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以新媒體為載體鑄牢南疆基層群眾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

      2023-04-27 23:03:57宋丹丹劉昊
      現代商貿工業(yè) 2023年9期
      關鍵詞: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南疆新媒體

      宋丹丹 劉昊

      摘?要:新媒體使人們的思維言行及生活方式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逐漸成為“團結穩(wěn)疆”政策落實的有力手段和重要載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在理論分析和實地調研基礎上,本文闡明鑄牢南疆基層群眾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義,通過剖析其特殊性,從整合傳播主體、傳播定位、傳播符號和傳播環(huán)境等角度開辟鑄牢南疆基層群眾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新路徑。

      關鍵詞:新媒體;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南疆

      中圖分類號:D9?????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9.060

      黨的二十大高度重視民族團結、進步及繁榮問題,強調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法寶,作為黨和國家事業(yè)未來發(fā)展的目標任務。這是繼十九大明確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之后再次把這一原創(chuàng)性論斷作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可以深刻理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對黨和國家的重要性。新媒體使人們的思維言行及生活方式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是“團結穩(wěn)疆”政策落實的有力手段和重要載體,為鑄牢南疆基層群眾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開辟了新渠道。

      1?新媒體的內涵及特征

      1.1?新媒體的內涵

      對于新媒體的理解,學界的觀點眾說紛紜,存在著“相對論”“傳承論”以及“多維論”等多種說法,本文以“相對論”的角度對新媒體概念進行闡釋。新媒體是相對于“舊”的媒介形態(tài)而言,是一個變化的、相對的、動態(tài)的概念,是基于互聯網信息技術、移動通信技術、大數據技術等數據分析載體,搭建出的一種開放、立體式的虛擬傳播平臺,具有即時性、便捷性和豐富性的特點。互聯網平臺的便捷使普通大眾從以往僅接收信息變成能夠傳遞信息,信息的接收源可同時成為信息的發(fā)出源,新媒體的出現改變了傳統媒體信息傳遞參與者的角色定位,是信息社會的產物。新媒體時代是以數字和互聯網技術作為基礎,也被稱為數字媒體時代。

      1.2?新媒體的特點

      新媒體是信息的傳播媒介,與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相比,在信息的收發(fā)與傳播過程中更豐富多彩、便捷高效,深刻影響著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

      第一,內容的豐富性與共享性。豐富的信息內容是新媒體時代彰顯的最突出特征,新媒體由于門檻低、功能多樣、容易操作,吸引了大量用戶,利用大數據時代的數字化整合全球資源信息,以文字圖片、音視頻等方式呈現給用戶,使用戶獲得信息的難度大大降低。此外,信息的傳遞打破了時空限制,網絡傳播可實現全球共享。例如2022年在中國北京舉辦的冬奧會,無論在哪個國家,都可以同時觀看同一場體育賽事,充分凸顯信息的共享性特征。

      第二,傳播的及時性與交互性。新媒體借助互聯網和信息技術,提升了信息的傳播速度和運載容量,輕松實現信息數據的及時傳遞,實現全球用戶“面對面”交流。新媒體時代的自由環(huán)境賦予了受眾主客體平等的地位,運用新媒體,所有人都可以自由發(fā)表見解,也可評價他人觀點,在這種狀態(tài)下,受眾主客體的身份可進行調換,既可以傳播信息也可以接收信息。在后疫情時代,全國各地為精準防控推行“場所碼”“健康碼”以切實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各大教育平臺秉承“停課不停學”的教育理念推出免費在線課程,師生利用線上教學等新教育模式交流互動,新媒體在其中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這是傳統媒體無法與之相提并論的。

      第三,傳播環(huán)境的虛擬性。新媒體的虛擬性特征是指其傳播形式虛擬,而非傳播內容虛擬。新媒體所承載的傳播信息憑借數字技術具有更高的潛隱性,任何使用新媒體的用戶都可以在這種虛擬的語境中交流傳遞信息,例如,用戶可通過匿名的方式,以“游客”身份登錄微博、知乎、新聞客戶端等新媒體平臺,這樣信息傳播的主客體雙方可以在不認識對方的前提下進行交流,這種方式有助于保護個人隱私,但同時存在的風險性也不容忽視。

      第四,傳播的多渠道與個性化。新媒體從載體上可分為電腦終端和手機終端,從呈現形式上可分為新聞資訊類、音視頻類和社區(qū)門戶類,第5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10.51億,構成了全球最大的網民群體,其中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高達99.6%,國內市場上檢測到的APP數量為232萬款,拓展了用戶接收信息的渠道。網民可以利用微博、抖音接受社會熱點話題,并可進行評論、點贊與轉發(fā),利用QQ、微信相互交流的同時瀏覽朋友圈關注好友動態(tài),利用澎湃新聞、學習強國的新聞類客戶端關注國內外時事,還可利用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平臺足不出戶買遍全球。與此同時,新媒體平臺可以對用戶群體進行分類,根據用戶的瀏覽記錄智能化推送適合其“口味”的信息資源,用戶可根據自己的偏好選擇所需內容。

