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惠清
古詩文作為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蘊含著豐富的精神內涵。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當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理解古詩,做到活學活用,尤為在作文寫作中,恰當?shù)匾霉旁娢模哉鞑┮?,含英咀華,可以增添文章的人文內涵,提升作文質量。
一、明晰古詩文學習的定位
(一)讀悟結合,熟讀成誦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在進行古詩文教學之前,可以先讓學生結合題目以及課下注釋,疏通文意,引導學生自己建構起對文章內容的獨特理解。之后教師可以結合古詩文學習的重點、難點以及學生集中反映的一些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講授與答疑,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學習完一篇古詩文之后,背誦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熟背古詩文不僅可以鞏固所學知識,積累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還可以增強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語感,促進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提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二)打破壁壘,活學活用
很多中學生對于古詩文的學習存在著一個明顯的誤區(qū),即他們認為學習古詩文只為了應付考試,以便能夠在古詩文默寫的題型中不失分。形成這樣的認識既與中學生自身認識的局限性有關系,也與教師未能正確引導有關系。實際上,古詩文中很多哲理深刻、含蓄雋永的話可以引用在作文當中,提升作文的質量與水平。我們應該打破題型之間的壁壘,教給學生用聯(lián)系的觀點看問題。
作文的評分點一般包括四大方面:內容、語言、結構、書寫。古詩詞的引用可以使文章的語言更加準確、生動。比如,在以“奉獻”為題的作文中,可以用排比式的詩句開頭:“奉獻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無悔;奉獻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付出;奉獻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膱允亍!痹谶\用古詩文的過程中,學生首先應當熟練地背誦,再靈活地運用在作文中,做到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三)分門別類,總結歸納
分門別類是建立在學生有一定的古詩文積累的基礎之上,在學習完一定階段的古詩文后,教師應引導學生自主地進行分門別類。根據(jù)某一個或某幾個主題,把散落在不同年級、不同學段的古詩文整理歸納到一起,方便后續(xù)的靈活運用。比如,關于“自然”的詩句有以下幾個:“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等等。通過這樣的分門別類,學生在學習和運用古詩文的時候會更加信手拈來。
二、引用在作文中的策略分析
(一)內容方面
1.巧用修辭
將古詩文與修辭相結合,不僅能提升作文的語言表達水平,還能給老師眼前一亮之感。比如,在寫有關以“青春”為主題的作文時,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對比的修辭手法來引用古詩文:青春有時候是“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的無奈,也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zhí)著;青春有時候是“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的困窘,也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钡暮肋~;青春有時候是“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迷茫,也是“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無怨。此外還可以運用比喻、排比等手法來引用古詩文,增強文章的美感,使文章顯得含蓄雋永,余味無窮。
2.學會轉換
如果在寫作的過程中,我們覺得平鋪直敘太過枯燥,不妨在切題的前提下將其轉化成古詩文的表述,用精彩的句子代替常規(guī)用語,增添文章的文采。在以“苦難”為主題作文時,可以引用孟子在《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的句子:“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边@樣引用不僅使語言更有說服力,而且還能夠凸顯學生自身的文學底蘊。
3.切題引用
古詩文是優(yōu)秀作文的點綴,古詩文雖好,但需要用之有度,用之有道,在寫作過程中,絕不可通篇都是古詩文。好的古詩文不是拿來就用,一用就靈,而是需要根據(jù)作文的題目進行再選擇,錯誤地引用不但對于文章無益,還有可能降低文章的層次。在筆者的教學實踐中,有學生將“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句詩引用在以“親情”為主題的作文中,這顯然是不恰當?shù)?。學生只有在平時認真積累、歸納、總結古詩文和對于作文題目深思熟慮的基礎上,才有可能正確地引用古詩文,增強寫作效果,突出中心主旨。
(二)結構方面
1.開頭先聲奪人
部編版教材中的古詩文都是一些經典篇目,無不是語言凝練、文字優(yōu)美、思想向上的文章,而這些文章在某種程度上與中考的命題思想相契合,所以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將古詩文中的句子熟練地應用到作文中,學會遷移,避免思維固著。在文章的開頭引用古詩文,既切合文章主題,也能給閱卷老師眼前一亮之感。比如,在寫以“友誼”為主題的文章時,可以這樣寫:“友誼是‘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惜別;友誼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豁達;友誼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贈我情’的真摯?!蓖ㄟ^運用古詩文的排比,既呼應主題,又能成功地引出下文。
2.中間靈活安排
在作文寫作中,有一種手法叫“蒙太奇”?!懊商妗北緛硎墙ㄖW的術語,意為裝配,后來被遷移到寫作中來,即通過畫面組合,把不同時空的人物和事件拼接在一起,以凸顯文章的主旨。這種手法取材廣泛、自由,不受時空的約束,給人以簡潔明快之感,一般采用3~4個小標題的形式組合文章內容。小標題的擬用可以引用古詩文中的句子,做到渾然天成。比如,在命題作文“陽光總在風雨后”中,有學生用“無可奈何花落去”“小園香徑獨徘徊”“似曾相識燕歸來”這三個小標題串聯(lián)起文章,分別選取了三段不同的故事,體現(xiàn)了主人公內心由失望到思考再到豁然開朗的變化過程,這樣撰寫文章,既優(yōu)化了篇章布局,也使得敘事更加靈活自由。
3.結尾回扣主題
在作文結尾,我一般都會要求學生再次進行點題,即再復述一遍文章的中心,做到首尾呼應,中心突出。平白的語言略顯單調,在這個時候可以引用名人名言或者古詩文來為文章增光添彩。比如,在命題作文“加油,少年”中,學生引用“須知少年凌云志,曾許人間第一流”來進行扣題;在命題作文“有母愛的滋味相伴長”中,學生引用“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來進行扣題;在以“自信”為主題的作文中,學生引用“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來進行扣題。引用古詩文來收束全文,有卒章顯志的作用。
古詩文有較高的思想價值,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充分領悟其內涵的基礎上做到活學活用。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教師之教,不在于全盤授予,而在于相機誘導?!弊鳛榻處煟探o學生在作文中引用古詩文的策略,引導學生在個人詩詞積累的基礎之上再創(chuàng)造,讓古詩文的思想價值在運用的過程中發(fā)揚光大。
作者單位:首都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