我相信,我們的故事,未完待續(xù)。
作 者 簡 介
陳倩文,重慶大學(xué)研究生在讀,一個喜愛閱讀、喜愛寫作的小鎮(zhèn)青年,希望能通過文字給你帶來溫暖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