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xué)柱
舊時皖西山區(qū)有用所謂藤簍叫魂的習(xí)俗。藤簍是用山里的藤條編的簍子,大肚小口,有尺許長,可背可挎,平時用來盛東西裝貨,那些山里的婦女也用藤簍給家中故去的人叫魂,免得親人死后成了孤魂野鬼,四處飄蕩。
這個故事發(fā)生在民國初年。那年賈牛才四歲,過年了,玩花燈,父母帶著賈??礋狒[。街上人山人海,玩花燈的又蹦又跳又唱,鑼鼓喧天,歡聲笑語,好不熱鬧。人群將玩花燈的圍了個里三層外三層,在圈外的人甭想看個周全。
開始時父母拉著賈牛的手,一邊一個,后來賈牛拉著父母,像彈弓上要彈射出去的石子,一個勁兒往人堆里扎。大人扎不進(jìn)人堆,小孩則見縫插針。賈牛鉚足了勁兒,父母哪里敢松手,將賈牛抓得緊緊的。
這時,人群一陣騷動,父母拉賈牛的手被掙開了,母親的手里只剩下一只手套,賈牛和另一只手套一瞬間沒了蹤影。
父母慌了,連忙叫賈牛的名字:“牛兒,牛兒———”
可回答他們的是又說又唱,歡聲笑語。所有的人都津津有味、情緒高漲地看熱鬧,沒有誰聽到他們的呼叫聲,誰也不去關(guān)心他們的呼叫聲。
這對夫妻在人群中跌跌撞撞,瘋狂地尋找、喊叫,可是一直找到半夜,喊到半夜,哭叫到半夜,也沒見著賈牛。
玩花燈的都走了,看熱鬧的都散了,街道一片狼藉。賈牛的父母手里捏著賈牛的一只手套,撕心裂肺地哭叫。
賈牛上哪兒去了呢?他掙脫了父母的手,鉆進(jìn)了最里層,饒有興味地看花燈,看得忘乎所以,根本想不到父母在到處找他?;敉膬鹤撸Z牛往哪兒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花燈上,根本注意不到鉆來鉆去的賈牛。
夜深了,玩花燈的散了,賈牛還跟著花燈走。走了許久感覺不對勁兒,他猛然想起自己跟著父母出門的,一直拉著他的父母的手早松開了,手里只有一只手套。他慌了,先跟著幾個人走,走走又感覺不對勁兒,看到一條路似乎是回家的路,便一個人往這條路走。走走又不像,又岔向另一條路。
賈牛越走越遠(yuǎn),最后見不到一個人影,也看不到一處村莊。天黑了,賈牛一個人在黑夜里跌跌撞撞地走,害怕急了,想哭,又不敢哭,便悶頭走路。
賈牛就這么走啊走,走累了就睡,睡醒了再走,餓了吃野果,渴了飲山泉。
賈牛走到了山里,一個剛四歲的孩子,就這么一個人走了十幾個日日夜夜。
這天賈牛走累了,在一塊山石上睡著了。一個女人走了過來,發(fā)現(xiàn)了賈牛,感覺十分奇怪,一問,賈牛便哭了,號啕大哭,崩潰似的大哭:“我要爸爸,媽媽!”
可是賈牛除了會說自己的名字外,便什么都說不上來。女人便說:“好吧,我沒有兒子,你給我做兒子吧!”
