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金元
高中化學對于幫助學生認識微觀物質世界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引入實驗教學,不僅有助于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夠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及掌握,幫助學生獲得化學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但是,當前的化學實驗課堂仍然存在一些問題。要想真正實現課堂教學質量及效率的提升,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完成實驗策略的分析及探究。本文從高中化學教學中引入趣味實驗的意義、當前化學教學的現狀以及引入趣味實驗的具體策略三個方面入手進行研究。
一、高中化學教學中引入趣味實驗的意義
化學學科中所涉及的理論知識較抽象,所以,高中化學教師要學會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其中,趣味實驗的教學方式,對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實現教學質量及效率的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教學時要能夠積極主動地分析并探究這一教學策略落實的具體方法。同時,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帶領學生親身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及掌握化學知識,激發(fā)其學習興趣。
二、當前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現狀
(一)教學理念相對陳舊
雖然不少高中化學教師已逐漸認識到實驗教學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并積極地朝著新課程改革的方向發(fā)展。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依舊會受到傳統(tǒng)應試教育觀帶來的負面影響,再加上一些教師自身的教學理念沒有更新,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之中會更加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而忽略學生對實驗的理解能力。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往往只能夠被動地去完成實驗報告的記錄,如此一來,便無法真正發(fā)揮出實驗教學應有的作用及價值,也無法幫助學生獲得全面發(fā)展。
(二)實驗教學落實不到位
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并沒有真正做到落實實驗教學。他們總認為學生并不具備動手操作能力,再加上學校實驗室中的實驗儀器以及材料相對較為昂貴,實驗操作存在安全隱患等問題,這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之中,并不會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來進行化學實驗的機會。對于學生來說,這無疑是遺憾的。他們只能夠借助教材中所涉及的理論知識來完成對化學實驗的理解。而這既會打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也難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以及綜合素質。
(三)忽略學生的素質培養(yǎng)
縱觀當前高中化學的教學現狀,我們發(fā)現,由于相對較重的學習任務以及升學壓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更加注重學生化學實驗的結果。也就是說,在具體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認為只要學生的最終實驗結果沒有問題,就代表學生能夠理解并掌握這一知識點,能夠完整地消化這一化學實驗,而忽略了學生在實驗操作過程中的各種表現。事實上,有一些學生提前將自己的實驗報告寫好,實驗時敷衍了事;還有些學生只是照葫蘆畫瓢,并不會對其中的各個步驟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及探究。這樣一來,學生并沒有形成良好的觀察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也并沒有因為實驗而對化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其化學核心素養(yǎng)難以得到培養(yǎng)。
三、高中化學教學中引入趣味實驗的具體策略
(一)加強化學實驗教學,培養(yǎng)良好的實驗技能
化學學科中所涉及的各種知識點是無法采取計算的方式來獲得最終結論的,與此同時,也不能夠隨心所欲地去想象最終的結果,有較強的抽象性。但是,有不少知識點是可以通過實驗獲得的,所以,教師要合理利用化學實驗教學,在排除安全隱患的前提下,盡可能地給學生創(chuàng)造實驗教學的機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實驗過程。這將有助于學生獲得最終的結論,并幫助學生獲得良好的實驗技能。
(二)發(fā)揮自身引導作用,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灌輸式的課堂教學方法已無法真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要想更好地實現課堂教學目標,則需要教師采取探究性實驗教學的方法。教師需要充分發(fā)揮出自身教學引導者的身份,突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設計并開展具有趣味性的實驗教學,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化學反應現象的分析及探究,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酸的有關反應”這一化學知識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從自己的實際生活中尋找與酸有關的物品,并將其作為此次化學實驗操作的對象,讓學生自主設計相關化學實驗。這樣,將有助于學生歸納并總結出化學反應的原理及酸的特性,如此一來,便能夠真正實現自主分析及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在引導學生實驗探究的過程之中,教師更應該注重圍繞實驗的內容來為學生提出相關的問題,并且要求學生在實驗現象的觀察結束之后,針對問題展開深層次的分析及討論,幫助學生對酸的有關反應進行深層次的理解及掌握,從而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綜合能力及核心素養(yǎng),使學生對化學產生全新的理解及認知。
(三)完備教學實驗課堂,強化學生學習感悟
當前,各個學校都加大了實驗器材的資金投入,實驗室的化學實驗器材逐漸豐富。為學生完備實驗課堂,將有助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課堂體驗,真正地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實驗中的奧秘,以此來強化學生的學習感悟。
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藍瓶子”化學實驗時,教師可先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呈現這一化學實驗操作的具體步驟。當學生充分了解并掌握實驗步驟之后,便可以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自主操作的過程之中。這一化學實驗的具體操作步驟如下:首先,要求學生準備好此次化學實驗操作所使用到的器材,如杯子、吸管等。接下來,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化學實驗操作的過程中。在此過程中,需要先在錐形的瓶子之中加入50 mL的水和15 g的葡萄糖,之后,在瓶子之中適當滴入8到10滴0.1%的亞甲基藍,在經過震蕩之后,溶液的顏色會變成藍色。當溶液變藍時,需要繼續(xù)加入2毫升30%的NaOH溶液,在搖晃之后,將其靜置,并對其產生的現象進行仔細觀察。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求學生連續(xù)記錄兩次震蕩的周期。最后,將這一溶液分別放入兩個小的試管之中。其中,一個試管要裝滿,另一個試管只裝半管。將試管塞好塞子,震蕩之后將其靜置。事實證明,在高中化學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實踐操作的過程,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動手能力,還能夠進一步加強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及掌握,以此來促進教學質量及效率的提升。
(四)鼓勵學生自主實驗,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基于新課程改革背景之下,突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是教師教學指導的思想之一。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過程之中,教師需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比如,可將驗證性實驗改成探究性實驗,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完成實驗的探究。除此之外,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教師更應該注重采取恰當的方式對學生提供針對性的引導,以此來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氨的噴泉”這一化學實驗時,要引導學生真正理解并掌握壓強是產生噴泉的主要原因。而要想實現這一教學目的,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設置引導性的問題,如:“在進行化學實驗時,用二氧化碳來代替氨氣,那么是否會形成噴泉呢?如果不行的話,應該通過怎樣的方式來進行改進呢?”這樣的問題,有助于引導學生展開積極設想,并結合自己的想法來展開實際操作。一些學生認為,二氧化碳的溶解度相對較小,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之中,無法產生相對較強的壓強,所以難以形成噴泉。但是,如果換一種可以與二氧化碳發(fā)生反應的溶劑,便可能在短時間內形成相對較大的壓強,進而產生噴泉。接下來,教師便可以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實驗的自主設計。事實證明,通過為學生設計并開展探究性的實驗方式,能夠有效加強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并真正實現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課堂教學目的。
總而言之,基于新課程改革背景之下,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盡力為學生多創(chuàng)設實驗的機會,不僅僅強調讓學生動手來完成實驗的操作,更應該注重對學生的觀察能力及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而要想實現這一課堂教學的目的,則需要教師及時完成課堂教學觀念的轉變,引入趣味性的實驗教學模式,設計實驗,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及綜合素質得到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