      2?鑄牢南疆基層群眾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義及特殊性

      2.1?意義

      2.1.1?促進南疆地區(qū)民族團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南疆地處我國西部邊陲,地理位置特殊,宗教信仰以伊斯蘭教為主,具有多民族共居、多文化共榮的鮮明特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助于促進南疆各族群眾提升“五個認同”理念,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實現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中華兒女夢寐以求的愿望,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面臨國內外紛繁復雜的嚴峻形勢,各族群眾只有思想統一,攜手共進,才能共創(chuàng)日益美好的向往生活。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的“意識”,就是對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歷史、中華民族身份、中華文化的接受與認同。我國有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各民族在不斷交融中形成了獨具匠心的璀璨文化,也鑄就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格局,中華民族共同體形象的定位就立足于各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之上,把中華優(yōu)秀文化內涵融入到生產生活各方面,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會經濟結構和環(huán)境,使各民族經濟都取得長足進展,共創(chuàng)祖國繁榮昌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2.1.2?加快南疆基層群眾精神文明建設進程,促進經濟社會持續(xù)發(fā)展

      南疆五地州位于新疆南部,即新疆的巴州、阿克蘇、克州、喀什以及和田五個地區(qū),地理位置偏遠、經濟基礎薄弱、科教文衛(wèi)事業(yè)發(fā)展較慢,少數民族貧困人口多,是典型的“少、邊、窮”地區(qū),與東南沿海發(fā)達地區(qū)相比,南疆尤其在農村地區(qū),出于地理環(huán)境、經濟條件、人文風俗等原因,精神文明建設比較落后。隨著“訪惠聚”活動的深入開展,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疆方略在南疆落地生根,“訪惠聚”工作隊常態(tài)化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展示現代文化和現代生活的新風尚,豐富基層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凝聚人心,幫助當地村民擴大就業(yè)實現增收,按照“請進來”和“走出去”原則,為基層群眾積極開展各類技能培訓,利用互聯網平臺遠程授課,學習農業(yè)方面的專業(yè)知識,并組織基層群眾“走出去”,到烏魯木齊進行實地考察學習,提升就業(yè)增收能力,促進當地經濟持續(xù)發(fā)展。

      2.2?特殊性

      2.2.1?歷史分和關系復雜要求培育南疆基層群眾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新疆古稱西域,是中國的邊疆地區(qū),歷史上各朝各代對西域的管轄范圍和如今新疆區(qū)域的大小并非完全一樣?;厮輾v史,“大一統”理念是貫穿中華上下五千年各朝各代政治格局和思想文化的主線之一,中華文明注重“協和萬邦”“和衷共濟”,中國各民族團結融合,正是“和為貴”理念在民族關系上的生動體現。在歷代王朝的歷史演進中,“邊患”是困擾中央政權的重大問題,邊疆地區(qū)與中央政府復雜的歷史分合關系是邊疆地區(qū)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面臨的一項挑戰(zhàn),是影響民族團結的絆腳石。因此,加強邊疆地區(qū)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育便成為一項現實而迫切的使命。

      2.2.2?特殊的地緣政治要求鑄牢南疆基層群眾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南疆地域遼闊,遠離祖國腹地,地理位置特殊,與五國相鄰且有著漫長的國界線,是祖國版圖的重要組成部分。南疆作為全國維穩(wěn)反恐的前沿陣地及主戰(zhàn)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關系到邊疆穩(wěn)定、國家安全和領土完整。相比祖國腹地地區(qū),國家的安全穩(wěn)定在南疆有著更為迫切的現實意義。中美博弈日益加劇,以美國為首的國際反華勢力對我國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沖擊和腐蝕長期存在,極力破壞我國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的大好局面,而南疆地區(qū)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共存的特點成為“三股勢力”重要的滲透目標。因此,鑄牢南疆基層群眾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面臨著時代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是實現南疆社會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的群眾基礎。

