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春煜
摘 要: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工作已成為高校德育工作的一個新課題。中學階段是實施義務教育的重要階段,初中教師應對學生的學習教育和思想教育進行精準把握,按照目前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理念,提升學生的思想教育能力。在中學道德與法治教育中,要對德育教育進行創(chuàng)新,對德育教育進行改革,使道德與法治教育更加完善,并且必須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德育工作。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初中生;道德與法治;命題策略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核心素養(yǎng)內涵與考試目標
1內涵
對初中學生而言,他們正處在發(fā)展與學習的緊要關頭,這一時期也是她們對自己的認知、對人生、對世界的看法、對自己的看法的重要時期。因此,必須要對其進行正確的思想指導,不然,在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下,很可能會產生一些不良的行為。在這一階段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增強學生的德育和法制素質,這不僅是一種愛國的思想感情,也是一種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為實踐的時期。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下,通過測試結果來體現學生對某一科目的理解程度,但是也有一定的片面性。所以,在中學的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更要提高命題的品質,設置更多的開放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命題,對學生的發(fā)散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進行培養(yǎng)和考察。
2考察目標
(一)政治認同
政治認同是指一國的每一位國民,在意識形態(tài)層次上對其所奉行的社會體制和社會觀念的一種認同感。市民們必須把他們的個人利益與他們的國家利益緊密地結合起來。中學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核心素養(yǎng),就政治認同而言,其內容主要包含五個層面。首先,學生要對我國現行的基本制度、國家機構和與之相對應的國情發(fā)展理念等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第二,要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有深刻的認識,深刻認識到“以人民為中心”這一思想的重要性。第三,培養(yǎng)學生的國家自信、文化自信、國家自信和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第四,每個人都要以國家的安危、國家的利益為重。第五,要深刻認識中國在世界發(fā)展中的作用,要深刻認識這一思想。
(二)科學精神
科學精神指的是每一個個體在認識世界以及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所展現出的,具有個人特點的能力和思維素質。沒有個人價值觀的指導,就無法培育科學精神。在中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科學精神指的是,學生可以對自己展開正確的批評,可以進行獨立的思考,可以對問題保持一個客觀的看法,從而可以對自己的核心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并且還可以養(yǎng)成一種對社會、對國家、對生活的關心的習慣。
(三)法治意識
我們國家的基本國策是依法治國,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法治觀念,要對法律保持高度的敬意,要對法律的精神和運用有一個準確的理解。對初中生來說,能夠理解憲法的意義,知道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能夠初步認識到法律對個人生活、社會秩序和國家發(fā)展的規(guī)范和保障作用,形成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觀念和權利義務相統(tǒng)一觀念,遵守規(guī)則和法律規(guī)范,提高自我防范意識,掌握基本的自我保護方法,預防意外傷害,養(yǎng)成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方式,初步具備依法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核心素養(yǎng)的命制策略探析
1、對評估任務類型進行仔細地選擇和設計
目前,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考試的批改方法存在差異,思想政治教育考試的批改方法主要有客觀題和主觀題。同時,客觀題和主觀題所涉及的種類也是不同的,以核心素養(yǎng)為依據來命制題目,應該與測評目的的合理設計和選擇評估任務類型相結合。比如這類的主觀題,在國外叫做選擇-反應性考試,由選擇,判斷,匹配等多種類型題目組成。目前,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考試檢測中,主要是以選擇題為主要內容,既能夠考查學生的一般事實性知識,還能夠考查各種綜合能力、題目分析能力、學生價值觀等。而且,通過題目的創(chuàng)新等方法,可以將課程的概念付諸實踐,從而對學生的素質進行全方位的考察。例如以下題目:
漫畫中"內鬼"的行為()
①侵犯了他人的隱私權和姓名權②屬于一般違法行為③是非正義行為④應受到刑罰處罰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
以上的題目是一道探索類的選擇題,通過生活的情境創(chuàng)設與問題設計,增加了學生的答題參與度。解答本題,要求學生對個案情境中所包含的有關資訊進行全面地分析,并與所學的知識進行整合,對現象進行分析,對訊息進行甄別,對觀點進行探討。這不但可以對學生所掌握的知識進行一種檢驗,也可以增強他們的自我修養(yǎng),讓他們自覺地保護好自己和別人的隱私。
2、立足當前政治熱點,體現創(chuàng)新與開放的理念
道德與法治教育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為了提高命題質量,并發(fā)揮出良好的教育作用,在設置題目的時候,應該貫徹如下兩個方面:一是命題人員要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比如,遇到見義勇為的情況,日常過馬路時,如果老人因為腿腳不便而摔倒,那么就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將老人扶起來,一種是視而不見。這件事引起了社會的強烈反應,命題人員可以以此為基礎,按照理論和實踐統(tǒng)一的原則,設計一些可以讓學生進行判斷的題目,從而訓練他們的思維和分辨能力,加強他們的社會參與和責任擔當,從而充分體現出他們在教學過程中所具有的育人價值。第二,選題的設置應該立足于教科書,體現出創(chuàng)新性和開放性。比如,把國際國內的政治熱點與教科書的內容相結合,把黨的重大方針政策等貫徹下去,以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美麗中國建設、中國夢等為主要題材,提高中學生的德育和法制素質,培養(yǎng)他們家國情懷。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要提高中學德育命題的水平,就必須在較長時間內不斷地進行完善和優(yōu)化。要想全面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的命題質量,就必須從當前學生的需要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出發(fā),特別要根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出發(fā),科學、合理、與時俱進地設計問題。抓住課程內容的中心,確定課程設計的關鍵。要從根本上加強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加強他們的實際操作,培養(yǎng)他們的審題、解題能力。在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他們能拓寬視野,為將來的研究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朱小超,徐春飛,唐欽蓉,等.海南省2021年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道德與法治試題簡析[J].中學教學參考,2022(10):30-32.
[2]趙幼明,劉文川.從依據考試大綱走向依據課程標準——福建省中考道德與法治試題特點及其教學啟示[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1(11):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