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慧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不斷地進行深入,語文閱讀教學也是如此,實踐證明,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實施閱讀教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內(nèi)容的了解,還有利于學生透過內(nèi)容,及時掌握語言表達模式??梢姡挥懈叨戎匾暠磉_,才能夠讓文字實現(xiàn)聚焦,突顯語文教學課堂的獨特魅力。指向語用的小學閱讀教學,就應該從文本方面加以切入,重點挖掘語言使用的規(guī)律,在保障小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的同時,還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本文主要以指向“語用”的語文閱讀教學課例為重點進行闡述,首先分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與語用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其次從探究突顯文本核心價值的語用形式、發(fā)揮想象,拓展文本、提升語文訓練的實效性以及探究語言特色,找到語言訓練點幾個方面深入說明并探討,旨在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資料。
【關鍵詞】語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的學科,里面包含了大量民族共同語,盡可能讓學生掌握這些民族共同語。漢語是整個中華民族共同使用的語言,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學習和工作中,都得到了有效的運用。然而,個體語言使用具有很大差異性,原因就是在天生與后天培養(yǎng)上面,而在進行后天培養(yǎng)過程中,最為有效的渠道就是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一般而言,閱讀教學的質量是和學生能否掌握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關聯(lián)的。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能否找到最適合的語言訓練方法顯得非常關鍵,這也是現(xiàn)階段有效提升小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與語用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有利于提升學生語言運用能力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為了順應現(xiàn)階段具體教學需求,需要及時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大部分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過程中,都能夠及時認清幫助小學生提升語言運用能力的優(yōu)勢,同時,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過程中,也會積極完善自身的職能,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閱讀學習欲望,再配合正確的方式來進行引導,就能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語文閱讀學習方式。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需要根據(jù)學生對閱讀知識的掌握情況,采用多種類型的課例去引導學生加深對知識內(nèi)容的了解,還要告知學生遇到有意義的語句應進行有效摘抄,便于學生在之后寫作文時進行合理化的使用,可見,大多數(shù)小學語文教師越來越重視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日常教學期間,需要引導學生實施課外閱讀,以此來讓學生增強自身閱讀意識,通過運用這種方式,不僅可以保障小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還有利于提升學生學習成績。
(二)缺乏對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
在傳統(tǒng)教學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高度重視對教學目標的設計,而忽略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小學語文測試考卷中所涉及的語言能力的知識內(nèi)容偏少,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法有效地把“語用”看成教學目標實施針對性設計,這樣的語文閱讀教學都是以提升學生考試成績作為出發(fā)點,從而忽略了綜合素質方面的提升。而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時,所采用的教學模式也過于陳舊、落后,在課堂上無法突顯出趣味性,課堂氛圍也不夠活躍,不能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此外,小學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課外閱讀時,只是單純地注重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提升,并未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推薦對應的書籍,即使有部分教師為學生推薦書籍,但是文章內(nèi)容也無法突顯出趣味性,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失去閱讀的興趣,更談不上提升自身語言表達能力了。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取得的成就
在小學語文教學發(fā)展期間,也經(jīng)歷了很長的時間,而語文閱讀教學在整個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jù)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師應當作為學生語文閱讀學習的教育者及引導者,并深挖學生的閱讀能力,有針對性挖掘閱讀資源,如從課文閱讀方面加以著手,便于學生進一步掌握文章結構線索、詞語以及語用等,從語文課文中的擴展閱讀方面作為主要的出發(fā)點,這是絕大部分教師經(jīng)常使用的教學方式,以此來在海量的語文閱讀資源中找到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一般來說,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除了能夠積累大量的學習經(jīng)驗,還能夠有效地提升自身的語言運用能力。
二、指向“語用”的語文閱讀教學課例分析
目前,語文教師在實際開展閱讀教學時,高度重視學生的語用性。但是,筆者認為,小學語文高年級語用性教學與其他階段教學進行對比,具有很大差異性,教師在開展訓練活動的過程中,都堅持以讀寫結合為中心,基本上呈現(xiàn)出來的都是較為零散的表達,不具備段與篇的意識。小學語文教材中,里面包含大量有規(guī)律的語言。小學語言文字運用學習,需要從文本各個方面切入,再利用多樣化的方法實施訓練,以此來提升小學生語言運用能力。
(一)探究突顯閱讀文本價值的語用形式