女人是大別山下黑石村的村民許氏,許氏的丈夫是個獵戶,上山打獵,結(jié)果沒打到野物,卻被狼吃了。許氏找到山坳時,只見到丈夫幾塊血肉模糊的骨頭和撕碎的衣服。這天晚上許氏拿著藤簍去丈夫的墳上叫魂,發(fā)現(xiàn)一個孩子在荒山野外睡著了,問清情況,便將賈牛帶回家中做兒子。
賈牛跟著許氏過日子,生活清苦不說,山里也不像縣城熱鬧,雖然許氏對他很好,他卻一直不太習(xí)慣山里的生活,尤其是許氏帶著他不時去山坳給丈夫上墳,這讓賈牛有些害怕,老大不情愿??稍S氏偏偏在這件事上不讓步,別的都好說,就這個,賈牛怎么拗,她都不行。而且,到了墳頭上,許氏首先讓賈牛跪在墳前磕頭,然后手里拿著藤簍在半空中劃拉,嘴里念念有詞。
到了十四歲時,許氏再拿著藤簍,讓賈牛去山坳上墳時,他就暗暗下定了決心。不過他沒有表現(xiàn)出來,順從地跟著許氏往山坳走,當(dāng)走到他十年前躺著的山石邊時,他在許氏背后鞠了個躬,然后身子一矮,鉆進(jìn)荒草荊棘中。不久許氏便呼喊起賈牛的名字:“牛兒,牛兒———”
許氏喊得越響亮,他跑得越快。
十年了,他什么都忘了,只記得那塊山石,記得那年看花燈。賈牛覺得自己該去找親生父母了。
賈牛沒有找到父母,再次迷路了,七轉(zhuǎn)八轉(zhuǎn),誤闖進(jìn)了馬財主家。
馬財主見賈牛一個半大孩子,在山里跑很危險,就勸他留下,等長大些后再去找親生父母。賈牛想了想,覺得有道理,就默默點(diǎn)了點(diǎn)頭。
賈牛在馬家大院待了兩年,做了兩年的伙計,馬財主有一個獨(dú)生女兒,與賈牛同齡,長得如花似玉。馬財主沒兒子,一直想招個上門女婿,好承繼他的家業(yè),他見賈牛聰明伶俐,長相俊秀,還沒有身世牽掛,就動心了。
這天,馬財主將賈牛叫過去,說要招他當(dāng)女婿。賈牛早等著這句話呢,當(dāng)即“撲通”一聲跪在地上,連呼:“岳父大人在上,受小婿一拜!”
從此,馬財主便成天貼身帶著賈牛,他近來做一樁倒賣山貨的生意,尤其是許氏那種令賈牛害怕的藤簍,在城里銷路很好,在省城更能賣上價錢,既可生活用,又可以作為工藝品擺放。這天,馬財主帶足銀子,親自到大別山深處奔波收購那種藤簍。自然,馬財主別人可以不帶,只帶賈牛。
馬財主與賈牛在山路上一路辛苦,攀爬到一個半山腰。賈牛四顧一看,便攔住馬財主說:“岳父,此處不可去,咱們往另處去吧!”
馬財主不解,說道:“我聽說此處多藤簍,走了這許多路過來親自看看,好買了回去賺錢,你為何攔我?”
賈牛便說:“此處正是我生活了十年的黑石村,我養(yǎng)母如果見到我,必定纏住不放?!?/p>
馬財主聽賈牛這么一說,便猶豫起來。賈牛不管三七二十一,抽身就走??伤麤]走幾步,被個山民一把拽住,大聲嚷嚷:“這不是牛兒嗎?你終于回來了。你母親日夜思念你,沒想到你自己回來了!”
賈牛無言以對,但又不情愿,只是悶聲與山民拉拽,想掙脫開一走了之??缮矫耠p手如鐵鉗一般,死死抓住不放,扯開喉嚨大喊大叫:“牛兒回來啦,牛兒回來啦!”
山民這么一叫,很快就從山石后、樹叢中、田野上奔過來許多人,把賈牛重重圍住,紛紛叫道:“牛兒,你終于回來啦,回來了就好!”然后大家又對著馬財主作揖打躬,他們以為是馬財主將賈牛送回來的。
山民們一起擁著賈牛,說道:“快去看看你母親吧,她可天天盼著你回家呀!”
賈牛身不由己,只好隨著山民們走,來到他熟悉的那兩間茅草屋。此時茅草屋已不像幾年前的光景,許久沒人打理,顯得格外破舊。
此刻已近傍晚,村民們在門外忽然都站住了,讓賈牛一個人進(jìn)屋去。賈牛木然地站了片刻,便往屋里走。這屋子他既熟悉又陌生,黑洞洞的,沒有人,顯得有點(diǎn)兒陰森。賈牛深感疑惑,繼續(xù)往里走,走進(jìn)院子,猛然看到在角落一棵楊樹下有一個女人。女人披頭散發(fā),老態(tài)龍鐘,雙手拿著藤簍,在空中劃拉著,口中念念有詞,神態(tài)十分虔誠。
這個女人正是許氏。賈牛想不到幾年時間,許氏老成這個樣子,而且形容如此邋遢。賈牛知道,許氏是在叫魂。許氏往日叫魂,是在山坳那個墳塋邊,現(xiàn)在咋在這兒?
賈牛繼續(xù)聽,許氏不停地念叨他的名字:“牛兒回家吧,牛兒回家吧———”賈牛忽然想起,那棵楊樹,是他小時候親手栽的,他曾對養(yǎng)母說:“媽,這樹就是我,可別砍了它!”想不到這棵楊樹已經(jīng)這么大了,而養(yǎng)母是在這楊樹邊給他賈牛叫魂。賈牛頓了頓,上前跟許氏打招呼。許氏撲上去,廝打賈牛:“你是誰?別嚇跑了我的牛兒!”