      2.2.3?特殊的民族政治亞文化要求鑄牢南疆基層群眾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少數民族政治文化是某一特殊群體共有的政治觀念支撐和價值體現,是相對于主流政治文化的一種亞文化?!罢蝸單幕婢唠p重性,一方面,政治亞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消除和化解社會矛盾,推動社會均衡和共同發(fā)展,維護社會和諧和政治穩(wěn)定。另一方面,政治亞文化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削減社會成員對主流政治文化的價值認同,消解其合法性基礎,從而誘發(fā)政治危機”。南疆地區(qū)的各民族創(chuàng)造了獨具特色的政治亞文化,具有群體自我認同的特征,與主流政治文化既相互區(qū)別又相互包容。例如,南疆地區(qū)的部分群眾有著濃厚的宗教情感,但筆者認為,這并不妨礙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踐行,只要把握好二者之間的“度”,分清楚主次關系,牢記中華文化“多元一體”的格局和特征,就可以做到合理合法地表達自己的宗教情感。

      當然,邊疆地區(qū)民族政治亞文化引起的“認同差距”就需要用中華文化共有的記憶來中和,進一步鑄牢南疆群眾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發(fā)揮中華文化的凝聚作用和價值觀的引導功能,貫徹“團結穩(wěn)疆”的指導思想,推進新疆地區(qū)的社會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

      2.2.4?經濟社會發(fā)展差距要求鑄牢南疆基層群眾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我國地大物博,區(qū)域經濟發(fā)展不平衡,暫且不談東西部經濟發(fā)展的差距,就連同一地區(qū)也會面臨著經濟發(fā)展不平衡的問題。新疆的南疆和北疆僅一座天山之隔,但各方面發(fā)展與北疆還存在一定差距。隨著“西部大開發(fā)”“對口援疆”“一帶一路”等多種政策的成功實踐,南疆地區(qū)經濟社會各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跨越,但不可否認差距仍然存在。南疆基礎設施薄弱、教育資源短缺、醫(yī)療水平較低,這些因素依然是制約南疆基層群眾凝心聚力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現實挑戰(zhàn),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凝聚智慧,切實提高南疆地區(qū)返貧規(guī)避能力,實現南疆地區(qū)脫貧攻堅與鄉(xiāng)村振興有效銜接,促進南疆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

      3?以新媒體為載體鑄牢南疆基層群眾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現路徑

      3.1?整合傳播主體,提升南疆群眾參與感

      新媒體的興起使信息傳播方式和輿論生態(tài)都發(fā)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在新媒體時代,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傳播要借助互聯網的便利整合各類傳播主體,充分發(fā)揮政府、企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及個人的傳播優(yōu)勢,集眾家之所長,形成全民共同發(fā)力的傳播新局面。新媒體的互動信息傳遞技術和層出不窮的各類平臺給人們的思維言行及生活生產方式帶來巨大沖擊的同時,也使得新媒體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傳播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劇增,人們可通過新媒體平臺以一對一、一對多或多對多等互動形式將獲取的經過思考判斷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信息傳播給其他主體用戶,經過自我理解和交流傳達,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更深刻的認識。南疆地區(qū)少數民族眾多,在新媒體的傳播過程中,可以優(yōu)先將少數民族人才納入新媒體的工作當中,隨著“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攻堅工程”的開展,南疆地區(qū)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普及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能夠用漢字和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宣傳的少數民族人才越來越多,他們對本民族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等情況更為了解,更能與群眾產生共鳴,拉近距離,提升宣傳效果,從而促進各民族深度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3.2?整合傳播定位,夯實南疆群眾認同感

      “中華民族共同體是我國各族人民在長期歷史發(fā)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團結統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經濟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親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民族共同體?!泵褡宸至褎萘σ跃S護“民族利益”為幌子,惡意散播民族分裂思想,煽動民族情緒,挑起民族矛盾,嚴重破壞了南疆基層群眾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正確認知,整合新媒體傳播定位,對夯實南疆基層群眾認同感有重要作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本質是認同,根本是凝聚人心,其傳播定位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整合各民族政治文化、社會經濟為支撐,不斷提升各民族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認同感。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式講好新疆故事,理直氣壯宣傳新疆社會穩(wěn)定的大好局勢、人民安居樂業(yè)的幸福生活”。講好新疆故事,充分發(fā)揮新媒體的傳播作用,向全世界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新疆,對新疆形象地提升有重要意義??κ驳貐^(qū)拉提尼·巴依卡一家三代守邊護境保家衛(wèi)國,他為救落水孩子不畏艱險無私奉獻,在冰湖中以生命托舉生命;政府和社會各界利用黃金8小時接力救助和田斷臂男孩,完成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極限救援;漢族醫(yī)生馬鵬程三十多年如一日扎根在南疆阿克蘇央塔克巴什村,努力學習維吾爾語消除語言障礙,用精湛的醫(yī)術為無數群眾解除病痛……這些真實生動的新疆故事,不僅能夠讓全世界了解新疆,更有助于各族群眾不斷培育、強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鞏固民族團結成果。

