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建華 徐珣
孟小冬是一位傳奇式女伶,是20世紀(jì)30年代名滿全國的京劇名家。
同臺共演
孟小冬于1907年冬月生于上海,這天是“冬至”前夕,所以得名“小冬”。孟小冬受家庭熏陶,自幼便喜愛唱戲,她的父親孟鴻群便是小有名氣的老生。12歲那年,孟小冬在江蘇無錫新世界屋頂花園演出《捉放曹》,一舉成名,震驚梨園,也由此開創(chuàng)了女演員走上舞臺的先例。18歲那年,她定居北京,復(fù)拜陳秀華為師,再攻譚派老生戲。
1925年開始,孟小冬不僅結(jié)識了梅蘭芳,且多次與之在北京第一舞臺合作演出,以至日久生情。兩人的合作可稱是珠聯(lián)璧合,劇壇一絕。
公開關(guān)系
梅蘭芳和孟小冬之間有了愛戀之情,但是要捅破這薄薄的一層紙,談何容易!
梅蘭芳雖屬有婦之夫,但是原配夫人王明華所生的一男一女皆已夭亡,她本人又做了絕育手術(shù),而祖母堅持要梅蘭芳娶妾,延續(xù)梅家香火,加之王明華體弱多病,所以她能體諒和理解丈夫。但是孟家堅決不同意,孟小冬的父親孟鴻群對充當(dāng)說客的齊如山(戲劇理論家)和馮耿光(銀行家)講,如果將女兒嫁給梅蘭芳做偏房,必然要受親朋好友冷眼和揶揄:好端端一個黃花閨女豈能如此不值?
齊如山為此事“跨斷了門檻,磨破了嘴舌”,孟鴻群不得已讓了步,只得默認(rèn),卻不愿張揚。
梅蘭芳為慎重起見,又與孟小冬專程到天津井上醫(yī)院看望在這里住院治療肺結(jié)核的王明華,再一次當(dāng)面征得其同意。
1927年2月25日,梅蘭芳與孟小冬借東四牌樓九條的馮公館正式請客,公開同居關(guān)系。他倆未領(lǐng)證書,僅由任中國銀行總裁的馮耿光出面主持“賀儀”。由于孟小冬當(dāng)時只有19歲,為解孟家后顧之憂,梅蘭芳在東城內(nèi)務(wù)府街的家山胡同租賃住宅。
好景不長
1928年11月,梅蘭芳偕同孟小冬赴廣州、香港演出回來后,兩人便開始貌合神離。后來,梅蘭芳忙于籌劃訪美演出事宜,與孟小冬一起的時間更少了,以致雙方發(fā)生口角,孟小冬一氣之下回了娘家。其實這都是表相,分手的真正原因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是1930年8月,梅蘭芳的伯母去世,孟小冬意欲去吊孝,卻遭拒絕。她覺得“丟盡了顏面”,傷心得再也不愿與梅蘭芳見面。
二是緋聞干擾。梅蘭芳聽說孟小冬在天津另有感情介入,他倆又未明媒正娶,雙方不負(fù)有婚姻意義上的責(zé)任。孟小冬甚至表態(tài),一切順其自然。
三是梅、孟的結(jié)合竟引出了一宗始料未及的血案。原來,在北京某大學(xué)讀書的青年李志剛是個如癡如醉的“京戲迷”,不但將孟小冬視為偶像,還想入非非地暗戀不已。李志剛從媒體上見到“孟梅相戀”的消息,陡生無名醋火,便找機會向梅蘭芳“報復(fù)”。一天中午,李志剛持槍闖入梅宅,將代替梅蘭芳接待的北平《大陸日報》經(jīng)理張漢舉打死,自己也被軍警擊斃。此案雖然于梅蘭芳、孟小冬毫發(fā)未損,但兩個人精神上卻受到很深的刺激,以致梅蘭芳不得不暫時避居上海,孟小冬避居天津,兩人從此勞燕分飛,關(guān)系中斷。
1931年夏秋之交,孟小冬南下上海,經(jīng)人出面調(diào)停,由梅蘭芳付給孟小冬四萬元作為補償,雙方才宣告“好合好散”。事后,梅蘭芳對他的摯友齊如山說:“小冬并非勢利女人,她也不在乎區(qū)區(qū)幾萬塊。從心理平衡方面考慮,我應(yīng)該表示一些歉意以及慰問。”
孟小冬留有名為《凝暉遺音》的錄音磁帶傳于世,其中談到自己與梅蘭芳的一段不了之情。孟小冬說,她對梅蘭芳既無前怨,亦無后悔,當(dāng)時提出分手,完全正確。他倆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藝人,在舞臺生活中碰撞出一些不尋常的火花,飛來一段意外的插曲,不足為怪,亦非離奇。梅先生是位德高望重的藝術(shù)大師,相信世人都能理解和認(rèn)可這段往事。
(摘自《鐘山風(fēng)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