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美宏
摘要:本文以闡述整本閱讀概念和意義、教學設計實踐的重點和方法為主,并以《夏洛的網(wǎng)》為例,嘗試把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思想運用到具體的教學當中。學生只有發(fā)自內心地喜歡閱讀,養(yǎng)成良好健康的閱讀習慣,才能在實踐中更有效地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和語文學習能力。
關鍵詞:整本書閱讀? 逆向教學? 教學設計實踐? 教學研究
葉圣陶先生提出了整本課本閱讀的教育方法思想主張?!罢Z文教材不外乎是個例子,憑借這個例子,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比~圣陶先生在他的著作中這么說。由此也可知,語文教材作為語文閱讀基石,學生欲真正習得舉一反三的綜合能力,就要特別重視整本書閱讀。而作為語文教學工作者,更應該在教學研究上積極實踐、探索,為優(yōu)化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提供更可行的理論依據(jù)。
一、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意義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意見”中提出了“培養(yǎng)學生廣泛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的意見,可見整本書閱讀的重要性。學生通過整本書閱讀能夠充分有效地了解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更深刻地體會文章的內容和思想情感。同時,整本書閱讀教學也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加學生文學知識的積累。
(一)整本書閱讀的界定
什么是整本書閱讀?想要搞懂這個概念就要先知道什么是不完整閱讀。整一本的書也是指一整冊書的意思。在中國當前最新的語文教材體系中,編者特意將相關書籍都按照更加科學完善的選材標準重新進行作了節(jié)選,供學生精讀學習。學生可以更加快速、輕松地去掌握一本書正文中的最主要的精彩的選段,而進行整本書閱讀學生不僅能掌握這部分被節(jié)選出的選段,還能在腦海中去了解一整本書的文本價值,跟著作者的寫作思路慢慢地體會感情遞進、了解故事情節(jié)的前因后果、感受作者的思想和表達。
(二)整本書閱讀存在的問題和成因分析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電子閱讀愈來愈成為潮流,成為人們閱讀的新方式。相比紙質閱讀,電子閱讀確實方便了不少,但對學生而言,會對其閱讀習慣產(chǎn)生影響,碎片化的信息讓學生從小就開始養(yǎng)成“短、平、快”的閱讀習慣,而當他們想開始整本書閱讀的時候,發(fā)現(xiàn)無從下手,這是一個值得老師和家長注意的問題。
(三)整本書閱讀的意義
通過閱讀引導,有助于學生迅速了解閱讀內容,從而逐步使學生建立對整本書閱讀的興趣、認知和邏輯理解。首先,小學教育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至關重要的階段,更需要充分兼顧課內外閱讀,走進經(jīng)典閱讀、探尋讀書方法規(guī)律、學會閱讀技巧、從而樂于閱讀。其次,有利于全面培養(yǎng)語文學生思辨、表達能力,培養(yǎng)鍛煉他們綜合分析、觀察思考判斷、辨析推理的語文基本能力。再次,有利于全方位訓練學生聽、讀、說、寫的語文能力。然后,有利于充分豐富學生多姿多彩的精神世界,同時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最后,有利于引導學生構建系統(tǒng)、完整的語文知識體系,激發(fā)其自主學習能力。
二、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實踐策略與原則
(一)教學理念以“整”為原則
“整”的概念包含兩層意義。第一層的含義即是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要是以看整本書學習為主。那么就要求教師在文本的選擇上花費心思。最好從學過的現(xiàn)有教材上的單篇課文入手,將教材中的選文和整本書閱讀完美地銜接起來。這就要求教師堅持從整體的角度出發(fā),根據(jù)文本的特征,合理地做出針對性的規(guī)劃和設計,從閱讀方法的指導到學生表達的引導,從課堂的提問到課后作業(yè)的設置都應遵循“整體”的原則。
第二層含義是家庭、學校、學生三位一體。整本書的閱讀學習需要有一個長期的堅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并不是讓學生一人完成,而是要教師、家庭、學生共讀,形成閱讀共同體。教師先讀,做出示范和引導,設計出合理的閱讀任務。家庭共讀,可以幫助孩子在課外堅持閱讀,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共讀,積極地進行分享,交流心得和體會。這樣就構成了三位一體的閱讀共同體。