山民和馬財主見屋里不對勁兒,一起走了過來,好歹讓許氏放開了賈牛。賈牛看出來了,許氏不知什么時候瘋了,難怪這副模樣,也不知道打理家了。山民紛紛抹淚,你一句我一句說了起來。賈牛才知道,他離家出走后,活不見人、死不見尸,不知怎么就傳說他被狼吃了,像他爹一樣。許氏一急之下便瘋了,每天在院落賈牛栽種的楊樹下為賈牛叫魂,風(fēng)雨無阻,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從沒間斷過。
這時賈牛注意到養(yǎng)母的臥室滿是藤簍,整整齊齊地碼放著。按一天一個算,應(yīng)該有一千多個!
賈牛再也控制不住感情了,一把抱住許氏,哭喊道:“媽,我就是牛兒,牛兒回來了啊!”
奇跡出現(xiàn)了,當(dāng)許氏確認(rèn)眼前千真萬確是賈牛時,她的瘋病竟然好了。
馬財主帶著賈牛、許氏一起回馬家大院,順便帶上那一千多個藤簍。許氏被安頓在馬家大院住了下來。
馬財主請人給賈牛和女兒擇了良辰吉日成親,馬財主夫婦與許氏同坐高堂之上,看著小夫妻倆拜堂。拜堂快要結(jié)束的時候,忽然來了兩個老人,衣錦著袍,卻面容憔悴。馬財主認(rèn)識這兩人,連忙上前抱拳打招呼:“哎呀,小女大婚之喜,想不到驚動了賈老板!”
被稱為賈老板的這個老人,馬財主同他做過生意,但關(guān)系沒好到兒女婚事特地過來賀喜的程度。馬財主心中嘀咕:想必他們見我從山里帶回上千藤簍,是過來做生意的,正好撞上家中辦喜事。馬財主這么想著,便令人將老夫妻倆引進(jìn)一間屋子。這屋子是倉庫,堆放著他采購的山貨,那千余個藤簍都堆放在這兒。
那老夫妻倆對別的山貨不感興趣,駐足藤簍邊久久凝視,然后讓人請馬財主過來。馬財主以為是叫他過去談生意,便過來了。老夫妻緩緩地問馬財主:“據(jù)說,這些藤蘿為一個養(yǎng)母所編?”
馬財主一聽,來了興趣,便一五一十將去黑石村見聞細(xì)細(xì)說了一遍。那老夫妻倆聽著聽著,淚水便吧嗒吧嗒往下落,哭得稀里嘩啦。馬財主深感奇怪,這老夫妻倆為何如此動情?
老夫妻倆慢慢收了哭聲,央求道:“我們想見見這位許氏!”
馬財主雖然感到奇怪,但也難以推辭,便轉(zhuǎn)身出去,不多會兒叫來許氏,賈牛也跟了過來。那老夫妻倆看著許氏,又上下端詳賈牛半天,最后賈老板顫抖著將手插進(jìn)懷里,摸出一只小孩子的舊手套來。
許氏見了這只手套,也慢慢將手插進(jìn)自己的懷里,居然也摸出一只小手套來。兩只小手套放在一起,正好是一對,雖然陳舊,但卻一樣保存得平整、干凈!許氏說道:“我保存著這只手套,就是等待著這一天,現(xiàn)在終于等到了!”
不錯,這對老夫妻是賈牛的親生父母。十多年前,他們帶著賈??椿簦Z牛被擠丟了,他們一直沒放棄尋找兒子,兒子的一只手套,始終揣在他們的懷里。后來他們邊做生意邊尋找兒子,走遍千山萬水。當(dāng)他們聽說了許氏編藤簍叫魂的故事,便趕過來了,歷經(jīng)十多年,終于找到了賈牛。
賈老板指著碼放得整整齊齊的藤簍,對馬財主說:“許氏編藤簍叫魂的故事傳得遠(yuǎn)啊,我們聽到這個故事,就想到,不會是我們的牛兒吧,便尋了過來,果然找到了他!這些藤簍不能賣,再多的錢都不能賣,誰都不賣,要永遠(yuǎn)留著……”
賈牛終于見到了自己的親生父母,他拉過新婚妻子,“咚咚咚”向自己的親生父母叩起了頭。賈老板夫婦連忙領(lǐng)著兩個孩子一起向著許氏一個勁兒地磕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