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仿東
年輕人不會得心血管疾病
分析與建議:心血管疾病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早在童年或青少年時期,血小板就開始在動脈中積聚。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包括高脂高鹽飲食、運動不足、長期熬夜、抽煙酗酒等,都會加快動脈的阻塞。肥胖者、患2型糖尿病或有其他危險因素的人,更容易在年輕時患心臟病。
每天喝點紅酒可以軟化血管
分析與建議:紅酒中的白藜蘆醇對心血管健康有一定的好處,但它在紅酒中的含量很低,一個人每天要喝1000毫升的紅酒才可能有效果。而研究表明,人們即便只攝入少量的酒精,也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所以,想通過喝紅酒來軟化血管,并不靠譜。
得了高血壓肯定會有感覺
分析與建議:高血壓大多病情隱匿,進展緩慢,往往缺乏特異性癥狀,一般患者在體檢時才發(fā)現(xiàn),日常容易被忽略。因此,35歲以上人群需每年監(jiān)測血壓,如果發(fā)現(xiàn)血壓經(jīng)常高于140/90毫米汞柱,或24小時血壓波動很大,就應該盡早就醫(yī)。
保健品可以代替降壓藥
分析與建議:得了高血壓的人要控制血壓,一定要服用降壓藥。實際上,保健品對疾病的治療僅起輔助性作用,無法替代降壓藥。盲目迷信某些保健品,隨意停用降壓藥,可能會導致血壓大幅波動,嚴重者可發(fā)生高血壓危象、腦出血、腦梗死等嚴重情況。
心血管疾病并不青睞女性
分析與建議:肥胖和超重、高血脂、糖尿病等人群均要關注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女性。研究發(fā)現(xiàn),女性在絕經(jīng)期后,雌激素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可增加2~3倍;女性患糖尿病后,心血管疾病風險可增加8倍。
有心臟病就應該避免運動
分析與建議:有心臟病的人不是不能運動,而是要根據(jù)病情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研究表明,經(jīng)常鍛煉會延長心臟病患者的壽命,慢性病患者適度鍛煉是安全、有益的。建議每周至少進行2.5小時的適度鍛煉。
心絞痛能扛就扛不要吃藥
分析與建議:很多冠心病患者平時犯心絞痛的時候,總是先忍著,盡量不吃藥,以為如果經(jīng)常吃藥,以后可能就沒效了。其實不然。心絞痛急救最常用的是硝酸甘油,及早給藥治療,可以減少發(fā)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風險。
吃素就不會得心血管疾病
分析與建議:盡管進食油膩的食物會導致冠心病的發(fā)病風險增加,但單純靠吃素來避免冠心病的發(fā)生是不可能的。長期吃素的人體內(nèi)缺乏維生素B12,這樣會造成動脈血管內(nèi)壁增厚,血管硬化。因此,平衡膳食才是維護健康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