(二)精心選書,激發(fā)興趣
選書是整本書閱讀的第一步,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實情精心挑選書籍,使學生享受整本書閱讀。朱光潛先生曾說過:“書是讀不盡的,就讀盡也是無用,許多書都沒有一讀的價值。多讀一本沒有價值的書,便喪失可讀一本有價值的書的時間和精力;所以須慎加選擇。你自己自然不會選擇,須就教于批評家和專門學者。我不能告訴你必讀的書,我能告訴你不必讀的書。我所指的不必讀的書,是談書的書,是值不得讀第二遍的書,走進一個圖書館,你盡管看見千卷萬卷的紙本子,其中真正能夠稱為‘書的恐怕還難上十卷百卷。你應該讀的只是這十卷百卷的書。”
在整本書閱讀中,教師不僅是教育者,也是領航者;教師既是課堂的主導者,也是學生閱讀的助手。在整本書閱讀中,教師不僅要將語文閱讀技巧教給學生,還要激活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積累文中優(yōu)美的句子,理解蘊含的道理,學習經(jīng)典的表達。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體驗,使其在教師的鼓勵下進行交流,增強自信,又鍛煉了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三)營造自由的閱讀氛圍
自由、自主是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的關鍵詞。整本書閱讀的主角是學生,想要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就要營造自由、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教師可以設置開放性的問題,幫助學生學會梳理自己的心得體會,引導他們往更深層次去思考也顯得尤為重要。教師不應該用自己的理論分析或成果代替學生自己獨特的閱讀實踐,要打破課堂“教師一言堂”的模式,讓學生學會讀思說結合,收獲屬于自己的真切的感悟、思考。
三、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逆向教學設計實踐——以《夏洛的網(wǎng)》為例
《夏洛的網(wǎng)》是關于友情的童話:在朱克曼家的谷倉里,小豬威爾伯和蜘蛛夏洛建立了真摯的友誼。在威爾伯有生命危險時,夏洛用自己的力量救了威爾伯,但是蜘蛛夏洛的生命卻走到了盡頭。全書以風趣和幽默并重的敘事語言、簡單又易懂的童話故事情節(jié),告訴兒童讀者如何思考生命本身的重要意義,提高自身的潛在價值。在這本書里,作者除了對人物行為細節(jié)進行極其細致的描寫外,也表現(xiàn)出了對生命本身的贊美與眷戀,帶給讀者關于生命的深沉的思考,十分貼合兒童成長的心理特性。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讓學生從中初步了解閱讀經(jīng)典文本的價值,引發(fā)低年級學生對文本閱讀學習期待。
2.讓學生分析各種角色,感知到書中體現(xiàn)的生命美好與真摯情感。
3.通過精彩段落的賞析,學習作者用語言傳遞感情、塑造角色的手法。
【教學重點】
通過對主人公的分析,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什么是生命的意義。
【教學流程】
準備:以閱讀小組的形式在課前引導學生進行泛讀。
(一)導入
這本書中出現(xiàn)了哪些主要人物?現(xiàn)在讓我們去一起好好回憶一下吧!
(二)初讀
這本書的作者是誰呢?
如果我們想更快速地了解故事內容,是否可以去關注一下書后面的故事目錄表和故事人物表呢?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誰呢?他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深入讀:分析人物,梳理情節(jié)
故事情節(jié):故事從一只小豬講起,它叫什么名字?它最后的命運是怎樣的?
互動小游戲:圍繞威爾伯的命運,故事中出現(xiàn)了好多人物,出示和威爾伯有關的事情,請同學們猜一下是哪個人物。
留下懸念:這個故事你最想和誰一起讀呢?想一想你要如何向爸爸媽媽推薦這本書,可以把推薦語和關鍵詞寫下來。
與傳統(tǒng)單篇閱讀模式相比,整本書的閱讀過程能充分增強學生的主體性意識和情感自主性,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思辨意識和書面表達能力,引導學生從“被動接受”逐漸轉為認識“主動學習”,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動力。
《學習方法報》教學研究2023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