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甄
我們的童年生活離不開“玩”,各色各樣的玩具是陪伴我們成長的好伙伴。在眾多的民間藝術(shù)中,讓小朋友們最感親切的當屬民間玩具。中國民間玩具歷史悠久、品類繁多,極具民族特色。想知道百年間全國各地的小朋友們都玩些什么玩具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泥塑玩具——兔兒爺
在北京,每到中秋節(jié)來臨之際,泥塑玩具兔兒爺都會準時登場,風靡全城。兔兒爺盡管人稱“爺”,卻是女兒身。相傳,古時北京城鬧瘟疫,嫦娥派玉兔下凡間施藥,解救百姓。為了不露真身,玉兔向韋陀菩薩借來盔甲穿戴。人們?yōu)榱烁屑び裢玫亩鞯?,就為其塑像,并在中秋時供奉。兔兒爺?shù)脑煨头浅6嘧?,最典型的是武將造型。她們頭戴金盔,身披大紅袍,右肩露出金色甲胄,衣袍下擺有水波紋樣。她們手持搗藥杵,背插令旗,坐姿端正,威風凜凜。今天,兔兒爺?shù)淖T造型更加豐富,有虎、鹿、麒麟、象等,以民間祥瑞之獸的形象寄托百姓們的美好祝愿。
“臉蛋上沒有胭脂,而只在小三瓣嘴上畫了一條細線,紅的,上了油;兩個細長白耳朵上淡淡地描著點淺紅;這樣,小兔的臉上就帶出一種英俊的樣子……”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中這樣描述給兔兒爺“開臉”的情形。粉白面孔,三瓣唇,山形眉,憨態(tài)可掬,又不失威嚴。兔兒爺?shù)拿佳圩钪匾?,眉眼不同,神韻就不同。原先的兔兒爺大多表情威嚴,如今兔兒爺作為日常擺件,面部表情也變得更加慈祥可愛了。
木制玩具——木旋玩具
“樊埝(niàn)村,靠沂河,家家戶戶做‘耍貨?!X涬m然無大用,娃娃拿著笑呵呵。騰出媽媽好做活,大人孩子都歡樂?!鄙綎|郯(tán)城的木旋玩具,俗稱“耍貨”,是一種集民間繪畫、手工技藝為一體的玩具。木旋玩具以楊柳木為原料,在旋床上把木頭制成各種毛坯,加以組合。傳統(tǒng)木旋玩具以圓柱形為主,粗細結(jié)合、造型精巧,常用桃紅、草綠、明黃等顏色繪以花卉、動物等紋樣,極具鄉(xiāng)土氣息和地方特色,寓意孩子平安成長。
虎頭槌(chuí)是木旋玩具的典型代表,圓柱形的主體,加兩個木制的耳朵,繪有夸張的虎頭紋樣。最有趣的是兩個木制耳朵,可以靈活擺動。槌身內(nèi)的木頭掏空,裝入沙粒,左右搖晃時會發(fā)出沙沙的響聲。
部分木旋玩具還運用了機械原理,比如燕車就巧妙運用了力的傳動原理。木質(zhì)小車只有巴掌大小,車頂插著一根一米長的推桿。持桿前推,轉(zhuǎn)動的車輪帶動兩只木質(zhì)的翅膀上下扇動,發(fā)出燕鳴似的啾啾聲。同時,輪軸的三角輪在轉(zhuǎn)動時,又會帶動纏有皮筋的小木棍捶擊前面的小鼓,發(fā)出咚咚的聲音。
布玩具——布老虎
端午節(jié)臨近,山西、陜西、山東等地有給孩子做布老虎的習俗,用以辟邪驅(qū)瘟,祈福平安。雖然不同地區(qū)的布老虎風格各異,但都有頭大身小的特點。民間藝人一般會采用夸張的手法放大布老虎的五官,分布也一般會嚴格遵循左右對稱的原則。山西黎侯虎面部裝飾特色鮮明,大部分是夸張的核桃眼、飛揚的柳葉眉,虎牙尖銳外露。大而圓的雙目表現(xiàn)出虎的威嚴神態(tài),又不失童真可愛。黎侯虎的鼻子是葉片形,寓意著生命和希望。
布老虎的造型采用擬人化的表現(xiàn)手法,除了山西的黎侯虎是昂首站立的姿勢,其他地區(qū)的布老虎大多是如嬰童般匍匐在地的姿勢。布老虎身軀較小,四肢短小粗壯,虎尾上揚,憨態(tài)可掬。陜西布老虎以刺繡技藝裝飾虎身,具有極強的民間韻味?!拔宥尽眻D案在陜西關(guān)中地區(qū)的布老虎身上最為常見,以彩色絲線繡出立體圖案,寓意避諸毒,保平安。布老虎的配色以紅、黃、藍為主,鮮艷明快、對比強烈。布老虎表現(xiàn)了人們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和祈求驅(qū)除邪祟、健康祥和的心愿。
中國民間玩具在幾千年的農(nóng)耕文化中發(fā)展成熟,是充滿智慧的民間手藝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創(chuàng)造出的手工藝術(shù)品。除了上文介紹的,還有陶瓷玩具、編扎玩具、紙質(zhì)玩具、石刻玩具……它們種類豐富,植根于各地的民俗文化之中,浸透著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包含著美好的祝愿,豐富了一代又一代孩子的童年時光。
知識窗
七巧板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傳統(tǒng)智力玩具,由七塊木板組成,色彩鮮艷,有方有角。這七塊板能夠拼成的圖形大約有1600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