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雅娟
在階州,孫裁縫的手藝是最好的,是成衣行出類拔萃的人物。為什么叫“成衣行”呢?孫裁縫自己也不懂,只說當小學徒的時候師父說這個行當好,祖師爺是軒轅黃帝,他手把手教民眾用骨針穿麻線縫樹葉和獸皮做衣裳。念過書的人就嘲笑孫裁縫什么都不懂,并告訴他,成衣,就是制作衣裳的意思。孫裁縫回他一句:“什么叫衣,什么叫裳,你懂不懂?”
此刻,孫裁縫趕時間給一戶富人家的亡妻做衣裳。衣是上衣,比如衫、襖、比甲、褙子;裳是下衣,比如裙子、褲子。孫裁縫熬了一個通宵就把所有的斂服做好了。小衣、中衣、外衣,一件不缺。最令人驚嘆的是霞帔和月華裙,做工精美。只見那云彩霞帔寬三寸二分,長五尺七寸,上繡“鳳穿牡丹”的富貴圖案,下端垂絳上墜的全是名貴玉石。而那用月華錦制作而成的月華裙更是清麗,十幅羅裙的每褶顏色不盡相同。風過處,顏色會從月白、淡綠、鵝黃漸變到桃紅,正如書上所描寫:“風動色如月華,飄揚絢爛。”
但這么好的衣服,是給躺在棺材里的人做的。這么好的衣服,孫裁縫的家人也從來穿不起。其實,孫裁縫自從把老娘送上山,就過著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日子。憑他的手藝,開個裁縫鋪,收上個把徒弟,日子不會困頓。但他就是不喜歡被束縛,高興了才接活兒,收了工錢就到酒館喝個酩酊大醉,好多次醉倒在街頭。
沒個女人疼,日子就一直潦倒。街坊鄰居都替孫裁縫著急,但他不著急,他說:“知道魏晉時的名士劉伶嗎?他時常坐著鹿車,帶著一壺酒,讓仆人拿著鋤頭跟著他,并對仆人說:‘死便埋我?!?/p>
“那你倒是得雇個人守著你呀!要不然有天醉死了,誰來埋你?”
孫裁縫想想也是,于是抱養(yǎng)了一個兒子。有了兒子,孫裁縫活得沒那么自在了,活兒接得多了,小酒喝得少了,手藝也漸漸減退了。
等階州的老百姓公認孫裁縫的活兒上不了臺面的時候,孫裁縫的兒子出師了。十七歲的小孫裁縫在青樓對面開了家裁縫鋪。
孫裁縫氣得要吐血,小孫裁縫卻毫不避諱,熱心地幫青樓女子縫制衣物,而且依照她們的要求,縫制與眾不同的款式。起初裁縫鋪的客人都是煙花女子,漸漸地有些大家閨秀也偷偷讓丫鬟來定制衣物。孫裁縫淪落到成為兒子的幫工,每天替兒子鎖衣邊,盤紐扣。
小孫裁縫雖是個手藝人,但衣著打扮都像個讀書人,加之手藝精湛,竟然成為階州城許多懷春少女的夢中情郎。令孫裁縫又驚又喜的是,城東的珠寶商人周掌柜的獨生女兒看上了自家兒子。周掌柜也放出話來,如果小孫裁縫肯入贅,便是“二門俱開,兩來兩去”。也就是說婚后小兩口保留原有姓氏,共同繼承雙方父母遺產(chǎn)并贍養(yǎng)雙方父母。若婚后生育兩個兒子,則一個姓周,一個姓孫,各自頂門立戶。
小孫裁縫卻不依,說自己已經(jīng)有了心上人。孫裁縫并不是個固執(zhí)的人,答應(yīng)兒子只要兩人是真心相愛,自己不會反對。豈料兒子領(lǐng)上門來的竟然是個煙花女子,還比兒子大七八歲。
孫裁縫氣急敗壞,極力反對,從裁縫鋪搬了出來。小孫裁縫也不敢過分忤逆,只是每日不思茶飯,日漸消瘦。無奈之下,孫裁縫黯然答應(yīng)了二人的婚事。
父子二人花光了所有家底,替那煙花女子贖了身?;槎Y前夕,孫裁縫拿出了一件親手縫制的水田衣交到兒子手上,算是給兒媳婦的新婚禮物。這衣服是用上百塊布料拼接而成,色彩交錯,形如水田。用的布料雖然顏色和圖案各不相同,但材質(zhì)非常接近,做工精細,耗時耗材,其中有數(shù)塊布料是不惜裁破幾匹完整的錦緞才縫制而成的。
新媳婦穿上這件水田衣,竟是非常合身,既高貴又大方,襯得容顏又靚麗了幾分。真想不到孫裁縫只見過兒媳婦一面,就像親手拿尺子量過,這樣的眼力可不是誰都有的。小孫裁縫這才發(fā)現(xiàn),父親的手藝其實一如既往地好,只是為了成全他,才甘心退到幕后。
[責任編輯? 冬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