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學東
摘要:在小學語文新課改當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一個重要的措施,也是促進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生成的一個有效的手段。如何才能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當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本文就專門針對這一課題進行分析,旨在為推動小學語文課堂學生自主學習之路做出理論探索。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自主學習能力? 新課標
“自主學習能力”是新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教育舉措,很多教育工作者越來越意識到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特別對于小學語文學科而言,這是一門對學生進行母語表達能力訓練、交際能力啟蒙的學科。想要有效地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第一步。本文就專門分析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
語文學科作為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以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語言技能、社會適應能力為目標。小學語文新課改要求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效地促進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學習,以課堂主人翁的身份參與到語文活動當中。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就成為了現(xiàn)代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和任務。
而在實施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模式之后,學習的主動權(quán)就落在了學生的身上,教師只是起到了引導和啟發(fā)的作用,相較于以往的課堂,學生在課堂上的角色發(fā)生了變化,由原來對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變成了主動“探索者”,他們在教材知識的指引下對具體問題的探索,扮演著學習環(huán)節(jié)中的學習主體的角色,有助于他們語文學習自信心的重建,[1]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教師就語文知識點同學生進行充分的探討和交流,讓枯燥的教學變得生動活潑,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能力培養(yǎng)的路徑
(一)以提升學生的思考力作為教學的切入點
在小學語文教學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課堂活動中,為了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教師首先要注重教學當中的整體思維觀,由此逐步滲透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有效塑造學生的思辯與質(zhì)疑能力。同時,在日常教學中,要注意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并引導學生運用語文思維,對知識體系進行適時的整理和提煉。
以《普羅米修斯》的語文教學為例,該課文中出現(xiàn)了對人物形象的解析。首先,教師要提出一個問題:在文章中,哪些地方可直接看出人物的性格?其次,要學生在資料搜索的過程中去領悟和探索,教師最終綜合學生的觀念做出一個總結(jié),并要學生將課文中人物性格的觀點發(fā)布到作業(yè)網(wǎng)站,在互動、交流中提升學生的語文思考力。
(二)以安排課堂游戲活動作為教學活動的主軸
從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來看,往往對于游戲有著較強烈的興趣。所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也要適當?shù)卦谡n堂上給學生安排一些游戲環(huán)節(jié),來引導學生以課堂游戲的方式開啟交流互動模式,這樣不僅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fā)學生語文創(chuàng)新意識。
比如可以加入課本劇的游戲演繹,在課本劇游戲的編排過程中,教師作為課堂游戲活動的引導者,應該對學生的劇情中的動作、表情、情感、肢體語言等進行專門的技術指導。比如就《西門豹》的課本劇游戲,教師要指導學生善于應用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肢體語言烘托劇情氛圍,針對游戲環(huán)節(jié)中反面人物,指導學生運用舞臺裝扮體現(xiàn)人物身份。實踐證明游戲活動的開展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提升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的角度來探究語文知識
語文知識可以呈現(xiàn)生活內(nèi)容,并反過來指導實際生活。所以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視角入手,自主探究語文知識的奧妙,幫助學生加深對語文知識體系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創(chuàng)意思維。語文教學要盡量做到貼合生活實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2]
比如在學習了《蟋蟀的住宅》之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根據(jù)生活當中大自然的某種現(xiàn)象進行觀察,通過繪圖的方式寫觀察日記。立足于生活的寫作素養(yǎng),會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寫作靈感,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學會了積極探索廣袤的知識,開啟自主學習歷程。
(四)在“雙減”政策下有效整合各類文本當中的閱讀主題
隨著國家“雙減”政策的推進,以自主學習為主的語文教學模式的推行迎合了“雙減”教育理念。因此在“雙減”政策下,有效地整合各類文本當中的閱讀主題,就成了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一種顯著的手段。為了有效地進行文本的整合,教師必須從閱讀主題當中選取具有可行性的教學任務。
通常將兩篇以上的文本進行整合,比如將《祖父的園子》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進行整合閱讀,可以以體裁、作者、創(chuàng)作技巧、感情、中心思想等方面作為依據(jù),要求學生在閱讀中分析出不同本文的相似性與不同點,此基礎上完成閱讀主題的設計。為了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要學生搜集蕭紅的作品《呼蘭河傳》與魯迅的作品《朝花夕拾》,之后開啟深入閱讀和探究歷程。最后教師在對應的閱讀問題鏈后面,分別給出關于閱讀思路的指導,并在任務的難度評估的基礎上,對不同的本文作品安排具體的任務評價方案。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要結(jié)合新時期課程改革的要求,從努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入手開啟教學實踐。在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語文知識奧妙的過程中,使他們開啟自主學習實踐歷程,提升語文課堂效率,推動“雙減”教育政策的有效落實,為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焦紅瑩.小學語文自學能力培養(yǎng)策略[J].對接京津——區(qū)域輻射 基礎教育論文集,2022,8(22).
[2]王麗.小學語文自學能力培養(yǎng)[J].2022智慧校園文化建設與教育發(fā)展高峰論壇論文集,202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