眾所周知,各個文章都擁有屬于自身的表達特征,如對話形式、描寫形式以及敘述結合等,各個文體所運用的表達方式也存在一定差異性,進而所運用的描寫方法也極其不同。這時,教師就需要從言語的形式加以著手,主要的原因就是一定言語內(nèi)容肯定會變成對應的言語形式,一定的言語形式也會服務于言語內(nèi)容。結合指定的言語作品得知,當中的言語形式突顯出獨特性。例如,教師在教學《廬山的云霧》這一課時,這篇文章采用總分的結構方式,文中“有的……有的……有的……”這部分內(nèi)容成為了學生學習的范例。此外,還有很多文章也使用了相同的表達方式,如《莫高窟》《秦兵馬俑》等。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堅持以課文總分結構舉例說明,有針對性地探究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及時完成模仿以及表達的任務。教師為學生提供獨特的課文,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表達的規(guī)律,通過長時間的訓練,學生就會有效地撐握好課文結構。
(二)發(fā)揮想象,拓展文本
想象作為文本重要的延展,也是小學生學習知識內(nèi)容的重要載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小學生語文能力水平。例如,教師在教學《濫竽充數(shù)》這一課時,需要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為其提出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閱讀文章內(nèi)容,再模仿他的動作,之后,也要引導學生重點探究生活中的事情以及類似事件,再根據(jù)文章語句進行仿寫。如果學生自身了解課文的敘述特征,那么就能夠書寫出生活中各個方面存在的“混”,書寫出來的“混”也可以呈現(xiàn)真實貼切的特征。有的學生這樣書寫:在早讀過程中,他拿起書本,長大嘴巴,扮演出大聲朗讀的模樣。當掃地時,他也會拿出掃把,東看看西看看,裝出認真掃地的模樣。學生從生活角度加以著手,表達出來的語言就擁有一定的明確性,這樣一來就能夠實現(xiàn)語用訓練的任務。又如,在教學《二泉映月》這一課時,也可以進行這樣的表達鍛煉,向學生提出相應的問題:阿炳到底經(jīng)歷了哪些坎坷?在講解完之后給學生播放鄰居對阿炳的部分評價,適時播放二胡曲。當學生情感被激發(fā),就可以充分展開自己的思路繼續(xù)書寫阿炳之后的悲慘生活。當學生走入到情境之中,自身就會有感而發(fā),勇敢地表達出想法與意見。另外,在進行想象的過程中,是無法離開教師有效引導的,只有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思考氛圍,學生才可以進一步感悟到人物內(nèi)心的真實情感,同時,也能夠表達出真實的思想情感。
(三)提升語文訓練的實效性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可以將教材看成一個例子。”小學開展的語文閱讀內(nèi)容都是經(jīng)過細心選擇的,不僅語句十分規(guī)范、優(yōu)美,其內(nèi)涵也呈現(xiàn)一定豐富性,所以需要從指向語言文字運用方面加以著手,有針對性地對語文教材實施深度閱讀,只有這樣才可以幫助學生合理化運用這部分語言文字,在加深對知識內(nèi)容了解的同時,還能及時感悟到語言的獨特魅力。可見,此種教材內(nèi)容才可以被稱為語用型內(nèi)容,便于將語文訓練任務落實到位,確保語用訓練時效性的提升。例如,教師在教學“人與自然”單元主題內(nèi)容時,由于這個單元主要由四篇文章組成,在語言表達上是存在一些共性的,但也存在著極大的不同點。所以,教師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活動過程時,就需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來進行輔助教學,如“山中訪友”堅持以讀為主、以讀代講的方式,學生通過多次閱讀,就可以將自身產(chǎn)生的大自然情感融入到其中,從而與作者進行心靈上的溝通。在此背景下,將學生劃分成多個小組,引導學生們互動印象最深的知識內(nèi)容,促使學生在朗讀過程中,還能夠將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進行抄寫,便于詞匯量的積累。最后,教師需要開展課堂練筆,便于學生進行仿寫以及課堂有效互動。教師在教學課文時,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分析出作者的內(nèi)心情感,再充分地結合學生自身生活體驗,敘述出表達方法的優(yōu)勢,最后總結課文的寫法,通過合理化運用這種寫作手法開展仿寫,不僅可以將語言文字訓練落實到位,還有利于提升小學生語言文字訓練實效性。
(四)探究語言特色,找到語言訓練點
各個文章都擁有屬于自身的語言特色,怎樣才可以找到滿足小學生的語言訓練方法顯得非常重要,需要教師進行有效引導。例如,教師在教學《夢圓飛天》這一課時,其中的場面描寫就可以是學生訓練的點。教師必須讓學生了解場面描寫的內(nèi)涵,之后再找到文章關于場面描寫的規(guī)律,如送行場面以及發(fā)射場面等。在向學生講解送行場面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閱讀課文,便于學生進一步掌握關于宇航員送行的情景,還可以對周邊自然環(huán)境和現(xiàn)場所在的航天人員進行充分的了解。之后,教師也需要引導學生思考作者是如何把這部分內(nèi)容按照順序表達出來的。學生通過閱讀,就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其中存在的特征,可以快速掌握課文描述的場面主要是在說什么,再讓學生對這些課文內(nèi)容進行合理化表達。對兩個場面實施探究之后,就需要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為學生提供訓練的機會,在幫助學生進行語用訓練的同時,還有利于提升學生語文能力。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我國教育理念也隨著發(fā)生了巨大改變,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已經(jīng)不能滿足小學生語文學習需求。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在進行課堂教學時,除了要穩(wěn)步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加強學生閱讀能力及習慣的培養(yǎng),這樣才能幫助小學生有效地提升自身語言運用能力,并為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濤.注入語用理念,夯實單元要素——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滲透語用理念思考[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22(9):13-15.
[2]金文憶.因“體”施教:基于文體意識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究[J].林區(qū)教學,2022(8):79-83.
[3]張文.小學高學段語文閱讀教學板塊式設計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22.
[4]侯佳.五育融合視域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問題設計改進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22.
[5]祝敏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語用語境探究[A].2021教育科學網(wǎng)絡研討會論文集(七)[C].2021:1036-1038.
[6]蘇學珍.立足文本,探尋指向語用的閱讀教學有效路徑——以《語文》部編版教材(三年級下冊)《肥皂泡》一文為例[J].教育界,2021(48):14-16.