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
伏羲坐在一塊巨石上
看著每日里太陽東升西降
苦苦思索
最終一畫開天
人們從此記住了《易經(jīng)》
卻沒有人記得住那塊石頭
我就是那塊石頭
沒有人比我更懂伏羲的心思
和那時候的天象
山海傳說
那時,不斷上升的海平面
一路涌到了太行腳下
海水沿著崖壁繼續(xù)攀援
神農(nóng)氏的地盤眼見日漸縮小
那時的大海是無用的
只有陸地才是有用的
那時的龍王只是傳說
而神農(nóng)卻是真實存在的
炎帝的愛女女娃
懂得父王的憂思
她英勇地跳入水中
卻一去不復
她愿意化作一只神鳥
彩首,白喙,赤足
她也愿意從發(fā)鳩山上
不斷地銜來石頭和草木
但她也知道海是填不盡的
她其實并無意于去填海
或許是人們誤讀了她的行為
她只是不想讓人變?yōu)轸~蟲
而一如爹的心愿那樣
讓百草茂盛
她一路把海向東驅(qū)趕
她當初投下的石塊已長成山巒
投下的樹枝已長成密林
太行山脈威武挺拔
太行子民勤勞勇敢
這方土地長治久安
只是后來她發(fā)現(xiàn)
這世上,沒有一片不喜歡山的海
也沒有一座不喜歡海的山
長生秘笈
一只手是弓杠嶺
一只手是郎架嶺
岷江水向南流
年輕時的彭祖
并看不懂這山河
他從彭山上下來
一個人在江邊來回漫步
對彭祖來說
從夏走到商
就像從春走到秋一樣
茫茫宇宙
天地一瞬
這天他在江邊遇見了采女
岷江變得格外生動
彭祖驚奇,你怎么在這兒
采女答,我來采氣
采女說這話時
陽光普照
峨眉遠黛
采女問,你呢
彭祖回曰,我在閉氣
采女問,為何
彭祖說,就在看到你之前
我把上古以降的所有戾氣
剛剛逼出體外
彭祖說這話時
渾身蒸騰
宛若仙氣環(huán)繞
采女問,為什么今天的江水
如此歡暢
彭祖答,因為今天陰陽中和
天圓地方
彭祖娶了采女
商王得了密笈
盡管商王活到了三百歲
但商王并未真正讀懂密笈
真正獲得長生密笈的
是岷江
是彭山
是彭祖和采女的愛情
據(jù)說,彭祖年少時的模樣
至今仍在江水中蕩漾
整個彭山的倒影
也一直像春風一樣
活潑而年輕
解?夢
莊子在做夢
一只蝴蝶也在做夢
兩個夢之間一開始沒有路
后來是一條土路
不斷拓寬后成了油路
再后來開通了高鐵
隨著路況的越來越好
能夠真正抵達的人
卻變得越來越少
野史更是記載
從沒有一個
真正抵達過的人
等人們發(fā)明了飛船之后
才發(fā)現(xiàn)兩個夢之間的距離
比星空還大
比宇宙還遠
考古學家初步斷定
這是一個夢被人為拆分成了兩個夢
這種文物若想修復起來
比重新造一個天體
難度還要大
懸崖上的愛情
我一直以為
巫山云雨
說的是天氣的事
我只知道那是一座名山
有時有白云在飄
有時有大雨在落
可我怎么也沒想到
有人會把脆弱的愛情
推到懸崖之上
將兩性的電光石火
置于隨時幻滅的險境之中
寒溪夜話
許多年以后
面對呂后對他行刑的時候
韓信突然想到的是公元前206年
蕭何去追他的那個月色濃濃的
夜晚
兵荒和馬亂與月色的濃淡無關(guān)
那夜的月亮很可能是天下第一月
否則它也不可能在史書中
灑下永久的光輝
一個執(zhí)韁在前
一個策馬于后
兩人在兩個王朝間隔的狹窄縫隙中
見面了
鳳凰山下
寒溪岸邊
樊河橋頭
蕭何胸有成竹滔滔不絕
拉開架勢揮斥方遒
跟他進行了一番楚河漢界的
風云推演
是夜
上游突降大雨
寒溪夜?jié)q
是蕭何和河水共同作用
把他重新堵回漢中
想當初
明修去褒斜的棧道
暗中奔襲陳倉
從臨晉關(guān)集結(jié)船只
然后從夏陽渡順利過河
說是正面抗楚
卻秘密沿平陽北上
陳倉之戰(zhàn)
安邑之戰(zhàn)
京索之戰(zhàn)
滅代之戰(zhàn)
破齊之戰(zhàn)
他用同一個方子拿了五味藥
治好了劉邦的心病
但所謂的戰(zhàn)神
只可能出現(xiàn)在戰(zhàn)場上
如今太平的宮廷里
早已鶯歌燕舞
并盛不下他那些
閃耀著寒光和榮耀的
刀槍與劍戟
有那么一刻
他很想跟蕭何重新推演一下
人生的棋局
但他突然明白
在寒溪邊的那盤小棋局上
他和蕭何都是理所當然的棋手
但在一統(tǒng)河山的漢王朝這盤大棋局上
無論蕭何
無論他
都只不過是一枚
小小的棋子
漢宮中的這一夜
燈火通明
刀光血影
史書中的這一夜
無月無星
大地靜寂
牧羊曲
曾經(jīng)
漢與匈奴的天氣
一會兒是南方的暖流
一會兒是北方的冷空氣
很不確定
公元前100年
當這種不確定
傳導到蘇武身上時
變得確定了
至少有那么19年
天蒼蒼,野茫茫
一個人,一群羊
日子就跟完全停滯了一樣
白天看雁群向漢關(guān)飛去
夜坐塞上之時胡笳聲聲
只見月光如水
不知兩地誰在夢誰
執(zhí)漢廷節(jié)杖
牧匈奴群羊
蘇武無意放大一個使者的屈辱
但堅持不把他鄉(xiāng)認作故鄉(xiāng)
歷史的演進不可能沒有傳奇
民族的融合不可能不伴有悲傷
一首牧羊曲
正著聽是一種蒼涼
倒著聽是一場坦蕩
作者簡介:張世勤,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山東省文學期刊社社長、總編輯、《時代文學》主編。作品散見于《收獲》《人民文學》《十月》《北京文學》《解放軍文藝》等期刊。著有長篇小說《愛若微火》、中短篇小說集《牛背山情話》《人體課》、散文集《落葉飛花》《龍年筆記》、詩集《情到深處》《心雨》《舊時光》等多部。曾獲泰山文學獎、劉勰散文獎、團中央五個一工程獎等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