      3.3?整合傳播符號,增強南疆群眾獲得感

      象征符號的重要作用在于使“不能直接被感覺到的信仰、觀念、價值、情感和精神氣質變得可見、可聽、可觸摸”。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思想層面的抽象概念,傳播過程的具象化人格化是引發(fā)各族人民情感共鳴的主要方式,結合各民族經典符號予以表征,以喜聞樂見的方式教育熏陶各族人民的精神世界,使各族群眾在潛移默化中自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呈現出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紅色資源與紅色文化是黨和國家在長期發(fā)展過程積累起來的精神文化,盤活這些民族文化資源,喚起南疆群眾的家國情感與獲得感,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南疆各地州的博物館、烈士陵園、人民英雄紀念碑、喀什人民廣場、阿克蘇柯柯牙綠化工程、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等這些紅色資源是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帶領各族群眾在進行革命活動、屯墾戍邊建設新疆過程中形成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挖掘并宣傳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增強南疆群眾認同感,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添磚加瓦。除此之外,在多民族聚居的南疆地區(qū),新媒體的運用可采用漢語和少數民族語言文字雙語的形式進行文字、圖片和視頻的傳播,充分照顧部分尚且不能熟練運用漢語的少數民族群眾,拓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相關訊息的覆蓋面。例如新疆日報社傾力打造的石榴云APP,可進行漢語和維吾爾語的雙重切換,一些不識字或者閱讀不便的群眾可選擇適合自己的形式進行信息搜集與交流互動,增強其獲得感。傳播符號的整合,生動形象并因地制宜地讓南疆基層群眾了解各族文化,這對于民族團結的促進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傳播具有積極意義。

      3.4?整合傳播環(huán)境,提升南疆群眾安全感

      新媒體是一把雙刃劍,恰當合理的運用新媒體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媒體唯有堅持黨的領導,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正面宣傳,方能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營造良好的網絡生態(tài)環(huán)境,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要“多看民族團結的光明面”,多看民族關系的主流,不被逆流與支流所惑,各民族兄弟姐妹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手足相親、守望相助,而“石榴籽”則象征著“紅紅火火”“團結和諧”“凝聚統一”等積極向上的價值引領。除此之外,新媒體行業(yè)要強化法治思維,知法守法,合理運用媒體監(jiān)督權力,擔負起責任義務,及時處理不良信息。例如,境外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滲透多數是通過利用南疆基層群眾宗教信仰習俗,通過新媒體平臺惡意宣揚極端思想,背離宗教發(fā)展的歷史、傳統和秩序,蠱惑基層群眾從事有組織的罪惡活動,破壞民族團結、宗教和睦、社會穩(wěn)定和祖國統一,為此,政府和國內監(jiān)管機構要及時過濾這些有損國家形象、挑撥民族矛盾、侵害群眾利益的不良信息,為南疆基層群眾的新聞擴散和意見表達創(chuàng)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huán)境,提升新媒體使用的安全感,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傳播創(chuàng)造良好氛圍,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新華社,2022-10-25.

      [2]許爽.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路徑研究[D].長春工業(yè)大學,2022.

      [3]張琪.新時代文化潤疆之多維探析[J].邊疆經濟與文化,2022(03):96-99.

      [4]沈艾娥.新媒體語境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傳播策略[J].民族學刊,2021,12(05):10-16+107.

      [5]張奪,王桂敏.略論少數民族政治亞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關聯性[J].攀登,2021,40(02):14-18.

      [6]維克多·特納.象征之林[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48.

      猜你喜歡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南疆新媒體
      南疆木棉紅似火
      歌海(2021年6期)2021-02-01 11:27:18
      南疆最美是春天
      藝術家(2020年6期)2020-08-10 08:35:28
      1912至1949年期間中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強化
      現代交際(2018年9期)2018-08-31 09:42:44
      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對近代中國民族主義的形塑與修正
      基于祭祖文化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路徑研究
      團結穩(wěn)疆視閾下牢固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考
      筑夢南疆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新聞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9:46
      對農廣播節(jié)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聞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2:46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2:55
      陇川县| 阳信县| 宜兰市| 万盛区| 新乡市| 都安| 砀山县| 长白| 兴国县| 长顺县| 古丈县| 栾城县| 涪陵区| 蒲江县| 台中县| 临海市| 大方县| 延安市| 安图县| 枣阳市| 仁寿县| 当雄县| 永宁县| 额济纳旗| 顺平县| 白水县| 西藏| 沁源县| 金湖县| 离岛区| 阿拉善左旗| 鹤壁市| 南阳市| 合川市| 临清市| 淮安市| 丰都县| 集贤县| 乾安县| 深水埗区| 灵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